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能量的释放与呼吸
【考点一】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
1.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使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A袋中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释放出
氧气可以助燃 甲瓶中蜡烛燃烧较长时间,乙瓶中蜡烛迅速熄灭 植物呼吸消耗
2.探究种子呼吸过程中释放热量:
(1)实验现象:甲瓶温度升 ,乙瓶温度不变。
(2)实验结论: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了 。
【对点训练】
( )1.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小明用菠菜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放置在黑暗处24小时后,发现A袋中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
A.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B.进行呼吸作用,释放氧气
C.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D.进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 )2.在验证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置了如图的对照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未设置对照实验
B.甲瓶中的蜡烛迅速熄灭
C.实验说明植物呼吸消耗了氧气
D.实验说明植物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
( )3.在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中,设计了如图一实验,并用传感仪器测量了实验过程中温度、二氧化碳、氧气的变化,依据数据绘制了图二曲线,你认为能正确表达萌发的种子实验曲线的是
A.1、2、5 B.3、4、6
C.1、2、3 D.4、5、6
4.课外兴趣小组在探究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时,进行如下操作:在广口瓶内盛放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再在瓶内的烧杯内盛放半杯清水,插上一株新鲜的绿色植物,然后塞上瓶塞,并用凡士林密封。请据图回答问题:
(1)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本实验需在 环境下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比A、B瓶,出现变化的是 瓶,现象是 ,这说明 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考点二】呼吸作用的主要知识点
1.呼吸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要吸入空气中的 ,将体内的 分解成 和水,同时释放出 。
2.呼吸作用的公式:
+ + +
3.呼吸作用的实质: 。
4.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生物体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一种叫 的物质中。 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
5.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蔬菜、水果放在冰箱中保存、粮食晒干后储藏于仓库(有时向仓库中充入二氧化碳)均是为了 。
(2)农作物中耕松土,是为根提供充足 ,促进呼吸作用。
(3)萝卜放久了之后,会出现“空心”现象,是由于植物进行 。
【对点训练】
( )1.下列能正确表述呼吸作用的公式是
A.水+氧→有机物+能量+二氧化碳
B.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能量
C.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
( )2.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所有生活着的部位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B.植物只有在黑暗处进行呼吸作用
C.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考点三】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物质 变化 原料
产物
部位 含 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能量变化 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把化学能释放出来
条件
结果 合成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
与植物生 长的关系 只有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植物才能积累有机物进行生长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
3.图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若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此过程则表示 ,X表示 ,Y表示 。
(2)若①表示 ,②表示 ,此过程则表示呼吸作用。
【对点训练】
( )1.如图是被子植物细胞的两种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①是叶绿体,生理过程2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a是二氧化碳,b是有机物
C.1只在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2在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D.1只在白天进行,2只在晚上进行
( )2.甜瓜是葫芦科黄瓜属中的栽培种,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在甜瓜生长期,甲、乙两地的气温如表,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甲地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原因是
平均气温/℃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12 22
A.甲地白天呼吸耗能低于乙地
B.甲地夜间呼吸耗能低于乙地
C.甲、乙两地呼吸作用时间不同
D.甲、乙两地光合作用时间不同
【考点四】人体的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示意图:
2.呼吸系统各部分功能:
(1)人的呼吸系统由 和[6] 两部分组成。
(2)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它包括 → → → → 。
(3)呼吸道的功能(连线):
(4) :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
(5)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 的场所。
(6)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①肺泡的数目 ,总数约有7亿个;
②肺泡壁很 ,由 层细胞构成;
③肺泡外包绕着 。
【对点训练】
根据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回答1~3题:
(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A.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C.鼻、气管、支气管、肺
D.呼吸道、肺
( )2.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A.1 B.2 C.4 D.6
( )3.下列有关肺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B.肺泡外无毛细血管
C.肺泡的数量非常少
D.肺泡壁很厚,有利于它的扩张
【考点五】呼吸运动
1.概念:呼吸运动包括 和 两个过程,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胸廓容积有规律地扩大与缩小,从而完成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的交换。
2.模拟呼吸运动:
(1)A、B、C、D模拟什么
A模拟 ;B模拟 ;C模拟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组成);D模拟 。
(2)判断吸气、呼气
①甲图模拟 ,D模拟的膈顶部 ,C模拟的胸廓容积变小,B模拟的肺容积 。
②乙图模拟 ,D模拟的膈顶部 ,C模拟的胸廓容积变大,B模拟的肺容积 。
3.呼吸运动的过程:
呼吸 状态 肋间外肌 和膈肌 肋骨 位置 膈顶部 位置 胸廓 容积 空气进出肺 的状况 肺内 气压
吸气 下降 变大
呼气 上升 变小
【对点训练】
( )1.如图为模拟呼吸运动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
B.甲图模拟呼气,膈肌收缩
C.乙图模拟吸气,膈肌舒张
D.该模型能模拟胸廓前后径变化
2.如图所示为人体呼吸的有关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右图表示呼吸运动中的 过程,此时膈肌所处的状态是 ,胸廓的容积增大。
(2)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 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3)从上图可以看出,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表现在:一是肺泡数量 ,约有7亿个;二是肺泡周围有丰富的 ;三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考点六】气体交换
1.验证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用口在装置的呼吸处缓慢地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乙试管的橡皮管,被测试者吸入的气体通过①口进入;呼气时,用夹子夹紧甲试管的橡皮管,呼出的气体通过④口排出。实验发现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2.人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
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甲 20.96 16.40
乙 0.04 4.10
其他气体 79.00 79.50
(1)甲代表 ,乙代表 。
(2)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 、氧气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 的呼吸作用。
3.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
(1)C过程表示 处的气体交换,该处气体[①]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
(2)D过程表示 处的气体交换,该处气体[②] (填“氧气”或“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
(3)C和D两处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作用完成的。
(4)A处血液中的氧气含量 (填“<”“>”或“=”)B处。A处是 血,B处是 血。
(5)总结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
(6)人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比较:
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由此可知:
氧气浓度: > > ;
二氧化碳浓度: > > 。
4.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1)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是 ,它反映呼吸器官的最大工作能力,测量时取 值。测定时,被测人应该保持自然状态,尽力吸气,然后再尽力呼气。
(2)经常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促进肺活量的增长。
【对点训练】
( )1.下表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后能得出的结论是
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氧气 20.96 16.40
二氧化碳 0.04 4.10
其他气体 79.00 79.50
A.吸气时只吸入氧气,呼气时可呼出多种气体
B.呼气时只呼出二氧化碳,不呼出氧气
C.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D.与吸入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比例低
( )2.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表过程,c、d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外界气体通过b过程到达肺部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进行过程a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
C.c代表的是二氧化碳,d代表氧气
D.血管甲代表肺动脉,内流动脉血第7章 能量的释放与呼吸
【考点一】呼吸作用相关的实验
1.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使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A袋中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植物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
氧气可以助燃 甲瓶中蜡烛燃烧较长时间,乙瓶中蜡烛迅速熄灭 植物呼吸消耗氧气
2.探究种子呼吸过程中释放热量:
(1)实验现象:甲瓶温度升高,乙瓶温度不变。
(2)实验结论: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了热量。
【对点训练】
(A)1.为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小明用菠菜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放置在黑暗处24小时后,发现A袋中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
A.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B.进行呼吸作用,释放氧气
C.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D.进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C)2.在验证植物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置了如图的对照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实验未设置对照实验
B.甲瓶中的蜡烛迅速熄灭
C.实验说明植物呼吸消耗了氧气
D.实验说明植物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
(A)3.在探究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中,设计了如图一实验,并用传感仪器测量了实验过程中温度、二氧化碳、氧气的变化,依据数据绘制了图二曲线,你认为能正确表达萌发的种子实验曲线的是
A.1、2、5 B.3、4、6
C.1、2、3 D.4、5、6
4.课外兴趣小组在探究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时,进行如下操作:在广口瓶内盛放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再在瓶内的烧杯内盛放半杯清水,插上一株新鲜的绿色植物,然后塞上瓶塞,并用凡士林密封。请据图回答问题:
(1)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本实验需在黑暗环境下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光合作用(或光照)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比A、B瓶,出现变化的是B瓶,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考点二】呼吸作用的主要知识点
1.呼吸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要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2.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碳+能量
3.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和利用:
生物体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另一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在一种叫ATP的物质中。ATP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
5.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蔬菜、水果放在冰箱中保存、粮食晒干后储藏于仓库(有时向仓库中充入二氧化碳)均是为了抑制呼吸作用。
(2)农作物中耕松土,是为根提供充足氧气,促进呼吸作用。
(3)萝卜放久了之后,会出现“空心”现象,是由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对点训练】
(C)1.下列能正确表述呼吸作用的公式是
A.水+氧→有机物+能量+二氧化碳
B.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能量
C.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D.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氧+能量
(B)2.下列关于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所有生活着的部位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B.植物只有在黑暗处进行呼吸作用
C.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考点三】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物质 变化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氧气、有机物
产物 氧气、有机物 二氧化碳、水
部位 含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活细胞
能量变化 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把化学能释放出来
条件 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结果 合成有机物 分解有机物
与植物生 长的关系 只有当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植物才能积累有机物进行生长
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
3.图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若①表示二氧化碳,②表示氧气,此过程则表示光合作用,X表示水,Y表示有机物。
(2)若①表示氧气,②表示二氧化碳,此过程则表示呼吸作用。
【对点训练】
(D)1.如图是被子植物细胞的两种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①是叶绿体,生理过程2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a是二氧化碳,b是有机物
C.1只在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2在活细胞中都能进行
D.1只在白天进行,2只在晚上进行
(B)2.甜瓜是葫芦科黄瓜属中的栽培种,品种繁多,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在甜瓜生长期,甲、乙两地的气温如表,两地的光照条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甲地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原因是
平均气温/℃ 甲地 乙地
白天 33 33
夜间 12 22
A.甲地白天呼吸耗能低于乙地
B.甲地夜间呼吸耗能低于乙地
C.甲、乙两地呼吸作用时间不同
D.甲、乙两地光合作用时间不同
【考点四】人体的呼吸系统
1.呼吸系统示意图:
2.呼吸系统各部分功能:
(1)人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6]肺两部分组成。
(2)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它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的功能(连线):
(4)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
(5)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6)肺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①肺泡的数目很多,总数约有7亿个;
②肺泡壁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
③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对点训练】
根据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回答1~3题:
(D)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A.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C.鼻、气管、支气管、肺
D.呼吸道、肺
(D)2.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
A.1 B.2 C.4 D.6
(A)3.下列有关肺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B.肺泡外无毛细血管
C.肺泡的数量非常少
D.肺泡壁很厚,有利于它的扩张
【考点五】呼吸运动
1.概念: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胸廓容积有规律地扩大与缩小,从而完成外界气体与肺内气体的交换。
2.模拟呼吸运动:
(1)A、B、C、D模拟什么
A模拟气管;B模拟肺;C模拟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组成);D模拟膈。
(2)判断吸气、呼气
①甲图模拟呼气,D模拟的膈顶部上升,C模拟的胸廓容积变小,B模拟的肺容积变小。
②乙图模拟吸气,D模拟的膈顶部下降,C模拟的胸廓容积变大,B模拟的肺容积变大。
3.呼吸运动的过程:
呼吸 状态 肋间外肌 和膈肌 肋骨 位置 膈顶部 位置 胸廓 容积 空气进出肺 的状况 肺内 气压
吸气 收缩 上升 下降 变大 外界→肺 小
呼气 舒张 下降 上升 变小 肺→外界 大
【对点训练】
(A)1.如图为模拟呼吸运动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
B.甲图模拟呼气,膈肌收缩
C.乙图模拟吸气,膈肌舒张
D.该模型能模拟胸廓前后径变化
2.如图所示为人体呼吸的有关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右图表示呼吸运动中的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所处的状态是收缩,胸廓的容积增大。
(2)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3)从上图可以看出,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表现在:一是肺泡数量多,约有7亿个;二是肺泡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三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考点六】气体交换
1.验证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
用口在装置的呼吸处缓慢地吸气和呼气。吸气时,用夹子夹紧乙试管的橡皮管,被测试者吸入的气体通过①口进入;呼气时,用夹子夹紧甲试管的橡皮管,呼出的气体通过④口排出。实验发现乙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2.人体吸入气体、呼出气体成分含量比较:
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甲 20.96 16.40
乙 0.04 4.10
其他气体 79.00 79.50
(1)甲代表氧气,乙代表二氧化碳。
(2)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二氧化碳增多、氧气减少;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
3.人体内气体的交换过程:
(1)C过程表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该处气体[①]氧气(填“氧气”或“二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
(2)D过程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该处气体[②]二氧化碳(填“氧气”或“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进入血液。
(3)C和D两处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的。
(4)A处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填“<”“>”或“=”)B处。A处是动脉血,B处是静脉血。
(5)总结人体气体交换的过程:
(6)人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比较:
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由此可知:
氧气浓度:肺泡>血液>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浓度:组织细胞>血液>肺泡。
4.运动对呼吸的影响:
(1)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是肺活量,它反映呼吸器官的最大工作能力,测量时取最大值。测定时,被测人应该保持自然状态,尽力吸气,然后再尽力呼气。
(2)经常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呼吸肌的力量,促进肺活量的增长。
【对点训练】
(D)1.下表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比较,分析后能得出的结论是
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氧气 20.96 16.40
二氧化碳 0.04 4.10
其他气体 79.00 79.50
A.吸气时只吸入氧气,呼气时可呼出多种气体
B.呼气时只呼出二氧化碳,不呼出氧气
C.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D.与吸入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的比例低
(D)2.如图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表过程,c、d代表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外界气体通过b过程到达肺部依次经过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进行过程a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均处于舒张状态
C.c代表的是二氧化碳,d代表氧气
D.血管甲代表肺动脉,内流动脉血
跟踪诊断、阶段测评,请使用
“高效提分作业七”“阶段综合测评(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