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蒲柳人家(节选)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8.蒲柳人家(节选)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3.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16:56:2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蒲柳人家(节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lǎng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膀阔腰圆( ) 好说大话(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浓眉 lǎng( )目
(3)解释词语:把式:
二、综合性学习
2.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书法家写的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中,你可以选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选 项,理由:
三、语言表达
3.任务型表达。
2019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家庭教育立法”提上日程。当今教育,学校普遍责怪家庭教育担当不力,家庭则习惯性地认为孩子“应由学校老师教育”。
针对“家庭教育立法”,请你发表观点并陈述理由。字数不超过100字。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蒲柳人家(节选)
刘绍棠
①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②那一年是1936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③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④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⑤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这一来,一丈青大娘可就跟儿媳妇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⑥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⑦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⑧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番,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4.选文是《蒲柳人家》整部小说的开头部分,请在选文中找出能够串起小说情节的一句话,把它抄写在横线上。
5.请用简洁的语言为选文第④段拟小标题。(字数不超过10个字)。
6.何大学问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请用简洁的语句分别加以概括。
7.请赏析下列句子。(可从词语的选用和句式、修辞、描写和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②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②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③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A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呆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所以,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④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⑤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⑥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者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B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刘绍棠《蒲柳人家》)
8.结合“何大学问”生活经历说一说他的外号的由来。
9.从选段的叙述和描写中我们看“何大学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0.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可从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任选其一来谈)
A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B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
11.刘绍棠作为当代著名的乡土文学代表,语言独具特色,下列对本文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
B.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C.采用了民间口语与俗语,生动形象,乡土气息浓郁。
D.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
五、作文
12.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综合运用景物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一个秋天夜晚放学回家
手里拿着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试卷
父亲的目光 母亲的唠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蒲柳人家(节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lǎng目,一副关公相貌。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膀阔腰圆( ) 好说大话(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浓眉 lǎng( )目
(3)解释词语:把式:
【答案】(1) bǎng hào
(2)朗
(3)精于某种技术的人,这里指赶车技术熟练的人。
【详解】(1)本题考查注音。
膀阔腰圆:bǎng kuò yāo yuán,形容人的身材魁梧,肩膀宽阔,腰部粗壮。
好说大话:hào shuō dà huà,指喜欢夸大事实,说一些脱离实际、不切实际的话。
(2)本题考查字形。
浓眉朗目:nóng méi lǎng mù,形容人的眉毛浓密,眼睛明亮有神,通常用于描绘一个人面容英俊、五官端正,给人一种精神饱满、气宇轩昂的感觉。
(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把式:精通武术或某种技术的人,结合语境,指何大学问是赶车技术熟练的人。
二、综合性学习
2.下面有三项体现家风的内容,假如书法家写的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中,你可以选一条横幅挂在家里的厅堂,你会选择哪一幅?请结合家庭实际简述理由。
选 项,理由:
【答案】 A 俗话说:家不和被人欺。家人一条心,泥土也能变成金,家庭和睦是兴旺的基础。选这条横幅,可时时提醒家人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睦,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才会有幸福感。
【详解】本题考查发散思维。要结合条幅的含义和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分析作答。“家和万事兴”体现的是家庭的和睦,“天道酬勤”体现的是勤劳,“百善孝为先”体现的是对长辈的孝顺。然后结合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条,谈家庭和睦(或勤劳,或孝道)在自己家庭幸福、兴旺中起到的作用。语言要简洁、连贯。
三、语言表达
3.任务型表达。
2019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家庭教育立法”提上日程。当今教育,学校普遍责怪家庭教育担当不力,家庭则习惯性地认为孩子“应由学校老师教育”。
针对“家庭教育立法”,请你发表观点并陈述理由。字数不超过100字。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 言之有理,语言表达。示例:我支持“家庭教育立法”。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人生旅程的起点,家风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教育孩子,不能光靠学校老师,家长的角色至关重要。
【详解】要求学生首先亮明观点,然后结合自己的认识阐述理由,要求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即可。如:我反对“家庭教育立法”。虽然家庭教育很重要,但是立法讲不过去。教育毕竟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家校需良好沟通。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爹妈文化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自然会进步。如果不能严厉“执法”,请不要动不动就“立法”。中国的“法”还少吗?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蒲柳人家(节选)
刘绍棠
①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②那一年是1936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
③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她也能打架,动起手来,别看五六十岁了,三五个大小伙子不够她打一锅的。
④她家坐落在北运河岸上,门口外就是大河。有一回,一只外江大帆船打门口路过,也正是歇晌时分。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站住!这几个纤夫头顶着火盆子,拉了百八十里路,顶水又逆风,还没有歇脚打尖,个顶个窝着一肚子饿火。一丈青大娘的这一声断喝,他们只当耳旁风。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都给我穿上裤子!有个年轻不知好歹的纤夫,白瞪了一丈青大娘一眼,没好气地说:一大把岁数儿,什么没见过;不爱看合上眼,掉过脸去!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几个纤夫见他们的伙伴挨了打,唿哨而上;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大帆船失去了纤力,掌舵的绽裂了虎口,也驾驭不住,在河上转开了磨。最后,还是船老板请出了摆渡船的柳罐斗,钉掌铺的吉老秤,老木匠郑端午,开小店的花鞋杜四,说和了两三个时辰,一丈青大娘才算开恩放行。
⑤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这一来,一丈青大娘可就跟儿媳妇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⑥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⑦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⑧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番,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4.选文是《蒲柳人家》整部小说的开头部分,请在选文中找出能够串起小说情节的一句话,把它抄写在横线上。
5.请用简洁的语言为选文第④段拟小标题。(字数不超过10个字)。
6.何大学问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请用简洁的语句分别加以概括。
7.请赏析下列句子。(可从词语的选用和句式、修辞、描写和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
①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②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答案】4.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5.例: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一丈青大娘威震运河滩。一丈青大娘怒打纤夫。 6.(1)读书勤奋,虚心求教。如腰里揣个唱本,有空就念;遇到生字儿,不耻下问;等等。穿长衫,打扮斯文,说话咬文嚼字。(3)路遇文庙,作揖烧香。 7.①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一丈青大娘骂人时用词贴切、有张有弛、语气连贯的特点,突出了她大胆泼辣的性格特点。口语化的表述中加入书面语,诙谐幽默。(答出两点就得满分)
②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何满子在奶奶心中的地位之重要,突出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或运用简洁活泼的民间口语和俗语,突出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解析】4.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结构。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这句话在节选的文字中出现了三次,分别是在第一部分的开头和结尾,第二部分的结尾;
全文都是围绕着这句话展开的: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写一个中伏天“大晌午”发生的故事,先交代何满子被拴,设下悬念;中间用插叙表现人物(何满子的奶奶、爷爷、父母)、突出重点。如为了表现一丈青大娘疼爱孙子,插叙有关何满子父母的情况,通过婆媳间的矛盾,再现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文章后半部分在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时,插叙外号的来历,交代人物的“关公相貌”、不寻常的经历以及乐善好施、侠肝义胆、好讲排场、摆阔气的性格特征。
由以上分析可知,“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串起了小说的故事情节。
5.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理清文段内容,抓住人物的活动,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语言简洁通顺。
由第④段“一丈青大娘站在篱笆外的伞柳阴下放鸭子,一见几个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便断喝一声……”“一丈青大娘见他们头也不抬,理也不理,气更大了,又吆喝了一声:……”“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说……”“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只听咯吧一声,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一丈青大娘不依不饶,站在河边大骂不住声,还不许那几个纤夫爬上岸来”可知,第④段主要写了一丈青大娘在北运河岸上与纤夫发生矛盾,怒打纤夫的故事。根据字数要求,以“一丈青大娘”为主语描述即可。
示例:一丈青大娘力敌纤夫。
6.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由第⑧段“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可知,他读书勤奋,虚心求教;由“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可知,他穿长衫,打扮斯文,说话咬文嚼字;由“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可知,他路遇文庙,作揖烧香。
7.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句中“像雨打芭蕉”“鼓点似的骂一天”把“一丈青大娘骂人”比作“雨打芭蕉”“鼓点”是比喻修辞手法;“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是夸张的修辞手法。结合第③段“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可知,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一丈青大娘骂人时用词贴切、有张有弛、语气连贯的特点,突出了她泼辣爽朗、豪放率直的性格特点。
②“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把何满子比作“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是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何满子在奶奶心中的地位之重要,突出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形象。“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属于民间口语、俗语,用词活泼、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了乡土气息,写出了何满子在奶奶心目中的地位,突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何满子的爷爷,名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②他的外号叫何大学问。
③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A年轻的时候,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以后,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会摆弄牲口,打一手好鞭花。他这个人好说大话,自吹站在通州东门外的北运河头,抽一个响脆的鞭花,借着水音,天津海河边上都震耳朵。他又好喝酒,脾气大,爱打抱不平,为朋友敢两肋插刀,所以在哪一个地主家都呆不长。于是,他就改了行,给牲口贩子赶马;一年有七八个月出入古北口,往返于塞外和通州骡马大市之间,奔走在长城内外的古驿道上。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沿路的偷马贼,一听见他的鞭花在山谷间回响,急忙四散奔逃,躲他远远的。所以,他不但是赶马的,还是保镖的,牲口贩子都抢着雇他。这一来,他的架子大了,不三顾茅庐,他是不出山的;至于脚钱多少,倒在其次,要的就是刘皇叔那样的礼贤下士。
④他这个人,不知道钱是好的,伙友们有谁家揭不开锅,沿路上遇见老弱病残,伸手就掏荷包,抓多少就给多少,也不点数儿;所以出一趟口外挣来的脚钱,到不了家就花个精光。
⑤在这个小村,数他走的地方多,见的世面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出一趟口外,本来挣不了多少钱,而且到家之前已经花得不剩分文,但是回到村来,却要装得好像腰缠万贯;跟牲口贩子借一笔驴打滚儿,也要大摆酒筵,请他的知音相好们前来聚会,听他谈讲过五关,斩六将,云山雾罩。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⑥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者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B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刘绍棠《蒲柳人家》)
8.结合“何大学问”生活经历说一说他的外号的由来。
9.从选段的叙述和描写中我们看“何大学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10.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加以品析。(可从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任选其一来谈)
A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B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
11.刘绍棠作为当代著名的乡土文学代表,语言独具特色,下列对本文语言特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
B.句式整散结合、参差错落,读起来节奏鲜明。
C.采用了民间口语与俗语,生动形象,乡土气息浓郁。
D.继承了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
【答案】8.他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拳脚上也有两下子,他给地主家当赶车把式,给牲口贩子赶马,这些经历使他见多识广,他又好戴高帽儿,讲排场,摆阔气,同时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9.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好说大话,爱虚荣,讲排场,摆阔气,对自己认定的东西会执着地追求。他追求文明进步,向往美好生活。 10.示例:A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押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兼,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11.A
【解析】8.本题问的是外号的由来,实际上让考生答“何大学问”的生活经历。通读全文,分清层次,提取要点,找到关键词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他当过义和团,会耍大刀,有拳脚,当过赶车把式,给牲口贩子赶过马,善于讲故事等,这些都是“何大学问”外号得来的原因。
9.题干“何大学问”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形象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把握故事情节,一个是分析对人物的描写。可根据人物的所作所为来归纳概括。如他当过义和团,侠肝义胆,仗义轻财。但也有性格上的缺点,如好说大话,爱虚荣,讲排场,摆阔气等。
10.赏析语句。此题已经给出了答题方向。可从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描写方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任选其一来谈。如“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运用四字句,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再如“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运用外貌描写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文武双全、放荡不羁的人物形象。
11.A“语言古朴典雅、凝练厚重,经得住咀嚼品味”对本文语言特色分析错误。“古朴典雅、凝练厚重”分析错误。例:为了刻画何满子的爷爷的形象,运用了不同的词语。“名讳”等是书面语,“叫得山响”等是民间口语,二者的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人物性格也鲜明起来。
五、作文
12.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综合运用景物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
一个秋天夜晚放学回家
手里拿着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试卷
父亲的目光 母亲的唠叨
【答案】示例:夜色悄然降临,秋风在树枝间发出瑟瑟声响。我捏紧手中那张烫手的试卷,成绩上那鲜红的分数让我心如乱麻。沐浴在凉凉的晚风中,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心里满是忐忑和惶恐。一想到父亲那锐利如刀的目光,我便不由得惴惴不安,再想着母亲那滔滔不绝、毫不留情的唠叨,心底顿时弥漫着一股无奈和烦躁。走到家门口,我迟疑地停下脚步,透过窗口隐约看到父亲的身影,心中的紧张愈加蔓延。我深吸了一口气,轻轻推开门,母亲已开始问道:“今天考得怎么样?”我艰难地咽了咽口水,不敢直视她的眼睛,“不太好……”声音微弱如蚊。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根据题意,要求通过运用景物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展现一个学生在秋天的夜晚放学后,面对考试不理想的成绩时复杂的心境。可以通过环境描写营造情绪,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家庭氛围及人物内心冲突。比如通过对夜晚秋风、路灯的描写,烘托了冷清和紧张的氛围,通过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出孩子内心的忐忑不安,通过对父亲目光和母亲唠叨的神态、语言描写,贯穿起整个情感发展线。
示例:在一个微风萧瑟的秋夜,我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在回家的路上,路旁的树叶在夜风中沙沙作响,似乎在窃窃私语。我低头看着手中那张成绩不理想的试卷,脑海中不断闪现出父亲看到它时失望的目光和母亲絮絮叨叨的抱怨。到了家门口,我深吸一口气,推开门。父亲的目光果然如预料那般穿透纸张直抵内心,冷静却充满责备。母亲则在身边不停唠叨:“这次怎么又考这么差,平时让你好好学习你都听到哪里去了啊”!我感到心里一阵酸楚,低着头不敢看他们,只觉得额头上的冷汗一滴滴流过,夜色似乎更加阴沉。这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悔恨与无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