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基础巩固】
1.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世界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这反映出美国( )
A.倡导自由贸易 B.谋求世界霸权
C.放弃冷战思维 D.综合国力衰退
2.某西方政治家说,欧洲联盟“改变了欧洲的面貌,使欧洲在国际会议桌上发出了政治强音”。这说明欧洲联盟的建立( )
A.取代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B.彻底消除了欧洲国家的分歧
C.促进了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 D.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3.“无论是从区域经济整合到全球影响力提升,还是从本国独立外交到未来发展预期,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时期像21世纪第三个10年初始阶段这样,非西方国家呈现出群体性独立自主式崛起,展现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自主成长的活力。”材料突出反映了当今世界(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确立
B.霸权主义造成地区冲突不断
C.政治军事集团的不断涌现
D.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
4.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它们通过把世界各国纳入全新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使各国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连成一体。这突出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是( )
A.世界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社会信息化 D.文化多元化
5.反全球化人士认为,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基本上只限于少数强国、大国,它从整体上加强了发达国家的优势,削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据此判断,这些人反全球化的根源是( )
A.世界经济发展的风险性
B.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
C.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D.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6.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隶属于某一个甚至几个区域经济集团。理论上,区域经济集团按发展水平可分为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形成一种“大圈套小圈,小圈扣小圈”的格局。这反映了当今区域经济集团( )
A.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长足发展
B.发展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
C.致使各国间经济矛盾不断出现
D.促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7.“互联网+”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作为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提取出来,并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传统行业进行全面融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这说明“互联网+”( )
A.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促进劳动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C.使人工智能成为新科技领域的标杆
D.运用新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8.21世纪初,法国政府每年要花费30亿美元,聘用1.2万名官员,以保护和发扬法国文化;加拿大补贴本国电影的发行,并规定电台要播放一定比重的本国音乐;西班牙、韩国、巴西的电影院上映影片都有“当地含量”的规定。这在客观上反映出( )
A.全球化冲击文化多样性
B.法国等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C.“逆全球化”潮流盛行
D.全球化不利于世界文化交流
【能力提升】
9.冷战结束后,美国的一些派别认为,美国要聚集起足够的力量和意志来保持国内和国际和平,要保持美国作为单极世界中无可争议的领导者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反映了( )
A.美国国内矛盾尖锐
B.第三世界逐渐兴起
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10.有学者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欧洲联盟将变成“色拉欧洲”。欧洲联盟既不是联邦,也不是邦联,同时也不是地区,而是联邦与邦联的一种结合。据此可知,欧盟( )
A.成员国间的矛盾激化
B.政治一体化遥不可及
C.民族性与统一性相融
D.主权国家的影响减弱
11.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12.有学者指出:冷战结束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 )
A.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
B.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
C.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D.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
13.“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一个国家很难做到与世隔绝、独善其身,相反,全球的跨国性使得应对问题的新模式应运而生,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由此可知,“新模式”的产生( )
A.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兴起
B.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
C.旨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
D.打破了西方霸权主义政策
14.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与国之间会出现“经济相互依赖的武器化”问题,即当甲国严重依赖乙国提供某些重要物资时,乙国利用形成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迫使甲国就冲突作出妥协。该现象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
A.缩小了全球的贫富差距
B.对国家经济安全提出挑战
C.阻碍了资本的全球流动
D.加速国际政治民主化进程
15.21世纪,印度新知识产业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印度的龙头产业,印度的软件及其服务业出口连续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率,成为“世界办公室”;印度维普罗技术公司董事长普雷姆吉被称为“印度的比尔·盖茨”。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能够说明( )
A.印度信息产业的增长领先世界
B.信息化时代同样存在国际分工
C.信息技术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
D.发展中国家更易发展信息产业
16.有学者指出:“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和避免损害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还存在一个文化立场与文化建设的基本权力、价值判断与选择等问题,这是所有在经济上不发达的弱势国家所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该学者意在说明经济全球化( )
A.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促进了落后地区文化的发展
C.冲击了落后地区文化的自主性
D.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与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面临着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挑战。
——摘编自《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1971年7月6日)
材料二 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英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
——[英]简世勋《世界不是平的》
(1)材料一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这些力量在20世纪90年代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化的影响和应对方式。
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美国主张建立由美国主导的“世界新秩序”,这反映出美国企图谋求世界霸权,建立单极世界,故选B项。
2.【答案】C 【解析】材料“使欧洲在国际会议桌上发出了政治强音”反映了欧洲联盟的建立促进了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1世纪20年代初,广大非西方国家“呈现出群体性独立自主式崛起,展现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自主成长的活力”,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故D项正确;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至今尚未确立,排除A项;B、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密切了各国的经济联系,这反映出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是经济全球化,故选B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反全球化人士认为,经济全球化受益的是发达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浪潮中并没有优势,可见其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不满,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材料“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隶属于某一个甚至几个区域经济集团”“形成一种‘大圈套小圈,小圈扣小圈’的格局”反映出当今区域经济集团发展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故选B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互联网……与工业、商业、金融业等传统行业进行全面融合”可知,“互联网+”的模式拓宽了经济发展的渠道,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故选A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都采取措施保护和发扬本国文化,这体现了本国文化受到全球化的冲击,故A项正确;法国等国采取的是保护和发扬本国文化的措施,而非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排除B项;法国等国保护和发扬本国文化并不是“逆全球化”,排除C项;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
【能力提升】
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故美国的一些派别认为美国无法成为“单极世界中无可争议的领导者”,故选C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欧洲联盟既不是联邦,也不是邦联,同时也不是地区,而是联邦与邦联的一种结合”可知,欧盟的发展要迎合各成员国的国情和现实需要,因此是民族性与统一性相交融,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欧盟的发展,并不能说明成员国间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遥不可及”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主权国家的影响,排除D项。
11.【答案】C 【解析】材料“大国群体体系”指政治领域的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故选C项。
1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国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有利于稳定国际关系,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未涉及实行全球治理的问题,排除D项。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即通过调动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共同应对”可知,“新模式”指的是通过国际各种力量共同应对跨国问题,这显然有利于提高全球治理能力,故选B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当甲国严重依赖乙国提供某些重要物资时,乙国利用形成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迫使甲国就冲突作出妥协”可知,经济全球化中过度依赖他国的话,会影响本国的独立自主,对国家经济安全提出了挑战,故选B项。
15.【答案】B 【解析】印度在信息化时代成为“世界办公室”,说明信息化时代国际分工依然存在,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印度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并不能说明其增长领先世界,排除A项;材料并未反映信息技术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排除C项;发展中国家发展信息产业易面临技术不足等困难,排除D项。
16.【答案】C 【解析】材料中该学者说明了在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落后地区的文化受到冲击,因此不仅要注意经济效益面对的伤害,更要重视本地区文化的安全和自主性,故C项正确;该学者强调的是文化方面的问题而非经济上的不平衡,排除A项;B项与该学者的观点相反,排除;该学者强调的是落后地区而非整体世界,排除D项。
17.【答案】(1)力量: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崛起。
影响: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影响: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应对方式:各国对全球化不应该隔绝和抵制,而应该正确认识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参与全球化,从而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