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晨景
提供者: 单位: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对音乐作品《晨景》的深入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并了解音乐中不同乐器的音色及其演奏方法。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如何分辨音乐中的不同段落及其所表达的意境,例如牧歌主题旋律和日出段落。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通过音乐元素(如音量和音高)表达特定的情感和画面。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不仅能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还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此外,通过比较不同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学生将提高对音乐表现力的认识,进而激发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在欣赏《晨景》乐曲过程中,识别并能哼唱其牧歌主题旋律,感受不同段落描绘的景象。 (2)通过聆听、分析乐曲,了解不同乐器在表现音乐场景、情感中的作用,以及乐曲中音乐元素的表达意义。 (3)感受乐曲中的清晨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激发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喜爱。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比较法、情境模拟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不同音乐元素在描绘晨景中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2)准确区分不同演奏乐器在表现日出前后景色时的音色特点及运用意图。 (3)通过音乐展开想象,深刻体会《晨景》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 取出长笛,问:这是什么乐器?(学生纷纷回答是长笛) 你们真聪明!老师今天要带给大家的音乐就是由这把长笛演奏的。听一下,这段音乐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可以请有特长的同学即兴舞蹈)(生:感觉很优美、舒适) 二、新授课 1. 牧歌主题了解学习 这是一段带有“牧歌”风格的旋律。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牧歌吗? 牧歌不仅仅是放牧时唱的歌曲,它还描写牧人田园生活的情趣,表现美丽的乡村风景和纯朴恬静的乡村生活,因此也称为田园曲。(学生认真聆听老师的解释) 有着田园风格的乐曲通常是朗朗上口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图形谱,一起来演唱一下好吗?(拿出图形谱) 演唱主旋律。(师生共同演唱,体会旋律的感觉) 提问:刚才这段音乐描述了一天中的某个时间,你们觉得是哪个时间段?为什么?(生:应该是清晨,因为感觉很宁静、清新) 老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揭示课件中的课题《晨景》。 2. 全曲欣赏与感受 接下来,我们完整地聆听一遍这首《晨景》,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清晨景色。(播放完整的《晨景》乐曲)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生:我感受到了日出的光芒,鸟儿鸣叫的声音,大自然苏醒了等) 老师点评:大家的感受都非常棒,现在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具体的音乐元素是如何描绘这些景色的。 3. 日出段落细节解读 许多同学都说音乐中有太阳升起来的感觉,看来我们班有不少作曲家的小知音呢!那么,作曲家是如何通过音乐表现日出场景的呢? 听课件中日出段落,感受音乐的变化 音量:随着太阳升起,音量逐渐增大,如同阳光逐渐强烈 音高:音高的上升如同太阳逐渐升起 再次播放日出段落,讨论音乐元素变化(生:音量逐渐变大,音高逐渐升高) 4. 生机勃勃的日出旋律 美丽的黎明,太阳慢慢地升起,大地被温暖的阳光照亮。这种充满生机的场景,你们会选择用什么样的音乐来描绘呢? 播放音乐片段,感受作曲家的选择(生:坚定的几个长音,由弱到强地进行,表现了阳光下的生机勃勃) 课堂活动:请同学们想象我们的教室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大家举起双手,那是树木茂密的叶子。我的手是阳光,指向哪里,那里的叶子就沐浴阳光,在阳光下闪耀。(随音乐律动) 5. 两段牧歌主题的对比 日出前后的森林呈现出不同的美丽,同样的一段旋律在不同时间段也有不同的特点。这里展示了两张图片,请大家观察并思考它们的不同之处。(展示日出前后的图片) 出题考大家:这里有两段音乐,分别对应这两张图片,请为它们连线,并说出理由(生:第一段幽静,第二段温暖;第二段多了伴奏音型,像水波纹一样伴随牧歌主题,显得波光粼粼) 接下来,我们再看一道题目:这两段音乐在演奏乐器上也有所不同。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屏幕上的四样乐器。(学生介绍各种乐器的特点) 仔细听音乐片段,为日出前后两段旋律选择正确的乐器(生:长笛和双簧管音色纯净,适合描绘日出前的宁静景色;圆号音色圆润,大提琴音色温柔,适合表现日出后的温暖氛围) 讨论:作曲家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乐器?(生:通过不同的音色表现出不同时段的氛围) 三、全曲欣赏 经过这么多有趣的互动环节,相信大家都对这首《晨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请来了管弦乐队,为大家完整演奏一遍这首美丽的晨景。(播放完整的《晨景》) 四、作品及作曲家介绍 《晨景》被誉为最美的日出之一,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创作了这么美的音乐?(引入格里格的介绍) 格里格出生于美丽的挪威,那里有银色的雪山、美丽的海岸线和质朴坚强的人民。他非常热爱家乡,一生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许多作品都反映了北国挪威壮丽的自然风貌和民间生活。格里格是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今天我们欣赏的《晨景》是他为易卜生剧本《培尔金特》所写的配乐之一,选自《培尔金特第一组曲》。这部组曲还有其他三首著名的乐曲,分别是: 《奥萨之死》; 《安妮多拉之舞》; 《在山妖的洞穴中》。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们不仅欣赏了优美的《晨景》乐曲,还学会了通过音量、音高等音乐元素来感受音乐描绘的清晨景色,并且了解了作曲家格里格及其创作风格。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对大自然的热爱,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课后作业
(1)请学生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晨景》中日出前后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音乐元素,写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选择一种乐器,研究其在《晨景》中的作用和音色特点,并撰写一篇短文,介绍这种乐器如何帮助表达音乐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