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曹刿论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战则请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一鼓作气,再而衰 主人日再食
C.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一文中的击鼓是鸣金的一种,主要是用来指挥军队作战的,另外还有报时和鼓舞士气的作用,如文中所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我国古代重视祭祀,而祭品主要是动物及其他物品,如课文中的“牺牲玉帛”,都是古代祭祀用的祭品,主要指猪、牛、羊等纯色全体牲畜及玉器、丝织品等。
C.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寒露、秋分、大寒、霜降。
D.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以十二地支配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B.衣食所安
C.神弗福也 D.惧有伏焉
二、综合性学习
4.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自古知兵非好战”的深刻思想,先贤读兵论战并不崇尚单纯以武力制胜,古代兵家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义之师可以得到民众支持,常常会”不战而屈人之兵”。
材料二
探究结果: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既克,公问其故。 既:既然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信:实情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目光短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盈:士气正旺盛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忠之属也 属引凄异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何以战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7.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迎战齐师时,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鼓: 盈: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夫战,勇气也。
10.选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庄公的 ;“未可”“可矣”表现曹刿 。而以“ ”和“ ”的结局证明曹刿指挥的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曹刿论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战则请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B.一鼓作气,再而衰 主人日再食
C.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均为:跟从;
B.第二次/两次;
C.实情/信用;
D.虚夸,夸大/益处;
故选A。
2.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刿论战》一文中的击鼓是鸣金的一种,主要是用来指挥军队作战的,另外还有报时和鼓舞士气的作用,如文中所说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我国古代重视祭祀,而祭品主要是动物及其他物品,如课文中的“牺牲玉帛”,都是古代祭祀用的祭品,主要指猪、牛、羊等纯色全体牲畜及玉器、丝织品等。
C.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寒露、秋分、大寒、霜降。
D.十二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以十二地支配人的出生年份的十二种动物,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C.“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依次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选项将白露错写成寒露,将寒露错写成大寒;
故选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B.衣食所安
C.神弗福也 D.惧有伏焉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词类活用。
A.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
B.句意:衣食这类安身的东西。安:安身。
C.句意:神是不会保佑你的。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D.句意:怕他们设下埋伏。伏:埋伏。
故选C。
二、综合性学习
4.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自古知兵非好战”的深刻思想,先贤读兵论战并不崇尚单纯以武力制胜,古代兵家认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正义之师可以得到民众支持,常常会”不战而屈人之兵”。
材料二
探究结果:
【答案】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人民愿为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而不懈努力。
【详解】考查对文本内容和漫画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材料一,阐述了在传统文化中,中华民族不崇尚武力,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从材料二看,中华民族砸碎禁锢和平鸽的法西斯的笼子,放飞和平鸽。据此可概括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爱好和平的优秀传统,中国人民为实现人类和平与发展而不懈地努力着。据此理解作答。答案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既克,公问其故。 既:既然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信:实情
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目光短浅
D.彼竭我盈,故克之。 盈:士气正旺盛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又何间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忠之属也 属引凄异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何以战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7.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迎战齐师时,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答案】5.A 6.D 7.B
【解析】5.A.句意: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故选A。
6.A.动词,参与/动词,夹杂;
B.名词,类/动词,连接;
C.结构助词,的/助词,不译;
D.都为介词,译为“凭借、靠”;
故选D。
7.B.“夫战,勇气也”意思是:作战,靠的是勇气。“夫”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不译;本项将“夫”理解为“大丈夫”,存在错误;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下面小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鼓: 盈: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2)夫战,勇气也。
10.选文中的“将鼓”“将驰”表现庄公的 ;“未可”“可矣”表现曹刿 。而以“ ”和“ ”的结局证明曹刿指挥的正确。
【答案】8.击鼓进军;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9.(1)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2)作战靠的是勇气。 10. 急躁冒进; 胸有成竹或从容不迫。 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解析】8.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①句意: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鼓,名词作动词,击鼓进军;
②句意: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9.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注意:
①与,和;之,代词,指曹刿;于,介词,在。“战于长勺”是“于长勺战”的倒装,翻译时注意调整语序。
②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战,作战。“勇气也”是判断句式。
10.考查对人物形象及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
“公将鼓之”、“公将驰之”,齐军未动鲁庄公便要“鼓之”“驰之”,充分说明了鲁庄公急于抢先攻击,急躁冒进的特点;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
从齐军的“败绩”和“遂逐齐师”可知曹刿的战略战术是正确的,才会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可知最后两空的答案是:齐师败绩;遂逐齐师。
【点睛】译文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