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
1.距今6000年左右的湖南安乡汤家岗文化遗址,经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包括聚落壕沟、
公共墓地、大型居址等保持完好、功能区分明显、慕地布局严谨的重要遗迹,并出上了
大爵精美的、纹饰复杂的白陶器。该遗址
A,展现了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
B.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典型
C.显示湖湘文化地域特色浓厚
D.可用以研究史前社会组织演变
2.1914年10月,孙中山在给邓泽如的信中曾披露:“局外人不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
不退让,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盖当时党人已大有争权夺利之思想,其势将
不可压,弟恐生自相残杀之战争,是以退让,以期风化当时,而听国民之自然进化也。”
这一·言论折射出
A、同盟会员思想涣散是革命失败的根源B,辛亥革命激发民众民主共和意识
C.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左右革命形势发展D.中陶民主草命的曲折性与艰巨性
3.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说:“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
自视不可卑也”;后来,陈独秀在《解放》中说:“解放重在自动,不只是被动的意思,
个人主观上有了觉悟,自己从种种束缚的不正当的思想习惯迷信中解放出来”。材料表
明陈独秀
A,强调个人主义的重要性
B.若力养成青年的奋斗精神
C突出思想独立的必要性
刀在電理性觉醒和科学教育
4.针对攻击农民运动“糟得很”的说法,1925年至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村进行调查,
写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你若是一个确定了革命观点的人,而且是跑到
乡村里去看过一遍的,你必定觉到一种从来没有的痛快。无数万成群的奴隶一一衣民,
在那里打翻他们的吃人的仇敌。”以上材料反映了
4.国民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蓬勃开展B.农民支援了反抗国民党的武装起义
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壮大D土地革命运动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
5.《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涉及了领上划分及赔款、宗教等复杂广泛的重大问题。但是,通
过召开国际会议而缔结的和约有效地处理了这一系列善后事宜。自此开始,到维也纳和
会、巴黎和会、旧金山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都以此为样板。这说明该和约
A。扩大了国际法的应用范围
B,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新形式
C.导致了近代外交制度建立
D.形成了欧洲力量均势新局面
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先后推行“消灭地主阶级”、“实行地主(及富农)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种变化主
要基于
A.地主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对象
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共政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中共代表最“大人民利益
7.恩格斯认为,《查士丁尼法典》“把商品生产者的一切本质的法律关系(如买主和卖主、
债权人和债务人、契约、债务等等)可作的无比明确的规定作为基础。”据此可知,这
一法典
A,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一
B,维护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C.承认私有财产的合法性
D.是西欧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
8.1949年】月,美国推动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即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实行针对社
会主义国家的禁运政策。五十年代,赫鲁晓夫政府以出口石油,换取西方国家的输油钢
管和输油管线设备。到七十年代,苏联对西欧的天然气供应量逐步增加,西方国家则对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