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4.诗词曲五首 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17:05:0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诗词曲五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1.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育英中学九年级(1)班将于周五下午两点上一堂以“咏诗词·会朋友”为主题的班会课,请你参与解决以下问题。
(1)活动前,班主任想邀请施校长参加,班委会为此设计了一张邀请函,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邀请函
遵敬的施校长:
您好!我们班将举办“咏诗词·会朋友”诗词朗诵会,想聆听您对以诗交友的看法,诚邀您于2021年3月18日下午2点亲自莅临我班参与本次活动。
2021年3月17日
九年级(1)班班委会
①邀请函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
(2)班长想要你去邀请语文学科组长张老师来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
(3)活动中有以下三个项目,请你来积极应对。
①语文老师打出两则材料,你能从材料中可归纳出什么信息?
【材料一】
2018年,央视推出了一档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二】
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②生活从不缺少诗意,请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的活动名称。
A.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
B.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C.一丈竹竿三丈线,何处鲤鱼来上钩。( )
③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只填选项)
【甲】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乙】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恨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  【乙】
【答案】(1) 遵敬 尊敬 删去“亲自” 将日期和署名调换位置
(2)张老师,您好!我们班定于本周五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举行“咏诗词·会朋友”主题班会,特邀您参加此次活动,期待您的光临!
(3) ①中华传统文化类节目走上荧屏,深受观众喜爱。 斗草 放风筝 钓鱼 C B
【解析】(1)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综合能力。
①尊敬:重视而且恭敬地对待。遵敬——尊敬。
②“莅临”本身就有“亲自光临”的意思,与“亲自”语义重复,应删去“亲自”。
③邀请函由标题、称谓、正文、落款组成,落款要写明礼仪活动主办单位的全称和成文日期。故这份邀请函中日期和署名位置不当,应该调换位置。
(2)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邀请别人参加活动,一定要将活动的名称、主题、活动时间和活动地点,以及邀请对方的目的表达清楚,以免造成信息的遗漏,语言通顺即可。
示例:张老师您好,我们班决定举行“咏诗词·会朋友”主题班会,时间定于本周五下午两点,活动地点在本班教室。特邀您参加此次活动,期待您的光临!
(3)
①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对于组合型材料要根据要求,分别将信息提取出来,加以压缩组合。要依次对诸多的信息进行筛选提炼,看看哪些信息在材料中是起到提纲挈领作用的,信息有轻重之别,综合两则材料,【材料一】“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好评”看出《经典咏流传》深受观众的喜爱,【材料二】“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说明《中华好诗词》夜受到观众的追捧喜爱。故可以概括为“中华传统文化类节目深受观众喜爱”。
②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A.句意是:嫩绿的树枝和花被丢得满地都是,就知道是儿孙们来这里斗草玩了。根据“知是儿孙斗草来”可知,活动名叫“斗草”;
B.句意是:孩童们放学之后早早就急忙跑回家,趁着刮起的东风放着风筝。根据“忙趁东风放纸鸢”可知,活动名叫“放风筝”,“纸鸢”就是“风筝”;
C.句意是:只凭借着一根一丈多长的竹竿和几丈长的线,不知道哪里的鲤鱼会来上钩呢?根据“何处鲤鱼来上钩”可知,活动名叫“钓鱼”。
③本题考查对宋词韵律的判断。
解答此题,可联系已学的相应词牌的词作,概括每行的字数来套用验证。如《卜算子·咏梅》首句“骚外断桥边”为五个字,与这两首词均不符合,故排除;《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次句“倚清秋”为三个字,与这两首词均不符合,排除;《如梦令·常记溪亭且暮》每句字数均与[甲] 词相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每句为七个字,与【乙】词相同,故可得出答案。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古乐府诗。“乐府”原是音乐机关的名称,后人把乐府机关所采用的配乐的诗也称作“乐府”。
B.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的回乡见闻。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C.“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段对答恰切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人的关切,也反映了乡人见到几十年未见的归人时的复杂心情。
D.“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诗浓墨重彩地渲染出主人公回到家中所见到的荒凉之景。
3.说说最后六句诗“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的表达效果。
【答案】2.D 3.用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了主人公内心对家人团聚的期盼与最终失望哀伤的心情,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解析】2.D.“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诗抓住野兔见人钻进狗洞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表现荒凉凄楚的景象,没有浓墨重彩地渲染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选项错误;
故选D。
3.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要读懂全诗,了解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简洁准确表述。“舂”“采”“饴”“望”“落”一系列的动词,写出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作品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十五”“八十”是写实的手法,暴露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C.造成“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种景象的原因是多年战争,以致民不聊生。
D.结句“泪落沾我衣”抒发了老翁孤独、悲痛的心情。
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答案】4.B 5.这首乐府诗通过明白如话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老兵的悲惨遭遇,以此揭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于人性的损害这一作品主题,表达了诗人同情百姓遭遇,反对不义之战的情感。
【解析】4.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B项有误,“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八十岁是虚写,写出从军时间之长,兵役的繁重。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十五从军征》是一首叙事诗,通过一个老兵的经历,揭露了兵役制度的残酷,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三、作文
6.作文。
人生在世,总少不了陪伴。这些陪伴,常常来自亲人师长或同学朋友。有时某些陪伴还可能来自陌路人或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来自那毫无生命的物品或境遇……十几年来,有没有一种陪伴,已经沉淀在你的心中,使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可亲,长久永恒……
请以“温暖的陪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不得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范文:
温暖的陪伴
最温暖的陪伴,莫过于你。
鹅毛般的大雪悄然落下,轻拂过大树的脸庞,飘落在脚下,隐没在白色的海洋里。背靠在窗边,扭头望向外面洁白的世界,大雪下个不停,积雪也是越来越厚。再低头看向首己的手,输液管里冰凉的药水,流入血管,让我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我看向手机,朋友群里聊得火热,我冒了个泡,时不时地说句话,几乎没什么存在感。我的闺蜜艾特我说——
“出不出来呀?”
“在打点滴呢!哎!嗓子发炎了……”
“这么严重?”
“是啊,嗓于疼得要死,都不能说话了,心疼自己一秒!哎!”
过了几分钟,也不见回话……有什么事出去了吗?心里有点小烦躁。身处空无一人的房间,我百无聊赖地坐在床上,看着一片片晶黄莹的雪花落在窗檐,心头蓦然一酸,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被扔到一边的手机突然亮起,是特别关心的声音。一看消息,是那40分钟都未回我消息的闺蜜发来的,手机屏幕上只有简短的三个字——看窗外。
“难道是她来了吗?!”我在心里咕哝着,忍不住迅速扭头望向窗外,只见一辆黑色的汽车从窗前缓缓驶过,我仔细地盯着车子,里面也没有熟悉的身影。又迅速上下搜寻,仍然一无所获。我转过头去,内心的激动也被冷水浇得彻底。
可是,当我转到一半,汽车开过,雪白的路边赫然是一抹鲜艳的红色——是她!在红色的围巾里面,是她那因为寒冷而冻的有些发红的小脸,她手里捧着刚给我发完消息的手机,仰头看向我的房间。在看到我的那一刹那,笑容在脸上绽放,白色的雾气从嘴里哈出,飘过脸颊,显得那么朦胧而又真切。
我朝她招手,她迅速跑到我的房间。脱下围巾,她身上已是湿漉漉的一片,长长的睫毛上还沾着水珠。
“你怎么来了……这么冷的天,你怎么过来的?”
“走过来的呗!先不说这个。”她不以为意的说到。只见她从书包里拿出一个保温杯,里面热气腾腾的,她倒了满满一杯子给我递过来。
“给你,你不是说你嗓子疼嘛,这是冰糖雪梨,自制的!纯天然无添加,对嗓子特好!快喝了吧!还热着呢!”
看着她一脸兴奋的说着,我心里亦是五味杂陈,就因为我的一句话,她就独自走了三公里,只为送一杯在家为我亲手制作的饮料。大雪纷飞,却挡不住她那颗炙热的心。我接过杯子尝了一口,嗯,真甜……
那天我喝完了所有的冰糖雪梨,丝甜的味道遍布身体的每个角落,最终汇聚在心头,暖暖的,甜甜的。我想,这是我度过的最温暖的冬天。
三生有幸,让我与你相遇,在这茫茫人海中,人潮涌动,我却从未心慌。因为指尖是你的温度,回眸是你的笑颜。
这世间最温暖的陪伴,莫过于你。
【详解】题目“温暖的陪伴”是一个给提示语的命题作文。这个题目给人以温馨之感,传递温暖,符合社会正能量的要求。
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陪伴”,“温暖的”限定了“陪伴”的性质、特点,要突出“温暖”二字。作文材料共四句,第一句引出关键词“陪伴”,第二句指出“陪伴”者,第三句扩大范围,指出陌生人、对手以及自然物,均可陪伴我们。最后一句,指出了“陪伴”对于我们人生的意义。
题目没有审题障碍,有利于学生发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诗词曲五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1.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育英中学九年级(1)班将于周五下午两点上一堂以“咏诗词·会朋友”为主题的班会课,请你参与解决以下问题。
(1)活动前,班主任想邀请施校长参加,班委会为此设计了一张邀请函,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邀请函
遵敬的施校长:
您好!我们班将举办“咏诗词·会朋友”诗词朗诵会,想聆听您对以诗交友的看法,诚邀您于2021年3月18日下午2点亲自莅临我班参与本次活动。
2021年3月17日
九年级(1)班班委会
①邀请函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③邀请函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
(2)班长想要你去邀请语文学科组长张老师来参加此次活动,你会怎么说?(要求:语言得体,内容简洁)
(3)活动中有以下三个项目,请你来积极应对。
①语文老师打出两则材料,你能从材料中可归纳出什么信息?
【材料一】
2018年,央视推出了一档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的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二】
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②生活从不缺少诗意,请根据下面的诗句写出古人的活动名称。
A.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
B.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C.一丈竹竿三丈线,何处鲤鱼来上钩。( )
③在班级举行的赛诗会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朗诵了一首词。请你结合学过的古诗词知识,为这两首词选择正确的词牌名。(只填选项)
【甲】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乙】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睡起有恨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A.卜算子 B.浣溪沙 C.如梦令 D.相见欢
【甲】  【乙】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古乐府诗。“乐府”原是音乐机关的名称,后人把乐府机关所采用的配乐的诗也称作“乐府”。
B.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的回乡见闻。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C.“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段对答恰切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人的关切,也反映了乡人见到几十年未见的归人时的复杂心情。
D.“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诗浓墨重彩地渲染出主人公回到家中所见到的荒凉之景。
3.说说最后六句诗“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十五”“八十”是写实的手法,暴露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C.造成“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种景象的原因是多年战争,以致民不聊生。
D.结句“泪落沾我衣”抒发了老翁孤独、悲痛的心情。
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三、作文
6.作文。
人生在世,总少不了陪伴。这些陪伴,常常来自亲人师长或同学朋友。有时某些陪伴还可能来自陌路人或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来自那毫无生命的物品或境遇……十几年来,有没有一种陪伴,已经沉淀在你的心中,使你一想起来便觉得温暖可亲,长久永恒……
请以“温暖的陪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3)文中不得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