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屈原(节选)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7.屈原(节选)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17:00:4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屈原(节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连绵不绝、生生不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华文脉的重要源头。千百年来,屈原精神如同奔腾不息的长江,滋润了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浸润了绚丽多姿的中国诗词,哺育了英勇顽强、爱国奉献的华夏儿女。千年不断的屈原故里端午盛会,已经成为我们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niǔ带,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元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绚丽( )  哺育( )  niǔ( )带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生生不息”中“息”的意思是 ( )
A.停止       
B.休息
C.滋生
D.呼吸时进出的气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二、综合性学习
2.为更好地了解民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班级组织了“寻访端午习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观点论辩】
(1)现在,很多青少年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不感兴趣,却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请就这一情况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材料探究】
(2)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时至今日,人们仍在讨论该如何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提示修改下列材料。
[甲]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在丰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方面,[乙]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举办各类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观看传统文化习俗。还有学者认为,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会产生多种积极影响:既能向大量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又能让国内游客在各地都感受到端午文化习俗的魅力。而这一工作需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才会更有保障,文化精髓才不易被误解或歪曲,因而更容易形成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①[甲]处画线句子句式杂糅,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习俗联想】
(3)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元宵节:上联: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中秋节:上联: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
三、现代文阅读
屈 原(节选)
郭沫若
①郑詹尹 (将爵放在神案上)慢慢喝也好。其实酒倒也并不是坏东西,只要喝得少一点,有个节制,倒也是很好的东西啦。
②屈 原 是的,我也明白。我的吃亏处,便是大家都醉而我偏不醉,马马虎虎的事我做不来。
③郑詹尹 真的,这些地方正是好人们吃亏的地方啦。说到你吃亏的事情上来,我倒是感觉着对你不住呢!
④屈 原 怎么的?
⑤郑詹尹 三闾大夫,你忘记了吧,郑袖是我的女儿啦。
⑥屈 原 哦,是的,可是差不多一般的人都把这事情忘记了。
⑦郑詹尹 也是应该的喽。她母亲早死,我又干着这占筮卜卦的事体,对于她的教育没有做好。后来她进了宫廷,我更和她断绝了父女的关系。她近来简直是愈闹愈不成体统,她把你这样忠心耿耿的人都陷害成这个样子了。
⑧屈 原 太卜,请你相信我,我现在只恨张仪,对于南后倒并不怨恨。南后她平常很喜欢我的诗,在国王面前也很帮助过我。今天的事情我起初不大明白,后来才知道是那张仪在作怪啦。一般的人也使我很不高兴,成了张仪的应声虫。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这简直是把凤凰当成鸡,把麒麟当成羊啦。这叫我怎么能够忍受?所以别人愈要同情我,我便愈觉得恶心。我要那无价值的同情来做什么?
……
⑨郑詹尹 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⑩屈 原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 原 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 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 原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节选自《屈原·第五幕》)
3.郑詹尹是受南后的指使用酒来毒死屈原的,请你读一读郑詹尹的台词,分析他的形象。
4.文中有一句话揭示了屈原投江自尽的原因,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6.“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橘颂
郭沫若
清晨的橘园,暮春,尚有若干残橘,剩在枝头。园后为篱栅,有门在正中偏右,园外一片田畴。左前别有园门一道通内室。园中右侧有凉亭一,离园地可高数段。亭中有琴桌石凳之类。亭之阶段,正向左,阶上各陈兰草一盆。阶下置一竹帚。园中除橘树外,可任意配置其竹木。
屈原年四十左右,着白色便衣,巾帻,亦由左首出场。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时复攀弄残橘,闻其香韵。最后于不经意之间摘其一枚置于右手掌上把玩。徐徐步上亭阶,坐在阶之最上段。一时闻橘香韵,一时复举首四望。有间置橘于阶上,展开帛书,乃用古体篆字所写之《橘颂》。字系红色。用朱写成。(徐徐地放声朗诵。读时两手须一舒一卷)
辉煌的橘树呵,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呵,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
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雾霜,
赋性贞坚,类似仁人志士。
你看那些橘子树吧,那真是多好的教训呀!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稍停)是的,它们喜欢太阳,它们不怕霜雪。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跟翡翠一样,太阳光愈强愈使它们高兴,霜雪愈猛烈,它们也丝毫不现些儿愁容。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的香,多么的洁白呀。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的果实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富于色彩的变换呀。由青而黄,由黄而红,而它们的内部——你看却是这样的有条理,又纯粹而又清白呀。(随手将劈开了的橘子分示其内部)它们开了花,结了实,任随你什么人都可以欣赏,香味又是怎样的适口而甜蜜呀。有人欣赏,它们并不叫苦,没有人欣赏,它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但你要说它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那你是错了。它们不是那样的。你先看它们的周身,那周身不都是有刺的吗?(又向橘树指示)它们是不容许你任意侵犯的。它们生长在这南方,也就爱这南方,你要迁移它们,不是很容易的事。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
(选自《屈原》第一幕,有删减)
7.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作者笔下的橘树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
9.文章借橘树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品质?
四、作文
10.课文《屈原》的主体部分是屈原的独白,作者赋予了“风”“雷”“电”等形象以独特的象征意义。请在下面的两组意象中任选一组,模仿课文的写法,赋予其象征意义。200字左右。
第一组:松 竹 梅
第二组:牡丹 菊花 莲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屈原(节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文化连绵不绝、生生不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是中华文脉的重要源头。千百年来,屈原精神如同奔腾不息的长江,滋润了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浸润了绚丽多姿的中国诗词,哺育了英勇顽强、爱国奉献的华夏儿女。千年不断的屈原故里端午盛会,已经成为我们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团结的精神niǔ带,成为中华大地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元素。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绚丽( )  哺育( )  niǔ( )带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3)“生生不息”中“息”的意思是 ( )
A.停止       
B.休息
C.滋生
D.呼吸时进出的气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答案】 (1)绚丽(xuàn) 哺育(bǔ) niǔ(纽)带 (2)搏大精深 博大精深 (3) (A) (4)比喻 排比
【详解】(1)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如“哺育”的“哺”与“浦”就是形似字,但读音不同。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个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如“纽带”的“纽”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2)字形题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搏”与“博”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本题还可根据句意推断词语的字形。
(3)先解释整个词语的意思,然后推断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意思。如“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生生”:中国道家哲学术语,指变化的发生和新生事物的产生。“不息”:没有终止。不断地生长、繁殖。所以“息”为“停止”之意。
(4)“屈原精神如同奔腾不息的长江”为比喻。“滋润了搏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浸润了绚丽多姿的中国诗词,哺育了英勇顽强、爱国奉献的华夏儿女”为排比。
二、综合性学习
2.为更好地了解民风民俗,传承传统文化,班级组织了“寻访端午习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观点论辩】
(1)现在,很多青少年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不感兴趣,却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请就这一情况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材料探究】
(2)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时至今日,人们仍在讨论该如何保护这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请根据提示修改下列材料。
[甲]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在丰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方面,[乙]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举办各类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观看传统文化习俗。还有学者认为,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会产生多种积极影响:既能向大量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又能让国内游客在各地都感受到端午文化习俗的魅力。而这一工作需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才会更有保障,文化精髓才不易被误解或歪曲,因而更容易形成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①[甲]处画线句子句式杂糅,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 ”改为“ ”。
【习俗联想】
(3)请从下面给出的四个语句中,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四副对联补充完整,使之符合节日和对联的特点。(只填序号)
①银花火树开元夜  ②避恶遍插茱萸枝
③几处笙歌留朗月  ④角粽投江祭诗魂
元宵节:上联: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端午节:上联:龙舟竞技怀屈子
下联:
中秋节:上联:
下联:万家箫管乐中秋
重阳节:上联:延年畅饮菊花酒
下联:
【答案】 (1)示例: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理由:①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展示了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③有利于亲情、乡情、民族情感的培养;④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⑤有利于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等。 (2) ①删掉“的原因” ②观看 关注 (3)① ④ ③ ②
【详解】(1)首先要明确观点:我们应当重视传统文化。然后阐述原因:我们的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巨大的宝库,我们不去开发,反而热衷于西方节日,这无疑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传统节日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我们对先辈的一种怀念。另外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它自身的意义所在,我们人类有思想有情感而这些节日恰好可以抒发我们的感情。也可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培养亲情、乡情、民族情感,构建和谐社会等角度作答。
(2)①句式杂糅。改为“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 ②搭配不当。改为“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举办各类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关注传统文化习俗”。
(3)从内容上看,要符合节日的内涵。从形式上看,符合对联的特点。先要判断题目中四句诗所写的是哪个节日,然后依据对应关系和对联的格式要求作答。①银花火树开元夜——元宵节;②避恶遍插茱萸技——重阳节;③几处笙歌留朗月——中秋节;④角粽投江祭诗魂——端午节。据此:“银花火树开元夜”对“紫气丹光拥玉台”;“龙舟竞技怀屈子”对“角粽投江祭诗魂”;“几处笙歌留朗月”对“万家箫管乐中秋”;“延年畅饮菊花酒”对“避恶遍插茱萸技”。
三、现代文阅读
屈 原(节选)
郭沫若
①郑詹尹 (将爵放在神案上)慢慢喝也好。其实酒倒也并不是坏东西,只要喝得少一点,有个节制,倒也是很好的东西啦。
②屈 原 是的,我也明白。我的吃亏处,便是大家都醉而我偏不醉,马马虎虎的事我做不来。
③郑詹尹 真的,这些地方正是好人们吃亏的地方啦。说到你吃亏的事情上来,我倒是感觉着对你不住呢!
④屈 原 怎么的?
⑤郑詹尹 三闾大夫,你忘记了吧,郑袖是我的女儿啦。
⑥屈 原 哦,是的,可是差不多一般的人都把这事情忘记了。
⑦郑詹尹 也是应该的喽。她母亲早死,我又干着这占筮卜卦的事体,对于她的教育没有做好。后来她进了宫廷,我更和她断绝了父女的关系。她近来简直是愈闹愈不成体统,她把你这样忠心耿耿的人都陷害成这个样子了。
⑧屈 原 太卜,请你相信我,我现在只恨张仪,对于南后倒并不怨恨。南后她平常很喜欢我的诗,在国王面前也很帮助过我。今天的事情我起初不大明白,后来才知道是那张仪在作怪啦。一般的人也使我很不高兴,成了张仪的应声虫。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这简直是把凤凰当成鸡,把麒麟当成羊啦。这叫我怎么能够忍受?所以别人愈要同情我,我便愈觉得恶心。我要那无价值的同情来做什么?
……
⑨郑詹尹 把酒喝一点怎么样呢?
⑩屈 原 我回头一定领情的啦,太卜。
郑詹尹 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
屈 原 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郑詹尹 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 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
郑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还想去躺一会儿。
屈 原 请你方便,怕还有一会儿天才能亮呢。
(节选自《屈原·第五幕》)
3.郑詹尹是受南后的指使用酒来毒死屈原的,请你读一读郑詹尹的台词,分析他的形象。
4.文中有一句话揭示了屈原投江自尽的原因,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6.“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揭露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3.他是个阴险奸诈的人,笑里藏刀,表面上同情屈原,不停地自责,实际上是在诱使屈原喝下毒酒。 4.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5.社会黑暗到极点,必定会引起人民的反抗,黑暗的社会一定会被摧毁的。 6.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们是非不分、趋炎附势、惧怕权贵、坏人当道、好人遭殃的社会现实。
【解析】本文节选自郭沫若的《屈原》,呈现了屈原与郑詹尹的对话,揭示出屈原在楚国被权臣张仪算计和诬陷的困境。郑詹尹代表了被迫参与权力阴谋的复杂角色,而屈原则展现出一个忠诚却孤独的理想主义者形象。他们的交流反映出诗人的绝望以及对国运的牵挂。屈原的悲叹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不满,更是对国家命运的悲悯,体现了其心系祖国的情怀。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开篇劝酒的话语:“(将爵放在神案上)慢慢喝也好。其实酒倒也并不是坏东西,只要喝得少一点,有个节制,倒也是很好的东西啦” 可知,郑詹尹看似在温和地劝屈原喝酒,表现出一种看似关心、和蔼的态度,像是在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引导屈原饮酒,但实际上这是他为达成毒死屈原目的的伪装,体现出他的虚伪、阴险;
结合第⑤段“三闾大夫,你忘记了吧,郑袖是我的女儿啦”可知,他特意点明与郑袖的关系,有暗示屈原,自己与南后势力关联的意味,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在屈原面前的微妙优越感,似乎在提醒屈原他的背后有着南后这样的靠山。结合第⑦段“她母亲早死,我又干着这占筮卜卦的事体,对于她的教育没有做好。后来她进了宫廷,我更和她断绝了父女的关系。她近来简直是愈闹愈不成体统,她把你这样忠心耿耿的人都陷害成这个样子了” 可知,他表面上在指责郑袖,看似站在屈原这边对郑袖的行为表示不满,但实际上可能是在为自己接下来的行动(劝酒毒死屈原)做铺垫,以这种假意的指责来降低屈原的防备,表现出他的虚伪、笑里藏刀;
结合第 段“你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吧”可知,这句话直接暴露出他心里有鬼,因为正常劝酒不会无端提及酒中是否有毒,他的这种试探进一步表明他心怀不轨,知道酒可能存在问题,体现出他的阴险和心虚;
结合第 段“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第 段“真的啦,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可知,在屈原表达希望祖国不被出卖,自己不愿看到祖国悲惨前途时,郑詹尹只是平淡地回应,并没有真正的情感共鸣,只关心自己劝酒的事情能否成功,凸显出他的冷漠和自私;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他受南后指使,试图用酒毒死屈原,表面上却装作和善、关心屈原,以各种说辞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实际上他是一个虚伪、阴险奸诈、冷漠、自私的人。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 段“果真有毒,倒是我现在所欢迎的。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此句中,屈原明确表达了因为祖国被出卖,他不忍心看到祖国走向悲惨的前途,这种对祖国命运深深的忧虑和绝望,是他宁愿接受毒酒(暗示愿意赴死)的原因,这也就揭示了他投江自尽的根本原因。因此屈原投江自尽的原因是: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会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
5.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结合第 段“唉,我们的祖国被人出卖了,我真不忍心活着看见它遭遇到的悲惨的前途啊”,第 段“像这样难过的日子,连我们上了年纪的人,都不想再混了”可知,当祖国被人出卖,众人都展现出一种消极的情绪;屈原这句话是在表明,当整个环境压抑到大家都觉得生命失去意义、不想继续生存时,蕴含在生命中的潜在力量就会被激发出来。这种力量可能是反抗的力量,是对不公命运和黑暗现实的抗争;也可能是为了拯救祖国、改变现状而爆发的力量。 因此“大家都不想活的时候,生命的力量是会爆发的”这句话意味着在极端压抑、众人皆消极厌世,社会黑暗到极点的情况下,生命所蕴含的强大力量会被激发,黑暗的社会一定会被摧毁。它也象征着一种反抗精神和对改变现状的期待。
6.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张仪给屈原贴上“疯子”的标签后,众人不加思考、毫无主见地就随声附和。这表明当时社会中很多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盲目听从权威或他人的意见,没有自己对事物的判断标准;
结合第⑧段“一般的人也使我很不高兴,成了张仪的应声虫。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这简直是把凤凰当成鸡,把麒麟当成羊啦”可知,屈原是一个忠心耿耿且有自己坚定信念和主张的人,但众人却因为张仪的说法就轻易否定屈原,将其视为疯子。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存在一种是非不分的不良风气,人们不关注事实真相和一个人的真实品质,只凭借他人的片面之词就对人或事做出评判。
“张仪说我是疯子,大家也就说我是疯子”说明张仪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的言论能够左右众人的看法。这说明当时社会中权威的力量过大,普通民众在权威面前缺乏质疑和反抗的勇气,趋炎附势、惧怕权贵,进一步凸显了社会的愚昧和落后、坏人当道。
结合第⑦段在文章中,屈原因坚持自己的爱国立场和正义主张,不与张仪等人为伍,而遭到陷害和误解。众人的这种盲目跟从行为,使得屈原这样的正义之士孤立无援,反映出当时楚国政治环境的黑暗和腐朽,好人遭殃,正义难以得到伸张,不良势力肆意横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橘颂
郭沫若
清晨的橘园,暮春,尚有若干残橘,剩在枝头。园后为篱栅,有门在正中偏右,园外一片田畴。左前别有园门一道通内室。园中右侧有凉亭一,离园地可高数段。亭中有琴桌石凳之类。亭之阶段,正向左,阶上各陈兰草一盆。阶下置一竹帚。园中除橘树外,可任意配置其竹木。
屈原年四十左右,着白色便衣,巾帻,亦由左首出场。左手执帛书一卷,在橘林中略作逍遥,时复攀弄残橘,闻其香韵。最后于不经意之间摘其一枚置于右手掌上把玩。徐徐步上亭阶,坐在阶之最上段。一时闻橘香韵,一时复举首四望。有间置橘于阶上,展开帛书,乃用古体篆字所写之《橘颂》。字系红色。用朱写成。(徐徐地放声朗诵。读时两手须一舒一卷)
辉煌的橘树呵,枝叶纷披。
生长在这南方,独立不移。
绿的叶,白的花,尖锐的刺。
多么可爱呵,圆满的果子!
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
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
植根深固,不怕冰雪雾霜,
赋性贞坚,类似仁人志士。
你看那些橘子树吧,那真是多好的教训呀!它们一点也不骄矜,一点也不怯懦,一点也不懈怠,而且一点也不迁就。(稍停)是的,它们喜欢太阳,它们不怕霜雪。它们那碧绿的叶子,就跟翡翠一样,太阳光愈强愈使它们高兴,霜雪愈猛烈,它们也丝毫不现些儿愁容。时候到了便开花,那花是多么的香,多么的洁白呀。时候到了便结实,它们的果实是多么的圆满,多么的富于色彩的变换呀。由青而黄,由黄而红,而它们的内部——你看却是这样的有条理,又纯粹而又清白呀。(随手将劈开了的橘子分示其内部)它们开了花,结了实,任随你什么人都可以欣赏,香味又是怎样的适口而甜蜜呀。有人欣赏,它们并不叫苦,没有人欣赏,它们也不埋怨,完全是一片的大公无私。但你要说它们是——万事随人意,丝毫也没有一点骨鲠之气的吗?那你是错了。它们不是那样的。你先看它们的周身,那周身不都是有刺的吗?(又向橘树指示)它们是不容许你任意侵犯的。它们生长在这南方,也就爱这南方,你要迁移它们,不是很容易的事。这是一种多么独立难犯的精神!你看这是不是一种很好的榜样呢?
(选自《屈原》第一幕,有删减)
7.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作者笔下的橘树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
9.文章借橘树表现了屈原怎样的精神品质?
【答案】7.作者从叶子、花、果实、精神品质四个方面,按由表及里的顺序描写了橘树,赞美了橘树。 8.勇敢坚强、毫不迁就、大公无私、不容侵犯。 9.表现了屈原品格高尚、意志坚强、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
【解析】略
四、作文
10.课文《屈原》的主体部分是屈原的独白,作者赋予了“风”“雷”“电”等形象以独特的象征意义。请在下面的两组意象中任选一组,模仿课文的写法,赋予其象征意义。200字左右。
第一组:松 竹 梅
第二组:牡丹 菊花 莲花
【答案】示例:
第一组:松、竹、梅。
松,你挺立于峭壁之上,傲视风霜雨雪,你的坚韧不拔,象征着不屈的斗志和永恒的信念。你的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如同勇士的盾牌,守护着脚下的土地,你的存在,就是对困难最有力的回击。竹,你节节高升,直指云霄,你的虚心谦逊,象征着君子的品德和不断的追求。你的身躯虽细,却能在狂风中屹立不倒,你的柔韧与坚强,是面对挑战时最坚定的姿态。梅,你凌寒独自开,绽放出最耀眼的花朵,你的孤傲高洁,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你的香气四溢,不畏严寒,你的美丽,是对生命最热烈的赞歌。松、竹、梅,你们共同构成了自然界的傲骨,你们的存在,就是对生命最崇高的礼赞。
【详解】本题考查小作文。
首先,要明确课文《屈原》中“风”“雷”“电”等形象的象征意义。在文中,这些自然元素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是屈原内心情感与意志的外化,象征着他对于黑暗现实的愤怒、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光明的追求。接着,在两组意象中选择一组进行模仿。
示例一:
我选择第一组:松、竹、梅。
松,你挺立于峭壁之巅,不畏严寒酷暑,不惧风霜雨雪,你的坚韧不拔,象征着不屈的意志和永恒的精神。你的枝叶繁茂,遮天蔽日,如同勇士般守护着脚下的土地,你的存在,是对生命顽强与尊严的最好诠释。
竹,你身姿挺拔,节节高升,你的中空外直,象征着谦逊与正直。你的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高洁与坚韧,你的根系深入大地,汲取着生命的源泉,你的生命力,如同诗人的笔触,描绘着不屈与自由。
梅,你凌寒独自开,不畏冬日的严寒,你的花朵娇艳欲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你的傲骨与坚韧,如同战士的盔甲,守护着内心的纯净与高雅。你是冬日里的火焰,是黑暗中的光明,你的存在,是对生命美好与希望的永恒追求。
示例二:
我选择第二组:牡丹、菊花、莲花。
牡丹,你雍容华贵,色彩斑斓,你的盛开,如同盛世的繁华,你的美丽,象征着富贵与荣耀。你的花瓣层层叠叠,宛如华丽的织锦,你的香气浓郁,令人陶醉,你的存在,是对生命美好与繁荣的热烈颂歌。
菊花,你淡泊名利,清雅脱俗,你的盛开,如同隐士的高洁,你的坚韧,象征着不屈与抗争。你的花瓣细长柔软,宛如细丝般轻盈,你的色彩丰富多样,从素白到金黄,你的存在,是对生命自由与独立的深刻诠释。
莲花,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你的盛开,如同君子的品德,你的纯洁,象征着高洁与清廉。你的花瓣如玉般温润,你的花蕊金黄灿烂,你的存在,是对生命纯净与美好的永恒追求。你们三者,如同生命中的三种境界,富贵、高洁与纯净,共同谱写着生命的华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