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阅读与探讨
活动一 基础闯关
闯关任务一 太空一日
1.C 【解析】 ②模拟(mó),④炽热(chì),⑦弧线, 耐人寻味。
2.D 【解析】 D项,屏息凝神: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换成“惊心动魄”。
3.C 【解析】 A项,句式杂糅,应删去“造成的”;B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展现了民族科技的广阔前景”;D项,介词掩盖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4.D
5.①紧绷的肌肉渐渐放松下来 ②压力不断增强,身体感受还挺好 ③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④外面的光线透过舷窗照射进船舱
6.杨利伟熬过艰难的26秒共振阶段,指挥大厅里的人们情不自禁地爆发出喊声与掌声,由衷地表达了对杨利伟置生命安危于度外的牺牲精神的敬佩,对杨利伟勇敢摆脱了死亡威胁表示祝贺。
闯关任务二 “蛟龙”探海
1.憧 zhǔ
2.A 【解析】 A项,波澜不惊:比喻平静无事。用在此处不符合语境。应换成“波澜起伏”。
3.C 【解析】 C项,“在”是介词,“执着”是形容词。
4.A
5.①自立自强 ②开拓创新,勇攀高峰 ③三名试航员与大家相互击掌,微笑着进入潜水器。3个多小时的下潜,现场指挥部紧张有序,监控屏幕上不断显示着水下画面和各种数据,扬声器中不时响起沉着冷静的通话声 ④胸怀祖国,拼搏奉献
闯关任务三 带上她的眼睛
1.C 【解析】 A项,隐没(mò);B项,夜幕降临;D项,湖泊(pō)。
2.C 【解析】 C项,蒙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3.(1)B 【解析】 B项,“挑战”是名词。
(2)D
4.①“我”是小说的叙事者,也是小说中“行动着”的人,起着串联情节的作用。“我”的性格既有开朗热情的一面,也有灰色伤感的另一面,内心深处的悲悯情怀,使“我”这个形象更加丰满。②小姑娘作为地航飞船的领航员,身处险境而不惊恐、不慌乱,还不告诉“我”自己所处的位置,不倾诉自己的郁闷,以大无畏的精神继续坚守岗位,不仅表现出勇敢、乐观、坚韧的品质,更带有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色彩。
闯关任务四 活板
1.yíng shēng zhī yáng róng dǐ fán qì 瞬 贮 疏 沾
2.B 【解析】 B项,置:放置;A项,自:从/自己;C项,更:交换/另外,再; D项,素:平素,一向/不加装饰的。
3.D 【解析】 D项与例句,以:介词,用;A项,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B项,以:介词,凭、靠;C项,以:动词,与“为”连用,译为“认为”。
4.C 【解析】 C项,《梦溪笔谈》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5.(1)重复的字准备多个印模。 (2)不常见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
活动二 阅读鉴赏
1.C 【解析】 C项,“‘挖土’工具由两个部件组成”错误。由材料二第①段原文可知“挖土”工具由两个关键部件组成,而非两个部件。
2.D 【解析】 D项,选项因果倒置,材料三第③段原文是“嫦娥六号着陆需要与中继星协同配合,在规定时间和规定的轨道位置上实施着陆下降,是保障系统间良好协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嫦娥六号探测器需要具备定时定点着陆的能力”。
3.①克服困难(不怕困难) ②开拓创新(勇于创新、不断探索) ③为了应对月球背面取土的极端环境,航天人精心研制“挖土”工具 ④为了克服月球背面地形崎岖不平、不易着陆的困难,轨道设计师们利用不同周期环月椭圆轨道面的特性,确定对应的停泊轨道飞行时间
4.B 【解析】 B项,更:交替、轮流。
5.A
6.数量够了就用木板压在上面,让(纸内)水分压净流干。
7.B 【解析】 B项,甲文按照“排版”“制字”“印刷”的顺序逐层进行说明,逻辑清晰。
8.活字印刷和制作竹纸都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两文都表达了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的赞叹之情。
【乙文参考译文】 竹纸是南方制造的,其中以福建省最盛行。每年到芒种节令,便可上山砍竹。(把嫩竹)截成五到七尺一段,就地开一口山塘,灌水漂浸。浸到一百天开外,(把竹子取出)再用木棒敲打,(并)洗掉粗壳与青皮,这一步骤就叫作“杀青”。(竹料)放入楻桶中煮,一般要烧火煮八天八夜。停火一天后,取出竹麻,放到清水塘里漂洗干净。(竹麻)洗干净之后,用柴灰水浸透,再放入锅内按平,铺一寸左右厚的稻草灰。桶中水煮沸之后,就把(竹麻)移入另一桶中,继续用草木灰水淋洗。倘若草木灰水冷了,(就要)煮沸再淋洗。这样经过十多天,竹麻自然就会腐烂发臭。(把它)拿出来放入臼内舂,舂成泥状,倒入抄纸槽内。竹麻泥制成之后,抄纸槽内放置清水浸泡竹麻,水面高出竹浆三寸左右。加入纸药水汁在抄纸槽中,这样抄成的纸干后便会很洁白。两只手拿着抄纸帘放进水中,荡起竹纸浆让它进入抄纸帘中。纸的厚薄可以由人的手法来调控、掌握:轻荡则薄,重荡则厚。提起抄纸帘,竹浆纸浮在帘上的顷刻,水便从四周帘眼淋回抄纸槽。然后把帘网翻转,让纸落到木板上,叠积成千上万张。数量够了就用木板压在上面,让(纸内)水分压净流干。然后用小铜镊把纸逐张揭起,烘干。烘焙纸张时,先用土砖砌两堵墙形成夹巷,热气从留空的砖缝中透出而充满整个夹巷,等到夹巷外壁的砖都烧热时,就把湿纸逐张贴上去焙干,再揭下来放成一叠。竹纸与皮纸、精细的纸与粗糙的纸,都是用上述方法制造的。任务一 阅读与探讨
活动一 基础闯关
闯关任务一 《太空一日》
1.【汉字探源】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多音字 ①概率(lǜ) ②模拟(mú) ③一目了然(liǎo)
易读错字 ④炽热(zhì) ⑤无虞(yú) ⑥千钧重负(jūn)
形近字 ⑦狐线 ⑧遨游 ⑨五脏六腑
易写错字 ⑩轮廓 烧灼 奈人寻味
A.①⑤⑦⑩ B.①④⑨ C.③⑤⑧ D.③⑥⑨
2.【词语迁移】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在救援指挥中心,灾区态势一目了然,可混乱中竟有物资调配本末倒置的状况,急需物资未优先发放。指挥长担着千钧重负,深知每一步决策关乎生死。此时,余震突发,房屋摇摇欲坠,那屏息凝神的情形让所有人都绷紧神经,争分夺秒修正错误,投入救援。
A.一目了然 B.本末倒置 C.千钧重负 D.屏息凝神
3.【病句甄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B.近年来,我国重大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
C.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D.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4.【连句成段】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实现航天器健康管理的基础是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这相当于我们体检时抽取各项标本分析以后所得的数据指标,再用这个数据和标准值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航天器设计和研制阶段,针对它们在轨运行时需要监测的所有状态,设计相应的数据采集点,布置用于实时数据采集的传感器
②通过对这些数据处理分析,实现对航天器的状态监测、健康评估、故障诊断、故障预测、维修决策等健康管理行为,这就是给航天器进行一次体检的流程
③这样航天器在轨运行时,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获取监测点的温度、压力、电压、电流等原始数据
④我们获取数据可以抽血、测量,等等,那么航天器从哪里获得数据呢
⑤这些数据被实时发送到地面飞控计算机系统,同时部分关键数据被传送到航天器本身带有的计算机系统
A.②④①③⑤ B.②④③①⑤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③⑤②
5. 【内容梳理】从火箭起飞到整流罩打开,飞船出现了哪些状况?杨利伟的身体和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请根据上文内容填写下表。
升空过程 飞船的状况 身体反应 心理感受
火箭起飞 缓慢地升起,非常平稳 ①________________ 心里稍觉释然
逃逸塔分离,助推器分离 逐渐加速 ②________________ 觉得没啥问题
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 火箭和飞船产生共振 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无法承受 ③________________
整流罩打开 ④________________ 眼睛忍不住眨了一下 阳光很刺眼
6.【句子理解】结合文中情境,分析下面的语句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所有的人都鼓掌欢呼起来。
闯关任务二 《“蛟龙”探海》
原创试题学完本课,小语同学针对课文中的基础知识设置了一个闯关任务,请你跟他一起完成。
“蛟龙”入海
当“蛟龙”号承载着人类对深海的chōng憬缓缓潜入那片浩瀚无垠的大海时,它的每一次下潜都如同在书写一段波澜不惊的传奇。在幽蓝深邃的海水中,“蛟龙”号似无畏的勇士,劈波斩浪,向着未知的领域勇往直前。它所肩负的是探索海洋奥秘、开拓海洋资源利用新途径的宏图大业。随着一次次深潜任务的圆满完成,“蛟龙”号在世界深海探测领域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它不仅展现了我国强大的科技实力,更为人类开启了一扇通往神秘深海世界的大门。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chōng( )憬 瞩目( )
2.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澜不惊 B.劈波斩浪 C.勇往直前 D.宏图大业
“神舟”上天
【甲】26日20时,2024航天之夜群星演唱会火热上演,飞天颂歌响彻夜空。此次演唱会以□古今飞天 圆梦酒泉□为主题,旨在致敬航天梦想,展现科技与艺术的交融。演唱会通过搭建创意舞台,以科技感、艺术性、潮流化的表达,带领观众一起重温中国航天的奋斗历程。【乙】现场每一位中华儿女,在倾听饱含激情音乐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了中华民族筑梦宇宙的执着情怀。【丙】大家纷纷表示,每个人都要学习航天人铸就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丁】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中方框中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双引号。
B.语段中加点的“火热上演”“响彻夜空”分别是偏正短语和动宾短语
C.语段中画横线的“在”是连词,“执着”是动词。
D.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在“载人航天”后加“精神”。
4.把“2024年4月25日20时58分57秒,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一句放入上面的语段,衔接最恰当的一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内容梳理】请仔细阅读课文,根据下表提示,分析作者从哪些角度来体现科学精神的。
载人深潜科学精神 内涵 具体表现
①____________ 大洋深海中,相继出现了外国人的身影时,我国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蛟龙”号迎头赶上,创造了世界同类型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记录
②____________ 从1 000米、3 000米、5 000米深潜海试一步步成功之后,“蛟龙”号劈波斩浪,不断冲击设计极限
团结协作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一天之内诞生两项奇迹。是梦想,是宏图,是雄心壮志引领着中华民族永不停歇的探索步伐
闯关任务三 《带上她的眼睛》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吟唱(yín) 隐没(méi) 覆盖 不期而至
B.凸现(tū) 硅谷(guī) 闲暇 夜暮降临
C.迟钝(dùn) 点缀(zhuì) 拍摄 天涯海角
D.忙碌(lù) 湖泊(bó) 蔚蓝 心甘情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广阔的草原上到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B.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期而至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C.我睡眼蒙眬中很不情愿地起了床,到外面后发现月亮真的刚升起来……(蒙眬:不清楚,模糊。)
D.我发疯似的跑上楼,猛砸主任办公室的门,他不在,我心有灵犀地知道他在哪儿。(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这里指“我”心里似有感应。)
3.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拥有超强算力和自我意识的量子计算机让人惊叹。事实上,量子计算机并非科幻。量子计算正在全球掀起一轮竞速。
量子一度由于其深奥又神秘的特点,成为科学代名词,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但实际上,量子科技早已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从手机中的芯片、晶体管到医疗中的核磁共振,生活中的LED灯,都含有量子技术。加快发展量子科技,对能否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全球你追我赶的量子发展态势下,我国当前面临着诸多挑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量子计算方面,急需物理方面人才进行相关硬件研发,同时也需要数学和计算机领域人才。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语段中“《流浪地球2》”中的书名号使用正确。
B.语段中加点词“神秘的”“挑战”“比如”词性分别为形容词、动词、连词。
C.语段中画线短语“超强算力”“让人惊叹”“你追我赶”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D.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应删去“能否”。
(2)依次填入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国量子科技的发展还面临着产业的挑战
②技术的挑战是量子科技实现突破的瓶颈
③人才供应不足同样是制约我国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量子科技产品需要更多的企业和用户试用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
4.【形象分析】如何理解小说中的“我”和小姑娘这两个人物形象?
闯关任务四 《活板》
1.原创试题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瀛( ) 昇( ) 松脂( ) 炀( )
镕( ) 砥( ) 燔土( ) 讫( )
shùn( )息 zhù( )存 shū( )密 zhān( )污
2.原创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冯瀛王始印五经 自以为大有所益
B.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C.更互用之 即更刮目相待
D.有奇字素无备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原创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A.静以修身 B.以我酌油知之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以刀劈狼首
4.原创试题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活板》选自《梦溪笔谈校证》,作者是沈括,字存中,北宋时期科学家、政治家。
B.我国古代有年号纪年法,如《活板》“庆历中”一句中的“庆历”为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C.《梦溪笔谈》是一部笔记作品,其中记载了丰富的科技知识,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
D.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宋代庆历年间,毕昇首创泥活字板,使书籍印刷更为方便。
5.假如你是北宋时期活版印刷作坊的一员,主要负责印刷环节,当你遇到以下情况,你会如何解决?请结合课文和括号内的提示进行分析。
(1)印刷《论语》(提示:《论语》有大量的“之”“乎”“而”“也”等重复的字)
(2)印刷《列子·天瑞》中的《杞人忧天》(提示:“躇”“眦”为不常见字)
活动二 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采样和封装过程中,科研人员在地面实验室,根据鹊桥二号中继星传回的数据,对采样区的地理模型进行仿真并模拟采样,为采样决策和各环节操作提供重要支持。
②智能采样是此次任务的核心关键环节之一,嫦娥六号经受住了月背高温考验,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了月球样品,实现了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钻取采样前,月壤结构探测仪对采样区地下月壤结构进行了分析判断,为采样提供了数据参考。
(选自《完成采样“嫦娥”回家》,有删改)
【材料二】①执行此次“挖土”任务的关键工具——铝基复合材料钻杆和轻质铝合金取芯管,均由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精心研制。
②这是继在嫦娥五号获得成功应用后,这两款工具又一次在月球完成“挖土”任务。据介绍,钻取采样装置设计长度为2.5米,一共有三层结构。其最外层是可以旋转钻进的外钻杆,紧靠外钻杆的是取芯管,取芯管的外面包裹着一条长长的袋子——取芯袋。当钻头向下钻进时,取芯袋也会跟随着取芯管向下运动,而钻取到的月壤岩芯则会被顶进袋内,这个过程有点像“穿袜子”。取样后,取芯袋以缠绕的方式,将“土”存放在钻取初级密封装置上。
③外钻杆是由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造,是月球钻取采样机构中的关键部件。相关团队通过研发铝基复合材料大尺寸坯锭及多道次变形加工工艺,研制出高强韧铝基复合材料挤压棒材、锻件和厚壁管材,实现了材料性能和稳定性的大幅提升。
④取土的取芯管,则采用了两种轻质异形铝合金制造。为了应对月球背面取土的极端环境,该团队克服了重重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出具有轻量化结构的外护管和芯管零部件,为嫦娥六号的月背自动采样任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选自《嫦娥六号成功“挖土”所用“铁锹”既轻又韧》,有删改)
【材料三】①让嫦娥六号落得稳、落得准,轨道设计背后有巧思。
②去往月背,嫦娥六号不能沿着嫦娥五号开辟的道路前往,而是要重新选择一条更优轨道。经过分析研究,轨道设计师为嫦娥六号探测器设计了环月逆行轨道方案。简单来说,就是探测器在环月轨道上的飞行方向与月球自转方向相反。
③月球背面地形崎岖不平,相比月球正面广阔的平原地形,月背可供安全着陆区域的数量和面积都大幅减少,这对嫦娥六号着陆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嫦娥六号着陆需要与中继星协同配合,在规定时间和规定的轨道位置上实施着陆下降,是保障系统间良好协作的必要条件。因此,嫦娥六号探测器需要具备定时定点着陆的能力。
④在通常的轨道设计中,定时定点着陆是通过对轨道面进行控制调整来实现的。而“逆向而行”的嫦娥六号,并未预留用于调整轨道面的推进剂,这就要求既要调整轨道面,又不能增加推进剂消耗,对轨道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⑤针对这个问题,轨道设计师们再次提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案,即利用不同周期环月椭圆轨道面的特性,确定轨道面调整量对应的停泊轨道飞行时间,利用从捕获到下降前的20多天飞行时间,在不额外消耗推进剂的前提下,实现对着陆点的高精度瞄准,做到借力打力、顺势而为。
(选自《轨道设计有巧思》,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分别介绍了嫦娥六号智能采样、“挖土”工具、轨道设计三个方面的内容。
B.材料一加点词“之一”“分别”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材料二首段中说明了“挖土”工具由两个部件组成。破折号“——”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D.材料三画线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嫦娥六号在月背着陆难度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样和封装过程中,需要科研人员在地面实验室进行仿真并模拟采样。
B.铝基复合材料钻杆具有耐磨性,它位于钻取采样装置的最外层。
C.为了确定停泊轨道飞行时间,轨道设计师们研究了不同周期环月椭圆轨道面的特性。
D.嫦娥六号探测器需要具备定时定点着陆的能力,所以着陆时需要与中继星协同配合。
3.2025年4月24日是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学校举办了以“传承航天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结合材料的相关内容帮助小宇完善演讲素材和演讲观点。
演讲观点 提供素材
致敬传承航天人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为了防止采样和封装操作过程中出现差错,航天人在地面实验室进行仿真并模拟采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活板》(原文略)
【乙】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①省独专其盛。
节届芒种,则登山斫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
入楻桶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歇火一日,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内洗净。洗净,用柴灰浆过,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铺稻草灰寸许。桶内水滚沸,即取出别桶之中,仍以灰汁淋下。倘水冷,烧滚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烂。取出入臼②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倾入槽内。
竹麻已成,槽内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许。入纸药水汁于其中,则水干自成洁白。两手持帘入水,荡起竹麻入于帘内。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竹料浮帘之顷,水从四际淋下槽内。然后覆帘,落纸于板上,叠积千万张。数满则上以板压,使水气净尽流干。然后以轻细铜镊逐张揭起焙干。凡焙纸先以土砖砌成夹巷,火气从砖隙透巷外,砖尽热,湿纸逐张贴上焙干,揭起成帙③。
竹与皮④,精与粗,皆同之也。
(选自《天工开物·造竹纸》,有删改)
【注】①闽:指福建一带。②臼:舂米的石器。③帙(zhì):一叠为一帙。④竹与皮:竹纸与皮纸。
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瞬息可就”中的“就”是“完成”的意思,与成语“一蹴而就”中的“就”意思相同。
B.“更”有“改变,更换,交替、轮流,夜间计时单位,重新开始”等义项,“更互用之”中的“更”是“改变、更换”的意思。
C.“斫”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击也”。结合本义,再根据语境可推测,“则登山斫伐”中的“斫”为“砍”的意思。
D.“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中的“以”与“仍以灰汁淋下”中的“以”意思不相同。
5.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 B.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
C.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 D.厚薄由人手/法轻荡则薄/重荡则厚
6.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交代活字印刷术的前身,“盛”“始”“皆”等修饰语准确说明了印刷术的发展、沿革,朗读时应重读。
B.甲文按照“制字”“排版”“印刷”的顺序逐层进行说明,逻辑清晰。
C.乙文主要运用了时间顺序,文中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有“节届芒种”“百日之外”“十余日”等。
D.乙文详细地介绍了竹纸的制作过程,用语简洁、准确、平实。
8.甲、乙两文分别讲述了活字印刷和竹纸的制作方法,请结合文章,说说两文都表达了怎样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