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课件(5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二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课件(51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2 19:07: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区域发展的
自然环境基础
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基础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能够根据实例分析不同区域发展现状与自然环境基础的联系
能够列举一些人类改造自然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并尝试分析原因
尝试搜集资料评价我国的自然环境基础条件。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结合家乡的自然环境基础,尝试给出建设性的发展建议
目录
01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02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
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国家却是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运输铁矿石的港口
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其他经济活动。
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
思考:
1、四大文明古国自然环境有何相似性?
2、古代农业文明最先发源于这些区域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相关性。
四大文明古国
古代埃及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中国
四大文明古国位置示意图
热量充足
农业文明发源
农耕条件优越
地理位置
中低纬度大河中下游平原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土层厚
肥力高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
思考:
位于恒河入海口附近的孟加拉国地势低平、热量充足、水源充足,但为什么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提示:
恒河给它带来的利弊。
孟加拉国城市内涝
恒河入海口附近
地势低平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孟加拉湾多风暴潮
洪涝灾害频发
地狭人稠
贫困
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思考:
国土面积狭小、多山、自然匮乏、自然灾害多发的日本为什么能成为发达国家?
日本地震
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依靠社会资源,进口原料,输出工业产品,迈入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行列
轿车
摩托车
船舶
车床
合成纤维
录像机
照相机
其他国家产品
日本产品
20世纪末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百分比
历经两千多年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典范。
都江堰
历经两千多年仍在发挥作用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典范。
天府之国——成都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古代,每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公元前256年,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凿穿玉垒山引水东流。当时的人们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在玉垒山凿出了形状酷似瓶口的山口,故取名“宝瓶口”。
案例: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人们用竹、木、卵石等材料,在岷江的江心筑分水堰,形如鱼嘴。鱼嘴分水堤将江水一分为二:西边成为外江,宽而浅;东边为窄而深的内江,流入宝瓶口。内外江的水量四六分水:水位较低时,60%的江水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而当水位较高时,大部分江水从外江排走,自动分配。
案例: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飞沙堰”位于鱼嘴分水堤与离堆之间,其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挟带的泥石便流入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
“深淘滩,低作堰”是千百年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治水名言,起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作用。
案例: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典范——都江堰水利工程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巴林、卡塔尔等国接壤。
沙特阿拉伯原来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地广人稀,以游牧经济为主。自1933年发现石油后,依靠出口石油和对石油的开发利用,发展海水淡化、石油冶炼、农业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依靠石油发展的富裕国家——沙特阿拉伯
石油开发之前
气候炎热干旱
土壤贫瘠荒凉
放牧为主要农业活动
绿洲种植椰枣、咖啡、葡萄等
石油开发之后
石油及其相关行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经济不发达
国家富裕
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2001年11月,图瓦卢领导人在一份声明中说,他们对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宣告失败,该国居民将逐步撤离,举国搬迁新西兰。
图瓦卢及其附近诸多小岛国,因矿产资源极度匮乏,经济发展水平低,大部分处于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
图瓦卢
在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丰富程度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图瓦卢海拔最高4.5米。由于地势极低,持续上升的气温和海平面严重威胁着图瓦卢,使这个国家面临国土沉入海底的危险。图瓦卢资源匮乏,土地贫瘠,只有少数植物可以生长,几乎没有天然资源。
澳大利亚独占一块大陆,使得澳大利亚具有极强的资源禀赋,加上人口数量少,所以澳大利亚人均资源占有量名列世界前茅,所以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出口国。澳大利亚拥有超过70余种的矿产资源,被誉为“坐在矿车里的国家”。其中铝土矿的储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约占全球总储量的35%。
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组合极不平衡
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组合极不平衡
石油资源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瓶颈,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针对我国的能源发展现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加大对于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开辟多个石油进口渠道,保障石油进口稳定
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善,加大新能源的使用比例
荷兰低平是荷兰地形最突出的特点。全境为低地,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四分之一的土地低于海面。
风车之国——荷兰
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已是工业化国家的荷兰大力发展石油、天然气工业,忽视了其他工业的发展,导致社会经济一段时期增长乏力。
自然资源丰富
大力开发自然资源
出口剧增
经济繁荣
降低了对农业或者其他工业部门的投入
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
出口初级产品,制造业发展缓慢
初级产品和工业产品在价格上存在差异
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资源一旦枯竭,经济发展崩溃。
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依赖心理
国土面积狭小且多山的瑞士是靠什么跻身世界最富裕国家之列的呢?
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瑞士
如何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技术和金融、医药
瑞士是欧洲内陆山国,海拔较高,位于大河上游,缺少矿产资源和耕地。但其依靠社会资源发展高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成为世界上极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图为:瑞士制造的手表内盘
中国“煤都”的发展探究
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较大。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1949年以来,山西省累计煤炭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煤炭外调量最高时占全国省际煤炭外调量的3/4左右,近年来扔维持在1/3的水平。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最高时超过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3,2015年占15%。近年来,山西省的煤炭产量下降,经济增速较为缓慢。
中国“煤都”的发展探究
1、分析山西省经济发展与煤炭资源的关系。
煤炭资源丰富带动了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但因为过度依赖煤炭产业,当煤炭产业衰落之后,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
中国“煤都”的发展探究
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我国《“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全国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15%。
我国《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以上,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煤炭消费比重降到58%以下。“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完善西气东输三、四、五线,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提高调峰储备能力。由于长期开采,山西省煤炭的开采难度加大,开采成本上升,与相邻省、自治区相比,山西省煤炭开采比较优势下降。山西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381立方米,为全国平均值的17%。
中国“煤都”的发展探究
2、阅读上述内容,讨论其对山西省煤炭工业发展的影响。
(1)煤炭开采难度加大,成本提高,煤炭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2)开采煤炭对于水资源的消耗较大,长期发展加剧水资源的短缺;
(3)国家尽力在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对于非煤炭能源或者说对于非化石能源的政策支持力度更大,煤炭产业发展受影响;
(4)在全国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下,高耗能高污染的煤炭产业的发展受限,倒逼山西省加强技术投入,促进煤炭资源的深加工,促进煤炭资源的清洁和循环生产。
课程总结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离不开地理位置、自然要素
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改造自然
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种类和储量区域分布与组合极不均衡
如何开发自然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关键
1.图示农业生产模式最可能出现在(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四川盆地
C.雷州半岛 D.华北平原
解析:该模式图中同时种植香蕉、水稻等作物,最有可能位于雷州半岛。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1~3题。
C
解析:该区域修筑河堤,开挖鱼塘,发展立体农业,是对地形与水分条件进行了改造。
B
2.本区域已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主要是(  )
A.热量和土壤 B.地形和水分
C.光照和湿度 D.积温和降水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1~3题。
3.影响图中农业类型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和水分 B.地形和土壤
C.光照和湿度 D.市场和政策法规
解析:随高度的变化,热量、水分条件发生了变化,农业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A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1~3题。
都江堰水利工程为无坝引水工程,位于成都平原西部岷江上,鱼嘴把岷江分为内江与外江,分水堤构筑在岷江的弧形弯道上。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同时如果水量超过宝瓶口,水就会自动从飞沙堰排出。读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完成4~5题。
4.夏季洪水中只有约20%的泥沙通过宝瓶口由灌溉渠道进入成都平原,主要是因为(  )
A.凸岸泥沙堆积,凹岸流速快,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少
B.内江从飞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快,含沙量大
C.外江江面比内江宽,水流速度比内江快
D.随洪水而来的泥沙大部分随表层水流流向外江
A
解析:在洪水期,内外江水量分配比例是4∶6,则大部分泥沙流入外江。岷江在鱼嘴分流后,内江凹岸的洪水直接进入宝瓶口,表层水流流向凹岸,流速快,含沙量小,所以进入宝瓶口的泥沙少;底层水流流向凸岸,一部分泥沙在内江凸岸堆积,而随洪水而来的泥沙大部分随底层水流流向外江;内江从飞沙堰排出的河水流速慢,含沙量大;外江江面比内江宽,水流速度比内江慢。
5.岷江是长江流域径流量较大的支流,都江堰以上为上游段。下列有关岷江中下游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流速慢
B.东侧支流水能资源更丰富
C.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
D.雨水是唯一的补给水源
C
解析:西侧支流比东侧支流流速快,主要是由于东侧支流发源于盆地,西侧支流发源于高原,所以西侧支流水能资源更丰富;岷江中下游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岷江除雨水补给外,还有高山冰雪融水等其他补给水源。
6.曲靖市打造云南液态金属谷的基础是(  )
A.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B.新兴产业基础好 C.技术水平高 D.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液态金属是指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可流动且能导电的金属。液态金属可作用于传统工业的改建、升级,继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自2014年云南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合作共建中宣液态金属项目以来,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此完成6~8题。
A
解析:云南素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曲靖市打造液态金属谷可发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A正确;该市原有产业多为资源型,与新兴产业无关,B错误;该市位于西部地区,技术水平较低,C错误;该产业与劳动力数量及价格关系不大,D错误。
7.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的发展可以(  )
A.加快本土企业的产业转移 B.促进该市产业转型升级
C.增大就业压力 D.使本地工业产品滞销
液态金属是指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可流动且能导电的金属。液态金属可作用于传统工业的改建、升级,继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自2014年云南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合作共建中宣液态金属项目以来,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此完成6~8题。
B
解析:曲靖市正在加快城镇化进程,本土产业更多的是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或接纳外来资金和技术,A错误;由液态金属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形成可促进该市产业转型升级,B正确;同时可增加就业岗位,减轻就业压力,C错误;本地工业产品销售与液态金属产业发展关系不大,D错误。
8.从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的发展得到的启示是(  )
A.产品革新就是跨越发展 B.应引进大量的产业工人
C.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D.必须利用著名的国际商标
液态金属是指常温下呈液体状态,可流动且能导电的金属。液态金属可作用于传统工业的改建、升级,继而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自2014年云南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合作共建中宣液态金属项目以来,曲靖市液态金属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据此完成6~8题。
C
解析:由材料可知,液态金属项目是由云南中宣液态金属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的,体现了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增强,C正确。
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下图为沙特阿拉伯石油分布示意图。目前,沙特阿拉伯的能源消费保持着6%—8%的年增长率,为了满足不断攀升的能源需求,沙特阿拉伯计划大力开发核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使其在整体电力结构中的贡献率提高至50%。2015年我国与沙特阿拉伯签署了中沙四代核电合作项目。下图为沙特阿拉伯部分地区石油分布图。
(1)说明沙特阿拉伯在世界石油贸易中竞争力强的原因。
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储量大,油田规模大,埋藏浅,易于开发,开采成本低;石油品种多样,品质好;油田主要分布在波斯湾沿岸,交通运输成本较低。
(2)阐述沙特阿拉伯内陆地区开发太阳能的优势条件。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能资源丰富;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太阳辐射强。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