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我的老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我的老师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9.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2 17:1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我的老师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调解 B.音调 C.调整 D.风调雨顺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调”读diào,其他都读tiáo。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下列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黑痣(zhì) 蜂蜜(mì) 褪色(tuì)
B.孤舟(gū) 卜问(pǔ) 焚香(fén)
C.海鸥(ōu) 磕头(kē) 时辰(chén)
D.模仿(fǎng) 温柔(róu) 纯真(chún)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出错的“卜”字属于习惯性误读,应读“bǔ”。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倔(jué)强 感慨(kǎi) 悔(huǐ)恨 呵(hē)责
B.猝(cù)然 风韵(yùn) 堕(duò)落 反省(shěng)
C.殆(dài) 威慑(shè) 奢(shě)望 尴尬(ɡà)
D.蹂躏(lìng) 禀(bǐng)告 贪婪(lán) 屏(bǐng)息
答案:A
解析:分析:B.“省”读xǐng;C.“奢”读shē;D.“躏”读lìn;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字的字音的掌握情况。
4.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孤舟 榆钱 退色 劝慰
B.香炉 纠纷 磕头 牵挂
C.占据 黑痣 姿式 焚烧
D.卜问 暑假 纯真 宛惜
答案:B
解析:分析:A.退—褪;C.式—势;D.宛—惋;故选B。
点评: 此题考察学生对形声字的准确区分情况。要求学生在平时要仔细区分它们的字形上的细微区别,并能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5.选出下面词语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时辰 榆钱 欧打   
B.纯真 军阀 姿势 
C.磕头  跳舞 焚烧   
D.褪色   劝慰  香炉 
答案:A
解析:分析:A.欧—殴。
点评: 此题考察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同音或者形似的字形的准确区分情况。
6.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启示 缝制 模仿 浑为一谈
B.驾驶 缓慢 脾气 花团锦簇
C.探测 赠送 涨红 由然而生
D.走廊 芬芳 浸满 悔恨寞及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浑”应为“混”;C项“由”应为“油”;D项“寞”应为“莫”。
点评: 此题考察学生对形声字的辨析。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道题在老师指导后,我忽然恍然大悟。
B.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
C.母亲小心翼翼地起床做饭,心里欣喜地想:让儿子多睡一会儿,不要惊醒他。
D.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反对“不求甚解”,着力解决“不学习”的问题。[
答案:A
解析:分析:了解成语,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
面判断正误。A句中成语错用, “恍然大悟”指忽然间明白过来。与“忽然”有重复。
点评:考察学生词义理解能力。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最恰当的两项是( )和( )
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要有好的语感。_____________。假如心里老是考虑“我要讲礼貌,我要讲礼貌”,这是很勉强的,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_____________。所以要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不必想,自然而然地做到不使人家不舒服。叶圣陶先生的话是十分中肯的。
A.有了文明的习惯,有了好的语感,讲起礼貌来就自然,就靠得住。
B.良好的语感是一个人语言素质高的表现,是在长期的积累和运用中形成的。
C.记着的时候还行,忘了的时候,脏话就来了,这当然不能形成社会风气。
D.很多事情都是不能勉强的,太勉强了往往会让人家感到不自在。
答案:A C
解析:分析:这段话上文说到要形成讲礼貌的风气,“就要养成文明的说话习惯”,还要有“好的语感”,所以下文就要顺接着这个方面来讲,因此应该选A;下文又说到“勉强的事情是不能持久的”,“所以要养成习惯”,所以应该选C。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结构和顺序的安排合理性,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实际运用。
9.对下面句子中的人称代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A.选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改用第二人称“你”,读起来很别扭。
B.选文是回忆往事,用第三人称,这里是和蔡老师在一起,改用第二人称。
C.由于抒情的需要,变换人称,改用第二人称,可以直接抒发对蔡老师的思念、崇敬之情,显得更加亲切。
D.散文中可以叙事、议论、抒情,也可以第二人称与第三人称变换使用,这样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答案:C
解析:分析:用第二人称“你”,如同直接同老师对话,可以抒发真挚的感情。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记叙文阅读。
10.下列对文章各句的理解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抒发了“我”对老师的理解和热爱之情。)
B.“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句中“接近”和“爱好”的位置可互换,换后也能很好地抒发“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C.“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对老师的高度评价,抒发了“我”对老师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D.“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抒发了我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答案:B
解析:分析:先“接近”后“爱好”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顺序,不能互换。
点评: 此题考察学生对散文阅读的基本要点的掌握情况。
11.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对偶)
B.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比喻)
C.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排比)
D.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比喻)
答案:D
解析:分析:D 项中“好像”是说自己的感觉,此句没有本体和喻体,不是比喻句。
点评: 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方法的掌握。
12.填在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1)我们见了她     就围上去。
(2)我跟母亲非常     他,不知道他的死活。
(3)这时候蔡老师  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
A.不自觉 想念 支持 
B.不由得 牵挂 援助  
C.恨不得 纪念 帮助  
D.不觉得 怀念 救助 
答案:B
解析:分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考查词语的分类。
13.下列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些共同走过的日子,是我们友谊的见证,会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B.免费幼儿教育通过努力是会实现的,并非可望而不可即。
C.你看那边的花草树木,真是玲珑剔透。
D.湖面波光粼粼,映射出山峰、绿树、蓝天、白云,让人心旷神怡。
答案:C
解析:分析: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多指镂空的工艺品和供玩赏的太湖石等),或形容人聪明伶俐。这两种意思都与句意不符。故选C。
点评: 考察学生词义理解能力。
1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B.季节的体验一定给你留下了许多挥之不去的记忆。
C. 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答案:B
解析:分析:A句“保护并了解”词序不当,应为“了解与保护”,只有选了解才能去保护;C句在“在”介词错用,就为“对”,引出对象;D 句“从事……”之后缺少中心语“活动”,且“登岛”与“捕鱼”与事理不符。此句应改为“一直在岛上采药,在附近海域捕鱼”。故答案选B。
点评: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
1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我最近读了《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觉得诗中的意境十分优美。
B.“不,我不反悔!”他轻轻地、坚定地说:“哪怕像塞尔维特一样被他们烧死。我认为
胜利是可以得到的,而且要勇敢地为它奋斗。”
C.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
D.为什么昨天答应得好好的,今天又反悔了呢?
答案:B
解析:
分析:B 项中“轻轻地、坚定地”不需要顿号,这是两个共同来修饰“说”的修饰语,不是陈述的主要内容,不需隔开强调。“烧死”后面应是逗号,因为此句意思没有结束。
点评: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二、填空题
16.《我的老师》作者_____________,当代作家。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_____________,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
答案: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  《东方》
解析:
分析: 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 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
17. 填出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时间:_____ 地点:_____ 人物:_____
起因:_____ 经过:_____ 结果:_____
答案:时间:一个夏季的夜里 地点:在家里的当屋 人物:“我”和母亲
起因:想老师 经过:熟睡中,我忽然爬起来,要去找老师,让母亲喊住了
结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儿,我才睡熟了
解析:分析:熟读课文,归纳并找出文章六要素。
点评: 学生如果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找出六要素不难。
18.本文共写了七件事:A.假怒 B.教舞 C.观察蜜蜂 D.教读诗 E.处理纠纷 F.看写字 G.梦中寻师。其中,表现老师对学生的温柔、慈爱的是_____________;写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依恋的是_____________;写得详细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ABCDE  FG  EG
解析:分析: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和梳理故事情节之后会得到正确答案。
点评:学生要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19. 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写下列空格。
(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________(挡、击、迎、阻),教鞭轻轻地________(砸、打、敲、抽)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2)今天想来,她对我的________(接触、接受、接近、接收)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________(作用、影响、启发、帮助)
答案:(1) 迎 敲 (2) 接近 影响
解析:分析:熟记、理解并运用文章中重点词语。
点评: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
20.引号有以下几种基本用法:表特定称谓、表引用、表强调、表讽刺或否定。请你指出下面句中引号的作用。
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1)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啰!”(2)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表特定称谓 (2)表引用
解析:分析:(1)“反对派”加上引号就是为了起一个突出、强调的作用,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故选表特定称谓。(2)的引号表行文中直接引用他人的话。
点评:熟悉引号的四种基本用法。
21.学习完《我的老师》一文,班上准备开展“师恩难忘”的感恩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为了渲染活动会场的气氛,请你设计一则标语。(10字左右)
答: 
答案:(示例)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深海。
解析:分析:这道题重在考查创新能力题目的思想性、开放性、教育功能都很强,总之答案要扣住“师恩难忘”来回答。
点评: 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
22.补写对联。
在活动中有一副残缺的对联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请你来补充完整。
上联:三尺讲台
下联:一支粉笔
答案:(示例)奉献  耕耘(或:育桃李 写春秋)
解析:
分析:补写对联,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三尺讲台”和“一支粉笔”应对应“奉献”、“耕耘”一类的二字词语;结构上“三尺”对“一支”,“讲台”对“粉笔”,后面的词语上下联也要对应。
点评: 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
三、阅读理解
阅读文段,选择正确答案。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甲)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
“找蔡老师……”我(乙)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
23.选文中(甲)处应填_____________;(乙)处应填_____________。
A.糊里糊涂 B.迷迷糊糊 C.模模糊糊 D.稀里糊涂
答案:(甲) B (乙) C
解析:分析:甲处的“迷迷糊糊”是自己睡觉睡迷糊了,而乙处的“模模糊糊”是指话说得不清楚。
点评: 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24.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
答案:因为作者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对老师恋恋不舍。
解析:分析:因为作者爱戴老师,假期又要同老师分别,所以才会觉得假期漫长。
点评: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鉴赏能力。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
25.选文中“我才醒了”的“才”和“我才睡熟了”的“才”各说明了什么 这两个“才”字饱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 “我才醒了”说明作者当时在睡梦中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是不清醒的,直到他的母亲指出,现在已经放了暑假,他才从睡梦中真正地醒了。“我才睡熟了”是说母亲把作者“拉”回来,又“劝说”了一会,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他只好睡下来,是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睡熟了。(2) 两个“才”字饱含着作者热爱蔡老师到了近乎着迷的程度的深厚感情。
解析:分析:(1) “我才醒了”说明作者当时在睡梦中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是不清醒的,直到他的母亲指出,现在已经放了暑假,他才从睡梦中真正地醒了。“我才睡熟了”是说母亲把作者“拉”回来,又“劝说”了一会,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他只好睡下来,是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睡熟了。(2) 两个“才”字饱含着作者热爱蔡老师到了近乎着迷的程度的深厚感情。
点评: 学生要熟悉散文阅读的基本要点,掌握品析词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0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