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2 15:46: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工厂革命与工厂制度
时期 时代 劳动工具 动力 劳作方式
古代 农业时代 【农业】 耕作工具:骨器→石器→铜器→铁器 灌溉工具:陶器、翻车、筒车 【手工业】 纺织业:骨针、陶纺轮、纺车、纺织机 陶瓷业:坯车、匣钵、支钉 冶炼业:土炉、锤、锉、坩埚、范…… 人力 畜力 机械力自然力 农业家庭式、农业庄园式
手工业家庭式、手工业作坊式
近代 工业时代 机器 蒸汽、电力 工厂制
生产工具的进步和劳作方式的变革,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工厂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
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
规模化生产
——《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P24
用机器生产
一、工厂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 在前工业化时代,处于主流的作坊制生产及家庭制生产规模都不大,一般不超过十人。只有在采矿、冶铁等行业的手工工场中,才会出现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集体劳动……以工厂化程度最高的棉纺织业为例,如阿克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71 年建厂时雇佣300多人,到1816 年翻一倍,达到727人。但这种规模并不算大,当时罗伯特·欧文在新拉纳克的棉纺厂雇佣1600或1700人,斯特拉特在贝尔珀的纺纱厂,1815 年雇佣1494人,1818年增长到1613人。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探索与争鸣》
劳动力高度集中
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工厂制度的特点。
一、工厂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 制针不仅形成了专业化生产,还派生出许多部门,而这些部门中的大多数工作也同样是专门的职业。一个人抽铁丝,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针尖,一个人磨圆另一端以便装上针头。仅装针头一项,就包括两三道工序,装针头,把针涂白,甚至外包装,都成为专门的职业。如此一来,制针的流程就包含了大约18项操作。……平均下来每人每天产针4800枚。假如让他们在没经过全程职业技能培训的情况下独立工作,别说一天造20枚针,恐怕连一枚也造不出来。
——[英]亚当斯密著,高格译:《国富论》,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年版,第2-3页
劳动分工增强
有严密的生产组织流程
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工厂制度的特点。
一、工厂制度的特点
材料四 出版于1844年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詹姆士 利奇所写)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以下几条:
第一条: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立即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
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
士。
第二条: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
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
第九条: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
第十一条: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者,罚款六便士。
——《历史地图册·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生产资料统一供应、调配
根据材料一、二、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工厂制度的特点。
一、工厂制度的特点
用机器生产
规模化生产
劳动力高度集中
劳动分工增强
有严密的生产组织流程
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生产资料统一供应、调配
请思考:
哪一个是最核心的特点?
工厂制度是指资产的运营或经营活动主要以工厂为基本单位的企业组织制度或组织形式。
——《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P59
一、工厂制度的特点
二、工厂制度产生的原因
材料五 工厂制度倒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
——保尔·芒图,杨人楩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196-197
机器生产→工厂制度
生产工具→劳作方式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1.结合工厂制度的特点,思考工厂制度对工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工厂制度带来了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挖掘工人的劳动潜质,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三、工厂制度的影响
劳作方式→生产增长、经济发展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工厂制度→劳动生产率提高
2.工厂制度是如何影响民众的生活方式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生活方式这个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是区别阶级的重要指标。生活方式和物质生活的生产条件总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决定着生活方式。
——叶浩林:《新时代背景下的生活方式研究综述》,《新西部》
材料六 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制度下工人一天工作12-14个小时, 每天四五点钟的时候起床, 夜间的休息还没有使他疲惫的精神恢复过来, 就匆匆地赶到工厂去。到8点钟的时候, 有30-40分钟的时间吃早饭。在多数情况下, 用膳时机器继续运转, 迫使工人边吃边照看着活儿。很多工厂主都是这样对待他们的工人。机器在12 点钟停转, 有一个小时的午饭时间。工人们像刚从牛棚里放出的牲口, 四散向家中奔去。午餐一吃完, 全家人又分散了。从一点到八九点, 他们又被牢牢地禁锢起来。在这段漫长的时间内, 他们在一个拥挤不堪的高温车间里不停地努力干活,因此, 在最后结束这一天的工作时, 他们在身心两方面都疲惫不堪。
——郭伟峰:《英国家庭作坊和工厂制度下劳工生活状况比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使劳动时长增加、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
2.工厂制度是如何影响民众的生活方式的?
材料七 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根据韦奇伍德的指示,5:45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才打铃下班。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监工早晨第一个到工厂,“工人进厂后则为他们分配任务,对那些准时上班者给予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守时已得到关注;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予以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予以停发工资”。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探索与争鸣》
使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2.工厂制度是如何影响民众的生活方式的?
有利于推广初等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材料八 为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以技术为基础的机械化大生产呼唤初等教育的迅速普及……给工人提供初等教育,使他们具有读、写、算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让他们掌握高级技能,满足现代大机器生产的需要。
……
工业化社会的崭新生活使初等教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大工业的成就为便宜书籍、报纸的大批生产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1850年通过的公共图书馆法案,允许地方政府建立由当地税收维持的图书馆,进一步扩大了图书和报纸的普及面。大工业在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的同时,也对生活在工业化社会中的人们提出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要求,从而使初等教育普及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李维:《试论英国工业革命和初等教育普及的关系》,世界历史,1995年第1期
2.工厂制度是如何影响民众的生活方式的?
材料九 出于生产、成本、市场的需要,往往是一家工厂建立起来后,会在附近建立其他的工厂,工厂总是越聚越多。随着工厂的兴建,大量劳动力聚集,带动了住宅、餐饮、商业、娱乐、交通等领域的发展,出现了城市。
——《教师教学用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推动城市化进程
2.工厂制度是如何影响民众的生活方式的?
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厂,林立的烟囱将烟尘不断排放到大气中。由于工厂往往沿河而建,又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与工业废水直接排进河流,对城市饮用水源造成严重污染。随着汽车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现汽车尾气污染等新问题。
——《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P64
使环境被污染
2.工厂制度是如何影响民众的生活方式的?
材料十 在工业社会里, 竞争异常激烈, 为了生存, 厂主总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 而加大对剩余价值的攫取是厂主最有效的方法 。对他们来说, 达到这一目的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首先, 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而非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 降低或克扣工人的工资……厂主克扣工资的方法是颁布工厂规则 :例如工人在工作时说话 、唱歌 、吹口哨罚款 6 便士等等 ……最后, 厂主还用其他的手段剥夺工人的工资。例如, 小宅子制, 厂主在工厂附近盖一些小房子, 出租给工人, 收取房租。这种房子质量极差但价格昂贵 。但是工人要想在厂主的工厂里工作, 必须住他们的房子。厂主还使用实物工资制攫取工人的工资。他们在工厂里开设一些商店, 出售价格昂贵而且质量极差的商品, 为了防止工人们到比较便宜的商店里购物, 厂主支付工资时不用现款, 而用工厂商店的购买券 。
——郭伟峰:《英国家庭作坊和工厂制度下劳工生活状况比较》,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推动工人运动开展
2.工厂制度是如何影响民众的生活方式的?
三、工厂制度的影响
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使劳动时长增加、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
使人们的时间观念增强
有利于推广初等教育,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
推动城市化进程
使环境被污染
推动工人运动开展
工业革命是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代替手工工场的物质生产方式的革命,它既是生产技术的全面变革,也是引起生产关系深刻变化的社会革命, 它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变迁,社会面貌为之一新。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工业革命
工厂制度
催生
促进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生产力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以工厂为中心形成许多城市;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女性获更多受教育机会;人口增加明显。
社会问题凸显社会贫富差距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
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时间观念更为增强。
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健康。
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
影响世界的工厂制度
一、工厂制度的特点
二、工厂制度产生的原因
三、工厂制度的影响
1.工厂制度对工业生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工厂制度是如何影响民众的生活方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