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0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19:1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
CHUZHONG YUWEN
课标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古诗文。
3.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文言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特殊的
文言句式。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文章,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容。
3.品味古诗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领会文章丰富、深刻
的内涵。
4.反复诵读并背诵,培养文言文语感。
板块一:复习文学常识
板块二:复习重点字词
板块三:复习重点句子
板块四:复习重点内容
本单元重点作家、作品
板块一: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邹人。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义,主张“以民为本”和“性善论”,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又名《国策》、《国事》。西汉刘向编订为33卷,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韩、魏、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
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
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宋代朱熹把《孟子》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人。
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平生著作
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范仲淹(989-1052 ) 字希文,谥文正,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有《范文正公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
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板块二:复习指导一
内容:课本中的字音、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方法:梳理本单元的易读错的字音,重要文言词语
(按重点字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
异义等分类)。
要求:完成PPT出示的题目。
1、字音
(1)不为苟得也
(2)所恶有甚于死者
(3)一箪食,一豆羹
(4)蹴尔而与之
(5)负箧曳屣
(6)皲裂 (7)叱咄
(8)媵人 (9)容臭
(10)冻馁 (11)谒
(12)贽
wéi

dān gēng

qiè yè xǐ
jūn
chì duō
yìng
xiù
něi

zhì
2、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乡为身死而不受
(5)四支僵劲不能动
(6)同舍生皆被绮绣
(“辟”同“避”,躲避)
(“辩”同“辨”,辨别)
(“得”同“德”,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乡”同“向”,从前)
(“支”同“肢”,肢体)
(“被”同“披”,穿)
3、古今异义词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媵人持汤沃灌
(3)走送之
(4)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5)或遇其叱咄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古义:热水 今义:菜汤
古义:跑 今义:行走
古义:快步走 今义:趋势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6)卒获有所闻
(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长跪而谢之
(9)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0)休祲降于天
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
古义:借 今义:虚假
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古义:交换 今义:容易
古义:吉祥 今义:休息
4、一词多义④
(1)至
①礼愈至:
②至舍:
(2)足
①以中有足乐者:
②足肤皲裂而不知:
(3)与
①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②呼尔而与之:
周到
到达
足够

同“欤”,语气词

(4)使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5)得
①二者不可得兼: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派遣
出使
得到,拥有
“得”同“德”,感激
5、文言虚词
(1)之
①走送之:
②益慕圣贤之道:
(2)以
①无从致书以观:
②计日以还:
③以中有足乐者:
④以衾拥覆:
代词,指“书”
结构助词,的
连词,表目的,来
表修饰,不译
因为,连词
介词,用
(3)而
①蹴尔而与之: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③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④呼尔而与之:
(4)于
①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5)为
①乡为身死而不受:
②故不为苟得也: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
转折连词,却
表示并列,不译
表示修饰,不译
表示比较,比
表示对象,对、对于
介词,为了
动词,做
6、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
(2)腰白玉之环:
(3)日有廪稍之供:
①动手,名词作动词
②原意为“笔”,现译为用笔,名词作状语
原意为“腰”,现译为腰配,名词作动词
每天,名词做状语
板块三:复习指导二
内容:《鱼我所欲也》、《唐雎不辱使命》、《送东阳马生序》的重点句子翻译和特殊句式。
方法:找出这三课的重点句子翻译和特殊句式,借助书下注释,进行翻译。
要求:要直译的方法,不要漏掉关键词。
1、特殊句式
(1)省略句:
(2)判断句:
(3)倒装句
①(余)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省略主语“余”
②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
“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
省略主语“我”。
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弗之怠 应为“弗怠之”宾语前置
2、重点句子翻译
《鱼我所欲也》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那么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道义了。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翻译: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翻译: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
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5)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
羞恶之心。
《唐雎不辱使命》
(1)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翻译:如果有志气的人一定发怒,就要使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使血只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是要穿孝服,今天就是这样。
(2)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翻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送东阳马生序》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翻译: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的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翻译: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
不敢说出一句辩解的话。
(4)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翻译:住在旅店,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食物可以享受。
(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读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翻译:每天有朝廷供给的粮食,父母每年有皮衣和葛衣送来,没有挨饿受冻的忧虑;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不再有奔走的辛劳了。
(6)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翻译:如果有人说我这是向同乡夸耀自己际遇畅顺,荣升大官的话,是不了解我啊!
板块四:复习指导三
内容:《鱼我所欲也》、《送东阳马生序》、《词四首》
重点内容梳理。
要求:能流利背诵课文,把握每篇文章的重点内容。
1、古诗文填空
(1)《鱼我所欲也》中,能概括全篇主旨的句子是:
(2)《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鱼我所欲也》中与“不吃嗟来之食”意思相一致的是: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说自己穿着破旧的衣服,与衣着华丽的同学在一起,丝毫不羡慕,其原因是:
(5)《渔家傲·秋思》中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悲凉的句子是: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6)《渔家傲·秋思》中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
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现作者希望再展宏图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之激烈和顺利的语句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感情急转直下
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文章内容理解
(1)《鱼我所欲也》第一段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
首先,孟子用 “鱼与熊掌的取舍”比喻“生命与大义的取舍”,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这个观点。 (类比引出论点、比喻论证)
接着,通过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告诉我们,当生命和大义不能同时得到的话,应舍生取义。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最后,孟子指出人性本善, “贤者” 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不丧失“本心”。
(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可引用原文的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求书之难 借书抄书,录毕走送
求师之难 尝趋百里外,从先达叩问
求学之难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送东阳马生序》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本文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难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太学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
(4)《渔家傲·秋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5)《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功业难成的愤懑不平之情。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7)《满江红》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通过作者梦中经历的描述,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出封建束缚,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表达作者匡扶天下,救民水火的凌云壮志。
作业:
1.对课上所复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整理好课堂笔记。
2.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