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短文两篇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 )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 )的人,往往知识更( ),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 )了整体。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粲(càn) 徐庶(shù) 精熟(shú) 死抠(kōu)
B.王粲(càn) 徐庶(shù) 精熟(shóu) 死抠(kōu)
C.王粲(cān) 徐庶(shù) 精熟(shú) 死抠(kōu)
D.王粲(cān) 徐庶(shù) 精熟(shóu) 死抠(kōu)
2.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扩号内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务于 大略 广范 放弃
B.务于 大略 广泛 放异
C.务于 大略 广泛 放弃
D.务于 大掠 广泛 放弃
3.下列对文中 “观其大略” 一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读书时只看大概内容,不深入研究。
B.读书不死抠一字一句,注重对整体内容的把握。
C.了解问题更全面,不拘泥于局部。
D.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对书籍内容有宏观的认识。
二、综合性学习
4.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各小组要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了上联,请你为其补出下联。
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
(2)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我的发现:
(4)同学们就名著阅读的问题发表了很多看法,以下是某同学发表的帖子。请仔细阅读后,也发表一组帖子。
【帖子组一】 《格列佛游记》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奇妙无穷的想象力,在荒诞的情节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对当时英国的政治弊端做了无情的批判。
【帖子组二】
三、现代文阅读
5.阅读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读书》,回答问题。
谈读书
弗朗西斯·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作者阐述了读书的重要,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是读书滋味长
①书籍是我们与古今中外圣人贤达沟通的最便捷的途径。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与许多伟大的人物同处一室,日日为伴,聆听所言,交流无碍,故与书为伴,就犹如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左拉说:“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聪明,如果也要像别人那样聪明,那就是读书。”
②其实,真正的聪明人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之谈,被视为治学的重要经验。第一境界,选准目标,高瞻远瞩;第二境界,苦心孤诣,废寝忘食;第三境界,豁然开朗,得心应手。这些都是颇具参考价值的意见。
③读书需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看家”的书,无论怎样精简,也不要丢弃;无论怎样繁忙,总要随时翻阅。两汉宏文、唐诗宋词、元代杂曲、晚明小品中一些久经锤炼的篇什,不必很多,百余种足以使我们经常约会文化盛筵。一套《古文观止》,翻阅何止百遍。选家批阅数载,掏沙捡金,以千锤百炼之情神汇集千锤百炼之作品,什么时候读都会心驰神往。许多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经典,这些经典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并非说我们可以忽视新知识、新文化、新文明,而是说新书往往要经过历史的沉淀,才会显示其价值,才能引为知己,成为“看家”的好书,书海无涯,以有限生命畅游无限书海,就要细加斟酌。
④读书需入心田。散文家毛姆说,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而不应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硬着头皮办差。当然为应考而读也不能算错。无论是经典之籍,还是时事手册,用心读和不用心读,效果完全不一样。用心读,则学以穷理,问以解疑,问前须学,学后要思,即古人所说的“好学深思”,效果自然好。不用心读,即使坐拥书城,也所获不多。
⑤读书当学以致用。读书有两种目的,一种是消遣,一种是使用。把读书当作兴趣爱好和一种生活方式,自然不错。但最好还是把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起来,才能转化为创造,也才能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读以为学,可以增长知识;学以致用,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这样,读书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⑥中外先哲有过许多关于读书的家传户诵的箴言,如___________。最是读书滋味长,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文化的涵养定会使我们的思想保持鲜活的亮色。
(选自《中学生阅读文选》2006年第5期,金采薇/文,有改动)
(1)从文章中提取可以解释标题“最是读书滋味长”中“滋味长”的两个关键性短语。
①
②
(2)文章从 、 和 三个方面论述了作者的主张。
(3)结合语境,在第⑥段的横线上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
(4)作者认为“读书需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请你用“好坏”替换句中的“高下”,接着下面的话,写一段论述性文字。
读书需做选择。书有好坏之分,
(5)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一定读过许多书。想想看,哪部名著可视为你“看家”的书?请从人物形象、内容情节、思想价值、艺术特色等方面选择其中一项谈谈你的理由。
四、作文
7.培根在《谈读书》提道:“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两句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鲜明有力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请你使用其中任意一种论证方法写一个片段,谈一谈你对读书的看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短文两篇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 )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 )的人,往往知识更( ),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 )了整体。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粲(càn) 徐庶(shù) 精熟(shú) 死抠(kōu)
B.王粲(càn) 徐庶(shù) 精熟(shóu) 死抠(kōu)
C.王粲(cān) 徐庶(shù) 精熟(shú) 死抠(kōu)
D.王粲(cān) 徐庶(shù) 精熟(shóu) 死抠(kōu)
2.下列选项中,依次填入扩号内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务于 大略 广范 放弃
B.务于 大略 广泛 放异
C.务于 大略 广泛 放弃
D.务于 大掠 广泛 放弃
3.下列对文中 “观其大略” 一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读书时只看大概内容,不深入研究。
B.读书不死抠一字一句,注重对整体内容的把握。
C.了解问题更全面,不拘泥于局部。
D.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对书籍内容有宏观的认识。
【答案】1.A 2.C 3.A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
王粲(wáng càn):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徐庶(xú shù):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他以孝顺和智谋著称,曾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精熟(jīng shú):指对某种技艺、学问等掌握得非常熟练、精通,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死抠(sǐ kōu):在学习或研究等方面过于拘泥于细节、字句等,不知灵活变通;
故选A。
2.本题考查字形。
①空:“务于”指致力于、追求、专注于。“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的意思是:徐庶、石广元、孟公威三个人读书都致力于精读细研、熟练掌握,而唯独诸葛亮读书只看个大概,了解其主要旨意;
②空:“大略”指大概的情况;
③空:“广泛”指涉及的方面广,范围大;
④空:“放弃”指丢掉,不坚持;
故选C。
3.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A.文中提到“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这表明“观其大略”不是不深入研究,而是在认真读书基础上从整体把握。选项“不深入研究”表述不正确;
故选A。
二、综合性学习
4.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各小组要用对联的形式表达对此次活动的感悟,已经写出了上联,请你为其补出下联。
上联:阅经典传承文化瑰宝
下联:
(2)请你为这次主题活动设计几种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举办“我与名著之间的故事”交流会
活动形式二:
活动形式三:
(3)有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起了关于阅读兴趣的调查,绘制了以下表格。请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
中学生阅读兴趣统计表
文学名著 言情小说 恐怖故事 搞笑漫画
很喜欢 13% 22% 26% 63%
随便看看 44% 56% 61% 33%
不喜欢 43% 22% 13% 4%
我的发现:
(4)同学们就名著阅读的问题发表了很多看法,以下是某同学发表的帖子。请仔细阅读后,也发表一组帖子。
【帖子组一】 《格列佛游记》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奇妙无穷的想象力,在荒诞的情节中包含着辛辣的讽刺,对当时英国的政治弊端做了无情的批判。
【帖子组二】
【答案】(1)下联:示例一:读好书塑造精彩人生。示例二:品名著提升道德修养。示例三:品佳作弘扬民族精神。(对仗工整即可)
(2)示例:举行读书报告会;举行“我爱读书”征文比赛。举行“名著走向舞台”话剧表演;举行名著知识竞赛等 。
(3)示例:中学生倾向于阅读消遣性、刺激性的读物,对文学名著的兴趣不高。
(4)示例:《西游记》中的唐僧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很多时候糊里糊涂,不辨是非,一味地以慈悲为怀。但是他心地善良,信仰坚定,面对取经路上的艰难险阻和妖魔鬼怪,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详解】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作答时要围绕着活动主题“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来拟写作答。答案是多元的。(2)本题考查活动栏目的设计。针对中学生的主题活动一般有以下几个: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选择两个以“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为主题来拟写名称即可。(3)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本表反映的是中学生阅读兴趣,从表格看,大多数的中学生喜欢看“搞笑漫画”,不大喜欢看“文学名著”;有很大一部分中学生阅读缺少目的性等。答案是多元的。(4)考查对名著作品内容的了解。作答时,选择一部熟悉的名著,从主题理解、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方面入手,可以集中阐述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拟写。答案是多元的,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
5.阅读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读书》,回答问题。
谈读书
弗朗西斯·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作者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作者阐述了读书的重要,为什么又说“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答案】(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作者认为读书时不能盲目相信书本,应该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不是书上所有的内容都能给我们正确的知识,如果完全相信书本所写,没有辩证的看待和分析全盘吸收,就不会有好的读书效果。(意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详解】(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开头部分,我们可以发现“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这句话直接且明确地回答了题目要求。这句话是作者对读书目的的总结性表述,涵盖了读书带来的多重益处。结合文段,作者通过“怡情”、“傅彩”和“长才”三个关键词,清晰地阐述了读书的多重目的和益处。这三个方面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作者对读书目的的全面理解,它概括了读书带来的多重益处,为后文对读书方法和效果的详细论述提供了基础和铺垫。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第②段“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可知,作者明确指出读书的时候不能完全相信书上所说的内容,而是要对书中内容进行推敲细思。因为书中内容是作者的观点和表达,不一定完全正确和全面。由此可知,正如孟子说的“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上的内容有对有错,对读者而言也有有用和无用之分,若不加分析全盘接受,确实无法取得好的阅读效果,所以不能“尽信书上所言”。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最是读书滋味长
①书籍是我们与古今中外圣人贤达沟通的最便捷的途径。如果我们愿意,可以与许多伟大的人物同处一室,日日为伴,聆听所言,交流无碍,故与书为伴,就犹如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左拉说:“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聪明,如果也要像别人那样聪明,那就是读书。”
②其实,真正的聪明人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这三种境界之谈,被视为治学的重要经验。第一境界,选准目标,高瞻远瞩;第二境界,苦心孤诣,废寝忘食;第三境界,豁然开朗,得心应手。这些都是颇具参考价值的意见。
③读书需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一个读书人应该有若干“看家”的书,无论怎样精简,也不要丢弃;无论怎样繁忙,总要随时翻阅。两汉宏文、唐诗宋词、元代杂曲、晚明小品中一些久经锤炼的篇什,不必很多,百余种足以使我们经常约会文化盛筵。一套《古文观止》,翻阅何止百遍。选家批阅数载,掏沙捡金,以千锤百炼之情神汇集千锤百炼之作品,什么时候读都会心驰神往。许多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经典,这些经典对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并非说我们可以忽视新知识、新文化、新文明,而是说新书往往要经过历史的沉淀,才会显示其价值,才能引为知己,成为“看家”的好书,书海无涯,以有限生命畅游无限书海,就要细加斟酌。
④读书需入心田。散文家毛姆说,读书必须是一种享受,而不应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硬着头皮办差。当然为应考而读也不能算错。无论是经典之籍,还是时事手册,用心读和不用心读,效果完全不一样。用心读,则学以穷理,问以解疑,问前须学,学后要思,即古人所说的“好学深思”,效果自然好。不用心读,即使坐拥书城,也所获不多。
⑤读书当学以致用。读书有两种目的,一种是消遣,一种是使用。把读书当作兴趣爱好和一种生活方式,自然不错。但最好还是把读书与工作、事业结合起来,才能转化为创造,也才能获得源源不竭的动力。读以为学,可以增长知识;学以致用,可以把工作干得更好。这样,读书也就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
⑥中外先哲有过许多关于读书的家传户诵的箴言,如___________。最是读书滋味长,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文化的涵养定会使我们的思想保持鲜活的亮色。
(选自《中学生阅读文选》2006年第5期,金采薇/文,有改动)
(1)从文章中提取可以解释标题“最是读书滋味长”中“滋味长”的两个关键性短语。
①
②
(2)文章从 、 和 三个方面论述了作者的主张。
(3)结合语境,在第⑥段的横线上写出一句关于读书的名言。
(4)作者认为“读书需做选择。书有高下之分……”请你用“好坏”替换句中的“高下”,接着下面的话,写一段论述性文字。
读书需做选择。书有好坏之分,
(5)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一定读过许多书。想想看,哪部名著可视为你“看家”的书?请从人物形象、内容情节、思想价值、艺术特色等方面选择其中一项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1) (热)爱读书 (学)会读书
(2) 读书需做选择 读书需入心田 读书当学以致用
(3)Ⅰ.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好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读之,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长人的品位;相反,“坏书”能毒害人的心灵,使之与龌龊为伍,与卑微为伴,影响人的健康成长。
(5)Ⅰ.《西游记》;吴承恩
理由:①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是神魔小说的代表作,是一部传奇色彩的浪漫主义文学巨著。②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它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的50多个故事,大都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Ⅱ.《鲁滨逊漂流记》;笛福
理由:①小说的故事离奇精彩,记叙了鲁滨逊在荒岛28年的孤独时光。②成功塑造了鲁滨孙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硬汉形象,他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记者心目中的英雄。
【解析】本文以“最是读书滋味长”为题,旨在探讨如何从读书中汲取智慧与乐趣。文章从多个方面阐释读书的意义:选书之重要,读书的投入,以及将读书与实际结合,层层深入,逻辑清晰。文中引用王国维、毛姆等名人观点,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语言兼具理性与感性,既有条理的分析,又饱含对书籍的热爱,激发读者对读书的思考与兴趣,引导人们在读书中获得成长与灵感。
(1)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根据第②段中的“其实,真正的聪明人不仅爱读书,而且会读书”可得:(热)爱读书和(学)会读书。
(2)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根据第③段中的“读书需做选择”,第④段中的“读书需入心田”,第⑤段中的“读书当学以致用”提炼可得。
(3)本题考查补充句子。
第⑥段横线处需要填写一句中外先哲关于读书的家传户诵的箴言,其作用是进一步佐证 “最是读书滋味长,热爱读书,学会读书,文化的涵养定会使我们的思想保持鲜活的亮色” 这一观点,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意义。
示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两句诗把读书比作源头活水,形象地说明了读书能够为思想注入新的活力,让思想保持鲜活,很好地契合了文段的语境。
(4)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书有好坏之分”这一观点。接下来,在分析部分,要分别阐述好的书所具有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坏的书存在的问题和危害。通过对比,突出读书做选择的重要性。在举例时,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好书和坏书,清晰地说明它们为何被归为好或坏,从而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示例:读书需做选择。书有好坏之分,好的书能够给我们带来积极的影响,它们通常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人生经验。这些书籍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培养我们的品德修养。比如《红楼梦》,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封建社会的众生相,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让我们对历史和人性有更深刻的理解。而坏的书则可能存在诸多问题,可能内容荒诞不经,逻辑混乱,无法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也可能宣扬消极、错误甚至有害的观念,对我们的思想产生误导。像一些充斥着暴力、色情内容的低俗读物,就会侵蚀我们的心灵,影响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所以,在选择书籍时,我们要仔细甄别,让好书陪伴我们成长,远离那些不良的书籍。
(5)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从人物形象、内容情节、思想价值、艺术特色这四个方面中选择一项来阐述某部名著作为“看家”书的理由。在分析时,需要先说明选择的是哪一个方面,然后解释这个方面对于评价一部名著的重要性。举例时,要紧密结合所选择的名著,具体阐述这一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支撑自己的观点。
示例:我选择从思想价值这一方面来阐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我“看家”书的理由。思想价值对于一部名著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影响读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给予我们精神上的鼓舞和指引。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他在面对重重困难和挫折时,始终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这种为了革命事业无私奉献、英勇无畏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奋斗,无论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都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这部作品激励着我在生活中勇往直前,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四、作文
7.培根在《谈读书》提道:“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两句综合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鲜明有力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请你使用其中任意一种论证方法写一个片段,谈一谈你对读书的看法。
【答案】示例:
不读书,无以知窗外的精彩;不读书,无以知世界的宽广;不读书,无以知知识的力量。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才能将枯燥的生活变得鲜活,将遥远的过去变得亲近,将理想擦得熠熠生辉,将梦想拉得触手可及。
读书如串门儿。翻开书面就闯进了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读书的感觉有些像吃,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有些像睡,读完名著仿佛从酣然梦幻中醒来,重又生机盎然;有些像搏斗,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我,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
【详解】小作文。一定要看准题干要求:在内容上,要注意谈的是你对读书的看法;从方法上看,运用比喻论证或对比论证的方法。要注意论述的逻辑严密性,运用论证方法的恰当性。如:书是一座快乐的富矿储存了大量浓缩的欢愉因子,当你静夜抚卷的时候,那些因子如同香氛蒸腾,迷住了你的双眼,你眉飞色舞,中了蛊似的笑起来,独享其乐。也许有人说,我读书的时候,时有哭泣呢!哭,其实也是一种广义的微笑,因为灵魂在这一个瞬间舒展,尽情宣泄。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大半生所有的快乐累加一处,都抵不过我在书间得到的欢愉多。而这种欣悦是多么的简便和利于储存啊,物美价廉重复使用,永不磨损。
【点睛】所谓“作文片段”,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段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段训练”。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其一,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其二,说明性训练:就事物的一个方面作介绍。其三,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的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