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钱塘湖春行》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钱塘湖春行》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3.5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2 17:0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钱塘湖春行》同步练习
一、基础攻坚
1.下列诗歌的体裁不全是律诗的一组是( )
A.张九龄《望月怀远》、崔颢《黄鹤楼》、李白《峨眉山月歌》、杜甫《登高》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张九龄《望月怀远》、孟浩然《过故人庄》、崔颢《黄鹤楼》
C.孟浩然《过故人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春夜喜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崔颢《黄鹤楼》、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登高》、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答案:A
解析:律诗一般有八句,而且要求颔联、颈联对仗。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只有四句,应为七言绝句。因此本题选A。
点评:从律诗和绝句的句数便可辨别。
2.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答案:D
解析:“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错,尾联写诗人“最爱”的是湖东“绿杨阴里白沙堤”。
点评: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一定要准确无误。
3.下列作家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行道树》 张晓风 台湾作家 B.《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唐
C.《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白氏长庆集》 D. 《春》 朱自清 现代
答案:B
解析:《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元
点评:作家作品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4.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孤山寺北贾亭西,云脚初平水面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B.衣沾不足惜,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三)》)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温庭筠《望江南》)
答案:D
解析: A句应该是“水面初平云脚低”, B句应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句应该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答案为D。
点评:根据所学所记回顾作品中原句内容,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和词语的顺序。本题用反选排除法,有错就排除。
5.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东晋著名诗人,著有《陶渊明集》。
B.曹操,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C.《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记录了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又称“长勺之战”。《左传》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答案:B
解析: B错误,曹操是文学家,文学家与“诗人”的称呼还是不同的。
点评: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作家作品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6.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是( )
A.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王绩《野望》)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雁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答案:C
解析:A中“惟”应该是“唯”;B中“雁”应该为“燕”;D中的“荫”应为“阴”,因此答案为C。
点评:做默写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7.下列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描绘了早春时节百花盛开、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B.张养浩的《山波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聚”是群峰汇聚之意,“怒”形容波涛汹涌,全句表现潼关地势的雄伟与险峻。
C.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说的是因战乱不断,诗人被困整整三个月,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只好写信表达对妻儿的思念。
D.温庭筠的《望江南》描述一个独处深闺的女子,痴情地等待心上人的归来,细腻地写出她从希望到失望,再到“肠断”的情感历程。
答案:C
解析:“被困整整三个月”“ 只好写信表达对妻儿的思念”错,连三月:连续多个月。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讯难得,一信抵得上万两黄金。
点评:古代的“三”是指“多”的意思。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实施运河综合保护二期工程,“一廊两带三居四园五河六址七路八桥”串珠成链,运河风情延绵传承,与西湖、西溪齐名的又一重量级旅游产品浮出水面。
B.鉴别《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意境美,就是要品味诗中物象所表达出来的境界和情趣。
C.为了做好这件事,他常常忘乎所以,不知花了多少时间和经历。
D.面对女儿不礼貌的回答,父亲气冲斗牛,恨不得打她一顿。
答案:A
解析:A.延绵:延续不断的意思; B.鉴别:审察辨别。常用于对艺术作品的分辨识别;C.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D.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根据各项划线词语的意思和具体的语境,本题应选A项。
点评:本题不难,语境清楚,划线词语皆是常用词语,意义明确,便于判断。解答此类题目,一方面要对词语的含义有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注意具体的语境,使用排除法,减小判断的难度。
9.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人选择早春时节特有的景物,生动的描绘出大自然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与活力。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辛弃疾《破阵子》)
这是词人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着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诗人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广大的土地”象征祖国,“灰烬”“血”“泥”写出了沦陷区的凄惨景象。
D.我想那飘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界上没有的珍奇。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诗句描绘了“天上街市”的奇景,诗人用两个“定然”,语气肯定,将读者带入美好的现实世界。
答案:D
解析:D项中“现实世界”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诗人想像中的天上的街市的美好。
点评:从整首诗的手法入手会更简单。
10.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水浒传》《西游记》都是章回体长篇小说。
B.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和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都侧重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景物的美好感受,处处洋溢着对大好春光的欣赏、赞美之情。
C.鲁迅说过,对比是认识事物的好法子。小说《孔乙己》《故乡》和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让我们领略了对比艺术的高妙。
D.《威尼斯商人》中,鲍西娅这一形象,集干练、智慧、仁爱于一身;斯威夫特通过格列佛的奇遇,描述了英国统治阶层的斑斑劣迹;契诃夫的《变色龙》以辛辣的笔调刻画了奥楚蔑洛夫的奴才嘴脸。
答案:B
解析: B错,杜甫的《春望》侧重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点评:作家作品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各句中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11.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面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
A.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答案:C
解析:初春的小草刚刚发芽,远处一看有绿意,但小草还没有铺满地面,所以到近前又看不到了,所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为适合。
点评:对描写景物的文章,同学们要有一定的想象力,能够根据描述想象具体的情景,欣赏景物之美。在欣赏景物的同时可联想哪些诗句描写了这样的情景,提高欣赏的能力。
12.对颔联内容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具有画面感。构图的背景是“暖树”和“春泥”,主体是“早莺”和“新燕”。
B.具有动态感。一个“争”字,一个“啄”字,把飞鸟的灵动与欢快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C.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几处”?“谁家”?妙在说不清,让读者放飞想象。
D.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拓展了读者的视野,了解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
答案:D
解析:首先要了解“颔联”是三四句。“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此句是描写句,是形容新春来临生机乍露,并不是说明鸟的习性,故D错。
点评:要能找到诗歌颔联对应的是哪几句,其次再来鉴赏。
13.对尾联中“最爱”一词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之情。
B.画龙点睛,突出了诗人喜爱钱塘湖的原因。
C.巧用白描,突出了钱塘湖畔绿色醉人的景象。
D.刻意渲染,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美景的依恋之情。
答案:A
解析:诗人在充分地描写钱塘湖之景后吟出此句,明明白白地表达了自己“最爱”湖东“绿扬阴里白沙堤”之景,所以是直接抒情,答案为A。
点评:要了解“尾联”是七八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然后再进行赏析。
14.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的兴趣不在于集中介绍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现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这首诗观察点不在某一处,而是边行走,边观察,多角度描写钱塘湖春景。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答案:C
解析:此题要注意,与上两题要求不同,是选错误的项。阅读全文,理解内容,抓住各项要点,一一比较,判断正误。诗首句“孤山寺北贾亭西”即说明了作者的观察点,所以C错。
点评:抓住诗句中的信息来解决此题。
15.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B
解析:根据本诗中作者对景物生动的描写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直抒胸臆的这一句即可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喜悦,比较各项,即可知答案为B。
点评:从“喜悦”一词出发解决问题会很简单
16.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至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答案:D
解析: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点评: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点评:扣住标题中的“行”这个字,可见本首诗歌是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来构思整首诗歌的,按照律诗的知识,第2联必须要对偶,根据这些知识来填写即可。
二、阅读题。
17.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描写的是 的景色,是从水面初平、 等词语透露出来这一特点的。
答案:早春 | 早莺 新燕 浅草 争暖树 啄春泥(答对两个即可)
解析:抓住诗句中写句的句子,摘录关键词即可。
点评:此题比较简单,只要能找出诗中景物便可。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颈联(第三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诗人行踪| 三| 四 | 对偶
解析:这首诗写的是春天来临的时候,诗人到西湖游玩,在游玩的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对春景的喜爱之情。所以,本首诗歌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来构思全诗的。按照律诗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构成的,“三、四”两句应该为“颔联”,按照律诗的知识,第三联即颈联是要求运用对偶这种修辞手法的。
点评:扣住标题中的“行”这个字,可见本首诗歌是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来构思整首诗歌的,按照律诗的知识,第2联必须要对偶,根据这些知识来填写即可。
(3)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② 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
答案: 向阳的树 |不够
解析:①根据诗歌的意思,“暖树”的意思为“向阳的树”,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暖洋洋的树”。 根据诗歌的意境,“不足”的意思应该为“不够”,不能理解为“不值得”。
点评: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不能简单的理解词语的表层意思,必须结合词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才行。如“暖树”不能理解为“温暖的树”,要理解为“向阳的树”。
(4)钱塘湖即 ,因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此湖还有个别称: 。
答案:西湖 | 西子湖
解析:钱塘湖,即西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杭州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中心的西湖,著名潟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
点评:分析诗句所描写的内容时,要先理解原句的含义,在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写作背景,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理解。
(5)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 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
答案: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 爱(最爱)
解析:爱(最爱)。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点评:抒发情感题一定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回答才不会偏颇。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
答案:“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解析: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点评:从动词在诗歌中的作用这一角度去思考就简单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