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登勃朗峰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
◇结构图示
登勃朗峰浓墨重彩简笔勾勒
◇文章主旨
这篇游记,作者以一种别样的幽默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上山和下山的经历。在文中既有对山中奇景的描绘,又有对途中奇人奇事的叙述,展现了一段既尽收美景,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旅途,表达了作者对勃朗峰的无限感慨和赞叹。
◇考点链接
记叙文阅读——考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特点:①正面描写:直接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环境、气氛进行描绘,称为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②侧面描写: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所要描写的人物、事件;或通过别人的评价、议论来描写人物或事物,称为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
作用: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能使描写对象的特点更为鲜明,形象更为突出,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意味无穷。
◇习题链接
“课外拓展”T7
@积累与运用
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各位朋友,翘首以待的“云上之旅”即将拉开帷幕。曾经的山川之景历历在目,如今我们也可以遨游书海,欣赏云雾liáo绕的洞庭湖,被瞬息万变的宏伟气象震hàn 遥看满目华彩的勃朗峰, ;凝望蒹葭萋萋的河畔,被秋水澄明的景致吸引……朋友,在这诗意盎然的季节里,加入云旅社,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圣贤诗人一起寻觅天地之美吧!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翘( qiáo )首 瞬( shùn )息万变
liáo( 缭 )绕 震hàn( 撼 )
(2)给“ ”处填写正确的标点符号: ;
(3)根据语境,在语段横线处补写相关内容。
被色彩斑斓的山间浮云所打动
2.阅读语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井冈山,一座红色的山。岭上开满映山红,映山红为什么那么红?那是先辈的鲜血染红的。井冈山的映山红是红艳艳的,井冈山的旗帜是红灿灿的,井冈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是红彤彤的。正值初夏,井冈山树木,生机勃勃,苍翠欲滴;井冈山灌木,参差披拂;井冈山翠竹,苍苍莽莽;置身井冈山,如置身在绿色海洋,山风是绿的,空气是甜的。
(选自《甘肃日报》)
A.语段中加点的词语“翠竹”“置身”“绿色”词性各不相同。
B.语段中画波浪线的短语结构类型相同,都是并列短语。
C.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朗读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时应用慷慨激昂的语气。
【解析】B项,“生机勃勃”不是并列短语,是主谓短语。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旅行可以带给你全新的世界,你亲历过这样的场景吗?饱满的玉米棒子直挺挺地傲立着,仿佛在屏息敛声地蓄积着力量,在悄然来临的一阵秋风中闭目养神。乡亲们笑弯的眉眼在飘香的阡陌间肆意流转,他们由衷地将这一段丰收岁月镌刻在心间。能否捕捉并定格这些美好的瞬间,需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 ;梦游江南, ;游走大漠, ;探访名山, ……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
(1)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
③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
④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解析】“古村落”里会有一些“老房子”,所以第一空应为②。“江南”有“杏花春雨”,还有“渔歌互答”,所以第二空应为③。“大漠”有“黄沙”,有“长河落日”,所以第三空应为④。“名山”之中多有古寺,寺中会有僧人诵经,会有“晨钟暮鼓”,所以第四空应为①。故正确排序为:②③④①。故选D。
(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删去“能否”。
@课外拓展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我们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上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了。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有删改)
4.文章前两段文字并未描写泰山景观,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述理由。【段落作用】
前两段主要写了冒雨登山的缘由,不能删去。第一段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写登泰山不是简单的观景,而是为了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第二段写出了决心登山的劲头,蓄势待发。这两段文字为整篇文章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即使结尾简短也不影响作者情感的表达。
5.本文运用了哪种景物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描写方法及作用】
移步换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把全文串联起来,可以有多角度的描述,能给读者留下立体印象,给人亲眼所见、身临其境的感觉。
6.文章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是什么?【引用的作用】
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冒雨登山既不是寻常的游山玩水,也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作者追求的是向艰难险阻挑战,登上泰山极顶“而小天下”。
7.文章是怎么描写“雨”的?写“雨”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雨”。正面描写如“淅淅沥沥”“细雨”,似烟似雾;侧面描写如“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
作用:创设意境,常人很少见到雨中的泰山,写出泰山独特的美;与题目及结尾呼应,“敢于”在雨中登泰山,更显出作者的勇气及决心,更能鼓舞人。
@名著阅读
8.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题目。
在硬纸板中间刻出一些空行,使我的铅笔能一行一行写下去。当你看不见你所写的字的时候,写字并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可也不是不可能的。这是我深信不疑的,我曾经试了很久,总是写不好,现在我开始慢慢地写,每个字母都很仔细写,结果写出来挺好。
(1)“我”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写字?
“我”双眼失明,只有右手还能活动,决定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参加战斗,为此找来硬纸板,在上面刻上空格,就不会写到框外了。在妻子达雅和母亲的支持下,“我”开始了《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创作。
(2)文段体现了“我”怎样的形象?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坚强不屈、不服输,有毅力。启发:我们面对困难时不应该退缩,要迎难而上,只有敢于拼搏,才有可能获得胜利。19* 登勃朗峰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
◇结构图示
登勃朗峰浓墨重彩简笔勾勒
◇文章主旨
这篇游记,作者以一种别样的幽默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上山和下山的经历。在文中既有对山中奇景的描绘,又有对途中奇人奇事的叙述,展现了一段既尽收美景,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旅途,表达了作者对勃朗峰的无限感慨和赞叹。
◇考点链接
记叙文阅读——考点: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特点:①正面描写:直接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环境、气氛进行描绘,称为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②侧面描写: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描写来烘托渲染所要描写的人物、事件;或通过别人的评价、议论来描写人物或事物,称为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
作用: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能使描写对象的特点更为鲜明,形象更为突出,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意味无穷。
◇习题链接
“课外拓展”T7
@积累与运用
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各位朋友,翘首以待的“云上之旅”即将拉开帷幕。曾经的山川之景历历在目,如今我们也可以遨游书海,欣赏云雾liáo绕的洞庭湖,被瞬息万变的宏伟气象震hàn 遥看满目华彩的勃朗峰, ;凝望蒹葭萋萋的河畔,被秋水澄明的景致吸引……朋友,在这诗意盎然的季节里,加入云旅社,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圣贤诗人一起寻觅天地之美吧!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翘( )首 瞬( )息万变
liáo( )绕 震hàn( )
(2)给“ ”处填写正确的标点符号:
(3)根据语境,在语段横线处补写相关内容。
2.阅读语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井冈山,一座红色的山。岭上开满映山红,映山红为什么那么红?那是先辈的鲜血染红的。井冈山的映山红是红艳艳的,井冈山的旗帜是红灿灿的,井冈山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是红彤彤的。正值初夏,井冈山树木,生机勃勃,苍翠欲滴;井冈山灌木,参差披拂;井冈山翠竹,苍苍莽莽;置身井冈山,如置身在绿色海洋,山风是绿的,空气是甜的。
(选自《甘肃日报》)
A.语段中加点的词语“翠竹”“置身”“绿色”词性各不相同。
B.语段中画波浪线的短语结构类型相同,都是并列短语。
C.语段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朗读语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时应用慷慨激昂的语气。
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旅行可以带给你全新的世界,你亲历过这样的场景吗?饱满的玉米棒子直挺挺地傲立着,仿佛在屏息敛声地蓄积着力量,在悄然来临的一阵秋风中闭目养神。乡亲们笑弯的眉眼在飘香的阡陌间肆意流转,他们由衷地将这一段丰收岁月镌刻在心间。能否捕捉并定格这些美好的瞬间,需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给自己一点时间,背上行囊,带上简单行李和相机,自己写字,自己拍照,走走停停。踏访古村落, ;梦游江南, ;游走大漠, ;探访名山, ……所有的一切,需要我们在路上!
(1)把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聆听佛语梵音,晨钟暮鼓
②坐在老房子前发呆,阳光温柔抚摸
③感受杏花春雨,听苏子吟唱,渔歌互答
④入目的便是黄沙白草,长河落日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②③④①
(2)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课外拓展
雨中登泰山
李健吾
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天是灰的,心是沉的。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我们来到雨地,走上登山的正路,一连穿过三座石坊: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和天阶。水声落在我们后面,雄伟的红门把山挡住。走出长门洞,豁然开朗,山又到了我们跟前。人朝上走,水朝下流,流进虎山水库的中溪陪我们,一直陪到二天门。悬崖崚嶒,石缝滴滴答答,泉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流进山涧,涓涓的水声变成訇訇的雷鸣。有时候风过云开,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山头,好像并不很远;紧十八盘仿佛一条灰白大蟒,匍匐在山峡当中;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蹚过中溪水浅的地方,走不太远,就是有名的经石峪,一片大水漫过一亩大小的一个大石坪,光光的石头上刻着一部《金刚经》,字有斗来大,年月久了,大部分都让水磨平了。回到正路,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住了,人走了一身汗,巴不得把雨衣脱下来,凉快凉快。说巧也巧,我们正好走进一座柏树林,阴森森的,亮了的天又变黑了,好像黄昏提前到了人间,汗不但下去,还觉得身子发冷,无怪乎人把这里叫作柏洞。我们抖擞精神,一气走过壶天阁,登上黄岘岭,发现沙石全是赤黄颜色,明白中溪的水为什么黄了。
我们没有看到日出的奇景。那要在秋高气爽的时候。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得之乐:我们在雨中看到的瀑布,两天以后下山,已经不那样壮丽了,小瀑布不见,大瀑布变小了。我们敢于在雨中登泰山,看到有声有势的飞泉流瀑,一路行来,有雨趣而无淋漓之苦,自然也就格外感到意兴盎然。
(有删改)
4.文章前两段文字并未描写泰山景观,是否可以删去?请简述理由。【段落作用】
5.本文运用了哪种景物描写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描写方法及作用】
6.文章开头引“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又引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的是什么?【引用的作用】
7.文章是怎么描写“雨”的?写“雨”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名著阅读
8.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题目。
在硬纸板中间刻出一些空行,使我的铅笔能一行一行写下去。当你看不见你所写的字的时候,写字并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情,可也不是不可能的。这是我深信不疑的,我曾经试了很久,总是写不好,现在我开始慢慢地写,每个字母都很仔细写,结果写出来挺好。
(1)“我”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写字?
(2)文段体现了“我”怎样的形象?对我们有什么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