《物质的量》导学案
——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一、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3.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知道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的化学方法之一。
【评价目标】
1.通过了解生产生活、科研中的多重计量方法,认识化学计量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实际需要,发展定量研究的意识。
2.通过对比、类比、归纳、演绎等多种思维活动,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和应用。
3.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实现物质的量、粒子总数、质量之间转化,落实“微观-宏观-符号”的三重表征。
二、学习过程
(一)物质的计量方法
1、常见用于计量物质的物理量有 、 。
2、思考1:对于化学反应中的C原子、O2分子这些微观粒子,我们该如何计量呢?
结论:物质的计量方法: 。
(二)物质的量【讲解与归纳:P49~50页课文】
思考2:如何定量出12g碳或1滴水中的微粒数目呢?
1、定义: ,符号: 。
2、单位: ,符号: 。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 概念: 。
(2) 符号: 。
(3) 近似值: 。
(4) 单位: 。
【强化】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和应用
注意事项 理解要点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 这里的粒子指同种粒子,如1 mol O2中的分子数为NA,而1 mol O2中的氧原子数为2NA
②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单位(mol-1),是一个准确值,而6.02×1023无单位,是一个纯数值 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的关系就像π与3.14的关系,6.02×1023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近似值,计算时通常使用这个近似值,而在叙述或定义“摩尔”的概念时要用“阿伏加德罗常数”来表示
③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粒子(分子、原子、质子、电子等),注意看清粒子的种类,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N2、O2等双原子分子及O3等多原子分子。 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认识物质的组成(以水为例):
4、计量对象: 、 、 、电子、质子、中子等所有微观粒子及它们的特定组合。
【知识辨析】
1 mol大米 ( ) 2 molO2 ( ) 1 mol氧原子 ( )
1 mol氢气 ( ) 1 molH ( ) 1 mol氢 ( )
【理解】物质的量概念的“四化”
专有化 “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也不能添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微观化 只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NaCl;不能表示宏观的物质,如大米
具体化 必须指明具体粒子的种类,如“1 mol O”“2 mol O2”“1.5 mol O3”;不能说“1 mol 氧”
集体化 物质的量可以表示多个粒子的特定组合或集合体,如“1 mol NaCl”“0.5 mol H2SO4”
(三)以n为中心的转换关系
【问题导学1】
①2mol Al中含有多少个铝原子?
②3.01×1023个H2O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1、N、NA 、n转换(n—物质的量、NA—阿伏加德罗常数、N—粒子数)。
N = 或 n =
【课堂练习1】
①1.5 mol O2含有氧气分子的数目是多少?
②含有3.01 × 1023 个氧原子的H2O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摩尔质量
阅读教材P50并计算填表
物质微粒 1个微粒的实际 质量(g) 6.02×1023个微粒的 质量(g) 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
H2O 2.990×10-23
Al 4.485×10-23
思考3:1 mol H2O、1 mol Al的质量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结论:通过上表计算结果,可得出的结论: 。
(1) 概念: 。
(2) 符号: 。
(3) 单位: 。
(4) 数值:以g/mol为单位时,数值与该粒子的 相等。
【理解】摩尔质量的“三性”
等同性 摩尔质量只是在数值上与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当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但前者有单位,后者没有单位,即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不能等同。
确定性 对于指定的物质来说,其摩尔质量的值是一个定值,不随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而改变
近似性 由于电子的质量非常微小,所以粒子的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其数值近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如 NH的摩尔质量为18 g·mol-1
【问题导学2】
①计算2 mol CO2的质量是多少?
②12克镁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3、m、M、n转换
m = 或 n =
【课堂练习2】
①3.01 × 1023 个CO2的质量是多少?
②含48 g氧元素的葡萄糖(C6H12O6),其分子数目是多少?
(四)、课堂小结
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粒子数之间的换算
计算关系式(公式) 主要应用 注意事项
n= 在n、N和NA中,已知任意两项,可求第三项 ①NA有单位:mol-1; ②求n或N时,概念性问题用NA;数字性问题用6.02×1023 mol-1
n= 在M、n和m中,已知任意两项,可求第三项 M的单位取g·mol-1时,m的单位取g
①在m、NA、M和N中,已知任意三项,可求第四项 ②以n列出恒等方程式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①重视n在m和N之间的桥梁作用; ②与N有关的问题不要忽视微粒的组成和种类
三、学习效果
一、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共22分。第1-7小题,每小题2分;第8-9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就是物质的质量
B.摩尔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单位为摩尔
C.研究对象为微观粒子
D.符号为n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原子
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物质的量的计量对象包括原子、电子、中子等
D.1 mol 12C的质量是12 g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 mol CO2的质量为44 g·mol-1
B.摩尔质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固体的摩尔质量最大
C.SO42-的摩尔质量为96 g
D.O2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1
4.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氢气约含有NA个微粒
B.H2O的摩尔质量是18g
C.相同物质的量的SO2和SO3所含的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D.摩尔质量就是相对分子质量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A,其近似值为6.02×1023
B.等物质的量的O2与O3,所含氧原子数相同
C.在53 g Na2SO4中,含有的Na+数约是6.02×1023
D.O2和O3的摩尔质量都为16 g·mol-1
6.下列有关阿伏伽德罗常数(设其值为N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0.5 mol 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
D.含有6.02×1023个O的CO2的物质的量是0.5 mol
7. 2019年3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卫星的发射需要用到运载火箭,偏二甲肼(C2H8N2)是一种高能燃料,燃烧产生巨大能量,可作为航天运载火箭的推动力来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偏二甲肼的摩尔质量为60 g
B.6.02×1023个偏二甲肼分子的质量为60 g
C.1 mol偏二甲肼的质量为60 g·mol-1
D.6 g偏二甲肼中含有NA个偏二甲肼分子
8.一氧化二氮(N2O)又称笑气,是无色有甜味的气体,在室温下稳定,有轻微麻醉作用,其麻醉作用于1799年由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现,该气体早期被用于牙科手术的麻醉,现用在外科手术和牙科起麻醉和镇痛作用。现有a g N2O含b个分子,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则NA可表示为 ( )
A. B. C. D.
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它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列有关青蒿素(化学式:C15H22O5)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蒿素的摩尔质量为 282
B.3.01×1023个青蒿素分子的质量约为 282 g
C.0.5 mol 青蒿素含有的原子个数为42NA
D.141 g 青蒿素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5:22:5
二、非选择题:共1题。
10.某校在世界禁毒日的宣传板报有这样一则内容:“摇头丸”是一种人工合成毒品,具有兴奋和致幻作用, 会严重破坏人体的中枢神经,具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上瘾后难以戒断。合成“摇头丸”的一种重要物质为苯丙胺。
(1)“苯丙胺”的摩尔质量为多少
(2)0.5 mol苯丙胺中含有多少个氢原子
(3)270 g苯丙胺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其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参考答案 A A D C C A B D D
10.(1)C9H13N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9+1×13+14×1=135,所以其摩尔质量为135 g·mol-1。
(2)由于苯丙胺的分子式为C9H13N,每个苯丙胺分子含有13个氢原子,因此0.5 mol苯丙胺中含有0.5 mol×13=6.5 mol氢原子,则氢原子的数目为6.5 mol×6.02×1023 mol-1=3.913×1024。
(3)n===2 mol,则含有的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9=18 mol,因此含有的碳元素质量为18 mol×12 g·mol-1=216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