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课标要求: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
活的影响。
学习重点: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建立及发展;
学习难点:医疗卫生体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一)内容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现代医疗卫生医疗体系
(二)意义
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三)建立过程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现代医疗卫生医疗体系
1.西方国家
二战后,现代医疗保障制度在很多西方国家推广。
20世纪中期许多西方国家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西方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
思考: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医疗卫生体系建立的因素是什么?
工业革命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受到环境污染和工作压力增大的影响,患病人数激增,国家开始重视疾病的防治,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建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科技尤其是电与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医药事业的发展,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走向完善。
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现实需要、国家政策等。
(三)建立过程
2.中国
(1)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是由一种寄生蠕虫在人或动物血管内发育所引起的,死亡率极高,被水乡湖泊地带的人们称为“瘟神”。
20世纪50年代血吸虫患者
“可怕的血吸虫病”
江西省余江县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毛泽东兴奋得夜不能寐,“遥望南天,欣然命笔”,创作了《七律二首·送瘟神》。
对人民健康高度关注;对防治工作高度肯定。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三)建立过程
2.中国
(1)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2)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赤脚医生”
乡村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三)建立过程
2.中国
(1)建立起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2)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3)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
(4)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思考: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样完善医疗保障体系的?
①20世纪60年代,国家把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②改革开放后,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使全民病有所医。
20世纪60—70年代城镇公费医疗证
现代医疗卫生医疗体系
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医疗服务体系
药品供应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
20世纪中期许多西方国家建立基本医疗卫生体系。
二战后很多西方国家推广现代医疗保障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渐建立起来。
西方国家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
药品供应得到基本保障。
医疗机构服务职能不断扩大。
药品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加大医疗扶贫力度。
中国大力推进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改革开放后建成各种医疗保险制度。
思考:3.比较中西方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异同点。
19世纪中期
20世纪初
二战后
20世纪中期
20世纪80年代
21世纪初
世界:
出现
中国:
形成
逐步完善
萌芽
逐步完善
形成
同:①涵盖内容:卫生、服务、药品、保障等;
②发展趋势:不断完善、覆盖人群不断增多;
③助推动力:政府主导、法律保障;
异:①起步时间:中国起步晚于西方;
②发展阶段:西方在二战后医疗保障制度推广,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建立各种医疗保障制度;
③工作重心:相较于西方中国更加重视扶贫工作。
思考:4.比较中西方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与发展的异同点。
思考: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制约近代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摘编自林竞成《中国公共卫生行政之症结》等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自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至 1948 年,“先后颁布了有关卫生行政方面的法规条例 19 个;医政管理方面的 36 个……然而,由于长年战争,政令法令如“一日三秋”,在许多方面均陷入一纸空文,未能实施。
材料二:当时由于长年的内战和外敌入侵,社会经济凋敝,农村破产,……至于卫生经费甚是可怜……很多地方卫生机关成立后困于经费,都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甚而“短命”。
材料三:四万万人汇总,其能识字者,殆不满五千万人也。……一言蔽之,曰公共心缺乏而已。私家之事,成绩可观者往往而有。一涉公字,其事立败。
政治上:政治环境动荡,连年的战争导致政令发布后得不到实施;
经济上:社会经济凋敝,投入到医疗卫生事业的经费不足;
社会观念上:国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近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艰难。
思考:6.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近代相比,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体系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其重大意义何在?通过中西医疗体系发展历程对比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有利因素:
①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将保障广大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重要位置;
②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大;
③国民卫生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
④医学科技的进步;
⑤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等。
意义:凸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升了全民健康素养;提高了全民
健康水平;促进了公共卫生体制的完善;有利于民族昌盛与国家富强。
启示:
国家独立是实现民生的前提;
不断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西方国家:
治疗疑难杂症;
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乃至较彻底的消除;
孕产妇与初生婴儿死亡率大大降低。
中国:
医疗技术发展迅速;
平均预期寿命在2019年达到77.3岁。
1.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人造瓣膜
试管婴儿技术
世界卫生组织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注重公共卫生建设
乡村卫生情况改观
个人卫生习惯形成
爱国卫生运动是中国人民的一项伟大创举,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传家宝。新时代,我们要继续用好这一传家宝,把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到新水平。
——习近平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1.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人民健康状况的改善;
2.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3.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强化了全民的卫生意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参加地震灾区医疗防疫的人员达10万人次,救治伤病员164万人次。大救治、大转运、大防疫规模空前。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汉发现。为救治感染患者,大量人力物力火速投入到医院的改造和建设中。武汉的火神山医院,从方案设计到交付使用仅用了10天,雷神山医院仅用12天。由武汉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的16家方舱医院,以先进的设备、充足的床位和完善的功能,前后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1.2万人次。这些医院的建设和改造为武汉夺取抗疫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思考:7.结合材料,说明我国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高度重视灾后防疫与疫情防治;
能够在短时间内调集全国范围的医护人员投入救灾和抗击疫情的一线;
迅速开展基础医疗建设,调配和生产各类医疗物资,为抗灾防疫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
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尽最大努力救治伤员和患者。
知识小结
一、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
涵盖内容:医疗卫生、医疗服务、药品供应、医疗保障
建立过程:西方、中国
促进健康状况改善:健康、疫病、死亡率降低
改变人民生活方式:公共卫生、乡村卫生、个人卫生
第15课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二、现代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生活
强化全民卫生意识:公共卫生观念、精神卫生
建立意义:保障人类健康、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