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二首 蒹 葭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2《诗经》二首 蒹 葭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17:57:06

文档简介

蒹 葭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蒹葭( jiān jiā ) 未晞( xī )
水中坻( chí ) 溯洄( sù huí )
水之涘( sì ) 水中沚( zhǐ )
2.默写古诗文。
(1)(黔东南中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 , 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2)《诗经》常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吟咏对象。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 (《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蒹葭》)。”
(3)秋天的早晨,太阳渐渐升高,湖边苍苍莽莽的芦苇叶上露水还没有完全晒干,《蒹葭》中用“ 蒹葭萋萋 , 白露未晞 ”来形容这样的景色。
(4)《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的复沓重唱,描写了恋人之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5)漫步古诗苑,体会《诗经》中多姿多彩的爱情:《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体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蒹葭》中的“ 蒹葭萋萋 ,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绵远悠长的思念。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蒹葭苍苍 苍苍: 茂盛的样子 
(2)溯洄从之 从: 跟随、追寻 
(3)溯游从之 溯游: 顺流而下 
(4)白露未晞 晞: 干 
(5)道阻且跻 跻: (路)高而陡 
(6)道阻且右 右: 向右迂曲 
4.学完《<诗经>二首》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诵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很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下列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成语: 兢兢业业 
解释: 小心谨慎,认真负责。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 孔武有力 
解释: 形容人很有力气。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 投桃报李 
解释: 他送给我桃儿,我拿李子回送他,泛指相互赠答,友好往来。 
(2)活动中,老师出示了以下对联,请你完善上联。
上联: 爱国学完善自我 
下联:读经典丰富人生
(3)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暑假里多看电视剧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国学经典著作?(100字以内)
示例:小杨,暑假里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电视剧和网络小说是放松的好方式。但是我们也要多读国学经典,提高自身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你说对吧?
@古诗阅读
5.阅读《蒹葭》,回答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解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兴”的手法。
(2)诗人为什么要极力渲染道路的艰难阻塞?
诗人极力渲染道路的状况,目的是以道路的艰难、曲折、遥远,从侧面来衬托青年男子对他思念的姑娘的执着追求,突出男子痛苦而无奈的爱情。(意近即可)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课外古诗词阅读
无 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6.赋、比、兴是《诗经》惯用的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常与排比结合在一起用。试分析《无衣》中“赋”的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全诗三段,每段五句,结构相似,重章复沓,铺陈直叙。每段以“岂曰无衣?”起势,又以“同袍”“同泽”“同裳”回应,弟兄同心,休戚与共;再以“王于兴师”唤起“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厉兵秣马,随时奔赴疆场,杀敌立功;最后以“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发出了共同御敌的呐喊。三段铺陈,句句铿锵,气势夺人。
7.“王于兴师”在诗中有何作用?诗歌把它置后有何作用?
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诗歌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后“叙”,作用是:①避免平铺直叙,从而增强文势;②激发战士们的爱国热情,突出战士们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蒹 葭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蒹葭(   ) 未晞(   )
水中坻(   ) 溯洄(   )
水之涘(   ) 水中沚(   )
2.默写古诗文。
(1)(黔东南中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
(2)《诗经》常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吟咏对象。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关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蒹葭》)。”
(3)秋天的早晨,太阳渐渐升高,湖边苍苍莽莽的芦苇叶上露水还没有完全晒干,《蒹葭》中用“ , ”来形容这样的景色。
(4)《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 。 ,宛在水中央”的复沓重唱,描写了恋人之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5)漫步古诗苑,体会《诗经》中多姿多彩的爱情:《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体现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蒹葭》中的“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绵远悠长的思念。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蒹葭苍苍 苍苍:
(2)溯洄从之 从:
(3)溯游从之 溯游:
(4)白露未晞 晞:
(5)道阻且跻 跻:
(6)道阻且右 右:
4.学完《<诗经>二首》后,八年级某班拟开展以“诵读《诗经》”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日常运用的成语,有很多个出自《诗经》。请根据下列诗句提取成语并解释。
①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经·大雅·云汉》)
成语:
解释:
②羔裘豹饰,孔武有力。(《诗经·郑风·羔裘》)
成语:
解释:
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成语:
解释:
(2)活动中,老师出示了以下对联,请你完善上联。
上联:
下联:读经典丰富人生
(3)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暑假里多看电视剧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国学经典著作?(100字以内)
@古诗阅读
5.阅读《蒹葭》,回答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2)诗人为什么要极力渲染道路的艰难阻塞?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课外古诗词阅读
无 衣
《诗经·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6.赋、比、兴是《诗经》惯用的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常与排比结合在一起用。试分析《无衣》中“赋”的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7.“王于兴师”在诗中有何作用?诗歌把它置后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