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九年级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阳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3月月考九年级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3 09:00:24

文档简介

山西省 2025 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
注意事项:
1.文科综合卷历史满分 75 分,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 8 页;考试时间 70 分钟。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0 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
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 1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
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大同”到“小康”的变化 ( )
A.反映了该时期的道德水准 B.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反映了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说明分封制重视血缘关系
2.考古发掘证实,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
(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
含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
A.西汉和西域频繁发生战争 B.西域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较高
C.西域与内地交往历史悠久 D.西汉已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
3.唐朝时期,先后有十几批日本遣唐使来华;新罗人崔致远还入唐做官;中国的鉴真东渡、玄
奘西行也被传为佳话。材料说明唐朝时期 ( )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中外交通发达
C.民族交往日益密切 D.中外贸易发达
4.对以下年代尺解读正确的是 ( )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处于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5.下图内容是一首豪迈雄壮的《凯歌》的歌词,这首歌表达了作者 ( )
凯歌
戚继光
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A.捍卫国家安全的意志 B.宁死不屈的高尚品质
C.不畏艰险的进取精神 D.收复中原失地的决心
6.下图所示是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反封建和向西方学习的纲领性文件,这两个文件的共同
之处是 (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因脱离社会实际而难以施行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D.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
7.分析与下面两座建筑相关的历史事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
( )
A.从领导工人运动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从国共十年对立到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D.从城市武装起义到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8.楹联,又称对联、门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楹联,人们可以表
达对生活、对社会、对国家的关注和热爱。下列楹联中可以反映我国改革开放的是 ( )
A.独立自主安家邦,开国大典红旗扬
B.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C.联产承包千家福,经济特区开伟业
D.“两制一国”终汇聚,一统九域万千年
9.为纪念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歌曲《始终有你》中唱道:“明艳紫荆风中争
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歌曲内容反映出 ( )
A.“一国两制”助推香港发展
B.社会主义制度有极大优越性
C.香港回归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D.香港永久获得了独立的主权
10.12 世纪西欧庄园法庭的一段材料显示:“法庭全体人员要求领主应召前来答复他的一个
佃农的诉状”“领主因未出席法庭而被扣押财物……”由此可知,庄园法庭 ( )
A.旨在维护佃户利益 B.一定程度限制了领主特权
C.专门维护领主利益 D.是领主剥削佃户的工具
11.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材料
中能够用作研究“三角贸易”的一手史料是 ( )
12.有观点认为: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德、意、日,但英、法、美对
战争爆发也负有责任。以下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进行协同作战
B.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疯狂的扩军备战
C.绥靖政策使法西斯侵略势力迅速膨胀
D.战争给世界人民造成巨大危害和伤亡
13.同学们开展探究性活动,探究的内容有:蒸汽机车问世、电灯带来光明、网络畅游世界等。
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
A.科技改变生活
B.文化决定命运
C.思想促进实践
D.经济决定政治
晋华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开展了“爱我家乡”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第14—15题。
14.2023 年 3 月 9 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东周时期后寨墓地考古发掘资料。考古人
员在山西朔州发现 321 座东周时期墓葬,出土的陶器风格独特,其中带耳陶罐(如下图)等器
物与内蒙古的东周墓葬出土器物相似。这 ( )
A.印证了东周文明起源于山西朔州文化
B.说明内蒙古文化领先于山西文化
C.表明中华文化起源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D.体现出区域间存在文化交流现象
15.1937 年 11 月,日军步兵 500 人和一个骑兵连向山西长治县进犯。八路军第 129 师一个连
的兵力分散埋伏在 10 里长的山地、道路附近,三人一组,五人一群,飘忽不定,时聚时散地打
击敌人,经过几小时的战斗,消灭日军近百人,击毁军车一辆。这一战役 ( )
A.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充分发挥了八路军游击战的优势
C.使华北地区成为抗战主战场
D.得到敌后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持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45 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0 分)
16.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感受共产党人的智慧,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复兴力量。下面是
九年级同学以“探寻红色文化历史基因”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成果展板,请你完成展板
中的问题。
展板一 【会议·引领发展方向】(5 分)
(1)一组同学整理了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会议后,制作了下列读书卡。请按照要求完成空白处内
容的填写。
展板二 【名片·传承民族精神】(5 分)
(2)二组同学展示了左边一组的展
现民族精神谱系的图片,分别简述
它们所呈现的精神,并写出你对民
图一 南湖红船 图二 红军长征 族精神的认识。
图三 抗美援朝 图四 王进喜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17.世界各文明经历了一个由相互隔绝、孤立发展到不断联系交融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 世纪末,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
等开始向北美移民,欧洲人口开始大量迁
入未开发的广大美洲……欧洲人的扩散,
不仅导致了新的全球性视野的开始,还导
致了新的全球性种族分布,各地的文明开
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
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
现。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摘编自吴忠观《人口科学辞典》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原因,(2 分)并概括这次人口迁移的
影响。(2 分)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
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
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
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摘编自陈钦庄、詹天祥、计翔翔《世界文明史简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2 分)
材料三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向前的动力,向后的阻力”均有了新发展。一方面,以信
息革命为先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奏响了世界互联互通的新乐曲,各种新技术、新制
度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逆全球化
思潮暗流涌动,美国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单边主义,经济全球化遭遇
巨大阻力。当然,经济全球化必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继续向前发展。
——摘编自陈江生《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及中国机遇》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世界市场新发展的表现。(2 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该如何应对这
些新发展。(2 分)
18.近代化常被用来描述近代以来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学制度问
题又更大了……这么好的制度怎么一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先进的中国人就开始琢磨,
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材料二 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成为……彼得一世改革的重点。陆军完全按照欧洲强国的模
式重新编制和训练;海军开始组建;为了满足对装备和后勤物资的迫切需要,大量工厂在乌拉
尔山地区建立起来;军队需要合格的指挥官,彼得一世不仅向欧洲派出了数以千计的留学生,
而且先后在俄国设立了数学与海洋学校、炮兵学院、工程学院,这些新式的学校完全按照兵
营管理。为了监督学员,彼得下令由退役的士官手持鞭子守在课堂上。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日本进行改革时……依据英国的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等;参
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 年颁布的《大
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
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变化,(2 分)并分析这一历程的特点。(2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彼得一世改革在军事上采取的措施。(1 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彼得一
世改革的影响。(2 分)
(3)综上所述,你认为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有何异同点 (3 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5 分)
19.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李老师以“中华
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呈现历史文献——解读多元一体】(4 分)
(1)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归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形成的原因,并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
争的影响。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相互兼并,华夏族
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 与周围其他各民族交往越来越频繁……逐
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 渐形成了以华夏为主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
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作为一 建国家。直到汉朝以后,华夏族才渐渐称为
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在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 汉族。
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摘编自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
任务二 【开创新的制度——展现多元一体】(4 分)
(2)制度创新体现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政治智慧。下面图片反映的两项制度体现了怎样的政治
智慧
图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图二 “一国两制”
任务三 【阐述历史事实——彰显多元一体】(7 分)
(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着重要意义。
请你从下面的机构中任选三例,以“机构·彰显多元一体”为题,写一篇 150 字左右的小短
文。
西域都护府 安西都护府 宣政院 澎湖巡检司 伊犁将军 驻藏大臣历史参考答案
1.C 2.D 3.A 4.B 5.A 6.B 7.D 8.C 9.A 10.B 11.D 12.C 13.A 14.D 15.B
16.(1)1935 年 1 月。(1 分)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
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 分)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 分)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 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
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 分)
(2)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
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1 分)
长征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1 分)
抗美援朝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精神、国际主义精
神。(1 分)
大庆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胸
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1 分)
认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是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在
新的历史起点上民族精神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精神旗帜。(1 分,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7.(1)原因: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
根源:来自东方的丝绸等在欧洲市场极受欢迎;马可·波罗对东方国家的描绘激起欧洲人对
东方国家的无限向往;③直接原因(商业危机):15 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
的所有重要商道。(2 分,答出一点即可)
影响: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促进了各地文明的交融,
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2 分,答出一点即可)
(2)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交通工具
和通信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2 分,答出一点即可)
(3)表现:以信息革命为先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始了世界的互联互通,各种新技
术、新制度把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利益共享和责任共担进一步深化;逆全球化思
潮暗流涌动,美国提出“美国优先”的口号,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单边主义,经济全球化遭遇巨
大阻力;经济全球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继续向前发展。(2 分,答出一点即可)
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活动;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等。(2 分,答出一点即可)
18.(1)变化:从学习先进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2 分)特点:由浅入深;探
索过程艰难曲折。(2 分,任答一点即可)
(2)措施:重新编制和训练陆军;组建海军;建立兵工厂;派遣留学生。(1 分,任答一点即可)
影响:积极影响: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
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局限性:彼得一世改革后,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
社会发展的障碍。(2 分,从两个角度作答)
(3)相同点: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在内忧外患背景下进行的改革;都向西方学习
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1 分,任答一点即可)
不同点: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根本目的;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 分)
19.(1)原因:民族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领域的互补与依存;民族感情浓厚;
近代共同反抗外来侵略。(2 分,答出两点即可)
影响:促进了各民族交往,逐渐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 分)
(2)图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从制度和政策
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
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
基础。(2 分,意思相近即可)
图二:“一国两制”: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
构想。“一国两制”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
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2 分,意
思相近即可)
(3)示例:
机构·彰显多元一体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朝历代都在边疆地区采取措施来巩固国家统一。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在西域设置的管辖机构,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宣政院,
是元朝设立的一个国家机构,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
管辖。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
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
新疆地区。清朝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综上所述,我国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管辖,体现了中华民族多
元一体的特征。
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所选史事建立联系,
并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 7 分。之后按等级逐条减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