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和地势》
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本教学设计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的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读图获取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中国的自然环境这一章的第一节,体现了地形作为自然环境基础的重要地位。中国的地形特征对于中国的气候、河流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节是从地势特点和地形种类两个方面来研究中国地形特征的。内容包括两部分“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符合学生由形象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学情分析】
学校德育往往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潜移默化之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也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求将德育内容内化到地理教学中,使地理课堂真正成为德育的渠道之一。在本节课教学,中国地形的探究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乡情感的同时,使学生逐步形成地理学科的基本观点,关心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养成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要求】
1、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对应本条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且能够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地形的类型特点;能够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特点;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
2、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通过读地形图总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分析不同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基本观念。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讨论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
1.能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以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分布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的能力。(综合思维)
2.理解山脉走向的概念,并在地形图上熟悉我国不同走向的山脉,理解山脉在我国地形分布中所起到的“骨架”作用。(人地协调观)
3.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综合思维)
4.增强通过地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对信息加工提取的能力。(地理实践力)
5.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和共同探究,使学生逐步形成交流和合作的学习习惯,并充分认识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主动应用。(地理实践力)
6.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地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学习、勇于发现和创新的精神。(综合思维)
7.初步掌握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树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理念。(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
1. 运用中国地形图分析总结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国的地形特征对其它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和人类如何去适应、利用、改造地理环境。
3、在地图上记住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及其位置。
【教学难点】
1、运用地图观察判断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2、山区面积广大,对经济的发展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对比联想、探究讨论等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出示景观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地形,它包括哪五种类型? 学生回忆回答。 温故而知新。
整体感知 1.课件展示:教材23页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图。2.提问:找一找这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是否都有?我国地形具有什么特点?3.总结:我国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读图得出结论: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从而得出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的基本特征。 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学习主要山脉 1.课件展示教材25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图。2.提问:(1)我国山脉的走向主要有哪几个方向?(2)在几个主要走向上有哪些山脉?3.指导学生读图完成“导学案”(一)。4.指导学生在教材26页“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教师:可以看到,这些山脉将大陆分隔成许多网格,高原、盆地和平原就分布在这些网格中。 1.分小组相互合作讨论确定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推选出代表发言,分析归类主要山脉及走向:2.在“中国陆上主要山脉”图上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将走向一致的山脉连接起来。确定纵横交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3. 学生读图完成“导学案”(一)。 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欲望,培读图分析能力。学生自主读图,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建立 。
学习典型地形区 1.课件展示:教材23页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图。2.指导学生在“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上分别找出我国主要的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3.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二)和(三)。 1.读教材23页图2.2“中国地形的分布”图。2.来一名学生在大屏幕上指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位置。3.学生找出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完成“导学案”(二)和(三)。 培养学生读地图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我们的环境,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学习山区面积广大这一地形特征 1.课件展示:教材图2.3“中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2.读图了解我国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其中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最大。3.介绍山区所包括的范围,并得出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结论。4.探究问题:(1)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2) 不同类型的地形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4.要求学生阅读教材24页“地形与民俗”资料。 1.读图分析回答我国各种地形面积的比例。2.读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分析我国陆地地形类型特点。3.全班学生分成A、B两大组,展开讨论。A组讨论有利条件,B组讨论不利条件。A、B两组讨论后,进行全班的发言,相互补充。4.阅读教材24页“地形与民俗”资料。 培养读地理图表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树立辩证地看问题,正确的人地观念。
课堂巩固 指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课堂测评。 完成“导学案”的课堂测评。 即时巩固,积累消化。
课堂 总结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各种地形区形态各异,我国人民也充分利用各种地形发展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
课后作业 把“导学案”补充完整。
【板书设计】
地形和地势
(一)地形特征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二)山区发展的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