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大雁归来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7*大雁归来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17:52:20

文档简介

7* 大雁归来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的空白。近日,盐城黄海湿地迎来大批珍稀候鸟,它们或在空中翱翔飞舞,或在湿地追逐嬉戏,或在滩涂mì shí栖息,呈现出万鸟云集的生态和谐美丽画卷,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是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数百万候鸟在此停歇、越冬或fán zhí。
(1)请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汉字。
mì shí fán zhí
(2)给加点字注音。
翱翔(   ) 迁徙(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中加点的词语“填补”“珍稀”“滩涂”词性各不相同。
B.语段中“翱翔飞舞”“追逐嬉戏”“万鸟云集”短语结构相同。
C.语段中“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在句子中充当状语成分。
D.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是“栖息地是驿站”。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 唯一的家园。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过去10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能耗强度降低最快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世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A., 。 …… B. 、 : …… C., : ; D.、 。 ;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其代表作《沙乡年鉴》中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力,也表达出作者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结构图示
◇考点链接
说明文阅读——考点:信息把握
考查方式: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技法点拨:(1)速读全文,把握大意。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快速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主要内容。(2)审读题干,圈画语段。根据各选项内容圈画出文本中与之相对应的语句或段落。(3)仔细对比,判断正误。比较原文句、段文意与选项表述是否一致。
  注意:对摘抄原文,结构形式类似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换了说法,换了表达形式,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常见的错误类型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正话反说、顺序错乱、颠倒因果(主客)、强加因果、无中生有、答非所问等。
◇习题链接
“课外拓展”T8
3.小文很喜欢看科普类文章,她发现《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这篇文章中的一段文字有几处错误,请你帮她修改。
【A】斑头雁之所以拥有强大的氧气获取能力,是因为在斑头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结构里包含一个对氧原子有特别亲和力的特殊的氨基酸造成的。【B】通过这个优势加上斑头雁体内其他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使它们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生存资源,【C】可在近9 000米左右的高空从容自在地飞行。
①【A】处画线句中句式杂糅,应将“ ”删去。
②【B】处画线句中成分残缺,应将“ ”或“ ”删去。
③【C】处画线句中语义重复,应将“ ”或“ ”删去。
4.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   
①而它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②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苏东坡所谓“雁字一行书降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有雁阵之称。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5.八年级(2)班准备组织班级同学去市郊的湿地公园观鸟,以便进一步了解鸟类的相关知识,增强爱鸟护鸟意识。假如你负责与公园的孙主任联系,并想邀请他在同学们参观结束后给大家做一场“爱鸟护鸟”知识讲座,你要怎样对他说?
@课外拓展
每一小时,物种灭绝一种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做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 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濒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 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种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 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6.本文介绍了生物物种怎样的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7.说说第④段中的加点词“居然”为什么不能去掉?
8.根据文意,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文中“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和“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希腊等欧洲国家”这两句就体现了这一点。
B.第⑧段画线句“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中“或许”表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本文由蜜蜂消失说到生物物种灭绝,再说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这种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D.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有些关系,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9.第⑤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7* 大雁归来
@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的空白。近日,盐城黄海湿地迎来大批珍稀候鸟,它们或在空中翱翔飞舞,或在湿地追逐嬉戏,或在滩涂mì shí栖息,呈现出万鸟云集的生态和谐美丽画卷,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是全球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数百万候鸟在此停歇、越冬或fán zhí。
(1)请根据拼音,在田字格中写出汉字。
mì shí fán zhí
觅食 繁殖
(2)给加点字注音。
翱翔( áo ) 迁徙( xǐ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语段中加点的词语“填补”“珍稀”“滩涂”词性各不相同。
B.语段中“翱翔飞舞”“追逐嬉戏”“万鸟云集”短语结构相同。
C.语段中“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在句子中充当状语成分。
D.语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是“栖息地是驿站”。
【解析】B项,“翱翔飞舞”“追逐嬉戏”是并列短语,“万鸟云集”是主谓短语。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 唯一的家园。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过去10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能耗强度降低最快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为世界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A., 。 …… B. 、 : …… C., : ; D.、 。 ;
【解析】第一处:“共同的”与“唯一的”是并列关系,应用顿号。第二处:后文内容是对前面的“世界之最”的说明,应用冒号。第三处:“世界之最”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应用省略号。故选 B。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其代表作《沙乡年鉴》中展示了大自然的威力,也表达出作者对人类为自身利益蹂躏自然而发出的悲叹。
◇结构图示
◇考点链接
说明文阅读——考点:信息把握
考查方式: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技法点拨:(1)速读全文,把握大意。总体浏览文章,边读边画出关键词句,快速理清文章思路,抓住主要内容。(2)审读题干,圈画语段。根据各选项内容圈画出文本中与之相对应的语句或段落。(3)仔细对比,判断正误。比较原文句、段文意与选项表述是否一致。
  注意:对摘抄原文,结构形式类似的选项,不能盲目认同;而对那些换了说法,换了表达形式,在原文中找不到相应词语和句子的选项,不能轻易否定。常见的错误类型有: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正话反说、顺序错乱、颠倒因果(主客)、强加因果、无中生有、答非所问等。
◇习题链接
“课外拓展”T8
3.小文很喜欢看科普类文章,她发现《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这篇文章中的一段文字有几处错误,请你帮她修改。
【A】斑头雁之所以拥有强大的氧气获取能力,是因为在斑头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结构里包含一个对氧原子有特别亲和力的特殊的氨基酸造成的。【B】通过这个优势加上斑头雁体内其他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使它们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生存资源,【C】可在近9 000米左右的高空从容自在地飞行。
①【A】处画线句中句式杂糅,应将“ 造成的 ”删去。
②【B】处画线句中成分残缺,应将“ 通过 ”或“ 使 ”删去。
③【C】处画线句中语义重复,应将“ 近 ”或“ 左右 ”删去。
4.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雁有合群性,喜集体行动,并且很守纪律,往往排成了行列,在空中一行行地飞过,   
①而它们的阵形,又像是写出来的字,所以又称“雁字”。
②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曾有“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
③苏东坡所谓“雁字一行书降霄”,而明代唐时升竟有咏“雁字”诗二十四首之多。
④好像是军队列阵形一般,因有雁阵之称。
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解析】本题根据句意,紧承上文的句子是④句,写雁飞行时的状态;②句紧承“雁阵”来阐述;①③句在前文叙写的基础上,来写“雁字”,根据句意,①句先写“雁字”的由来,③句写关于“雁字”的诗句。据此分析,正确的顺序是④②①③,故答案为A。
5.八年级(2)班准备组织班级同学去市郊的湿地公园观鸟,以便进一步了解鸟类的相关知识,增强爱鸟护鸟意识。假如你负责与公园的孙主任联系,并想邀请他在同学们参观结束后给大家做一场“爱鸟护鸟”知识讲座,你要怎样对他说?
示例:孙主任您好!我是XX中学八年级(2)班的学生,我们近期准备来湿地公园观鸟,以便增强我们自己的爱鸟护鸟意识,在参观结束后我们想邀请您给我们做一场“爱鸟护鸟”知识讲座,您看可以吗?
@课外拓展
每一小时,物种灭绝一种
①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蜂蜜、蜂胶、蜂王浆……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做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人类只能再活四年。”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 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假如蜜蜂消失,人们将告别大多数的粮食和蔬菜瓜果。此外,蜜蜂还为众多饲料植物授粉,没有它,肉类和牛奶也将变得稀有和昂贵;世界上植物类型变得单调,这会直接影响各种动物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在生态系统中丢失了一个环节,整个系统便会开始崩溃。
  ③令人不安的是,蜜蜂消失的事件正在发生。在美国,一些蜜蜂突然神秘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美国有超过60%的蜜蜂消失。如今,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腊等欧洲国家。
  ④实际上,不仅仅是蜜蜂遭遇到了生存危机,没有天敌的北极霸主——北极熊也被列为濒危动物。由于气候变暖,北极熊生活的冰面缩小,食物来源变得稀缺,让北极熊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冬天,居然有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残忍地捕杀小熊来填饱肚子。
  ⑤根据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由大致每天一种加快到每小时一种,比以前快了约1 000倍,比新物种的形成速度更是快了100万倍。即使根据最保守的估计,地球上也有至少10%的物种正在面临生存威胁。
  ⑥一旦某种生物绝种,就永远消失,无法弥补;而每当我们失去一种物种,我们就失去一项对未来的选择。随着某种生物的灭绝,或许治疗艾滋病或发展抗病毒农作物的希望也会跟着破灭。
  ⑦在地球史上,曾经发生过5次物种灭绝。最近的一次发生在6 500万年前,一次陨石撞击地球,造成了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物种的灭绝。目前,地球再一次走向物种灭绝的边缘,原因却是人类本身的行为:在过去的100年里,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全球20%的珊瑚礁已经遭到无法逆转的彻底破坏,而另外50%的珊瑚礁也接近崩溃边缘……
  ⑧和很多人的理解不同,在生态系统中,是没有“害虫”和“益虫”这类概念的,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使命”。例如,昆虫吃的往往是一些老弱病残的树,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因此,地球上的每个物种都值得尊敬和保护。
  ⑨作为人类的个体,我们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什么贡献呢?我们可以不再吃珍稀野生动物,少吃肉类多吃素食,节约用纸和燃气,少坐车多步行……其实,由于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关系太密切,只要我们能稍微压制一点点欲望,都是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的贡献。
6.本文介绍了生物物种怎样的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现状:物种正在加速灭绝;原因: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
7.说说第④段中的加点词“居然”为什么不能去掉?
因为“居然”指出乎意料,表示北极熊吃掉小熊的现象令人吃惊,若去掉,就不能突出动物生存危机的严重性,“居然”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8.根据文意,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说明文语言也可以生动形象,例如文中“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和“蜜蜂消失现象又像瘟疫一样传到了德国……希腊等欧洲国家”这两句就体现了这一点。
B.第⑧段画线句“或许正好切断了树木疾病的传播途径”中“或许”表猜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本文由蜜蜂消失说到生物物种灭绝,再说我们要保护生物多样性,这种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D.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有些关系,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来保护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从文中可以看出,人类活动与生物多样性有密切关系,“有些关系”表述错误。
9.第⑤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列数字和作比较;准确地说明了地球物种消失速度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