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18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18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2 18:1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课标:
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农村)
材料一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P39相关史事
背景
①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稳定关系到整个政局的稳定;
②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极其困难;
③人民公社体制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原因
目的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农村)
我们分田到户,每产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安徽凤阳小岗村契约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契约......
1978年12月,中央明文规定“不许包产到户,也不许分田单干”
时间
地点
方式: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最好的年景每天9斤粮食,收入0.11元,最差的一年每人每天2.8斤粮食,收入0.04元。小岗村当时一共20户人家,115人,除了1户外,其他户每年都要外出讨饭。
——摘自赵海均《30年》
小岗村的丰收成绩单同样亮眼:当年油料作物总产量35200斤,卖给国家24933斤,而小岗村实际油料任务是300斤,一下子就完成了百十年的任务。过去,生产队连一头猪都没办法贡献给国家,而这一年家家都留了1头猪,贡献给国家35头肥猪。
——摘自《人民网》
改前
改后
小岗村精神:敢为人先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成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含义
推行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形式 土地公有制
经营方式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
分配方式 统一分配、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影响 积极性不高、 农业发展停滞
土地公有制
分田包干到户
调动积极性,
解放农村生产力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农村)
作用
①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农村)
作用
②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土地政策 时间 所有制变化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
1953-1956
1958-1978
1978年至今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仍是土地私有)
农民土地所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从根本上变革所有制)
土地公有制
土地公有制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
开始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
原因
1984年
计划经济体制
原因: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
内容
改革前 改革后
所有制形式 单一的公有制
管理体制 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企业没有自主权
分配方式 大锅饭、平均主义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阅读课本P40,归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改革重点:国有企业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
意义
1984年青岛电冰箱厂亏损147万元
1991年组建海尔集团,1992年利润8亿元
2024年,全球营业额4016亿
①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②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
③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表现
市场经济的表现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材料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邓小平南方谈话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阅读课本P40,梳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1992年
1993年
21世纪初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市场经济
政府宏观调控
(有形的手)
市场调节
(无形的手)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
琳琅满目的商品
全国通用肉票
全国通用布票
③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①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
②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
总结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何特点?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启示?
①从农村到城市;
②先试点后推广;
③循序渐进,不断完善。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②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和客观规律;
③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改革要关注民生,不断创新
课堂小结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城市
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84
1992,中共十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