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秋天》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与春天的浓妍①(yàn)热闹相比,秋天是肃穆静寂的,与夏天的芜②(wú)杂茂密相比,秋天是简洁透明的,与冬天的空灵虚幻相比,秋天是厚实宽容的。秋天是富有个性的季节,秋天是枯藤老树昏鸦的意境,秋天蕴藉③(jí)着寂灭与再生的悲吟,秋天是多情才子的故乡,秋天是朦胧诗人的底色。当春天伸张它慵懒断魂的双臂,当夏日豪情满怀悄悄远去,而冬夜万籁俱寂作客梦乡的时候,惟有秋天,面对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情思绵绵与心灵震撼,没有懊悔与惊愕④(ě),没有固执与软弱,细细品味着淡淡的忧伤,涵⑤(yùn)泳着一片布满皱纹的宁静,以你的博大浑厚消解着春的轻佻⑥(tiāo)与夏的轻率,深秋的沉默是老者三缄⑦(jiān)其口,“此时无声胜有声”,把热泪盈眶⑧(kuāng)的感动写进生命的十四行诗。
A.①⑥⑧ B. ③④⑦ C.②④⑤ D. ②⑥⑦
答案:D
解析:妍yán,藉jiè,愕è,涵hán,眶kuàng
点评:此考点的重要内容为拼音规则,特别是多音字、易混淆的方言读音等,在学习中要重点掌握,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对教材中出现的基础知识,灵活而牢固掌握。特别是重点讲读课文。
2.对作家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B.泰戈尔,英国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C.“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出自现代诗人、评论家何其芳所著的《秋天》。
D.《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我与地坛》。
答案:B
解析: B错,泰戈尔是印度诗人。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作者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B.《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老舍的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C.《秋天》为读者描写了农家生活,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D.“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告诉人们在春天的大好时光可以尽情游乐,不要急着做计划。
答案:D
解析:分析的内容不对,意在告诉人们春天是一年的开始,要把握好春天的大好时光,做好计划。
点评:对于课本中所涉及到的课文(现代文和文言文)的文学常识及其大致内容、主题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识记,不能迎合考试,只顾课外而丢掉课内,要明白课内篇目的重要性,同时坚持由课内到课外的原则,即在学习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加以拓展延伸。
4.下列诗句、篇目、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明朝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陶渊明——东晋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李白——唐朝
D.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朝
答案:A
解析: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朝。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5.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 石河子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B. 为了保障内初班学生的安全,我校严格执行请假制度,杜绝内初班学生私自外出。
C. 通过这次考试,使我懂得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D. 别看我同桌个子小,他的胸怀可超级宽广得很。
答案:B
解析:A中前后矛盾,“秋天”和“地方”不搭配;C中成分残缺缺少主语;D中语义重复,“超级”和“很”重复。
点评:把握病句类型,正确划分句子结构就能很快辨析句子的正确与否。
6.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
B.土地是我的母亲。
C.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D.我想起了红布似的高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理解。A、B、C项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点评:熟悉常用的修辞手法,掌握比喻修辞的两个条件。
7.选出下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春华秋实:草木茂盛,鲜花盛开。
B.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C.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D.明察秋毫:极细小的事物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秋毫,指鸟类在秋天重新生出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细微的事物。
嶙峋:形容人瘦削。
答案:A
解析:A中春华秋实应该是: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文采和德行。有时也比喻学问和品德修养之间的关系。
点评:词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不能望文生义。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宿迁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B. 我们应当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发生交通事故,。
C. 通过这次“绿色呼吸”的活动,我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D. 是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答案:C
解析:A句“秋天是地方”主谓搭配错误,应改成“宿迁的秋天是美丽的”;B句“防止”与“不发生”矛盾,应把“不”删去;D句“是否”与“是”搭配不当,把“是否”删去。C句是对的,但如果“我们”前有“使”就成了无主句了,就是病句。
点评:本题不难,病句的病因很明显。修改病句,是语文能力的基本功,此项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平时要多加训练,认真听取教师对病句病因的分析和病句类型的归纳,阅读时注意句子的结构,培养语感,写作时要自觉的修改病句,积累判断病句的经验。考试做题时用老师讲的方法去判断解答,先理清句子的结构和句意,再用提主干的方法(找主谓宾)首先看句子主要结构有没有问题,再看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有没有问题,最后看词语用得对不对(词义,适用对像,感彩)。
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高者挂罥(挂,缠绕)长林梢
B.下者飘转沉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C.秋天漠漠(乌云密布的样子)向昏黑
D.俄顷(突然)风定云墨色
答案:D
解析:俄顷:不一会儿
点评: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常用实词的含意。
10.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秋天来到了,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B.漫步在青翠的山谷间,绿草茵茵,溪水潺潺,让人感到心情舒畅。
C.警方提醒乘客提高防犯意识,上下车时注意看管好自己的财物。
D.这座壮观的建筑具有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设计独特,巧妙绝伦。
答案:C
解析: C句中“犯”应为“范”。
点评:错别字,主要是因音同或形似而错,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词义字义辨析判断。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B.这篇文章立意新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很是发人深省。
C.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筹莫展。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答案:A
解析:A中“不耻下问”应是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这里不合语境。
点评:释义一定要准确,不仅要记住词的本义,还要记住它的引申义、比喻义。
12.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
A、对那些专心欣赏好音乐的人们,一看见他们那一幅专注而感动的神情,我就肃然起敬。
B、每天晚上我走到这个地方,总是心惊肉跳,不晓得会遇到什么东西。
C、每次捧读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都会被感动潸然泪下。
D、会操比赛开始了,同学们昂然挺立地走进比赛场地。
答案:D
解析:昂然挺立:高高地直立着;抬头挺胸地直立着,应该用胸有成竹。
点评:此题易错在不了解成语的含义或不清楚成语应用在的语境。
13.下列语句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B.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鱼船上。
C.有一言,可以终身行者乎?
D.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案:C
解析:原文: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者乎 "
点评:名篇名句一定要记牢,不能多字漏字错字。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
A.秋天的乐山是一个瓜果飘香、成熟丰收的季节。
B.通过老师的讲解,使我找到了做这一类题的简单方法。
C.“我读经典”系列阅读活动,对改善青少年阅读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D.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强硬政策防止交通意外不再发生。
答案:C
解析:A中句式杂糅,应是“乐山的秋天是一个瓜果飘香、成熟丰收的季节”;B中成分残缺,应删去“通过”或“使”;D中说法不合事理,应删去“不”。
点评:
15.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B.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C.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D.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估量的。
答案:D
解析:“目空一切”形容某人妄自尊大,不尊重人,用在鸟儿身上是不对的;“坚定不移”形容人意志坚强,也不能用在乌鸦身上;“偷偷摸摸”形容人做见不得人的勾当,也不能用在大雁旅行这里。
点评:成语的准确使用一定要注意语境,注意适用范围。
二、阅读题。
16.
(一)秋天
杨炼
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
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
那是只金色的小船,
载满秋天的回忆。
落叶夹进书册,
花朵却遗失在夜里。
一抹淡淡的初霜,
叫心灵懂得了分离。
分离就分离吧,
逝去的就悄悄逝去。
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叮咛:
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
再不必追悔往事,
更无须怨十艮自己,
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
轻轻地,不留下一丝叹息。
(1)朗读时断句和重音处理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轻轻地/把一枚落叶拾起 B.叫心灵/懂得了分离
C.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 D.更/无须怨恨自己
答案:D
解析:诗歌中的节奏,指的是朗读时短暂的停顿,以便把诗人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划分时要综合词、词组和意思来划分。D项中“更无须”做状语修饰“怨恨”的,“怨恨自己”是动宾短语,所以均不能拆开,正确的划分是:更无须/怨恨自己。
点评:我们一定在划分节奏后,读一读,体会一下,根据你划分的节奏读下来,意思有没有读破,语意是否连贯。
(2)作者写秋天是以什么事物为触发点的 围绕它抓住了哪些特征
答案:落叶;“金色的小船”“淡淡的初霜”。
解析: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能凝聚情感的事物为载体,抒发自己的心绪。本诗中诗人抓住秋天的落叶这一最具季节代表性的物体,以落叶为出发点,抓住它金黄的颜色——“金色的小船”和造成与树的分离的“淡淡的初霜”来对生命的铺垫展开描绘。
点评:大千世界各式各样的事物,都能触发诗人的文才诗情,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我们一定要注意其特征。
(3)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既不悲秋、慨叹人生之无常,也不颂秋、盛赞人生的收获与成熟,而是表达一种用平常心态对待生活的态度。
B.诗中用“落叶”来形象地表明人生的聚散离合非常自然,常见,无须追悔,不必怨恨。
C.诗的二、三两节抒发了诗人由悲哀到快乐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波澜。
D.这首诗的亮点在第三节的“秋天用红硕的语言叮咛:生命永远有新的含意”,意在说明生活中既有美好的记忆,又会不断出现新的内容。
答案:C
解析:二、三节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是清新宁静的,诗人以一种平常心态看待生命的分离、生活中的苦难。所以D项是不正确的。
点评:解答这类题,一定要仔细阅读全诗,体会诗的情感,这样才能把握每节的情感。
17.
(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死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归来倚仗自叹息中的“倚仗”与诗中哪个词相照应 “我”叹息什么
答案:老无力。叹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解析:本题从诗歌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方面出题。第一小题“倚仗”自然是年老体弱,所以是与“老无力”照应,而叹息的正是常年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疾苦,当然也包括自己。
点评:杜甫是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学生可以从“为国”“为民”角度去思考。
(2)“自经丧乱少睡眠”变现了“我”怎么样的情感
答案:作者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解析:第二小题了解作者情感,杜甫这位诗人和他的生活背景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首诗只要把握住了作者由己及人,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情感,难度也就不大了。
点评:知人论世是鉴赏诗歌的一种重要方法,学生需要掌握。
三、语言表达
18.下列关于课文的理解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请改正。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相对比,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沉积,荒凉的特点。
答案:“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三句互相呼应,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笔下秋天的宁静、悠远的特点。
解析:“栖息”“游戏”“梦寐”体现了拟人修辞的特点,三个句子结构相似,构成排比。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及文章语言特点,要求学生理解并识记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19.依照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风轻,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们都爱春天,爱她的风和日丽,爱她的花红柳绿,爱她的勃勃生机。
解析:例句的整体句式是“人们都爱……,爱她的……,爱她的……,爱她的……”,第一个省略号中写一事物、景物等,其余省略号中写四字短语。
点评:语句的仿写,一定要注意结构、句式、内容的一致性,有的仿写还需要注意字数等,本句的仿写就要注意字数。
19.仿写句子,写出你对人生的感悟。
例句:人生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出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生是一出戏,精彩的剧情演绎着你创业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解析:例句的句式是:人生是……,……。运用比喻的修辞,同时要注意内部逻辑关系。
点评:语句的仿写,一定要注意结构、句式、内容的一致性,有的仿写还需要注意字数等,本句的仿写就要注意字数。
20.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例: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
把夏天的门推开了; 把秋天的门推开了。
答案:参考示例:如:绿叶、绿树、绿荫;稻子、枫叶、果实…………
解析:只要能写出体现夏、秋两季节特征的词语即可。
点评:仿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21.秋天到了,你是否留心观察大自然的景色,请按要求描写一段有关秋景的句子。要求:从下面所给词语中任选两个,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之内)
硕果累累 秋风习习 五谷丰登 北雁南飞 秋色宜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我喜欢金风送爽、天朗气清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会和朋友们一起去郊外观赏秋景。山上枫林如火,枝头硕果累累,风中丹桂飘香,天上北雁南飞,一切都是那么让人赏心悦目。
解析::观察所提供的词语,选出意义关系密切的两词,比如“硕果累累”与“五谷丰登等”,可以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法。
例:北国的天空万里无云、大地一派秋色宜人,农民们的脸上就像绽开了幸福花,欢庆着又一个五谷丰登年。
点评:语句的仿写,一定要注意结构、句式、内容的一致性,同时要注意修辞的使用,有的仿写还需要注意字数等,本句的仿写就要注意字数。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