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时间的脚印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8*时间的脚印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17:53:21

文档简介

8* 时间的脚印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掸去( dǎn ) 山麓( lù ) 龟裂( jūn )
沟hè( 壑 ) shā lì( 沙砾 ) wéi mù( 帷幕 )
hōnɡ kǎo( 烘烤 ) zōnɡ jì( 踪迹 ) zhuānɡ zhì( 装置 )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
【腐蚀】fǔ shí 动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氢氟酸~性很强,能~玻璃。②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黄色读物会~青少年。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甲】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① )
【乙】不要让腐朽思想腐蚀青少年。( ② )
3.阅读下面文段,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痕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还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A.“痕迹”是名词,“掀起”是动词,“当然”是形容词,“更”是副词。
B.“多好的记录”“认识甲骨文”“增加了知识”“找寻地下的宝藏”都是动宾短语。
C.“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一句中“自然界”是主语,“在石头上”是状语。
D.画线句有语病,正确改法是把“还”改为“总”。
【解析】A项,“当然”是副词;B项,“多好的记录”为偏正短语;C项,“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一句中主语是“活动”。故选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借由一个个故事,让读者可以洞察复杂而真实的世界。
B.有效的科学探测数据对于科学研究来说非常重要。
C.实现干部自身能力与任职情境的匹配,需要完善和建立相应的制度。
D.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培养前进信心,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删除“借由”,或删除“让”;C项,语序不当,“完善和建立”应改为“建立和完善”; D项,搭配不当,应把“培养”改为“树立”。故选B。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陶世龙,科普作家。1949年以后开始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结构图示
◇考点链接
说明文阅读——考点:说明顺序
技法点拨: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语言标志: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时代、朝代等。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语言标志:常以方位词为标志,如前后、内外、上下、远近、东南西北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语言标志: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因为……所以……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由现象到本质。②由整体到局部。③由抽象到具体。④由原因到结果。⑤由浅入深。⑥由表及里。⑦由此及彼。
@课外拓展
已可触及的天上资源
陶世龙
  ①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运行的小行星,数以万计。自1801年1月1日,发现第一颗小行星以来,到1998年,已经算出轨道并编了号的小行星已有7 000多颗。这些小行星中个儿最大的直径有
700千米,直径超过80千米的不过150个。在小行星表面,重力是很微弱的,我们知道从地球上逃逸出去,需要每秒11.2千米的速度;脱离小行星则只多每分钟有若干千米的速度就行了。人们设想将来可以在小行星上采矿,并把它运回来;甚至还设想用火箭把整个小行星推移过来供我们应用。据计算,一个直径约为1.6千米的小行星,如其成分与铁质陨石相同,那么,它所含的铁将有330亿吨,够全世界消费60多年了。
  ②比小行星离地球近的火星和月球上也有矿物。古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把肉眼能望见的月面上比较阴暗的部分,想象为“蟾宫桂树”。其实,这些是宽阔的低洼地区,科学家称它为“月海”。月海里并没有水,而是充满着熔岩凝结而成的玄武岩。从月球上采回来的样品证明,这些玄武岩含铁,特别是含钛很多,有的样品中二氧化钛的含量达到11.14%。在构成月球高地的岩石中,含铝较多,三氧化二铝的含量有的达到35.49%,具有利用的价值。可以相信,含量更丰富的矿产还会被发现。
③多年来,红色火星引人注目。曾经有人幻想这是红色植物所显示的颜色。几十年前出版的一本科学幻想小说,还曾设想“火星人”来到地球上,把这类红色植物也带来了,它们迅速繁殖,使昔日的葱茏苍翠很快变成了鲜红似火。后来的观测,特别是在火星上着陆的探测器拍摄的照片证明,火星之所以看起来是红的,是因为火星表面大部分地方布满了橘红色的砾石沙土,甚至天空也弥漫着红色的尘埃。原来那里的岩石含铁量很高,在受到氧化后呈现出红颜色。火星上的铁无疑是很多的。
④在地球上找矿要费许多时间,而如此广阔的宇宙,探测刚刚开始,就已经看到了希望的苗头,可以相信,在其他星球上不仅会有地球上存在的矿产,还会有许多地球上所没有或稀少的矿产,就现在我们已经得到的资料来看,像甲烷、氨、氢这些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在木星上就有很多。木星主要的组成物质为液态的氢,还含有不少氨、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整个木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317.94倍。你想想这有多少资源!
⑤我们的近邻金星,因被特别浓密的大气裹住,过去长期对它的面目认识不清。现在宇宙飞船穿越了金星的大气,使我们了解到它也有一个岩石构成的荒凉的表面,这些岩石里也应该是有矿产存在的。至于金星的大气,90%以上是二氧化碳,这也是很有用的东西。在地球上,前南斯拉夫曾发现过一个二氧化碳气田,成为罕见的矿藏,人们在那里兴建了制造干冰的工厂。在金星上到处都是浓密的二氧化碳,利用价值就更高了。金星的大气中还有一层硫酸细滴形成的雾。硫酸是很有用的,在那里天然地生成了,也可用来为人类服务。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在那些更遥远的星球上,还会有些什么呢?
⑥开发天上的资源,似乎是不可想象的神话,但这正在成为可以触及的现实,有人正在拟议如何在月球上采矿,如何利用小行星呢!
(选自《时间的脚印》,有删减)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火星为什么看起来是红的。
①火星表面大部分地方布满了橘红色的砾石沙土,甚至天空也弥漫着红色的尘埃;②火星上的岩石含铁量很高,在受到氧化后呈现出红色。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一个直径约为1.6千米的小行星,如其成分与铁质陨石相同,那么它所含的铁将有330亿吨。
B.火星之所以看起来是红的,不是因为火星表面布满了红色植物。
C.木星的主要组成物质为二氧化碳。
D.可以相信,在其他星球上还会有许多地球上所没有或稀少的矿产。
【解析】C项,由第④段可知,“二氧化碳”有误,应为“液态的氢”。故选C。
7.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从地球逃逸出去需要的速度和脱离小行星需要的速度进行比较,用具体的数字突出了小行星表面重力很微弱的特点。
8.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主要”起限制作用,说明木星的组成物质除了液态的氢,还有其他物质,若删去则不符合实际情况,“主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约”表程度,说明木星的质量为地球的317.94倍,并不是准确的数据,只是一个概数,“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8* 时间的脚印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掸去(   ) 山麓(   ) 龟裂(   )
沟hè(   ) shā lì(   ) wéi mù(   )
hōnɡ kǎo(   ) zōnɡ jì(   ) zhuānɡ zhì(   )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只填序号)
【腐蚀】fǔ shí 动①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氢氟酸~性很强,能~玻璃。②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黄色读物会~青少年。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甲】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
【乙】不要让腐朽思想腐蚀青少年。(   )
3.阅读下面文段,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痕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不管有多么困难,我们还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A.“痕迹”是名词,“掀起”是动词,“当然”是形容词,“更”是副词。
B.“多好的记录”“认识甲骨文”“增加了知识”“找寻地下的宝藏”都是动宾短语。
C.“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一句中“自然界”是主语,“在石头上”是状语。
D.画线句有语病,正确改法是把“还”改为“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借由一个个故事,让读者可以洞察复杂而真实的世界。
B.有效的科学探测数据对于科学研究来说非常重要。
C.实现干部自身能力与任职情境的匹配,需要完善和建立相应的制度。
D.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培养前进信心,努力成为新时代的接班人。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陶世龙,科普作家。1949年以后开始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结构图示
◇考点链接
说明文阅读——考点:说明顺序
技法点拨: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语言标志:常以时间性词语为标志,或者是年月、时代、朝代等。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等。语言标志:常以方位词为标志,如前后、内外、上下、远近、东南西北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来安排说明顺序。语言标志: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因为……所以……
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形式:①由现象到本质。②由整体到局部。③由抽象到具体。④由原因到结果。⑤由浅入深。⑥由表及里。⑦由此及彼。
@课外拓展
已可触及的天上资源
陶世龙
  ①在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运行的小行星,数以万计。自1801年1月1日,发现第一颗小行星以来,到1998年,已经算出轨道并编了号的小行星已有7 000多颗。这些小行星中个儿最大的直径有
700千米,直径超过80千米的不过150个。在小行星表面,重力是很微弱的,我们知道从地球上逃逸出去,需要每秒11.2千米的速度;脱离小行星则只多每分钟有若干千米的速度就行了。人们设想将来可以在小行星上采矿,并把它运回来;甚至还设想用火箭把整个小行星推移过来供我们应用。据计算,一个直径约为1.6千米的小行星,如其成分与铁质陨石相同,那么,它所含的铁将有330亿吨,够全世界消费60多年了。
  ②比小行星离地球近的火星和月球上也有矿物。古时候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把肉眼能望见的月面上比较阴暗的部分,想象为“蟾宫桂树”。其实,这些是宽阔的低洼地区,科学家称它为“月海”。月海里并没有水,而是充满着熔岩凝结而成的玄武岩。从月球上采回来的样品证明,这些玄武岩含铁,特别是含钛很多,有的样品中二氧化钛的含量达到11.14%。在构成月球高地的岩石中,含铝较多,三氧化二铝的含量有的达到35.49%,具有利用的价值。可以相信,含量更丰富的矿产还会被发现。
③多年来,红色火星引人注目。曾经有人幻想这是红色植物所显示的颜色。几十年前出版的一本科学幻想小说,还曾设想“火星人”来到地球上,把这类红色植物也带来了,它们迅速繁殖,使昔日的葱茏苍翠很快变成了鲜红似火。后来的观测,特别是在火星上着陆的探测器拍摄的照片证明,火星之所以看起来是红的,是因为火星表面大部分地方布满了橘红色的砾石沙土,甚至天空也弥漫着红色的尘埃。原来那里的岩石含铁量很高,在受到氧化后呈现出红颜色。火星上的铁无疑是很多的。
④在地球上找矿要费许多时间,而如此广阔的宇宙,探测刚刚开始,就已经看到了希望的苗头,可以相信,在其他星球上不仅会有地球上存在的矿产,还会有许多地球上所没有或稀少的矿产,就现在我们已经得到的资料来看,像甲烷、氨、氢这些重要的化工原料和燃料,在木星上就有很多。木星主要的组成物质为液态的氢,还含有不少氨、甲烷和其他碳氢化合物,整个木星的质量约为地球的317.94倍。你想想这有多少资源!
⑤我们的近邻金星,因被特别浓密的大气裹住,过去长期对它的面目认识不清。现在宇宙飞船穿越了金星的大气,使我们了解到它也有一个岩石构成的荒凉的表面,这些岩石里也应该是有矿产存在的。至于金星的大气,90%以上是二氧化碳,这也是很有用的东西。在地球上,前南斯拉夫曾发现过一个二氧化碳气田,成为罕见的矿藏,人们在那里兴建了制造干冰的工厂。在金星上到处都是浓密的二氧化碳,利用价值就更高了。金星的大气中还有一层硫酸细滴形成的雾。硫酸是很有用的,在那里天然地生成了,也可用来为人类服务。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在那些更遥远的星球上,还会有些什么呢?
⑥开发天上的资源,似乎是不可想象的神话,但这正在成为可以触及的现实,有人正在拟议如何在月球上采矿,如何利用小行星呢!
(选自《时间的脚印》,有删减)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火星为什么看起来是红的。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直径约为1.6千米的小行星,如其成分与铁质陨石相同,那么它所含的铁将有330亿吨。
B.火星之所以看起来是红的,不是因为火星表面布满了红色植物。
C.木星的主要组成物质为二氧化碳。
D.可以相信,在其他星球上还会有许多地球上所没有或稀少的矿产。
7.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8.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