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短文两篇 爱莲说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7.短文两篇 爱莲说 同步练习 (含解析)2024-2025学年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21:35:50

文档简介

17.短文两篇
爱莲说
【基础闯关】
1.fán zhuó màn xiè mǔ 淤 涟 逸
2.B 【解析】 B项,远:远播/远远地;A项,闻:听说;C项,甚:很;D项,自:从,自从。
3.D 【解析】 D项与例句,而:连词,表转折;A项,而:连词,表顺承;B项,而:连词,表并列;C项,而:连词,表修饰。
4.C 【解析】 C项,“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非“记叙性文体”。
5.(1)濯清涟而不妖
(2)花之富贵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
【阅读感悟】
6.B 【解析】 B项,蔓:横生藤蔓。
7.(1)我则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对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8.D 【解析】 D项,文章未使用“欲扬先抑的写法”。
9.(示例)①课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质,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②链接材料中卢照邻的《曲池荷》则不着意描绘莲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而是侧重于以莲表现花好月圆的场景,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年华易逝的感慨。
10.(1)很少 (2)厌恶 (3)慢慢地 (4)①
11.D
12.站在屋檐前往外看,云雾笼罩着庐山,隐约还透着树木青翠的颜色。门扉虚掩,寒风在外呼呼吹过,山间的生活整日都是如此悠闲。
13.先生厌恶他,请求皇帝下令禁止,凡是在端州做官的,取得砚石不能超过两枚,贪污风气立刻停止了。
14.①杜谘垄断端州砚石的生产和流通,以掠取厚利,而周敦颐请求下禁令;②尽管条件艰苦,像“荒崖绝岛,瘴疠之乡”这样的地方,周敦颐也亲自去认真巡查。③被周敦颐得罪的官员也没有怨恨他的。
15.(示例一)我觉得楷体更合适。材料一中李大临至庐山拜谒周敦颐,并抒发了两人都看淡功名利禄的感慨;材料二中周敦颐称赞莲花为花中君子,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推崇;材料三中周敦颐为官尽心尽职,处理“杜万石专利”一案,整顿贪风,即使偏远地区也一定细致巡查。周敦颐刚正不阿,高洁傲岸的精神风骨,与楷体平直方正的特征相契合,可作万世楷模。
(示例二)我觉得隶书更合适。材料一写到周敦颐健步至松关,在庐山创办濂溪书院,研究经世之学;材料二周敦颐借莲花表达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品德,表现了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价值追求;材料三中写周敦颐因百姓抱怨而请敕定禁令,以洗清冤屈惠泽万民为己任,不辞辛劳。周敦颐继承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儒士精神,与古朴雄壮、气势浑厚的隶书字体相得益彰。
  【材料三参考译文】 四年辛亥,先生五十五岁。正月九日,担任提点刑狱事,到达端州。(端州知州)杜谘开采端溪的砚石,垄断生产流通以掠取厚利,百姓嗟叹怨恨,叫他“杜万石”。先生厌恶他,请求皇帝下令禁止,凡是在端州做官的,取得砚石不能超过两枚,贪污风气立刻停止了。先生在任职上尽心尽力,对百姓怜悯宽恕,以洗清冤屈、泽及万民为己任。即使是荒凉的山崖、无路可通的岛屿、瘟疫横行的地方,他都慢慢地巡察,不惧辛劳,所以得罪的人也没有怨恨他的。17.短文两篇
爱莲说
1.原创试题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蕃(   ) 濯(   )    蔓(   )
亵玩(   ) 牡丹(   ) yū(   )泥
清lián(   ) 隐yì(   )
2.原创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   有闻而传之者
B.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可爱者甚蕃 世人甚爱牡丹
D.自李唐来 有朋自远方来
3.原创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濯清涟而不妖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切问而近思
C.康肃笑而遣之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原创试题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世称“濂溪先生”。
B.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
C.《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
D.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正是因为有这样清雅淡泊的品质,所以为世人所钟爱,被人们称为“四君子”。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是周敦颐洁身自好的精神追求(《爱莲说》)。
(2)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牡丹衬莲,“牡丹,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不慕富贵名利的美好品质。
课内考点链接
6.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蕃”,《说文解字》解释为:从“艸”“番”声,草茂也,引申为“众多”。由此可知,“可爱者甚蕃”中“蕃”的意思为“多”。
B.“蔓”在“青树翠蔓”中是“藤蔓”的意思,互文印证,可知“不蔓不枝”中的“蔓”也是“藤蔓”的意思。
C.“精益求精”中的“益”是“更加”的意思,据此推断,“香远益清”中的“益”也是“更加”的意思。
D.查阅词典,“植”有以下义项:①栽种;②竖立;③草木生长。结合语境,可知“亭亭净植”中的“植”是“竖立”的意思。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
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D.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9.课文与下面的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
曲池荷
卢照邻①
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②浮香:荷花的香气。③曲岸:曲折的堤岸。④圆影:圆圆的荷叶。⑤华池:美丽的池子。⑥飘零:坠落,飘落。
课外阅读串联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濂溪谒周虞部①
[宋]李大临
檐前翠霭逼庐山,门掩寒流尽日闲。__
我亦忘机淡②荣利,喜君高躅③到松关。
【材料二】《爱莲说》(原文略)
【材料三】四年辛亥(1071),先生年五十五。正月九日,领提点刑狱事④,至端州。杜谘⑤采端溪砚石,专利⑥,百姓咨怨⑦,号曰“杜万石”。先生恶之,为请敕定禁令,凡仕端者,取砚石毋得过二枚,贪风顿息。先生尽心职事务在矜恕⑧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虽荒崖绝岛,瘴疠⑨之乡,皆必缓视徐按⑩,不惮 劳瘁,故得罪者俱无憾。
(节选自《濂溪先生周元公年表》)
【注】①濂溪:周敦颐在庐山建立濂溪书院,开创濂溪学派,因此世称其“濂溪先生”;谒:拜见;虞部:官名,周敦颐曾任此官。②淡:恬静、安然的样子。③高躅(zhú):健步。 ④提点刑狱事:官职名。⑤杜谘(zī):人名,时任端州知州。⑥专利:垄断某种生产或流通以掠取厚利。⑦咨怨:嗟叹怨恨。⑧矜恕:怜悯宽恕。⑨疠(lì):瘟疫、疫气。⑩按:巡察。 惮:害怕。
1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 方法及示例 解释
(1)陶后鲜有闻 参考成语法:鲜为人知 ____
(2)先生恶之 语境推断法:可根据后文写请禁令来推测 ____
(3)皆必缓视徐按 课内迁移法: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 ____
(4)故得罪者俱无憾 查阅词典法:①所以,因此;②故意;③旧,旧的事物 ____(填序号)
11.下列对材料三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尽心职事务/在矜恕/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B.先生尽心职事务/在矜恕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C.先生尽心职事/务在矜恕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D.先生尽心职事/务在矜恕/以洗冤泽物为己任
12.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材料一画横线句所呈现的景象。
檐前翠霭逼庐山,门掩寒流尽日闲。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材料三中画横线句子。
14.材料二用牡丹来衬托莲,材料三中用来衬托周敦颐品格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回答。
15.勾连书法广播站播报这组诗文时,准备以“濂溪先生周敦颐”来发布主题。下面哪种字体更适合对外发布?请结合你对三则材料内容及字体特点的理解,简要分析。
A.隶书:古朴雄壮,气势浑厚
B.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