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检测(基础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4八下·博罗期末)如题图所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2024八下·呈贡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是微观世界最小的微粒
B.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3.(2024八下·江阴期中) 1897年汤姆孙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与太阳系(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相似。以下微观颗粒的大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原子 质子 原子核 B.原子 电子 原子核
C.原子 原子核 电子 D.质子 原子核 原子
4.(2024八下·涟水期中)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粒子(氦的原子核)
5.(2021八下·三明期末)下列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 )
A.夸克 B.质子 C.原子 D.原子核
6.(2023八上·福安期中)古诗文中常常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古诗文画线字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7.(2024八下·西安期末)盛夏时节,百花绽放。花香四溢引来蜜蜂,它们在花蕊间吸食花蜜,如图所示。花香可以传播很远是因为( )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极其微小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8.(2024八下·淮阴期中)从物理学角度,对下列自然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A.“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温度高时,分子才会做无规则运动
B.“夏荷轻摇,珠露合聚”: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数九严冬,银装素裹”:积雪间存在孔洞,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9.(2020八下·宝山期末)固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 )
A.固体分子不停地运动 B.固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C.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D.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10.(2024八下·钟楼月考)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关于“纳米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纳米纸分子间有空隙
B.“油水不沾”的原因是这种纸使细菌中的分子能做无规则运动
C.这种纸与油、水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纳米纸上互相接触的两滴油能立即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作用
11.(2023八下·海口期末)以下事例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固体不容易被压缩 B.酒香不怕巷子深
C.喷泉边水花四溅 D.寒冬中雪花飞舞
12.(2024八下·东台月考)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包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宇宙是一个没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在不断地膨胀
C.清水中滴入红墨水后变红,说明分子在运动
D.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13.(2024八下·溧阳期中)在如图所示演示实验中,将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两个玻璃瓶通过玻璃板对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抽出玻璃板并合上两瓶后,在较长时间内观察实验现象。以下实例与该实验现象反映的物理本质相同的是
A.夏天雨后,丫髻山上云雾缭绕
B.将鱼块用调料腌制后再烹饪,鱼块更入味
C.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粘在了一起
D.将50m的沙和50mL的米混合后,总体积少于100mL
14.(2024八下·泗阳期中)在揭示大自然奥秘的道路上,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地球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15.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天台四万八千丈 B.桃花潭水深千尺
C.春风十里扬州路 D.坐地日行八万里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6.(2024八下·西安月考)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 和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带 (选填“正”或“负”)电;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模型进行猜想和实验,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 (选填“甲”或“乙”)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
17.(2024八下·阜宁期中)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甲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 就相当于行星;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大爆炸,课本上将一个粘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成宇宙,如图乙所示,将 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表示宇宙中的天体在相互 。
18.(2024八下·英德期末)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位于原子核外的粒子是 。
19.(2024八下·淮阴期中)卢瑟福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 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 组成.
20.(2021八上·大埔期中)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 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某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这两项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 和 。
21.(2024八下·新华期末)疫情防控中,用消毒液消杀时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 。
22.(2024八上·武侯月考)近年来,阴霾天气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阴霾天气时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细颗粒物,称为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0.0025 (填一合适的长度单位),它的运动 (填“属于”、“不属于”)分子运动,可吸入肺的颗粒物含量较高,对人体危害较大。
23.(2021八下·江宁月考)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 。光年是 (填物理量名称)的单位。质子、中子、电子中不带电的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13分)
24.(2020八下·东台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好奇号“火星车
2012年8月6日,美国航天局发射的”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登录火星(如图甲所示),登陆后不久,就发回了火星表面的高清图片,标志着人类探索火星的征程取得了重大进展。“好奇号”火星车长3.0m,宽2.8m,高2.1m,装备6个直径为0.5m的铝制车轮,整车质量约为900kg。
由于“好奇”号火星车的重量太大,无法使用安全气囊进行着陆,在最后的下降阶段,由一个被称为“天空起重机”的反推火箭为火星车减速(如图乙)。在“天空起重机”与火星车之间有三条尼龙索连接着,一旦火星车接触火星表面,并被传感器检测到后将切断连接,悬停式反推火箭将往一个方向飞走,离开火星车的安全区域。
(1)已知火星表面的引力约是地球的38%,则“好奇号”登陆火星后其质量 ,所受到的重力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天空起重机”把“好奇号”安全着陆到火星的过程中,应用到的力学知识有: 、 (写出两点)。
(3)“好奇号”的车轮表面刻有很深花纹的目的是为了 。
(4)研究表明,太空中的某种带电粒子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因不带电可以排除的是_____。
A.原子核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5)火星车装备的是铝制车轮,没有应用到铝的哪一物理属性(____)
A.密度小 B.硬度大 C.导电性好 D.导热性好
25.(2019八下·南通月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发现这些观点均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26.(2024八下·盘龙期末)肉眼看不到又小又轻的分子,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分子是否在运动呢?于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图中的甲、乙两种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实验时抽开玻璃隔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1)你认为甲、乙两种方案中,合理的是 (选填“甲”或“乙”),其原因是 ;
(2)若在上述实验中,把红棕色二氧化氮换成另一种密度未知的有色气体,只要将图中的方案稍作改进,也能观察到同样的实验现象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你的改进意见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原子核为正电,外面的负电子围绕其运动,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分析】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正电),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答案】A
【知识点】物理常识;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比分子小的微观粒子由原子,A错误
B、 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正确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正确
D、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正确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判识选项
微观粒子空间尺度大小关系,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等;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3.【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原子包括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分析】根据微观例子的组成判识选项
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
4.【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BD.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氦原子核带正电,都可以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故ABD不符合题意;
C.中子不带电,不能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故C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5.【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质子又由夸克组成,故夸克的尺度最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又由夸克组成。
6.【答案】D
【知识点】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花朵飘落,肉眼可见,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烟是肉眼可见的,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C.尘埃很小,但可见,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闻到香味,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扩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物体位置变化,是机械运动,闻到气味,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发生扩散。
7.【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A。
【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8.【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温度低时,分子也做无规则运动,A错误
B、 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正确
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叶子在做机械运动,C错误
D、 分子间存在间隙,肉眼无法看见,所以积雪间存在孔洞,不能说明分子存在间隙,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特点判识选项
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9.【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由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10.【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B.“纳米纸”的分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故AB错误;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C错误;
D.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在分子引力的作用下自动结合成一滴原因为 分子引力的作用 ,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11.【答案】B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固体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存在斥力,故A不合题意;
B.酒香不怕巷子深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喷泉边水花四溅是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
D.寒冬中雪花飞舞,是机械运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3、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
12.【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面包可以被压缩,是因为面包的多孔结构,故A错误;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故B错误;
C.红墨水分子在水中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面包是多孔结构的物体;
(2)宇宙的层次结构: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系--总星系;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13.【答案】B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 将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两个玻璃瓶通过玻璃板对接 ,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上下两个玻璃瓶变成红棕色,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A.夏天雨后,丫髻山上云雾缭绕,云的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将鱼块用调料腌制后再烹饪,鱼块更入味,入味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符合题意;
C.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粘在了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故C不符合题意
D.将50m的沙和50mL的米混合后,总体积少于100mL,说明沙之间和米之间存在间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4.【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汤姆逊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可分为原子核和电子,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可再分,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地球不是宇宙真正的中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电子;质子和中子可以分为夸克;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15.【答案】D
【知识点】物理和其他学科的联系;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天台四万八千丈,反映的是长度,A不符合题意;
B.桃花潭水深千尺,表示深度,B不符合题意;
C.春风十里扬州路,表示路程长,C不符合题意;
D.坐地日行八万里,反映一定时间通过的路程,表示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速度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大小,通过路程和时间,反映速度的大小。
16.【答案】原子核;负;乙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原子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带负电。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
综上 第1空、原子核; 第2空、负; 第3空、乙。
【分析】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17.【答案】电子;金属颗粒;远离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 ,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电子相当于行星。将金属颗粒看作为宇宙得天体, 气球膨胀时 , 宇宙中的天体在 相互远离
综上第1空、电子;第2空、金属颗粒;第3空、远离
【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特点填空
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
18.【答案】质子;中子;电子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绕原子核运动的核外电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分析】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
19.【答案】电子;中子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综上第1空为电子;第2空为中子
【分析】根据原子的组成填空
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
20.【答案】无规则振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乐音是物体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 噪声指的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噪声是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1.【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当我们用消毒液消杀时,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这是因为消毒液中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相互穿插到对方的分子间隔中,从而使得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这体现了分子间有间隙。
综上第1空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第2空为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动理论知识,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22.【答案】mm;不属于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肉眼无法观察到;能够观察到的不属于分子运动。PM2.5中“2.5”的含义是指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
其直径远大于分子的直径,故不是分子,不属于分子运动。
【分析】判断是哪种运动,关键一点是能够用肉眼能否看到,据此判断是属于分子热运动还是机械运动。
23.【答案】宇宙;长度;中子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三者由大到小的排序是:宇宙到银河系到太阳系,所以尺度最大的是宇宙。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是长度单位。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显电性,电子带负电,所以不带电的是中子。
【分析】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24.【答案】(1)不变;变小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增大摩擦
(4)D
(5)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1)“好奇号”登陆火星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则“好奇号”质量不变。已知火星表面的引力约是地球的38%,g变小,根据 可知,“好奇号”所受到的重力变小。(2)“天空起重机”的反推火箭为火星车减速,说明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减速的原因是产生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好奇号”的车轮表面刻有很深花纹的目的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4)A.原子核带正电,所以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A不符合题意;
B.电子带负电,所以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B不符合题意;
C.质子带正电,所以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C不符合题意;
D.中子不带电,所以不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5)火星车装备的是铝制车轮,是因为铝的密度小、硬度大、导热性好,火星上没有电,没有应用到铝的物理属性是导电性好,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增加摩擦力可以通过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加压力和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的方式来增加;
(4)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5)导电性良好的物体称为导体,金属是是导体。
25.【答案】(1)错误
(2)A
(3)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解:(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非“嵌着葡萄干的面包”或“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2)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建立模型的过程;(3)从现象可知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箔时没有受到阻碍,说明了原子里面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只有极少数与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发生了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大的偏转;
故答案为:(1)错误;(2)A;(3)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分析】(1)现代原子理论认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根据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根据a散射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26.【答案】甲;见解析;见解析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进行扩散现象实验时,(1) 根据图甲,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是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放置合理;图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是重力的作用,不能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合理。
(2) 将装置平放,无论气体的密度关系如何,不受密度影响,均可以完成实验。
【分析】(1)探究分子运动情况时,密度较大的气体在下方,放置合理;
(2)密度不同的物质水平放置,不受密度的影响。
1 / 1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单元检测(基础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24八下·博罗期末)如题图所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原子核为正电,外面的负电子围绕其运动,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分析】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正电),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2024八下·呈贡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是微观世界最小的微粒
B.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D.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答案】A
【知识点】物理常识;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A、比分子小的微观粒子由原子,A错误
B、 固体很难被压缩,表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B正确
C、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正确
D、 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正确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判识选项
微观粒子空间尺度大小关系,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等;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3.(2024八下·江阴期中) 1897年汤姆孙发现电子,说明原子是可分的;1909年,卢瑟福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的实验,发现了质子,提出了原子核式模型(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与太阳系(九大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相似。以下微观颗粒的大致尺度从小到大排列的是( )
A.原子 质子 原子核 B.原子 电子 原子核
C.原子 原子核 电子 D.质子 原子核 原子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原子包括原子核以及核外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D正确,ABC错误
综上选D
【分析】根据微观例子的组成判识选项
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
4.(2024八下·涟水期中)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
A.电子 B.质子
C.中子 D.粒子(氦的原子核)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BD.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氦原子核带正电,都可以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故ABD不符合题意;
C.中子不带电,不能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故C符合题意。故选C。
【分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5.(2021八下·三明期末)下列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小的是( )
A.夸克 B.质子 C.原子 D.原子核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质子又由夸克组成,故夸克的尺度最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又由夸克组成。
6.(2023八上·福安期中)古诗文中常常蕴含着物理知识,下列古诗文画线字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C.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D.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案】D
【知识点】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A.花朵飘落,肉眼可见,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烟是肉眼可见的,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C.尘埃很小,但可见,是物体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闻到香味,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形成扩散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物体位置变化,是机械运动,闻到气味,是分子不停的无规则运动,发生扩散。
7.(2024八下·西安期末)盛夏时节,百花绽放。花香四溢引来蜜蜂,它们在花蕊间吸食花蜜,如图所示。花香可以传播很远是因为( )
A.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极其微小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闻到花香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选A。
【分析】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8.(2024八下·淮阴期中)从物理学角度,对下列自然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A.“阳春三月,鸟语花香”:温度高时,分子才会做无规则运动
B.“夏荷轻摇,珠露合聚”: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数九严冬,银装素裹”:积雪间存在孔洞,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答案】B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温度低时,分子也做无规则运动,A错误
B、 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B正确
C、“秋高气爽,落叶飘扬”,叶子在做机械运动,C错误
D、 分子间存在间隙,肉眼无法看见,所以积雪间存在孔洞,不能说明分子存在间隙,D错误
综上选B
【分析】根据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特点判识选项
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9.(2020八下·宝山期末)固体很难被压缩,主要是因为( )
A.固体分子不停地运动 B.固体分子间存在引力
C.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 D.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隙
【答案】C
【知识点】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间有间隙,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由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例如相互压紧的两个铅块很难被拉开,肥皂泡的收缩都证明了引力的存在,物体很难被压缩,证明了分子间存在斥力。
10.(2024八下·钟楼月考)一种新型防菌“纳米纸”,这种纸“油水不沾”,细菌也无法停留在上面(如图)。关于“纳米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油水不沾”的原因是纳米纸分子间有空隙
B.“油水不沾”的原因是这种纸使细菌中的分子能做无规则运动
C.这种纸与油、水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纳米纸上互相接触的两滴油能立即结合成一滴是因为分子引力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AB.“纳米纸”的分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故AB错误;
C.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C错误;
D.靠得很近的两滴油能在分子引力的作用下自动结合成一滴原因为 分子引力的作用 ,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11.(2023八下·海口期末)以下事例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固体不容易被压缩 B.酒香不怕巷子深
C.喷泉边水花四溅 D.寒冬中雪花飞舞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A.固体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存在斥力,故A不合题意;
B.酒香不怕巷子深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符合题意
C.喷泉边水花四溅是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
D.寒冬中雪花飞舞,是机械运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分析】1、微观粒子的构成特点: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分子无规则运动,肉眼无法观察,常见例子有:气体颜色的改变,味道的扩散;且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速度越快
3、机械运动: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另一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
12.(2024八下·东台月考)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面包容易被压缩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B.宇宙是一个没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它在不断地膨胀
C.清水中滴入红墨水后变红,说明分子在运动
D.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核是可以再分的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面包可以被压缩,是因为面包的多孔结构,故A错误;
B.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故B错误;
C.红墨水分子在水中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
D.汤姆生发现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面包是多孔结构的物体;
(2)宇宙的层次结构:行星--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系--总星系;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4)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13.(2024八下·溧阳期中)在如图所示演示实验中,将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两个玻璃瓶通过玻璃板对接,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抽出玻璃板并合上两瓶后,在较长时间内观察实验现象。以下实例与该实验现象反映的物理本质相同的是
A.夏天雨后,丫髻山上云雾缭绕
B.将鱼块用调料腌制后再烹饪,鱼块更入味
C.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粘在了一起
D.将50m的沙和50mL的米混合后,总体积少于100mL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 将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两个玻璃瓶通过玻璃板对接 ,当把中间的玻璃板抽掉后观察到上下两个玻璃瓶变成红棕色,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A.夏天雨后,丫髻山上云雾缭绕,云的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将鱼块用调料腌制后再烹饪,鱼块更入味,入味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符合题意;
C.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粘在了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的缘故,故C不符合题意
D.将50m的沙和50mL的米混合后,总体积少于100mL,说明沙之间和米之间存在间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分析】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14.(2024八下·泗阳期中)在揭示大自然奥秘的道路上,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其中地球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宇宙
【解析】【解答】A.汤姆逊发现电子,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可分为原子核和电子,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B不符合题意;
C.近代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可再分,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的,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组成大自然的天体和微观粒子都在不停地运动,地球不是宇宙真正的中心,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电子;质子和中子可以分为夸克;地球不是宇宙中心。
15.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天台四万八千丈 B.桃花潭水深千尺
C.春风十里扬州路 D.坐地日行八万里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和其他学科的联系;速度与物体运动
【解析】【解答】A.天台四万八千丈,反映的是长度,A不符合题意;
B.桃花潭水深千尺,表示深度,B不符合题意;
C.春风十里扬州路,表示路程长,C不符合题意;
D.坐地日行八万里,反映一定时间通过的路程,表示速度,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速度表示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大小,通过路程和时间,反映速度的大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6.(2024八下·西安月考)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 和核外电子构成,核外电子带 (选填“正”或“负”)电;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模型进行猜想和实验,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 (选填“甲”或“乙”)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
【答案】原子核;负;乙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原子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核外电子带负电。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如图乙所示。
综上 第1空、原子核; 第2空、负; 第3空、乙。
【分析】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17.(2024八下·阜宁期中)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甲所示,是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恒星太阳运转,这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 就相当于行星;为了形象地说明宇宙大爆炸,课本上将一个粘有小金属粒的气球看成宇宙,如图乙所示,将 看成是宇宙中的天体,气球膨胀时,任一小金属粒周围的其他小金属粒都在离它远去。表示宇宙中的天体在相互 。
【答案】电子;金属颗粒;远离
【知识点】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 ,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电子相当于行星。将金属颗粒看作为宇宙得天体, 气球膨胀时 , 宇宙中的天体在 相互远离
综上第1空、电子;第2空、金属颗粒;第3空、远离
【分析】根据微观粒子特点填空
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
18.(2024八下·英德期末)如图是用来说明原子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原子核是由 和 组成。位于原子核外的粒子是 。
【答案】质子;中子;电子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绕原子核运动的核外电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分析】原子分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
19.(2024八下·淮阴期中)卢瑟福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 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 组成.
【答案】电子;中子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综上第1空为电子;第2空为中子
【分析】根据原子的组成填空
物质的微观结构:有分子和原子、原子包含原子核,电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等
20.(2021八上·大埔期中)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公害之一,它是由发声体的 产生的。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活动,某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这两项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 和 。
【答案】无规则振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子热运动
【解析】【解答】乐音是物体有规律的振动产生的, 噪声指的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学校附近施工场地的搅拌机装上罩子,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教室靠近施工场地一侧的窗子都关起来,阻断了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分析】噪声是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产生的;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控制噪声;阻断声音的传播,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1.(2024八下·新华期末)疫情防控中,用消毒液消杀时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 。
【答案】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解析】【解答】当我们用消毒液消杀时,能闻到消毒水的气味,这是因为消毒液中的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这是一种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相互穿插到对方的分子间隔中,从而使得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这体现了分子间有间隙。
综上第1空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第2空为分子间存在间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子动理论知识,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22.(2024八上·武侯月考)近年来,阴霾天气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话题,阴霾天气时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细颗粒物,称为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0.0025 (填一合适的长度单位),它的运动 (填“属于”、“不属于”)分子运动,可吸入肺的颗粒物含量较高,对人体危害较大。
【答案】mm;不属于
【知识点】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肉眼无法观察到;能够观察到的不属于分子运动。PM2.5中“2.5”的含义是指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
其直径远大于分子的直径,故不是分子,不属于分子运动。
【分析】判断是哪种运动,关键一点是能够用肉眼能否看到,据此判断是属于分子热运动还是机械运动。
23.(2021八下·江宁月考)在银河系、宇宙、太阳系中尺度最大的是 。光年是 (填物理量名称)的单位。质子、中子、电子中不带电的是 。
【答案】宇宙;长度;中子
【知识点】宇宙
【解析】【解答】三者由大到小的排序是:宇宙到银河系到太阳系,所以尺度最大的是宇宙。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路程,是长度单位。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显电性,电子带负电,所以不带电的是中子。
【分析】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三、实验探究题(共13分)
24.(2020八下·东台月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好奇号“火星车
2012年8月6日,美国航天局发射的”好奇号“火星车成功登录火星(如图甲所示),登陆后不久,就发回了火星表面的高清图片,标志着人类探索火星的征程取得了重大进展。“好奇号”火星车长3.0m,宽2.8m,高2.1m,装备6个直径为0.5m的铝制车轮,整车质量约为900kg。
由于“好奇”号火星车的重量太大,无法使用安全气囊进行着陆,在最后的下降阶段,由一个被称为“天空起重机”的反推火箭为火星车减速(如图乙)。在“天空起重机”与火星车之间有三条尼龙索连接着,一旦火星车接触火星表面,并被传感器检测到后将切断连接,悬停式反推火箭将往一个方向飞走,离开火星车的安全区域。
(1)已知火星表面的引力约是地球的38%,则“好奇号”登陆火星后其质量 ,所受到的重力 (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天空起重机”把“好奇号”安全着陆到火星的过程中,应用到的力学知识有: 、 (写出两点)。
(3)“好奇号”的车轮表面刻有很深花纹的目的是为了 。
(4)研究表明,太空中的某种带电粒子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因不带电可以排除的是_____。
A.原子核 B.电子 C.质子 D.中子
(5)火星车装备的是铝制车轮,没有应用到铝的哪一物理属性(____)
A.密度小 B.硬度大 C.导电性好 D.导热性好
【答案】(1)不变;变小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增大摩擦
(4)D
(5)C
【知识点】质量及其特性;力作用的相互性;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物质的构成
【解析】【解答】(1)“好奇号”登陆火星后,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物质的多少没有改变,则“好奇号”质量不变。已知火星表面的引力约是地球的38%,g变小,根据 可知,“好奇号”所受到的重力变小。(2)“天空起重机”的反推火箭为火星车减速,说明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减速的原因是产生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好奇号”的车轮表面刻有很深花纹的目的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4)A.原子核带正电,所以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A不符合题意;
B.电子带负电,所以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B不符合题意;
C.质子带正电,所以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C不符合题意;
D.中子不带电,所以不会对探测器的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5)火星车装备的是铝制车轮,是因为铝的密度小、硬度大、导热性好,火星上没有电,没有应用到铝的物理属性是导电性好,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增加摩擦力可以通过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增加压力和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的方式来增加;
(4)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5)导电性良好的物体称为导体,金属是是导体。
25.(2019八下·南通月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发现这些观点均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2)卢瑟福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后,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如图甲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图乙所示的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______。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3)卢瑟福在α散射实验中(α粒子带正电荷),断定原子中的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的依据是: 。
【答案】(1)错误
(2)A
(3)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知识点】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解:(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而非“嵌着葡萄干的面包”或“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2)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建立模型的过程;(3)从现象可知绝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箔时没有受到阻碍,说明了原子里面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只有极少数与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发生了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大的偏转;
故答案为:(1)错误;(2)A;(3)α粒子中的绝大多数通过金箔并按原来方向运动。
【分析】(1)现代原子理论认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根据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根据a散射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26.(2024八下·盘龙期末)肉眼看不到又小又轻的分子,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分子是否在运动呢?于是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图中的甲、乙两种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口对口连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实验时抽开玻璃隔板,保持两瓶口紧贴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
(1)你认为甲、乙两种方案中,合理的是 (选填“甲”或“乙”),其原因是 ;
(2)若在上述实验中,把红棕色二氧化氮换成另一种密度未知的有色气体,只要将图中的方案稍作改进,也能观察到同样的实验现象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你的改进意见是 。
【答案】甲;见解析;见解析
【知识点】分子热运动;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
【解析】【解答】进行扩散现象实验时,(1) 根据图甲,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是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放置合理;图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是重力的作用,不能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合理。
(2) 将装置平放,无论气体的密度关系如何,不受密度影响,均可以完成实验。
【分析】(1)探究分子运动情况时,密度较大的气体在下方,放置合理;
(2)密度不同的物质水平放置,不受密度的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