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鱼我所欲也》(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1:49:2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鱼我所欲也》习题
1、本文选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 ,他认为人之初, 。www.21-cn-jy.com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解释成语“舍生取义”并用它造句。
4.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 ( http: / / www.21cnjy.com )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个事例能不能作为论据,补充到课文当中去?
5.本文开头从“鱼”和“熊掌”说起,有什么好处?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 本文选自《孟子 台子上》。《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21教育网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 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www-2-1-cnjy-com
7.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8.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9.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21*cnjy*com
10.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来源:21cnj*y.co*m】
参考答案
1.答案:《孟子 告子上》、仁政、性本善。
解析:【分析】 孟子的主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主张,二是经济主张,总括起来叫做“王道”或“仁政”.在他的这套主张中,处处都闪烁着以民为本的思想光辉。
【点评】这是考查文史常识的题,需要平时认真积累背诵。
2 答案:生命是我所喜爱的,道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21cnjy.com
解析:【分析】论点出现的位置通常有:开头,中间(过渡句),结尾。论点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2-1-c-n-j-y
【点评】这是考查课文内容理解的题,仔细读原文可以找到论点。然后再翻译一下。
3.答案:舍生取义意为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
在革命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很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了保守党的秘密舍生取义,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解析:【分析】这个成语出现在本课当中,指的是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点评】这是考查成语理解及运用的题。需要平时认真积累,造句力求通顺。
4.答案:可以,因为文天祥也做到了舍生取义。
解析:【分析】文天祥是民族英雄,正好符合本文的论点。
【点评】这是材料分析题,需要仔细读一读所给的材料,判断和原文有没有共性的东西。
5.答案:作者用“鱼”比喻“生”,用“熊掌”比喻“义”,通过类比,形象生动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分析】不管是比喻的修辞还是论证方法,都有使事物生动形象的作用。
【点评】这是考查写作手法的题,比喻论证是简单的论证方法,很容易判断出来。
6.答案:C
解析:【分析】C.“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明显错误,因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
【点评】这是考查原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平时的学习,比较这几个选项,选出有明显错误的一个。
7.答案:B
解析:【分析】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这里的“而”表示转折。
【点评】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的题,需要逐个翻译,然后再选择。
8.答案: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分析】本文的论点是:舍生取义。这样的历史人物很多,选取最有把握的来写。
【点评】这是考查拓展链接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古诗词当中的名句。
9.答案: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不畏惧,宁死也不出卖党组织,最后英勇牺牲; 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21·cn·jy·com
解析:【分析】抓住题干里面的关键词语“现实生活”“舍生取义”。
【点评】这是考查综合实践的题,需要结合生活实践,平时多积累。然后在写的时候,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力求简洁概括。2·1·c·n·j·y
10答案:如:人的生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分析】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点评】这是考查口语交际的题,需要结合文章观点,灵活地加以理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鱼,我所欲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
教学重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 相信孟子会给我们提供帮助的。
二、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患(huàn)、恶(wù)、箪(dān)、羹(gēng)、蹴(cù)。
2.作者作品简介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21cnjy.com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21·世纪*教育网
三、整体感知
1. 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师生通译全文,总结归纳本课当中的一些词句用法。
译文: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 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吃就会饿死。没有礼貌的 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乎礼仪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的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的人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样看来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重点词语。
亦:也。
欲:想要。
兼:同时具有。
舍:舍弃。
取:选取。
甚:超过。
故:所以,因此。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恶:厌恶。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蹴:用脚踢。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奉:侍奉。
得:通“德”,感激。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放弃。
本心:本性,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2)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与”通“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3)一词多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是亦不可以已平:这种做法。
  乡为身死而不受:宁愿;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了;接受。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呼尔而与之:给予。
(4)古今异义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5)特殊句式
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21教育网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4.概括本文主旨
  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分析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以“鱼”和“熊掌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喻,得出结论“舍鱼而取熊掌者也”;②、由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使说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③、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论点
2. 为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只是一种假设,可以鱼和熊掌都得到,可以生命和义都不舍弃,只是假设当你在遇到两者中必取其一的时候,你当作怎样的选择的问题。21·cn·jy·com
3. 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义;不义
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请根据下面一则孟子的语录概括总结。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www.21-cn-jy.com
讨论并归纳: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5.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是正面事例还是反面事例?能不能证明论点?
正面事例,能证明论点。
6.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用比喻论证法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
②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显出两类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
7.补充证明“舍生取义”这一论点的道理论据: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2·1·c·n·j·y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五、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www-2-1-cnjy-com
六、课堂练习
想一想历史上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人。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文天祥、闻一多
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苏武誓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不降,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在北海边牧羊十九年,才被释回。  21*cnjy*com
抗战时期,民主战士闻一多目睹国民政府的腐败,拍案而起,积极投身民主爱国运动,面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屈服。【来源:21cnj*y.co*m】
文天祥面对威逼利诱宁死也不降元。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7、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
舍鱼取熊掌 (设喻引出中心论点)
穷人不受嗟来之食(举例论证)
万钟的优厚俸禄(对比论证)(反面论述)
此之谓失其本心(结论)
教学反思
一、收获方面
(一).学生依据老师的引导,自主完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文言文字词常识的积累,学会生生合作讨论翻译了文言文疑难句子;并能更快说出议论文的基本常识,结合议论文特点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全文,并能做出简要的归纳,同时也把握了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2-1-c-n-j-y
(二)、学生的语文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由于我采用点拨引导和生生合作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既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内容和要突破的重点、难点;又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合作解决他们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从而训练和提高了他们合作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师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出处:21教育名师】
(三)、做到了根据文体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对学生进行了品行教育。课堂上,要求学生讨论归纳并把握人生价值的选择标准,并结合文本事例和列举课外名人“舍生取义”的实例来感化教育学生,课后布置作文: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的生活体验。【版权所有:21教育】
二、不足方面
〔一〕课前没有安排学生作充分的预习,导致基础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跟不上节奏。
(二)对个别落后生关心度不够,还没有深刻了解他们几位最需要什么。
(三)、不擅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灵活作出更正。
结合这次教学,我知道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但我相信 ,通过今后不断的学习和大胆创新地教学实践,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7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5张PPT)
中学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鱼我所欲也
情景导入
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 相信孟子会给我们提供帮助的。
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患( ) 恶( ) 箪( )
羹( ) 蹴( )
检查预习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患(huàn) 恶(wù) 箪(dān)羹(gēng) 蹴(cù)
作者简介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作品简介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特点。
整体感知
重点词语:
亦:也。
欲:想要。
兼:同时具有。
舍:舍弃。
取:选取。
甚:超过。
故:所以,因此。
恶:厌恶。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 “苟且偷生”的意思。
整体感知
通译全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整体感知
通译全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整体感知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
整体感知
患:祸患,灾难。
辟:通“避”,躲避。
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
勿丧:不丧失。丧:丧失。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蹴:用脚踢。
整体感知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整体感知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整体感知
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
奉:侍奉。
得:通“德”,感激。
乡:通“向”,从前。
已:停止,放弃。
本心:本性,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整体感知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整体感知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先前(有人)宁肯死也不愿接受,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整体感知
通假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与”通“欤”,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整体感知
一词多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乡为身死而不受:宁愿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了;接受
整体感知
一词多义
故不为苟得也:得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
呼尔而与之:给予
整体感知
古今异义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整体感知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
“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整体感知
2.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整体感知
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2.概括本文主旨
分析课文
1. 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明确:①、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结论“舍鱼而取熊掌者也”;②、由设喻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使说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③、作为道理论据证明论点
分析课文
2. 为什么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只是一种假设,可以鱼和熊掌都得到,可以生命和义都不舍弃,只是假设当你在遇到两者中必取其一的时候,你当作怎样的选择的问题。
分析课文
3. “所欲有甚于生者”的“所欲”和“所恶有甚于死者”的“所恶”分别指哪些事情?
义;不义
分析课文
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请根据下面一则孟子的语录概括总结。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
分析课文
5.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是正面事例还是反面事例?能不能证明论点?
正面事例,能证明论点。
6.本文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①用比喻论证法提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鱼”和“熊掌”都是好吃的东西,但如果两样不能同时得到,那就舍鱼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义”两样都很贵重,
②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显出两类不同的人,有的能保持本心,有的则失去本心。
分析课文
7.补充证明“舍生取义”这一论点的道理论据: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分析课文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想一想历史上能够做到“舍生取义”的人。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文天祥、闻一多
苏武奉命持节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苏武誓死不降,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在北海边牧羊十九年,才被释回。
课堂练习
抗战时期,民主战士闻一多目睹国民政府的腐败,拍案而起,积极投身民主爱国运动,面对敌人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屈服。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课后作业
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鱼我所欲也
舍鱼取熊掌 (设喻引出中心论点)
穷人不受嗟来之食(举例论证)
万钟的优厚俸禄(对比论证)(反面论述)
此之谓失其本心(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