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凸透镜的基本特性
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光心(O):透镜的中心点,光线通过时不改变方向。
主光轴: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的直线。
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会聚点。
焦距(f):光心到焦点的距离。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物体到光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光心的距离。
物体在2倍焦距外(u > 2f):像距:(f < v < 2f) 像的性质:倒立、缩小、实像
物体在2倍焦距处(u = 2f):像距:(v = 2f) 像的性质:倒立、等大、实像
物体在1倍到2倍焦距之间(f < u < 2f):像距:(v > 2f ) 像的性质:倒立、放大、实像
物体在焦点上(u = f): 像距:无限远 像的性质:不成像
物体在焦点内(u < f):像距:(v >u )(虚像) 像的性质:正立、放大、虚像
3. 应用实例
照相机:物体在2倍焦距外,成缩小实像。
投影仪:物体在1倍到2倍焦距之间,成放大实像。
放大镜:物体在焦点内,成放大虚像。
练习题1:(2024武汉中考)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图甲中,点燃蜡烛后,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该成像特点制成的。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同学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仅将光屏向______移动一段距离;
方案二:仅换用焦距较______的凸透镜。
(2)某同学利用焦距为20cm凸透镜观察指纹,保持指纹到眼睛的距离为40cm不变,将凸透镜调整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看到了指纹正立放大的像,此时该同学的眼睛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能成______(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或“正立放大“)的像。
练习题2:(2024武汉市三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和焦距为18 cm的凸透镜乙进行实验。
(1)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用的是凸透镜 (填“甲“或“乙“), (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根据该原理工作的。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及其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移到 cm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改用另一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保持蜡烛、凸透镜分别位于20cm、50cm刻度线处不变,应将光屏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练习题3:(2023武汉中考)用F为焦点,探究焦距为f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中;
(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______(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 ______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 ______;
(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撤去光屏,从凸透镜右侧向凸透镜看去,观察到发光物体的像,此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练习题4:(2023武汉四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图中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甲的焦距为 10.0 cm。
(2)保持凸透镜甲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 投影仪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接着仅用凸透镜乙替换凸透镜甲,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说明凸透镜乙焦距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凸透镜甲的焦距。
练习题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位于90cm刻度线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该原理工作的。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应该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改用焦距为20cm 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cm和85cm刻度线处,再将点燃的蜡烛从15cm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____(填“0“、“1“、“2“、“3“)。
练习题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将凸透镜甲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进行实验,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
B.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
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均向左移动
D.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
练习题7:某同学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调整好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刚好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1)如图所示的成像特点与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或“显微镜“)成像特点相同。
(2)不改变图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将凸透镜移至距蜡烛____cm处,光屏上可以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该同学改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再次进行实验,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和图中相同的位置,为了使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他可以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 透镜。利用这个实验原理可以矫正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练习题8: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蜡烛和凸透镜放置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将光屏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的实像.
(2)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②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③向右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④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3)如图乙所示,F表示凸透镜的焦点,S表示烛焰,S'表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SA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练习题9: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练习题10: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保持在原位置“),此时光屏上成的像应是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这是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2)上述实验中,在光屏上找到蜡烛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若想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向 (填“左“或“右“)移动。
练习题11: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如图所示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填“前方“或“后方)。
(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远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可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矫正远视眼的眼镜片对光有_____作用。
1. 凸透镜的基本特性
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光心(O):透镜的中心点,光线通过时不改变方向。
主光轴: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的直线。
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会聚点。
焦距(f):光心到焦点的距离。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物体到光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光心的距离。
物体在2倍焦距外(u > 2f):像距:(f < v < 2f) 像的性质:倒立、缩小、实像
物体在2倍焦距处(u = 2f):像距:(v = 2f) 像的性质:倒立、等大、实像
物体在1倍到2倍焦距之间(f < u < 2f):像距:(v > 2f ) 像的性质:倒立、放大、实像
物体在焦点上(u = f): 像距:无限远 像的性质:不成像
物体在焦点内(u < f):像距:(v >u )(虚像) 像的性质:正立、放大、虚像
3. 应用实例
照相机:物体在2倍焦距外,成缩小实像。
投影仪:物体在1倍到2倍焦距之间,成放大实像。
放大镜:物体在焦点内,成放大虚像。
练习题1:(2024武汉中考)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图甲中,点燃蜡烛后,光屏上恰能成清晰的像,__照相机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该成像特点制成的。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同学们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方案一:仅将光屏向___左___移动一段距离;
方案二:仅换用焦距较___大___的凸透镜。
(2)某同学利用焦距为20cm凸透镜观察指纹,保持指纹到眼睛的距离为40cm不变,将凸透镜调整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看到了指纹正立放大的像,此时该同学的眼睛通过凸透镜在另一侧能成__倒立放大____(填“倒立缩小““倒立放大“或“正立放大“)的像。
练习题2:(2024武汉市三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选用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和焦距为18 cm的凸透镜乙进行实验。
(1)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烛焰、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用的是凸透镜 甲 (填“甲”或“乙”), 投影仪 (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根据该原理工作的。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及其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移到 65 cm刻度线处,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改用另一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保持蜡烛、凸透镜分别位于20cm、50cm刻度线处不变,应将光屏 远离 (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练习题3:(2023武汉中考)用F为焦点,探究焦距为f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中;
(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__③____(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 __下____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 __小____;
(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撤去光屏,从凸透镜右侧向凸透镜看去,观察到发光物体的像,此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大于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练习题4:(2023武汉四调)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图中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甲的焦距为 10.0 cm。
(2)保持凸透镜甲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 投影仪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接着仅用凸透镜乙替换凸透镜甲,只向左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说明凸透镜乙焦距 小于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凸透镜甲的焦距。
练习题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和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固定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位于90cm刻度线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_____放大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__投影仪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该原理工作的。
(2)保持上述实验中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应该向___左_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改用焦距为20cm 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将凸透镜乙和光屏分别固定在70cm和85cm刻度线处,再将点燃的蜡烛从15cm刻度线处缓慢地向右移动到50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像的次数是__0__(填“0”、“1”、“2”、“3”)。
练习题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他将凸透镜甲改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进行实验,要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 )
A.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
B.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
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均向左移动
D.保持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近视眼镜
练习题7:某同学用焦距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调整好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后,光屏上刚好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1)如图所示的成像特点与__照相机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或“显微镜”)成像特点相同。
(2)不改变图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将凸透镜移至距蜡烛__15.0__cm处,光屏上可以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3)该同学改用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再次进行实验,他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和图中相同的位置,为了使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他可以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合适的 凸 透镜。利用这个实验原理可以矫正__远视眼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练习题8: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蜡烛和凸透镜放置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将光屏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___缩小__、__倒_立的实像.
(2)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继续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④_(填序号)
①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清晰的实像
②向左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③向右移动蜡烛,可以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放大的清晰的实像
④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在光屏上都得不到烛焰的清晰的像
(3)如图乙所示,F表示凸透镜的焦点,S表示烛焰,S'表示S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请在图乙中画出入射光线SA经过凸透镜之后的光线。
练习题9:全国多地在欢迎援鄂抗疫英雄凯旋时举行了“飞机过水门“的最高礼仪。某次仪式中,摄影师拍摄了如图所示的照片,他所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个凸透镜,像成在照相机的底片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像是缩小的虚像
C.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D.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练习题10: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
(1)如图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远离凸透镜 (填“靠近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保持在原位置”),此时光屏上成的像应是 放大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这是 投影仪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2)上述实验中,在光屏上找到蜡烛清晰的像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若想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在光具座上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
练习题11:某同学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利用如图所示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实验。他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不同类型的眼镜片,观察到了如下现象。
(1)将近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_远离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前方___(填“前方”或“后方)。
(2)取下近视眼镜片,重新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它上面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然后将另一个远视眼镜片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又变模糊了;再使光屏__靠近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可在光屏上看到发光体清晰的像。这说明矫正远视眼的眼镜片对光有__会聚___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