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天下第一楼(节选)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17:01:4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校团委举办“戏曲知识大闯关”活动,同学们都踊跃参加。
(1)在“对对联,赢戏票”活动专区,念念选了一副对联,请你帮忙填写。
上联:黑脸忠, 义, 奸悍
下联: 庄,正旦重,彩旦风流
(2)欣欣在“戏曲文化知多少”专区,遇到了下面两道难题,请你帮助她解答。
①都只为知音未得情难托,因此上我年过弱冠未求凰。我以为风流韵事唯古有,几曾想意外奇缘从天降。
——越剧《张羽煮海》
唱词中“弱冠”指 。
②疾病缠身将一春,良药难医忧国心。老迈残年逾耳顺,一片丹心照覆盆。
——京剧《刀劈三关》
唱词中“耳顺”指 。
(3)梦梦在“戏曲脸谱大联欢”专区看到了下面这幅图,但却被对应的题目难住了,请你帮忙回答。这幅图的右半部分是汉字“戏”的复长 (填书体类型)“”的一部分。
【答案】(1) 红脸 白脸 老旦
(2) 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六十岁
(3)篆体
【详解】(1)本题考查戏剧赏识和对联。
花脸,又称“净”。在京剧中,主要表现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其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特点就是用油彩在脸上画上彩色的脸谱,声腔以粗狂洪亮为其主要特点。黑脸、红脸、白脸都是从京剧中的脸谱的颜色演化出来的。黑脸,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红脸是京剧中的正派角色,比如关公,代表这个人正直。白脸多为反派角色,像曹猛德,白色表示这个人狡诈。
旦角:是京剧中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女性的一类角色的总称。旦角又分为正旦、花旦 、花衫、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庄重的特点。演唱用本嗓,唱腔与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转迂回的韵味。如《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钩金龟》中的康氏等。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庄重的青年、中年妇女,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验旬想.行动比较稳重。花旦(彩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 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人物性格大都活泼开朗,动作敏捷伶俐。
(1)根据上联“黑脸忠”内容是花脸中的“黑脸”,结合“义”的特征,可知,此处填“红脸”;
(2)根据上联“黑脸忠”内容是花脸中的“黑脸”,结合“奸悍”的特征,可知,此处填“白脸”;
(3)根据下联“正旦重,彩旦风流”内容是“旦角”,结合“庄”的特征,可知,此处填“老旦”。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弱冠: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即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耳顺: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也是六十岁的代称、也可以称耳顺之年。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
(3)本题考查书体辨识。五种主要书体特点:楷书特点: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篆书特点:均匀齐整,圆转流畅;行书特点:行云流水,舒展有型;隶书特点:略微宽扁,蚕头雁尾;草书特点: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根据图片右半部分汉字“戏”具有“均匀齐整,圆转流畅”的特点可知,属于篆书。
二、综合性学习
2.学校举办校园戏剧艺术节,请你参与。
(1)校辩论协会举办“经典老戏是否过时”的主题辩论赛,你方所持观点为“经典老戏永不过时”,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反驳对方所持观点。
材料一: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现象。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是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我们今天再看,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材料二: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本着贴近生活的原则,传递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道出老百姓的心声。如话剧《天下第一楼》中,人物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
(2)校团委举办“戏曲知识大闯关”活动,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①在“对对联,赢戏票”活动专区,李念同学选了一副对联,请你帮忙填写。
上联:黑脸忠, 义, 奸悍
下联: 庄,正旦重,彩旦风流
②欣欣在“戏曲文化知多少”专区,遇到了下面两道难题,请你助其解答。
A.都只为知音未得情难托,因此上我年过弱冠未求凰。我以为风流韵事唯古有,几曾想意外奇缘从天降。
——越剧《张羽煮海》
唱词中“弱冠”的意思是: 。
B.疾病缠身将一春,良药难医忧国心。老迈残年逾耳顺,一片丹心照覆盆。
——京剧《刀劈三关》
唱词中“耳顺”的意思是: 。
③梦梦在“戏曲脸谱大联欢”专区看到了下面这幅图,却被对应的题目难住了,请你帮忙回答。
这幅图的右半部分是汉字“戏”的 (填书体类型)“”的一部分。
【答案】(1)示例:我方认为“经典老戏永不过时”。经典老戏不仅扎根于深厚的文化沃土中,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和感悟;还饱含生活温度,贴近百姓口味,能赢得口碑。这样既有厚度又有温度的作品,如何会过时?
(2) 红脸 白脸 老旦 男子二十岁 六十岁 篆体
【详解】(1)本题考查辩论词。
题干要求根据给定材料反驳“经典老戏过时”这一观点,树立“经典老戏永不过时”的立场。
结合材料一“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是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可知,材料一指出经典老戏扎根文化沃土,反映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结合材料二“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本着贴近生活的原则,传递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道出老百姓的心声”“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可知,材料二强调经典老戏贴近生活、传递生活温度、贴近百姓口味、靠百姓口碑流传。
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组织语言,从文化深度、对人性的洞察、生活温度等方面阐述经典老戏不过时的原因,进行有力反驳。
示例:我方坚定认为“经典老戏永不过时”。首先,经典老戏扎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其对人性的洞察与感悟,是作品经久耐看的根基。就像豫剧《朝阳沟》,其展现的家国情怀至今仍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其次,经典老戏贴近生活,传递着生活的温度,如《天下第一楼》中人物与命运的抗争,能引发观众对人生的思考,这种贴近百姓口味、靠口碑流传的作品,无论何时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又怎会过时呢?
(2)(1)本题考查对联和文学常识。
在戏曲脸谱中,红脸常代表忠义之人,如关羽;白脸多表现奸诈凶狠之人,如曹操;结合“黑脸忠”可知,这里是从戏曲脸谱文化中找到能代表义、奸悍的脸谱,故第一二空分别填入:红脸、白脸。
老生是戏曲行当中的一个重要类别,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这些角色通常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的性格特点多表现为稳重、端庄、成熟。与之相对应的是下联后半部分的“正旦重”和“彩旦风流”,正旦主要扮演端庄、严肃的女性角色,强调的是角色的稳重;彩旦则以诙谐、风趣的表演风格著称,突出了角色的风流活泼。故可知,第三个空填:老生。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即戴上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耳顺,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六十而耳顺’。”也是六十岁的代称、也可以称耳顺之年。是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是听得进逆耳之言,詈骂之声也无所谓,无所违碍于心。“老迈残年逾耳顺”指的是老迈残年超过了六十岁。
(3)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这幅图的右半部分是汉字“戏”的和题干所给的“戏”的右半部分相似,而题干中的“戏”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直线较少,符合篆书的形态特征。故根据题干“填书体类型”的提示可知,应填写“篆体”。
三、现代文阅读
戏剧社的同学们准备排演萧红的哑剧《民族魂鲁迅》(节选),请你和他们一起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创作剧情。
民族魂鲁迅(节选)
萧红
第一幕 人物
①少年鲁迅 当铺掌柜甲、乙 蓝皮阿五 何半仙 单四嫂子 孔乙己
第一幕 剧情
②六十年前的八月三日,鲁迅先生生在浙江绍兴府。
③他的父亲姓周,母亲姓鲁。鲁迅先生的真姓名叫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④这哑剧的第一幕是说明鲁迅先生在少年时代他亲身所遇的、亲眼所见的周围不幸的人群。他们怎样生活在这地面上,他们怎样的求活,他们怎样的死亡。这里有庸医误人的何半仙,有孤苦无依的单四嫂子,有吃揩油饭的蓝皮阿五……
⑤鲁迅小时候,家道已经中落,父亲生病,鲁迅便不得不出入在典当铺子的门口。
⑥鲁迅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想改良我们这民族性,想使我们这老大的民族转弱为强。
第一幕 表演
⑦舞台开幕时,是一片漆黑。
⑧黑暗中渐渐地有一颗星星出现了,越来越亮,又渐渐隐去。
⑨黑幕拉开,舞台有个高高的当铺柜台,柜台上面摆着一个浑圆的葫芦,一个毡帽大小的一把酒壶。当铺门口西边有一张桌子,桌子裙是一张白布,什么字也没有写。东边是两件破棉袄乱放在那里。近当铺门口有个小石狮子的下马石,是早年给过路人拴马用的,下马石旁边立着一根红色的花柱。柱顶上有块招匾,写个很大的“押”字。
⑩开幕后,哑场片刻。
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她显出非常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没有,又将小孩爱抚地抱在怀里。流泪,用手摇小孩,看天,做祈祷的样子,掠发,擦汗,又检视小孩。
蓝皮阿五上,形状鬼祟,以背向后退,做手势和别人讲话,手势表示下面的意思:小孤孀,好凄凉,我明天,和你痛痛快快喝一场……在成亨酒店,半斤不够,一个人得喝三斤,明天见……正退在石狮子上,差一点没有和单四嫂子相撞。
看见了单四嫂子,又看见了她病了的孩子,故作惊奇的样子,又表同情的样子。
单四嫂子想找个医生给孩子看病。
蓝皮阿五走到桌子前边,将桌子大声一拍。
桌子自己调转过来,桌裙上写“何半仙神医,男妇儿科,老祝由科,专售败鼓皮散,立消水鼓,七十二般鼓胀”。桌子后钻出何半仙来,头戴帽翅,身穿马褂,手拿小烟袋,指甲三寸长,满身油渍,桌上放一个小枕头。单四嫂子走过去,把孩子给他看。
何半仙看了以为没有什么,做手势说得消一消火,吃两帖就好了。
单四嫂子掏钱给他。何半仙认为还差三十吊。单四嫂子解下包孩子的袍皮托蓝皮阿五去当。
蓝皮阿五到柜台上大声一拍,柜台上的葫芦和酒壶处就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掌柜甲,一个是掌柜乙,原来葫芦是秃头的秃顶,酒壶是那一个的毡帽。
蓝皮阿五当了四十吊钱,自己放了十吊在腰包里,给单四嫂子三十吊,走在小石狮子面前,他用脚一踢,石狮子打碎了,出现了已经折了腿的孔乙己,他用手在舞台上膝行着走来走去。
少年鲁迅带着可质的物件上,一直走到柜台上,把质物递上了。
两个掌柜看见鲁迅来了,就非常地不高兴起来,故意刁难,故意揶揄。
掌柜甲以为:哈哈你又来了。掌柜乙便作态着来数落,昨天来,今天又来,明天还要来的。
掌柜甲认为货色不好,显出很不愿意收的样子。掌柜乙以为这已是老主顾,收是可以收,但得典费从廉。掌柜甲以为,你和他何必斟斤驳两,你反正从廉从优,他都得典的,你索兴摆个面孔给他看就完了。
掌柜乙以为这不过还是买卖,便肯出五十吊。掌柜甲认为不值,只肯出四十吊,对掌柜乙大示挖苦。掌柜乙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所以一定坚持五十吊不可。两个人争起来。掌柜甲不服气,把掌柜乙推开,伸出一只手来表示只肯给四十吊。掌柜乙趁势又钻出头来,把掌柜甲推开,伸出手来表示肯出五十吊。掌柜甲又把他推开,伸手只肯出四十吊。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不言不动不笑……直到他们要完了,收了钱便走了。
鲁迅走过何半仙那儿的时候,孔乙己追着他讨钱。鲁迅给了他,下。
孔乙己掏出酒瓶来饮酒,何半仙上前争看他手中的钱。舞台渐暗。
(选自《八月天》,有删改)
【戏剧冲突】
3.阅读剧本,围绕“钱”来概括第一幕的戏剧冲突。
【戏剧语言】
4.哑剧不用台词而凭借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参考示例,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为演员解说怎样将人物的“疲倦”表演出来。
示例:
〔剧本〕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她显出非常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
〔表演解说〕单四嫂子的双手抱着小孩,弓着腰,步子缓慢,踉踉跄跄;头发有些凌乱,脸色凝重,眼神中流露出既绝望又害怕的神情;她慢慢地坐在小石狮子上,大喘着气,头侧向肩膀擦汗。
〔表演解说〕单四嫂子的双手抱着小孩,弓着腰,步子缓慢,踉踉跄跄;头发有些凌乱,脸色凝重,眼神中流露出既绝望又害怕的神情;她慢慢地坐在小石狮子上,大喘着气,头侧向肩膀擦汗。
〔剧本〕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表演解说〕
【戏剧形象】
5.在舞台上少年鲁迅始终是“不言不动不笑”,从观众的角度看,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否显得有些呆板?请说明理由。
【戏剧评议】
6.剧本写道:“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读了剧本,你认为整幕剧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剧本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答案】3.①蓝皮阿五私吞十吊钱 ②两掌柜相争十吊钱 4.(示例)掌柜甲和掌柜乙互相推搡,咧着嘴,冒着汗,喘着粗气,带着坏笑;一只手指指少年鲁迅,用眼神暗示方才是在捉弄他,另一只手支在柜台上,表示玩累了;各自向后退,伸出双手表示可以妥协,然后双腿发软,瘫在地上,消失在柜台下 5.(示例一)我认为不呆板。首先,鲁迅小时候因家道中落,受尽了人们的白眼和冷淡,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从而形成了冷静、自尊的性格。其次,萧红在这一幕戏中将他们与鲁迅置于同一舞台,使少年鲁迅以冷静、批判的目光来打量自己笔下的文学形象,少年鲁迅的冷静镇定和周围世界的鬼祟跳嚣形成了对比,使舞台上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富。
(示例二)我认为有些呆板。因为少年鲁迅上场后始终“不言不动不笑”,使得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两个掌柜的身上,而忽略了鲁迅的存在,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显得黯淡。这就难以让观众感受到鲁迅想要根治民族性的愿望和志向。
6.①我认为是喜剧。
第一层:理解肤浅,只是笼统地说出理由。
(示例一)两个掌柜相互争论,最后互相协调,十分好玩。
第二层:有一定的理解,能结合文本内容适当分析。
(示例二)何半仙、掌柜、孔乙己等剧中人物的出场方式有喜剧效果;两掌柜为了典当的价格相互争执,互相推搡,最后互相协调,结果居然是一个平均数,充满喜剧效果。
②我认为是悲剧。
第一层:角度单一,只是笼统地说出理由。
(示例一)单四嫂子给孩子看病,被人坑害,非常可怜。两个掌柜毫无同情心,少年鲁迅很可怜。孔乙己断了腿,向别人讨钱,很可怜。
第二层:有两个角度,能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示例二)单四嫂子给孩子看病,穷得要拿包孩子的袍皮去典当;两个掌柜毫无同情心,数落老主顾,为此上演了一出滑稽戏,他们拿救命的钱当儿戏,令人叹息。
【解析】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1)根据第 段“蓝皮阿五当了四十吊钱,自己放了十吊在腰包里,给单四嫂子三十吊”可知,蓝皮阿五私吞了十吊钱。
(2)根据第 段“掌柜甲认为不值,只肯出四十吊,对掌柜乙大示挖苦。掌柜乙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所以一定坚持五十吊不可。两个人争起来”可知,两个掌柜为了十吊钱相争。
4.本题考查细节补充。开放性问题。
从题目给出的示例看出,解说是在剧本的基础上增加更多细节。对“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解说时增加了抱和走的细节,如“双手抱着”“躬着腰”“步子缓慢”。在作答时,照此增加细节描写即可。
示例:掌柜甲和掌柜乙闹了半天,都疲倦了。掌柜甲弓起身子,一只手撑在桌子上,另一只手捶着后腰,咧开嘴,不住地喘着气。掌柜乙哆嗦着嘴唇,一句话也说不出,从腰里摸出一个手帕,去擦拭额头上的汗,擦了一遍,又擦一遍。终于,掌柜甲开口了,两人互相调和起来,协商地结果,时出四十五吊钱。
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无论回答呆板或不呆板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如答不呆板:可结合⑤段“鲁迅小时候,家道已经中落,父亲生病,鲁迅便不得不出入在典当铺子的门口”和⑥段“鲁迅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分析,鲁迅从小家道中落,受尽白眼,看多了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故他的性格时冷静且富有自尊心的。在舞台上,鲁迅的表现符合他的性格。此外,舞台上,有人发生冲突,有人冷眼旁观,形成了鲜明对比,给了观众更加丰富的体验。
如答呆板:可结合 段“少年鲁迅带着可质的物件上,一直走到柜台上,把质物递上了”和 段“两个掌柜看见鲁迅来了,就非常地不高兴起来,故意刁难,故意揶揄”分析鲁迅上场后,没有什么动作,很容易让人只关注有冲突的人物,忽略了鲁迅的存在,这让鲁迅在舞台上不起眼,没有存在感,形象暗淡,因此没有突显鲁迅的思想,没有很好地展示出他想要根治民族劣根性的愿望。
6.
本题考查剧本属性理解。属于开放性问题,回答喜剧或悲剧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
喜剧:当回答“喜剧”时,需要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出“喜”的部分。如从 段“蓝皮阿五走到桌子前边,将桌子大声一拍”、 段“桌子后钻出何半仙来”、 段“蓝皮阿五到柜台上大声一拍,柜台上的葫芦和酒壶处就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掌柜甲,一个是掌柜乙”、 段“他用脚一踢,石那子打碎了,出现了已经折了腿的孔乙己”和 段“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等可知,何半仙、两个掌柜、孔乙己的出场方式很滑稽,具有喜剧效果;而两个掌柜争来争去,最后时出四十五吊钱,谁也没占了上风,也具有喜剧效果。
悲剧:当回答“辈剧”时,需要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出“悲”的部分。如从 段“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换,非市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可知,单四嫂作为贫苦家庭的女人,在为孩子担惊受怕,但蓝皮阿五看起来是帮忙,却暗地里克扣她十吊钱,实在是可悲。从 段“掌柜乙以为这不过还是买卖,便肯出五十吊。掌柜甲认为不值,只肯出四十吊,对掌柜乙大示挖苦。掌柜乙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所以一定坚持五十吊不可。两个人争起来”可知两个掌柜也没有对贫苦人家的同情,钻进了钱眼里,只顾着争论典费。孩子是身体生病,大人们是心灵生了病,整个社会也病了,这是时代的悲剧。
示例:我认为是悲剧。单四嫂子给孩子看病,穷得要拿包孩子的袍皮去典当,可恶的蓝皮阿五摆出一副关心、帮助的样子,却雁过拔毛;两个掌柜毫无同情心,以滑稽的方式决定典费的多寡;孔乙己追着鲁迅讨钱,何半仙争着看孔乙己手中的钱。孩子病了,大人病了,甚至整个社会也病了,令人悲哀。这是他们个人命运的悲剧,也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悲剧。
阅读下列的选文,回答问题。
福聚德的伙计们头脸干净,新鞋新帽,面带笑容,垂手而立,迎接着新年里的第一批客人。
王子西 福顺,盯着点门口,胡同口,有要紧的主顾先喊一声。
福 顺 (已经长成个大小伙子)放心吧,二掌柜!(下)
王子西 过了正五过初六,过了初六还照旧,说话这年就过完了。
常 贵 咱们大开张,对过儿大关张。
王子西 全赢德那掌柜的就不是发家的样儿,伙计多吃半个馒头,他都耷拉脸子。
常 贵 那边伙计也怪可怜的,跟掌柜的说说……’’,怎么搭济一下。
王子西 这事他想得到,别忘了,他爹也当过伙计。
常 贵 这十来年了,我都没敢问过,玉升楼掌柜的真干过那么缺德的事
王子西 就为丢了几两金子,用这样的大秤(指墙上挂着的丈把长的大秤)把柜上的伙计,出门秤一次,进门秤一次。
常 贵 老爷子就这么窝囊死的
王子西 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
7.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8.王子西嘱咐福顺“盯着点门口,胡同口”,其中“盯”字改成“看”或“望”好不好?为什么?
9.选文中通过人物对话交代“对过儿大关张”相关情况对表现卢孟实有何作用?
10.从选文看,常贵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7.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写出了伙计们的精神面貌好,侧面表现出掌柜的管理有方。 8.不好。因为“盯”有“看”和“望”的意思,且比“看”和“望”更长久,更用心,更专心,更能表现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饭店经营者谨小慎微的艰难处境。 9.引出卢孟实父亲的遭遇,交代卢孟实“咬牙跺脚”地干的原因——争口气。 10.常贵是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
【解析】7.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头脸干净”是肖像描写,“面带笑容”是神态描写,“垂手而立”是动作描写。要联系语境分析这些描写对表现主要人物或文章主题的作用。如:写出了福聚德的伙计们的精神面貌好,侧面表现出掌柜的管理有方。
8.本题考查辨析词语的能力。首先明确态度,不好。然后根据词语含义和语境分析理由即可。“盯”虽有“看”和“望”的意思,但是“盯”字具有“长久专注”的特点,结合文中“要紧的主顾”分析,“盯”字能够体现出王子西作为二掌柜维持饭店生存的小心心理。
9.根据常贵与王子西的对话内容回答即可。结合“老爷子就这么窝囊死的 ”分析,得出:引出卢孟实父亲的遭遇;结合“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得出:交代卢孟实“咬牙跺脚”地干的原因——争口气。
10.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那边伙计也怪可怜的,跟掌柜的说说,怎么搭济一下”得出:常贵善良、有同情心。
四、作文
11.《天下第一楼》在人物描写上富有特色,主要以对白(对话)表现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性格。文中刻画了卢孟实、唐茂盛、常贵、罗大头、王子西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仔细回味你身边的亲人、朋友,然后选出一个有趣的对话场景,写一个作文片段。200字左右。
【答案】例文:周末,我和朋友在家玩。突然,朋友盯着桌上的橘子,眼睛一亮:“你知道吗,橘子是水果界的‘心机’选手。”我一脸疑惑:“此话怎讲?”他一本正经地说:“你看,它穿那么多层衣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就是怕别人轻易吃到,这不‘心机’嘛!”我被逗乐,反驳道:“那是保护自己,再说,你不就喜欢扒它衣服?”他故作委屈:“我这是帮它解脱束缚,让它发挥价值。”我俩笑作一团。这时,妈妈路过,笑着说:“你俩呀,真能贫。”我们相视,笑得更欢了。
【详解】本题考查小作文。
第一,审题。题目要求回味身边亲人、朋友的有趣对话场景写作文片段,重点在于 “有趣”,要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关系等,传达出一种轻松、诙谐的氛围或有意义的情感。
第二,思路点拨。对话场景要有一个大的背景,要有一个中心的主题,可以围绕亲情、友情、师生情、个人追求等多个角度进行设计。
日常趣事型:选取生活中家人、朋友间因某件日常小事引发的有趣对话,如做饭时对新菜品的调侃。
矛盾化解型:写亲人间、朋友间产生小矛盾后,通过幽默对话化解矛盾的场景。
奇思妙想型:记录大家在一起突发奇想,讨论新奇想法时的有趣对话,比如对未来生活的奇妙设想。
第三,手法借鉴。对话情景即是要充分运用语言描写。 突出对话的趣味性,可运用夸张、幽默、诙谐的语言。适当描写人物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如捧腹大笑、翻白眼等,增强场景的生动性。用不同人物的反应和语言进行对比,突出有趣之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天下第一楼(节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校团委举办“戏曲知识大闯关”活动,同学们都踊跃参加。
(1)在“对对联,赢戏票”活动专区,念念选了一副对联,请你帮忙填写。
上联:黑脸忠, 义, 奸悍
下联: 庄,正旦重,彩旦风流
(2)欣欣在“戏曲文化知多少”专区,遇到了下面两道难题,请你帮助她解答。
①都只为知音未得情难托,因此上我年过弱冠未求凰。我以为风流韵事唯古有,几曾想意外奇缘从天降。
——越剧《张羽煮海》
唱词中“弱冠”指 。
②疾病缠身将一春,良药难医忧国心。老迈残年逾耳顺,一片丹心照覆盆。
——京剧《刀劈三关》
唱词中“耳顺”指 。
(3)梦梦在“戏曲脸谱大联欢”专区看到了下面这幅图,但却被对应的题目难住了,请你帮忙回答。这幅图的右半部分是汉字“戏”的复长 (填书体类型)“”的一部分。
二、综合性学习
2.学校举办校园戏剧艺术节,请你参与。
(1)校辩论协会举办“经典老戏是否过时”的主题辩论赛,你方所持观点为“经典老戏永不过时”,请你根据以下材料,反驳对方所持观点。
材料一:近年来,话剧《茶馆》等“老作品”每一亮相,总会引来叫好和追捧,甚至形成一票难求的现象。经典作品之所以耐看,是因为其扎根文化沃土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厚度,反映出创作者对人性的体察与感悟。如豫剧《朝阳沟》讲述的是当年的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我们今天再看,依然会为作品中深藏的家国情怀感动不已。
材料二:更重要的是,经典作品还本着贴近生活的原则,传递生活的温度,以艺术手法道出老百姓的心声。如话剧《天下第一楼》中,人物与命运的不懈抗争,拨动着观众的心弦,引导人们思考人生。贴近百姓口味自然有口碑,而真正的经典作品恰是靠百姓口碑流传的,具有现实温度。
(2)校团委举办“戏曲知识大闯关”活动,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①在“对对联,赢戏票”活动专区,李念同学选了一副对联,请你帮忙填写。
上联:黑脸忠, 义, 奸悍
下联: 庄,正旦重,彩旦风流
②欣欣在“戏曲文化知多少”专区,遇到了下面两道难题,请你助其解答。
A.都只为知音未得情难托,因此上我年过弱冠未求凰。我以为风流韵事唯古有,几曾想意外奇缘从天降。
——越剧《张羽煮海》
唱词中“弱冠”的意思是: 。
B.疾病缠身将一春,良药难医忧国心。老迈残年逾耳顺,一片丹心照覆盆。
——京剧《刀劈三关》
唱词中“耳顺”的意思是: 。
③梦梦在“戏曲脸谱大联欢”专区看到了下面这幅图,却被对应的题目难住了,请你帮忙回答。
这幅图的右半部分是汉字“戏”的 (填书体类型)“”的一部分。
三、现代文阅读
戏剧社的同学们准备排演萧红的哑剧《民族魂鲁迅》(节选),请你和他们一起研读剧本,揣摩角色,创作剧情。
民族魂鲁迅(节选)
萧红
第一幕 人物
①少年鲁迅 当铺掌柜甲、乙 蓝皮阿五 何半仙 单四嫂子 孔乙己
第一幕 剧情
②六十年前的八月三日,鲁迅先生生在浙江绍兴府。
③他的父亲姓周,母亲姓鲁。鲁迅先生的真姓名叫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④这哑剧的第一幕是说明鲁迅先生在少年时代他亲身所遇的、亲眼所见的周围不幸的人群。他们怎样生活在这地面上,他们怎样的求活,他们怎样的死亡。这里有庸医误人的何半仙,有孤苦无依的单四嫂子,有吃揩油饭的蓝皮阿五……
⑤鲁迅小时候,家道已经中落,父亲生病,鲁迅便不得不出入在典当铺子的门口。
⑥鲁迅看穿了人情的奸诈浮薄,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想改良我们这民族性,想使我们这老大的民族转弱为强。
第一幕 表演
⑦舞台开幕时,是一片漆黑。
⑧黑暗中渐渐地有一颗星星出现了,越来越亮,又渐渐隐去。
⑨黑幕拉开,舞台有个高高的当铺柜台,柜台上面摆着一个浑圆的葫芦,一个毡帽大小的一把酒壶。当铺门口西边有一张桌子,桌子裙是一张白布,什么字也没有写。东边是两件破棉袄乱放在那里。近当铺门口有个小石狮子的下马石,是早年给过路人拴马用的,下马石旁边立着一根红色的花柱。柱顶上有块招匾,写个很大的“押”字。
⑩开幕后,哑场片刻。
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她显出非常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没有,又将小孩爱抚地抱在怀里。流泪,用手摇小孩,看天,做祈祷的样子,掠发,擦汗,又检视小孩。
蓝皮阿五上,形状鬼祟,以背向后退,做手势和别人讲话,手势表示下面的意思:小孤孀,好凄凉,我明天,和你痛痛快快喝一场……在成亨酒店,半斤不够,一个人得喝三斤,明天见……正退在石狮子上,差一点没有和单四嫂子相撞。
看见了单四嫂子,又看见了她病了的孩子,故作惊奇的样子,又表同情的样子。
单四嫂子想找个医生给孩子看病。
蓝皮阿五走到桌子前边,将桌子大声一拍。
桌子自己调转过来,桌裙上写“何半仙神医,男妇儿科,老祝由科,专售败鼓皮散,立消水鼓,七十二般鼓胀”。桌子后钻出何半仙来,头戴帽翅,身穿马褂,手拿小烟袋,指甲三寸长,满身油渍,桌上放一个小枕头。单四嫂子走过去,把孩子给他看。
何半仙看了以为没有什么,做手势说得消一消火,吃两帖就好了。
单四嫂子掏钱给他。何半仙认为还差三十吊。单四嫂子解下包孩子的袍皮托蓝皮阿五去当。
蓝皮阿五到柜台上大声一拍,柜台上的葫芦和酒壶处就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掌柜甲,一个是掌柜乙,原来葫芦是秃头的秃顶,酒壶是那一个的毡帽。
蓝皮阿五当了四十吊钱,自己放了十吊在腰包里,给单四嫂子三十吊,走在小石狮子面前,他用脚一踢,石狮子打碎了,出现了已经折了腿的孔乙己,他用手在舞台上膝行着走来走去。
少年鲁迅带着可质的物件上,一直走到柜台上,把质物递上了。
两个掌柜看见鲁迅来了,就非常地不高兴起来,故意刁难,故意揶揄。
掌柜甲以为:哈哈你又来了。掌柜乙便作态着来数落,昨天来,今天又来,明天还要来的。
掌柜甲认为货色不好,显出很不愿意收的样子。掌柜乙以为这已是老主顾,收是可以收,但得典费从廉。掌柜甲以为,你和他何必斟斤驳两,你反正从廉从优,他都得典的,你索兴摆个面孔给他看就完了。
掌柜乙以为这不过还是买卖,便肯出五十吊。掌柜甲认为不值,只肯出四十吊,对掌柜乙大示挖苦。掌柜乙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所以一定坚持五十吊不可。两个人争起来。掌柜甲不服气,把掌柜乙推开,伸出一只手来表示只肯给四十吊。掌柜乙趁势又钻出头来,把掌柜甲推开,伸出手来表示肯出五十吊。掌柜甲又把他推开,伸手只肯出四十吊。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不言不动不笑……直到他们要完了,收了钱便走了。
鲁迅走过何半仙那儿的时候,孔乙己追着他讨钱。鲁迅给了他,下。
孔乙己掏出酒瓶来饮酒,何半仙上前争看他手中的钱。舞台渐暗。
(选自《八月天》,有删改)
【戏剧冲突】
3.阅读剧本,围绕“钱”来概括第一幕的戏剧冲突。
【戏剧语言】
4.哑剧不用台词而凭借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剧情。参考示例,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为演员解说怎样将人物的“疲倦”表演出来。
示例:
〔剧本〕单四嫂子上,手中抱着一个生病的小孩,她显出非常的疲倦,坐在小石狮子上休息,擦汗,喘气,叹息,看视小孩,惊惶,将小孩恐惧地放下,左右找人。
〔表演解说〕单四嫂子的双手抱着小孩,弓着腰,步子缓慢,踉踉跄跄;头发有些凌乱,脸色凝重,眼神中流露出既绝望又害怕的神情;她慢慢地坐在小石狮子上,大喘着气,头侧向肩膀擦汗。
〔表演解说〕单四嫂子的双手抱着小孩,弓着腰,步子缓慢,踉踉跄跄;头发有些凌乱,脸色凝重,眼神中流露出既绝望又害怕的神情;她慢慢地坐在小石狮子上,大喘着气,头侧向肩膀擦汗。
〔剧本〕他们三番五次闹了半天,他们俩都疲倦了,于是他俩互相调和起来,协商的结果,肯出四十五吊钱。
〔表演解说〕
【戏剧形象】
5.在舞台上少年鲁迅始终是“不言不动不笑”,从观众的角度看,少年鲁迅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否显得有些呆板?请说明理由。
【戏剧评议】
6.剧本写道:“少年鲁迅站在柜台前边,面对着这幕喜剧。”读了剧本,你认为整幕剧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剧本内容,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经验,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阅读下列的选文,回答问题。
福聚德的伙计们头脸干净,新鞋新帽,面带笑容,垂手而立,迎接着新年里的第一批客人。
王子西 福顺,盯着点门口,胡同口,有要紧的主顾先喊一声。
福 顺 (已经长成个大小伙子)放心吧,二掌柜!(下)
王子西 过了正五过初六,过了初六还照旧,说话这年就过完了。
常 贵 咱们大开张,对过儿大关张。
王子西 全赢德那掌柜的就不是发家的样儿,伙计多吃半个馒头,他都耷拉脸子。
常 贵 那边伙计也怪可怜的,跟掌柜的说说……’’,怎么搭济一下。
王子西 这事他想得到,别忘了,他爹也当过伙计。
常 贵 这十来年了,我都没敢问过,玉升楼掌柜的真干过那么缺德的事
王子西 就为丢了几两金子,用这样的大秤(指墙上挂着的丈把长的大秤)把柜上的伙计,出门秤一次,进门秤一次。
常 贵 老爷子就这么窝囊死的
王子西 要不孟实这么咬牙跺脚地干,心里窝着口气。
7.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8.王子西嘱咐福顺“盯着点门口,胡同口”,其中“盯”字改成“看”或“望”好不好?为什么?
9.选文中通过人物对话交代“对过儿大关张”相关情况对表现卢孟实有何作用?
10.从选文看,常贵是个怎样的人?
四、作文
11.《天下第一楼》在人物描写上富有特色,主要以对白(对话)表现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性格。文中刻画了卢孟实、唐茂盛、常贵、罗大头、王子西等一系列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仔细回味你身边的亲人、朋友,然后选出一个有趣的对话场景,写一个作文片段。200字左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