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后提升训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后提升训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4 12:5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基础巩固】
1.17世纪,美洲的玉米在伊比利亚半岛推广开来,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并传入欧洲各国。这主要得益于(  )
A.新航路开辟与物种交流
B.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C.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
D.欧洲饮食习惯的变化
2.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一时期传染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
A.欧洲人传播病原体
B.自然气候急剧变化
C.当地轻视疫病治理
D.原住民的饮食习惯
3.16世纪后半期,加勒比海地区生产蔗糖,需要大量人力从事甘蔗的收割、榨汁工作,并将甘蔗汁加工成浓缩糖蜜后,运至欧洲贩卖。因当地劳动力不足,来自欧洲的商人为提高生产效率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从亚洲招募雇佣工人
B.从非洲贩运奴隶
C.自北美聘用印第安人
D.自欧洲招募劳工
4.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很快出现在印度洋的贸易中,并且在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在大西洋的贸易中,形成了罪恶的“三角贸易”。这些贸易行为的主要驱动力是(  )
A.贩卖黑人奴隶    
B.开拓更多的商路
C.疯狂追逐利润    
D.填补劳动力空缺
5.近代,欧洲人喜欢宗教故事、希腊神话、人像和风俗等题材的绘画,中国工匠为迎合欧洲人的这种喜好,生产了大量刀马人图纹样的瓷器,比如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尉迟恭大战秦琼等。据此推断(  )
A.文艺复兴对欧洲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B.新航路开辟后,中西贸易往来频繁
C.中国当时出现了专业的工商业市镇
D.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市民阶层壮大
6.印度洋西部的毛里求斯岛,先后被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命名为“蝙蝠岛”“莫里斯王子岛”“法兰西岛”“毛里求斯岛”,与该地地名的变迁相关的事件是(  )
A.“三角贸易”  B.殖民扩张
C.物种交流  D.商业革命
7.马克思说:“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这反映出早期殖民扩张(  )
A.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B.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的发展
C.推动了欧洲商业中心的转移 
D.导致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8.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马克思意在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开启了亚欧交往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加速了物种交流
【能力提升】
9.新航路开辟后,流入美洲的欧洲移民,从最初的官兵、探险家、神甫和罪犯,发展到他们的家属和一般劳苦大众,并且移民主要来源于西、葡、英、法、荷等国。这反映了当时(  )
A.欧洲国家内部矛盾激化
B.殖民扩张助推美洲人口结构变化
C.国际移民途径呈多元化
D.美洲国家社会经济结构日益趋同
10.牛、山羊、猪和马引入美洲后,为美洲印第安人提供了皮革和羊毛以及新的动物蛋白质来源;马和牛提供了重要的畜力,使人们更易于在美洲土地上开垦耕种;有轮子的车辆和更多种类的驮畜也增加了交通运输的可能性。由此可见,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  )
A.导致美洲人口数量激增
B.是以动物物种交流为主
C.影响了美洲的社会生活
D.导致美洲自然经济解体
11.新航路开辟之后,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的交换,为全球范围内的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则促进了各地商业的发展和白银的洲际流动,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材料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的主导
C.农业变革推动世界市场发展
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贸易交流
12.穿梭于大洋上的马尼拉大帆船将廉价的美洲白银运到东南亚,用以购买丝绢、香料和瓷器等亚洲商品,再用大帆船将这些商品及换取的黄金、白银运回欧洲。据此可知当时(  )
A.全球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流频繁
B.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国际贸易体系有了更大的发展
13.17世纪后期,西班牙王室财政拮据,既没有足够的军费,也无法派出正规部队到拉美地区驻防。王室不得不依靠殖民地的民兵和少量的西班牙军队,以保证殖民地的军事力量足够对抗英、法等列强的争夺。这表明在拉美地区(  )
A.民族独立意识不断高涨
B.军事变革是西班牙治理的重点
C.英法成为殖民扩张的主导
D.列强之间的殖民争夺十分激烈
14.在英国持续近两个世纪的早期殖民扩张中,商业力量基于利益从事殖民扩张,政府从职责和财政需求出发支持殖民扩张,移民受到新世界理想的驱动而加入殖民扩张者的行列。据此可知该时期的殖民扩张(  )
A.源于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由多种力量的合力推动
C.动力源于商业资本主义
D.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15.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相继成立,为便于从事远距离资本运作和货物运输,欧洲人完善相关法律,新的行业如保险业、金融业和航运业兴起,政府融资、发行货币,国防也发展起来,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的鲜明特征。由此可见(  )
A.东印度公司参与殖民活动
B.各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C.殖民扩张加速欧洲社会转型
D.价格革命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
16.15世纪以来的远洋探险推动了商业贸易的繁荣。为了寻找贸易机会,欧洲商人的足迹遍布全世界的海港码头。到16世纪晚期,他们在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区的战略要地建立了武装商埠。18世纪中叶,他们已建立起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由此可知,上述活动(  )
A.重塑了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
B.巩固了欧洲的经济优势地位
C.根源于商业革命的持续开展
D.开启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或类型。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提取并研制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1亿亩。大豆在南北美洲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
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物种的交流,原产于美洲的玉米传入欧洲,成为欧洲重要的粮食作物,故选A项。
2.【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将天花、麻疹、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后半期,美洲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主要依靠从非洲贩运奴隶来解决,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追逐利润成为欧洲商人大力发展远洋贸易的主要驱动力,故选C项。
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工匠为了迎合欧洲人的购买需求,生产了大量刀马人图纹样的瓷器,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中西贸易频繁,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毛里求斯岛先后被多个欧洲国家占领并更名,这体现出欧洲国家在殖民扩张时期对殖民地的激烈争夺,故选B项。
7.【答案】A 【解析】材料“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以及由市场垄断所引起的成倍积累”表明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故选A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项。
【能力提升】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争相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与此同时,大批欧洲人来到美洲,改变了美洲原有的人口结构,故选B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牛、山羊、猪和马等牲畜传入美洲,对美洲的食物结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影响了美洲的社会生活,故选C项。
11.【答案】C 【解析】材料“各大洲纷纷成为世界市场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世界市场的发展,而材料认为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新旧大陆间粮食作物的交换”和“经济作物的种植与贸易”,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作为太平洋贸易的一部分,扩大了国际贸易范围以及贸易总量,促进了国际贸易体系的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流,排除A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兴起于16世纪,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19世纪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后期,西班牙在拉美地区的殖民统治面临英、法等列强的挑战,列强在拉美地区的殖民争夺十分激烈,故选D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商业力量基于利益从事殖民扩张,政府从职责和财政需求出发支持殖民扩张,移民受到新世界理想的驱动而加入殖民扩张者的行列”可知,英国的殖民扩张主要受到商业、政策、移民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是多种力量的合力推动的,故选B项。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随着英国、荷兰的东印度公司相继成立,欧洲人完善了相关法律,新的行业兴起,政府发行货币、发展国防,由此可见,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的社会转型,故选C项。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以来西欧国家开始对外殖民扩张,逐步建立了环球贸易和交通网络,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逐渐形成,故A项正确;欧洲的经济优势地位是在新航路开辟后逐渐形成的,B项“巩固”的说法错误,排除;早期殖民扩张根源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排除C项;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逐渐形成,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7.【答案】(1)原因: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大豆是一种优良作物,适宜种植;科学技术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2)积极意义:物种交流是世界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