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一、基础巩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踉踉跄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孪生____________ 潺潺____________ 痒酥酥____________
答案: liàng|qiàng|luán|chán|sū
解析: 注意“踉”和“孪”的声母是l,不是n;“潺”的声母是ch,不是c;“酥”的声母是s,不是sh。
2.填空。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体裁是________,作者________。文章从“影子”“萤火虫”对盲孩子的关爱、帮助中,概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主题。
答案:童话 金波 大家都应该来关爱弱者,只有“爱”才能使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体裁和内容的把握,只需熟记即可。
3.选词填空。
①他_____________(情不自禁 身不由己)地把手掌挨近自己的眼睛。
②他__________(注视 凝望)着他那一片漆黑的世界,就像深不见底的黑洞。
③每当听到人们这样_________(夸赞 夸奖)他的影子,他总是告诉人们:“它不只是我的影子,它还是我的朋友。”
答案:情不自禁|注视|夸赞
解析: (1)身不由己是被迫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不自禁是感情激动得控制不住自己,一时被某种情感所支配。(2)凝视:着重指带着某种神情,长时间地聚精会神地看某一点,对象是人或具体的静止的东西。注视:着重指注意力和精神集中地看,也指从侧面或暗中注意观察。对象除了人或具体的东西之外,不可以是抽象的、变动的事物,前面还可以带上“凝神”、“密切”、“警惕”等状语。(3)赞叹重点在感叹(情绪), 赞美是比较单纯的称颂。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夜深了,萤火虫向他们告别,飞进了一片寂静的树林。
B.他眼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
C.无数只萤火虫组合成一盏美丽明亮的灯。
D.人们说,他们像一对孪生兄弟。
答案: D
解析: A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C项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5.卞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有一年,香港举办的花卉展览,由杭州钱江管理处制作的“六和钟声”,获得“大型园林景点设计特等奖”。②作为杭州市的参赛作品,“六和钟声”凝聚了半个多月制作人员的心血。③评委们认为,“六和钟声”获奖的原因是因为它构思精巧,形象丰富,最具江南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将“香港举办的花卉展览”改为“在香港举办的花卉展览上”。②“半个多月”移到“制作人员”后。③删去“的原因”或删去“因为”。
解析: ①句的出现了两个主语,“花卉展览”和“六和钟声”,前一个应该作为句子的状语。②句的病源是语序混乱。③句的病源是重复啰嗦。
6.汉语中经常出现叠词,叠词用得好,常使文章锦上添花。请在下面句子中填上合适的叠词。
①从附近的丛林里飞来一只萤火虫,飘飘地,闪着________的光。
②盲孩子孤_________地一个人站在旷野上。
③他还看见了天上出现了_________的彩虹。
④他只觉得手心里痒__________的,是一只小虫子在爬。
答案:忽忽 幽幽|零零|弯弯|酥酥
解析: 学生结合语境在语言库中选择恰当的叠词填空即可。
7.下列各句分别是从感觉的什么角度进行描写的?
①还有鸟儿的叫声。 _________
②那光点渐渐地变亮了。他从没见过这样美丽的光。 _________
③他只觉得手心里痒酥酥的,是一只小虫子在爬。 _________
④微风送来阵阵花香。 _________
a.嗅觉 b.视觉 c.触觉 d.味觉 e.听觉
答案: e|b|c|a
解析: (1)句通过“叫声”可以判断是听觉,(2)通过“见”可以判断出示视觉,(3)句通过“手心里痒酥酥的”可以判断是触觉,一定要注意句子的主语是谁,(4)通过“香”可以判断是嗅觉。
8.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那一夜,萤火虫陪伴他们玩了很久很久,________从手掌上飞起,给他们带路,走近一丛蔷薇花;________又落在手掌上,闪闪发光。
②影子告诉他,今夜________没有月光,________天上的星星又多又亮。
③影子回答:“我从阳光里来,________从月光里来,________从灯光里来……”
④他________看见了太阳、月亮,________看见了那么多萤火虫组合的灯。
答案:一会儿|一会儿|虽然|但|也|还|不但|还
解析: (1)句两句用分号隔开可以判断应选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再结合语境可以判断是表示时间关系的词语,所以可以选择“一会儿……一会儿……”,(2)句从“没有……又多又亮”可以判断出应使用转折性关联系,(3)句通过“看见了……看见了……”可以判断应使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9.关于课文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美丽的童话,它营造了一种纯真、友好的氛围,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B.对于像盲孩子一样孤单的人,我们应该关爱他们,这样他们才会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
C.在盲孩子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这说明,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也能得到幸福。
D.作者让“影子”跟盲孩子讲话、牵手,最后还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美丽的孩子,这些想像都是毫无事实根据的,是胡乱编造出来哄骗小孩子的。
答案: D
解析: D项中文章的内容确实是作者通过想象而写出来的,但是文学来源于现实,可以进行合理的想象来进行加工,目的是带给人启示,而非胡编乱造。
10.读课文后回答:
①盲孩子很寂寞,谁来陪伴他?
②影子、萤火虫给盲孩子带来了什么?
③“这时候,从附近的丛林里飞来一只萤火虫,飘飘忽忽地,闪着幽幽的光”中“飘飘忽忽”起什么作用?
答案:①影子 ②带来光明、快乐、温暖。③情态逼真地写出了萤火虫飞来飞去的样子。
解析:(1)(2)问,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进行解答即可。(3)问,形容词的作用是生动形象的写出主体的某种特征。
二、精段阅读
11.从此,影子常常牵着盲孩子的手,带着他去牧场听牛儿哞哞地叫,羊儿咩咩地叫,还攀上山坡去采摘野花野果,走过小木桥去听潺潺的流水声。
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他很快乐。
(1)解释词语。
潺潺:
答案:潺潺: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解析: 潺潺是个象声词,学生可以根据后文的“流水声”来判断它的意思。
(2)找出选文中的叠词,并说出这些叠词的作用。
答案:哞哞、咩咩、潺潺。这些词语不仅描写情态逼真,而且语气舒缓、琅琅上口。
解析: 文中的叠词都是象声词,对于表现主题的情态有更加逼真的作用,在朗读上叠词有使句子朗朗上口的作用。
(3)概括两段的内容:
答案:“影子”的陪伴使他快乐,给他带来了温暖。
解析: 通过阅读这两段可知,这两段写的是“影子”给盲人带来了什么。
三、拓展训练
12.
(一)小树
张三带着斧头在树林里走过,一棵小树拦住他,对他说道:“把这些树木砍个干净吧,好心肠的朋友,我希望你砍掉它们!它们不让我自由发展,太阳光照不到我的身上;伸展我的根子吧,我又根本找不到地方;我的四周没有一点儿风的声音,这些树木在我头顶上结成了一个地道的罗网。我告诉你吧,要不是它们挡着我,要是我能自由生长,一年之内你就可以看到我成为这地方的光荣和骄傲,我的友爱的树阴将要一直遮庇到山谷的左右两边。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如此,你瞧!我是灌木——就这么点儿高。”
于是张三挥动着他的斧头,为朋友帮忙。他的好心肠没半点儿犹豫,他在小树的四周,开辟出了整整齐齐的一块地方。
可怜的小树!它的胜利并没有存在多久,起初是炎热晒干了它的汁液,接着是挨到了大雨和冰雹的打击,最后,一场可怕的风暴,把它的枝叶吹折打落了。
“愚蠢的东西,”小树听见附近有一条蛇说道,“你的毁灭是你自己招来的。如果你在树林的慈爱的荫庇下多栽培些日子,那么,无论炎热也好,大风也好,都不可能这样地逼上门来:你有老树保护你的安全。如果到了那些树木因为寿命已经结束,统统消失了的时候,这就轮到你一年年地成长,长到它们那样的高大,那时候你已经日积月累地锻炼得健壮有力,就不会有今日种种的祸害发生了。即使是再厉害点儿的风暴,你也经得住,也可以安然无恙。”
(1)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荫庇(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然无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yīn bì 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比喻尊长照顾着晚辈或祖宗保佑着子孙。②yàng形容很平安,没有受到什么损害。
解析: 学生从自己的知识库中提取相关信息即可,还可以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2)文中加“ ”号的“这样”,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答案:“这样”指:起初是炎热晒干了它的汁液,接着是挨到了大雨和冰雹的打击,最后,一场可怕的风暴,把它的枝叶吹折打落了。
解析: 学生在分析这类问题时,要从前后文中寻找答案,通过阅读文章可以从上一段中得到“这样”指代的内容。
(3)联系全文,用“虽然……但……”为关联词写一句话,说明其他树木对小树是既有弊也有利的。
答案:虽然老树给小树的成长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但更给小树提供了荫庇,保证了小树的健康成长。
解析: 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用转折性的关联词写出老树对小树的利与弊,要注意的是转折的应该是利,所以利应该放在后面。
(4)蛇为什么说小树是愚蠢的东西?
答案:因为小树只看到其弊而没看到其利,自取灭亡。
解析: 学生结合文章中小树的做法和蛇所道出的道理来进行推理,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5)由这个故事总结出的教训是什么?
答案:我们人和人之间也是相互需要的,谁也离不开谁,要互相关心。实指河的对岸,结尾处的“彼岸”还含有比喻所向往的境界。对外来压力不敢反抗,违背本意,勉强服从。
解析: 学生结合文章中作者借“蛇”之口所言之事,可以进而推断出作者所要讲的道理是人与人之间是互相依靠的,谁也离不开谁。同时讲出“彼岸”的比喻意即可。
13.(二)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
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
有钱人就给了点钱,上了船。
大力士举了举拳头:“人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
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
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
作家就唱了一个。
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
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饿又冷,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他回去想办法买米浇夜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叹道:“我平生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的好听,你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请上船吧!”
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待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1)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1 彼岸:
②屈从:
答案:实指河的对岸,结尾处的“彼岸”还含有比喻所向往的境界。对外来压力不敢反抗,违背本意,勉强服从。
解析: 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分析在该词在文中的表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2)文中写了四个人,他们各自最宝贵的是什么?
有钱人:
有权的:
大力士:
作家:
答案:金钱;权力;武力;真情实意
解析: 通过文章的第4、5、6、12自然段可以判断出其各自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
(3)摆渡人认为作家的一声长叹比唱的好听,为什么?
答案:因为作家的一声长叹,包含了他的真情实意。
解析: 学生可以通过第12自然段摆渡人所说的话可以得出答案。
(4)文中作家的真情实意来源于什么?说明了什么?
答案:暮色已浓,作家又冷又饿,想到妻儿还要待他回去想办法买米烧饭,他一阵心酸,饱含真情长叹了一声。这说明创作中的真情实意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解析: 通过文章的第12自然段可以得出摆渡人认为作家的那声叹息声最具真情实意,而从第11自然段可以得出作家为何而叹。再结合作家的身份和作家的作品中最珍贵的东西是真情实感来分析其作用。
(5)本文是一则现代寓言,其主旨是:
答案:旨在说明作家给予读者的应该是真情实意。
解析: 学生一定要明确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作家而非摆渡人,通过摆渡人的一番话是的作家明白了作家最珍贵的是真情,在写作中一定是真情实意的流露。
(6)文章结尾,作家为什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用原文回答)
答案: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解析: 学生根据结尾段的内容进行筛选相关信息即可。
(7)文章最后把作家创作同摆渡联系起来,有何作用?(从结构上、内容上来思考)
答案: 结构上前后呼应,内容上深化了主题。
解析: 学生一是可以根据尾段的基本作用是在结构上与前文相照应,内容上的作用则是要分析作家与摆渡之间的相同点,那就是用真情做事,这样有深化主题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