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b“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c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答案:(1)排比 | 拟人(2)引用 | 比喻(3)比喻 | 排比(4)反复 | 拟人
解析:(1)三个分句构成排比,“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拟人手法;(2)“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3)“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排比;(4)“盼望着,盼望着”反复,“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
点评:从修辞手法的特点去判断就简单了。
2.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文学家,诗人泰戈尔,其作品《吉檀加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B.《绿色蝈蝈》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他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精力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写成了《昆虫记》。
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舍予,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骆驼样子》、《背影》、《踪迹》。
D.《河中石兽》的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晚年自号石云。其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的短篇志怪小说。
答案:C
解析: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踪迹》。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3.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B.伤心秦汉经行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死而后已,不亦重乎?(《(论语)十则》)
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千帆过尽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答案:A
解析: B错,原文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C错,原文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错,原文中是“千帆过尽”,答案为A。
点评: 根据作品名的提示仔细回顾作品内容,判断句子的位置是否颠倒,再判断有没有错别字,用反选排除法判断答案。
4.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孤山寺北贾亭西,云脚初平水面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衣沾不足惜,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三)》)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答案:D
解析: A句应该是“水面初平云脚低”, B句应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句应该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答案为D。
点评: 根据所学所记回顾作品中原句内容,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和词语的顺序。本题用反选排除法,有错的就排除。
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秋天的怀念》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B.《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C.《济南的冬天》节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
D.《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是马致远,明代著名戏曲作家。“天净沙”是曲牌名。
答案:D
解析: D项应是马致远 ,元代戏剧家。
点评:考查作家作品,要记清作者生活的年代。
6.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简称《国策》,为国别体史书,由汉代刘向整理改编而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著,是我国最早的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它记事详备、文辞优美,《曹刿论战》就是其中的名篇。
C.《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共305首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蒹葭》一诗出自“小雅”,表现了少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D.《论语》、《孟子》均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辑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语录,而《孟子》则较为完整地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论。
答案:C
解析:《蒹 葭》一诗出自《诗经 秦风》,属于十五国风,而不是“小雅”。
点评: 文学常识涵盖面广,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典故等,在平日学习时需要进行整理,帮助记忆。
7.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B.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关雎》)
C. 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论语》)
D.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空间绝后”类,即识记类默写,考查多为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只要平时重视诵读、注重积累,答题时结合前后句提示,就能迅速作答。另外,默写一定要正确,不写错字、别字,不漏掉一字、不添加一字,不颠倒字词顺序。
点评: 此类题是每年的必考题,考试篇目没有规律可言,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对考试范围内的古诗文做到熟记、默写,然后在此基础提升,掌握古诗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情感。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羚羊木雕》记叙了“我”在父母的逼迫下把送给好朋友万芳的羚羊木雕要回的故事,表达了孩子渴望得到父母理解和尊重的愿望,赞美了小朋友真诚无私的友爱。
B、虽然《散步》写一家人一起散步是很平常的事情,然而平常的小事也能体现浓浓的亲情。
C、《秋天的还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D、泰戈尔是俄国著名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答案:D
解析:D项说法有误,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
点评:解答此题,重点在于理解课文内容,熟记文学常识。
9.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几处早鹰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海日升残夜,江春入旧年。
D.夕阳西下,肠断人在天涯。
答案:B
解析:A项“鹰”应为“莺”,C项“升”应为“生”,D项“肠断”应为“断肠”。
点评: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注意准确书写。
10.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
答案:D
解析:D这首小令是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点评:要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1.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童话《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均出自丹麦人安徒生之手。
B.《再塑生命的人》中的王玉琳老师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她运用实物触摸的方法教作者海伦·凯勒拼读英语单词。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塞翁失马》说明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
D.歇后语“唐僧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里的“猴头”是指《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也就是《小圣施威降大圣》里的“大圣”。
答案:B
解析: B错《再塑生命的人》中的老师是莎莉文。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各项表述的知识要点一一判断即可。
1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的作者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B.《我的老师》选自《我生活的故事》,作者是法国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C.《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儒家经典之一。
D.《登飞来峰》是作者王安石青年时代的作品,抒发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雄心壮志。
答案:B
解析: B错,海伦·凯勒是美国人。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13.下列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散步》里发生分歧后,写了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突出写的是“我”的心态。
C.《散步》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D.《散步》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答案:D
解析:D中《散步》主题应是“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崇尚社会和谐”,D表述有误。
点评:要分析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4.下列对课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事,是因为这件事回忆起来十分有趣,表现了童趣、快乐。
B.《蝉》一文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写出了作者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悟。
C.《紫藤萝瀑布》一文中,作者回忆起家门前的紫藤萝从稀落到被拆除的命运,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
D.《贝壳》一文中,作者表达了要在有生之年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的愿望和决心。
答案:A
解析:A.《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事,是告诉读者要直面挫折。
点评:考查作者情感,体会作者情感必须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15.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答案:D
解析:“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错,尾联写诗人“最爱”的是湖东“绿杨阴里白沙堤”。
点评:考查诗歌内容,必须紧紧围绕诗句的字词来理解,不能超越字词,架空内容。
二、填空题。
16.一鼓作气, , 。 (《左传·曹刿论战》)
答案:再而衰|三而竭
解析:注意“衰”不能写成“哀”,“竭”不能写成“揭”。
点评:本题都是上句对下句或者是下句对上句的题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考查对诗词的记忆默写能力。只要注意根据提示对出上、下句即可。
17. ,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答案:鸢飞戾天者
解析:注意不能将“鸢”写成“燕”,不能讲“戾”写成“吏”。
点评:本题都是上句对下句或者是下句对上句的题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考查对诗词的记忆默写能力。只要注意根据提示对出上、下句即可。
18.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答案:似曾相识燕归来
解析:注意不能将“似”写成“是”,不能讲“燕”写成“雁”。
点评:本题都是上句对下句或者是下句对上句的题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考查对诗词的记忆默写能力。只要注意根据提示对出上、下句即可。
19.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答案:窈窕淑女
解析:注意不能将“窈窕”写成“摇挑”,不能讲“淑”写成“熟”。
点评:本题都是上句对下句或者是下句对上句的题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考查对诗词的记忆默写能力。只要注意根据提示对出上、下句即可。
20.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
答案:山岛竦峙
解析:注意不能将“竦”写成“耸”,不能讲“峙”写成“待”。
点评:本题都是上句对下句或者是下句对上句的题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考查对诗词的记忆默写能力。只要注意根据提示对出上、下句即可。
三、阅读题。
2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赖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一段画线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人们在草地上的活动。这样写突出人们对春天的喜爱。
解析:划线句子没有直接描写小草,而是写了人们在草地上的种种活动。通过对人们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表现出了对春天的喜爱。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来作答。
(2)想象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
B.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答案:C
解析: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用“钻”这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小草破土而出的情景写得惟妙惟肖,描写了小草嫩、绿的特点,这也是早春的特点;“草色遥看近却无”从视觉的角度去描写,写出了春天小草嫩绿嫩绿的,欣欣向荣,在春雨的洗礼中,朦胧一片,远看就像没有东西一样。
点评:本题用单选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扩大了覆盖面,为阅卷的公正客观提供方便。
(3)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
A. 描写质地的:
B. 描写色泽的:
C. 描写生长旺盛的:
答案:质地:嫩嫩的,软绵绵
色泽:绿绿的
旺盛: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解析:需要注意的是写小草的质地不要遗漏了“软绵绵的”这一内容。
点评:我们在解答主观题时应充分利用文本,可以直接选用原文词语。
(4)“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一句中的“闹”字换成“叫”字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不好,叫只是单纯的声音上的感受,“闹”不仅有声音上的感受,还有动作在其中,内涵要丰富得多。
解析: “叫”是一种状态,“闹”字带着一种人为的情绪。好像嬉戏打闹一样,更加拟人化。
点评:赏析词语可以从修辞角度、词语的运用、词的感彩等方面着手。
四、语言表达题。
22.【我的展示】班长在“我爱文学”的主题会上作了总结,请你仿照划线句补充完整结束语。
同样是喜爱文学,阅读文学作品,却有程度的差异,层次的不同。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只为寻求一时感官上的刺激,是一种 “看”;另一种人的“看”则与之迥然不同,他们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欣赏,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希望大家早日进入这一层次。
答案:反复咀嚼|徐徐品味|是为得到一种性情上的陶冶。
解析:注意句式:……,……,是为……
点评: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