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选择性必修1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课程标准:
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案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案例分析不同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影响因素、形成、特点与表现。
结合具体区域,分析影响地方性分异的因素,总结地方性分异的分布规律。
雪山逶迤,冰川纵横,河流蜿蜒,湖泊星布,草原如茵,草甸烂漫,森林如带,荒漠苍茫。天山把寒冷与炎热,干旱与湿润,高山与深谷,平坦与陡峻,冰雪与绿色,丰富与单调等并置在同一时空中。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它们在天山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一、地域差异
1、地域差异的表现和成因
(1)表现: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
(2)成因:
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外部条件包括太阳辐射量、距
海远近等)
中国三大自然区分布示意
太阳辐射和海陆位置是地域差异形成的重要外部条件,它们会影响自然环境要素间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01
地域自然地理过程差异
02
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大气环流等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程度差异
03
地域差异
04
2. 典型地域差异的成因
(1)同纬度地区
沿海地区
内陆地区
蒸发
太阳 辐射
水循环强烈
湿润区
太阳 辐射
风能
干旱区
北京香山
敦煌沙漠
(2)不同纬度地区
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吸收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使得水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迁移的数量存在差异
从而形成热带与寒带不同的景观
冬季的包头
冬季的三亚
3.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差异:
(1)全球尺度: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中等尺度:热带雨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等之间的差异
热带雨林景观
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
(3)小尺度:山和谷的差异、山体阴坡和阳坡的差异
案例:元素迁移与地域差异的形成
岩石风化释放的钠、钾、钙、镁等元素,可溶于水,并可随水迁移。钠、钾的溶解度高于钙、镁。
不同地域,降水量不同,钠、钾、钙、镁含量差异显著,水质、土壤性质和植物种类也相应具有差异。
湿润区:钠、钾、钙、镁易淋溶并迁出,土壤和水含盐量低,植物生长良好。
半湿润、半干旱区:钠、钾易淋溶,钙、镁大量保存,土壤中形成钙积层,影响部分植物生长。
干旱区:钠、钾、钙、镁均大量保存,土壤和水含盐量高,植物生长不良。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地带是体现水平分异规律复杂的地理综合体。每一自然地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代表自然界水平分异特征的土壤和植被类型,并有相似的垂直带结构。
1.自然带的形成
气候
类型
自然带
呈带状分布
具有一定宽度
纬度
热量
海陆
水分
植被
土壤
自然地带是体现水平分异规律复杂的地理综合体。每一自然地带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代表自然界水平分异特征的土壤和植被类型。
同一自然带可以对应多种气候
同一气候可以对应多种自然带
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和自然带分布
(1)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①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②自然带分布特征
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
③典型分布地区
高纬度和低纬度地区(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世界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
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和自然带分布
④中纬度地区
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大陆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和自然带分布
(2)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
①主导因素:水分(海陆位置)
②自然带分布特征
南北向延伸、东西向更替
由沿海向内陆: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③典型分布地区:中纬度地区
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和自然带分布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总结
分异规律 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图示
由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 热量 太阳辐射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及中纬地区一定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 水分 海陆位置 中纬度地区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山地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
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1)热量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
(2)水分
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我国天山垂直自然带普景观图
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主导因素
水热组合(海拔、相对高度)
(2)表现
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不同的景观带,构成垂直带谱
(3)变化规律
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3.山地垂直带谱图的判读
(1)通过山麓自然带(基带)判断山地的位置(温度带、纬度和气候区)
规律1: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山地所在地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非洲乞力马扎罗山
垂直自然带谱
规律2: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带变化相似。
(2)通过垂直带谱的数量判断山地的纬度和高度
①判断山体所在纬度
纬度较高
纬度较低
规律3:纬度越低,垂直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规律4:纬度越低,同一自然地带在山区分布海拔越高,纬度越高则分布海拔越低。
不同纬度,高度纬度的两座山
②判断山体的海拔(相对高度)
规律5:海拔(相对高度)越高,垂直带谱越复杂(有极限),
海拔(相对高度)越低越简单,甚至无变化。
较低
较高
不同高度,相同纬度的两座山
(3)通过山地自然带的倾斜和数量,判断山地所在的坡向及半球
①判断山体所在坡向
规律6:自然地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地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
阳坡的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
阴坡
阳坡
②判断山体所在半球
若北坡为阳坡,则该山地位于南半球;若南坡为阳坡,则该山地位于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4.雪线和林线的判读
(1)雪线
①定义
雪线是山地永久性积雪的下限,又称物质平衡线。是指平均降雪量恰好等于融化和蒸发量的地带。
雪线越低,说明积雪量越大
气温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低纬度地区雪线高,高纬度地区雪线低;夏季雪线高、冬季雪线低。
降水 雪线高度与降水呈负相关,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
坡向 阳坡光照强,温度高,积雪易融化,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地形 坡度陡,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高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使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使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使雪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等
②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①定义
林线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 ℃等温线相吻合。
(2)林线
②不同纬度高山林线高度示意图
纬度 纬度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
海陆位置 同纬度相比,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
大气环流 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坡向 一般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阴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一般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③影响林线高低的因素
垂直地域分异与山地所在纬度、高度密切相关,即山地所在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喜马拉雅山脉纬度较低,海拔高,南北坡的山麓处于不同的陆地自然地带。
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类型
常绿阔叶林
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
高山针叶林
高山灌木林
2.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高山草甸在南坡位于4500~4800米之间,在北坡位于4000~4800米之间。
南坡为迎风坡,(阳坡、纬度低)水热条件比较好,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高。北坡为背风坡,(阴坡、纬度高)降水较少,气温相对较低,高山草甸的分布位置相对较低。
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与南坡相同,北坡也会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类型吗?为什么
不会。
南坡为迎风坡,北坡为背风坡,两者的水热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必然会有差别
活动:比较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异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
案例1:
温带湿润区—温带落叶阔叶林
高而陡的山坡—耐旱的针叶林、灌木
低洼河谷—草甸植被
地形平坦、高度适中—落叶阔叶林
案例2: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干热河谷。
土层深厚,植被稀少。
山高谷深,干热河谷位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气流下沉产生焚风效应,空气温度增加。
澜沧江峡谷景观图
案例3:
草原上的盐碱地。
土壤肥力差,植被稀疏。
草原土壤中的钠、钾被地表水和地下水带到低洼处,由于蒸发累积,地势低洼的地方形成盐碱地
五、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自然地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中尺度的非地带性分布。
1.非地带性分异的成因
自然地带缺失
自然地带改变
自然地带形状约束
自然地带呈块状
2.非地带性分异的表现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无苔原带、针叶林带
海陆分布
自然地带缺失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澳大利亚东北部
中美地峡东北部
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
特殊的热带雨林带
思考:上述地区为何远离赤道却能形成热带雨林带?
地形、海陆位置、洋流
自然地带改变
地形
自然地带改变
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
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带狭长分布,向北延伸到赤道附近的原因。
特殊的热带沙漠带
(1)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沙漠气候向东部内陆延伸;
(2)安第斯山脉阻挡了东南信风,使之处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稀少;
(3)受到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影响,使沿海地区降水减少。
地形、洋流
自然地带改变、形态约束
巴塔哥尼亚高原的荒漠带
地形
自然地带改变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岸自然带
洋流
自然地带改变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岸自然地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地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绿洲
昆仑山山麓绿洲
尼罗河河谷绿洲
水分
自然地带呈块状
课堂小结
地域差异 表现和成因 典型地域差异的成因 海陆差异、不同纬度
不同尺度地域差异 全球、中等、小尺度
陆地(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域分异规律 主导因素、分布特征、典型分布地区
沿海向内陆分异规律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山地水热状况的垂直变化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主导因素、表现、变化规律
山地垂直带谱的判读 6个规律总结
雪线和林线 定义与影响因素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成因(影响因素) 表现及举例 随堂训练1
下图为某山地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①带应为( )
A.热带雨林带 B.高山冻原带
C.山地草原带 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2.造成高山寒漠带界线的高程西北低于东南的主要原因是,在相同高度其西北坡( )
A.气温较低 B.水分条件较差C.坡度较缓 D.太阳辐射较强
3.该山地位于( )
A.东南亚 B.非洲
C.大洋洲 D.欧洲西部
√
√
√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有( )
①纬度位置②山体海拔③水汽来源方向④人类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据表中数据可以推断( )
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
B.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雨水补给为主
C.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
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
√
√
随堂训练2
6.临沂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7.与湖州相比,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C.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幕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图左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图右为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随堂训练3
√
√
随堂训练4
受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洋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区域降水表现出差异性和复杂性。下图中的三条曲线示意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三个大洲的大陆西岸纬度0°~40°范围内年降水量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8.据图推测曲线①、②、③所示大洲分别为( )
A.北美洲非洲南美洲 B.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C.南美洲非洲北美洲 D.南美洲北美洲非洲
9.三个大洲的年降水量曲线在M点相同,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地形 C.人类活动 D.大气环流
10.曲线上的R、S、T三点所对应地点的自然带分别是( )
A.荒漠草原森林 B.荒漠荒漠森林
C.荒漠荒漠草原 D.森林草原森林
√
√
感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