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二则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庄子》二则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18:05:34

文档简介

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结构图示
◇考点链接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判断句
(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者也”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A.“……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B.“……,……也。”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C.“……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2)用副词“乃”“则”“耳”等加强判断的语气。(3)以动词“为”“是”表示判断。(4)采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北冥(   ) 鲲鹏(   ) 抟扶摇(   )
徙(   ) 齐谐(   ) 正色邪(   )
濠梁(   ) 鲦鱼(   ) 循(   )
2.默写古诗文。
(1)鲲之大, 。
(2)怒而飞, 。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4)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庄子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上天情形的句子是: , 。
(6)庄子《逍遥游》中描绘大鹏鸟奋飞激起水花、直飞至九万里高空的句子是: , 。
(7)宁宁看到欣欣又在看书,就说:“别看了,刷会儿手机吧,比书好看多了。”欣欣笑着说:“ , ?”(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的语句作答)
3.解释下列的加点词。
(1)怒而飞 怒:
(2)垂天之云 垂:
(3)志怪者也 志: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扶摇:
(5)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6)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吹:
(7)其正色邪 色:
(8)亦若是则已矣 是:
(9)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
(10)请循其本 循: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是鱼之乐也
(2)其 其名为鲲
其正色邪
其视下也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
今义:一种珍稀动物
(3)是鱼之乐也 古义: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4)安知鱼之乐 古义:
今义:安全
7.文学常识填空。
  庄子,名 ,宋国蒙人, 时期哲学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 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 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5)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6)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7)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9.理解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鲲鹏具有怎样的形象?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中考题型演练
(一)
  【甲】《北冥有鱼》全文
  【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1)北冥有鱼
(2)天池也
(3)秋水时至
(4)不见水端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策之不以其道
B.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欲穷其林
C.其正色邪/其视下也
D.野语有之曰/少仲尼之闻
12.翻译下列句子。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13.请回答问题。
(1)【乙】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2)【甲】【乙】两文都以雄奇的想象塑造形象。【甲】文中大鹏的形象具有硕大无比、 、志存高远、 的特点;【乙】文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的态度是“ ”见到大海后,河伯态度变为“ ”。(后两空用原文回答。)
(二)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全文
  【乙】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①梁:周代诸侯国,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后的别称。
14.解释下列加点词。
(1)请循其本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3)惠子相梁
(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固不知子矣/固不可彻
B.子之不知鱼之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夫鹓发于南海/有时朝发白帝
D.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16.翻译下列句子。
(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7.回答问题。
(1)在【乙】文中,庄子把自己比作 ,把惠子比作 。
(2)【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庄子怎样的特点?请概括。
@课外古诗词阅读
(甘肃省卷)卜算子·席间再作
葛立方
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②。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③。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④举。
【注释】①水芝:荷花的别称。②蒹葭浦:一般的、寻常的水滨。③盈盈女: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指荷花。④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
18. 根据词意,完成填空。
紧承“盈盈女”,下阕以“ ”喻荷花,与上阕“ ”一句照应。
19.对词中叠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袅袅”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
B.词人笔下的风不是狂风,而是“淅淅”的风,充分衬托出荷花的生动情态。
C.词中以“淡淡”状“烟”,营造朦胧的、似轻纱般的意境,衬托荷的姿态优美。
D.饮酒赏荷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但从“草草”“细细”来看,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21 《庄子》二则
北冥有鱼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结构图示
◇考点链接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判断句
(1)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者也”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A.“……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B.“……,……也。”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C.“……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2)用副词“乃”“则”“耳”等加强判断的语气。(3)以动词“为”“是”表示判断。(4)采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北冥( mínɡ ) 鲲鹏( kūn ) 抟扶摇( tuán )
徙( xǐ ) 齐谐( xié ) 正色邪( yé )
濠梁( háo ) 鲦鱼( tiáo ) 循( xún )
2.默写古诗文。
(1)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
(2)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4)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庄子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上天情形的句子是: 怒而飞 , 其翼若垂天之云 。
(6)庄子《逍遥游》中描绘大鹏鸟奋飞激起水花、直飞至九万里高空的句子是: 水击三千里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7)宁宁看到欣欣又在看书,就说:“别看了,刷会儿手机吧,比书好看多了。”欣欣笑着说:“ 子非鱼 , 安知鱼之乐 ?”(用《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的语句作答)
3.解释下列的加点词。
(1)怒而飞 怒: 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 
(2)垂天之云 垂: 悬挂 
(3)志怪者也 志: 记载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盘旋飞翔  扶摇: 旋风 
(5)去以六月息者也 息: 气息,文中指风 
(6)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吹: 吹拂 
(7)其正色邪 色: 颜色 
(8)亦若是则已矣 是: 这样 
(9)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全: 完全,完备 
(10)请循其本 循: 追溯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  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独立性 
是鱼之乐也  助词,的 
(2)其 其名为鲲  代词,它的 
其正色邪  表示选择 
其视下也  代指大鹏 
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  “冥”同“溟”,海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古义: 海水运动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今义:一种珍稀动物
(3)是鱼之乐也 古义: 这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4)安知鱼之乐 古义: 怎么,如何 
今义:安全
7.文学常识填空。
  庄子,名 周 ,宋国蒙人, 战国 时期哲学家, 道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 庄子 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 33 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逍遥游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
(3)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当鹏鸟迁徙到南海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5)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6)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白色小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7)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9.理解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的鲲鹏具有怎样的形象?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
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来写鲲鹏奇特宏大的形象。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范围。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儿“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中考题型演练
(一)
  【甲】《北冥有鱼》全文
  【乙】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0.解释下列加点词。
(1)北冥有鱼  同“溟”,海 
(2)天池也  天然形成的水池 
(3)秋水时至  按时 
(4)不见水端  尽头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策之不以其道
B.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欲穷其林
C.其正色邪/其视下也
D.野语有之曰/少仲尼之闻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不同,介词,用/按照;B.相同,尽,完/尽,完;C.不同,连词,表示选择/代词,大鹏;D.不同,代词/助词,的。故选B。
12.翻译下列句子。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13.请回答问题。
(1)【乙】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虚怀若谷。
(2)【甲】【乙】两文都以雄奇的想象塑造形象。【甲】文中大鹏的形象具有硕大无比、 力大无穷 、志存高远、 善借长风 的特点;【乙】文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的态度是“ 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见到大海后,河伯态度变为“ 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后两空用原文回答。)
【乙文参考译文】秋天里山洪按时而来,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尽头。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伯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还曾听说过认为孔丘见闻太少、轻视伯夷的高义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渺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就危险了。我会永远受到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的耻笑。”
(二)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全文
  【乙】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①梁:周代诸侯国,战国时期魏国迁都大梁后的别称。
14.解释下列加点词。
(1)请循其本  本源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游玩 
(3)惠子相梁  做宰相 
(4)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国都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A.固不知子矣/固不可彻
B.子之不知鱼之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夫鹓发于南海/有时朝发白帝
D.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A.不同,副词,本来/形容词,顽固。B.相同,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相同,动词,出发。D.相同,介词,在。故选A。
16.翻译下列句子。
(1)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怒叱我吗?
17.回答问题。
(1)在【乙】文中,庄子把自己比作 鹓 ,把惠子比作 鸱 。
(2)【甲】【乙】两文分别体现了庄子怎样的特点?请概括。
【甲】文中庄子是一个自由快乐,追求无拘无束生活的人(或善于智辩的人)。
【乙】文中庄子是一个志向高洁的人(或淡薄功名利禄的人、鄙视功名利禄的人);是一个想象力丰富,善于用比喻说理的人(或善于言辞的人)。
【乙文参考译文】惠施在梁国做宰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唯恐失去相位,在国都搜捕几天几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它吗?那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鹞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从它面前飞过,(鹞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相位)来怒叱我吗?”
@课外古诗词阅读
(甘肃省卷)卜算子·席间再作
葛立方
袅袅水芝①红,脉脉蒹葭浦②。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③。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④举。
【注释】①水芝:荷花的别称。②蒹葭浦:一般的、寻常的水滨。③盈盈女: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指荷花。④流霞:神话中的仙酒,此处指美酒。
18. 根据词意,完成填空。
紧承“盈盈女”,下阕以“ 红衣 ”喻荷花,与上阕“ 袅袅水芝红 ”一句照应。
19.对词中叠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首句“袅袅”兼写外貌与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荷花的柔丽妩媚、婉转多姿。
B.词人笔下的风不是狂风,而是“淅淅”的风,充分衬托出荷花的生动情态。
C.词中以“淡淡”状“烟”,营造朦胧的、似轻纱般的意境,衬托荷的姿态优美。
D.饮酒赏荷本是赏心悦目之事,但从“草草”“细细”来看,作者其实在借酒消愁。
【解析】D项,下阕好似在写船上人饮酒,但只是草草摆设酒具,可见钟爱的不是酒,而是船外如红衣、流霞般的荷花,不是借酒消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