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单元测试(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单元测试(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1 17:04:00

文档简介

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时作业本)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齐鸣28响象征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伟大历程,这28年是指(  )
A.1911﹣1939年 B.1842﹣1870年
C.1921﹣1949年 D.1919﹣1947年
2.(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时作业本)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
A.人民生活实现小康 B.国家走上富强道路
C.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D.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3.(2023八下·南宁期中)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  )
A.《延安颂》 B.《在太行山上》
C.《义勇军进行曲》 D.《救亡进行曲》
4.(2023八下·忻州月考)“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5.(2021八下·克山期末)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到:“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
A.西藏解放 B.抗美援朝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6.(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练习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嘉的纪元。下列对“新的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7.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央军委总结了同高度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作战的经验,推动人民解放军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逐步实行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战略转变。这旨在说明(  )
A.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帝国主义
B.抗美援朝战争创造了稳定的和平环境
C.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我国的地位
D.抗美援朝战争推动了我国军事现代化
8.(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课时作业本)无论忍饥捱寒、趴冰卧雪还是装备落后,都没有令志愿军战士后退一步。我们的头顶是狂轰滥炸的敌机,但身后是祖国和人民,为了和平,我们高唱志愿军战歌,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打出了国威军威。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志愿军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B.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中国人民积极支援抗美援朝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9.(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课时作业本)电影《长津湖》有句台词让观众集体“破防”,志愿军穿插七连指导员梅生说:“我女儿问我,为什么我要去打仗,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这场仗”是指(  )
A.北伐战争 B.中国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0.(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课时作业本)“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农村”。这段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为了保家卫国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西藏解放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1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课时作业本)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将领是(  )
A.朱德 B.刘伯承 C.彭德怀 D.聂荣臻
12.(2024八下·荆门期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只打败“美帝野心狼”的中国军队是(  )
A.八路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13.(2022八下·南充期末)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从广泛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C.增强了中国经济实力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14.(2023八下·韩城期中)罗伯特 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
15.(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2006年2月,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抵达上海进行了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时光回转,美国第七舰队曾参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协助英军进行广州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进攻大沽口炮台
C.解放战争中帮助解放军运送军火
D.朝鲜战争中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16.(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1953年7月,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
A.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
C.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D.“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
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下面哪句话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  )
A.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抵抗侵略,维护和平 D.援助邻国,睦邻友好
18.(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时作业本)如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类别 棉花 粮食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新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土地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政权 D.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化建设
19.(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时作业本)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是(  )
A.所有权 B.使用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20.(2024八下·华安期中)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从1949年到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增长了10.3%,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2.6%,棉花产量年均增长43.1%。材料说明土地改革(  )
A.有力打击外来侵略势力 B.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C.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D.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
二、材料分析题
2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时作业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村换新颜】
材料一: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来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材料二:敬爱的毛主席: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劳动,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土改前我们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了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栓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法律做保障】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这一度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2)这种土地制度是怎样被废除的?
(3)根据上述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5)【政权得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巩固政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22.(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课时作业本)朝鲜半岛问题是“二战”的遗留问题,也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金日成致毛泽东的求援电报》节选
材料三: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材料四: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 710架。
﹣﹣金冲及等《毛泽东传》1949﹣1976年)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的原因。
(2)材料三中的“高级将领”是谁?你还能举出以前学过的与这位将领有关的事迹吗?
(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近年来,朝鲜核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东北亚局势的紧张。面对当前复杂的朝鲜半岛局势,你认为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28年的光辉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28年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奋斗了整整28年,故C符合题意;
ABD时间搭配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相关史实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等知识,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D项符合题意;
到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A项不符合题意;
改革开放后国家走上富强道路,B项不符合题意;
“国家名称发生变化”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实质,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历史意义,重点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答案】C
【知识点】开国大典
4.【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C符合题意;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排除B;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中国早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材料,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即可作答。
5.【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认识,题目中的A项是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B项是为给新中国建设赢得安定和平的外部环境进行的斗争,CD是一国两制的具体运用,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西藏的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为西藏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
6.【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A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国家认识到,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建设一支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推动人民解放军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逐步实行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战略转变,是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重大任务。由此可见,抗美援朝战争推动了我国军事现代化,D项正确;
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帝国主义,创造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地位。这些属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无论忍饥捱寒、趴冰卧雪还是装备落后,都没有令志愿军战士后退一步”“我们的头顶是狂轰滥炸的敌机,但身后是祖国和人民……”,可见主要反映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敌人,志愿军战士发挥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主要反映了志愿军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A项符合题意;
题干主要反映的是志愿军战士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不是强调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项不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突出中国人民对抗美援朝的支援,C项不符合题意;
题干主要反映的是志愿军战士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不是强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美援朝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抗美援朝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无论忍饥捱寒、趴冰卧雪还是装备落后,都没有令志愿军战士后退一步”“我们的头顶是狂轰滥炸的敌机,但身后是祖国和人民……”。
9.【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这场仗”是指抗美援朝,D项符合题意;
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A项不符合题意;
中国抗日战争是反击日本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B项不符合题意;
人民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美援朝战争及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0.【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11.【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
A项刘伯承不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将领,不符合题意;
B项朱德不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将领,不符合题意;
C项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将领是彭德怀,符合题意;
D项聂荣臻不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将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需要学生识记时间、人物等相关知识。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12.【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13.【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从这个广泛的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项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是作者意在强调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美援朝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4.【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 ”,可以看出,抗美援朝战争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不符合题意;
B. 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不符合题意;
D.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15.【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D符合题意;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协助英军进攻广州,与史实不符,排除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进攻大沽口炮台,与第七舰队无关,排除B;
解放战争中帮助解放军运送军火,与第七舰队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C符合题意;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联合国军的信心彻底丧失 ,排除A;
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战争并未结束,排除B;
“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并非战争结束的标志,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7.【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出兵援朝,B符合题意;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是抗美元朝的原因,排除A;
美国并未明确侵略中国,排除C;
援助邻国,睦邻友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8.【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据“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可知,这些变化说明土地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土地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B项符合题意;
A项新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政权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化建设题干表格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19.【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950年我国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底年完成了土改。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是所有权,A项符合题意;
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不是使用权,B项不符合题意;
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不是经营权,C项不符合题意;
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不是管理权,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相关内容。熟记并理解土地改革的内容。
20.【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21.【答案】(1)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实行土地改革。
(3)农民分到了土地、房屋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直接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5)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因而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是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占有大量士地,农民没有或只有少量士地,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而把劳动成果的一部分以地租形式无偿地交给地主,因而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土地制度是1952年底在我国彻底被消灭的,标志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像黄世仁一样的“地主身份”在土地改革后彻底消失了。
(3)结合材料二中的“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土改前我们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了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房屋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占有极少的士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实行土地改革成为争取广大群众、巩固新政权的基本条件之一。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士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因而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巩固政权,政府采取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措施。
故答案为:(1)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实行土地改革。
(3)农民分到了土地、房屋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直接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5)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
22.【答案】(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彭德怀;百团大战。
(3)《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4)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 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得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与材料二“……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从中可以获取到: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根据材料三“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50年10月25日,以彭德怀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进行抗美援朝;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根据课本所学,由于中朝人民联合抵抗美国的侵略。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迫使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根据材料四“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由此总结出抗美援朝的原因是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4)依据前面的材料,通过抗美援朝的史实,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在解决国际问题时,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故答案为:(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彭德怀;百团大战。
(3)《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4)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 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美援朝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抗美援朝的原因、时间、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事迹、结果与意义。
1 / 1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时作业本)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礼炮齐鸣28响象征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伟大历程,这28年是指(  )
A.1911﹣1939年 B.1842﹣1870年
C.1921﹣1949年 D.1919﹣1947年
【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分析】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28年的光辉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28年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奋斗了整整28年,故C符合题意;
ABD时间搭配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相关史实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等知识,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时作业本)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
A.人民生活实现小康 B.国家走上富强道路
C.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D.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D项符合题意;
到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A项不符合题意;
改革开放后国家走上富强道路,B项不符合题意;
“国家名称发生变化”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实质,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历史意义,重点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2023八下·南宁期中)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了(  )
A.《延安颂》 B.《在太行山上》
C.《义勇军进行曲》 D.《救亡进行曲》
【答案】C
【知识点】开国大典
4.(2023八下·忻州月考)“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文中高度盛赞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C符合题意;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排除B;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中国早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分析材料,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即可作答。
5.(2021八下·克山期末)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到:“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
A.西藏解放 B.抗美援朝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认识,题目中的A项是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代表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B项是为给新中国建设赢得安定和平的外部环境进行的斗争,CD是一国两制的具体运用,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西藏的平解放,结束了西藏近代以来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的历史,使一度离散的游子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为新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大业,同时也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和民族区域制度的建立、为西藏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走上了团结、进步、发展的光明大道。
6.(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练习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从此开辟了嘉的纪元。下列对“新的纪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D.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答案】A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A对“新篇章”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央军委总结了同高度现代化装备的美军作战的经验,推动人民解放军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逐步实行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战略转变。这旨在说明(  )
A.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帝国主义
B.抗美援朝战争创造了稳定的和平环境
C.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我国的地位
D.抗美援朝战争推动了我国军事现代化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抗美援朝战争,国家认识到,建立巩固的现代化国防,建设一支强大的、正规化、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推动人民解放军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逐步实行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战略转变,是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重大任务。由此可见,抗美援朝战争推动了我国军事现代化,D项正确;
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国帝国主义,创造了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我国的地位。这些属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侧重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能力和对材料的分析作答能力。
8.(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课时作业本)无论忍饥捱寒、趴冰卧雪还是装备落后,都没有令志愿军战士后退一步。我们的头顶是狂轰滥炸的敌机,但身后是祖国和人民,为了和平,我们高唱志愿军战歌,打败了美帝国主义,打出了国威军威。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志愿军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B.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中国人民积极支援抗美援朝 D.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无论忍饥捱寒、趴冰卧雪还是装备落后,都没有令志愿军战士后退一步”“我们的头顶是狂轰滥炸的敌机,但身后是祖国和人民……”,可见主要反映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强大的敌人,志愿军战士发挥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材料主要反映了志愿军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A项符合题意;
题干主要反映的是志愿军战士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不是强调打破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项不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突出中国人民对抗美援朝的支援,C项不符合题意;
题干主要反映的是志愿军战士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不是强调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美援朝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记抗美援朝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无论忍饥捱寒、趴冰卧雪还是装备落后,都没有令志愿军战士后退一步”“我们的头顶是狂轰滥炸的敌机,但身后是祖国和人民……”。
9.(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课时作业本)电影《长津湖》有句台词让观众集体“破防”,志愿军穿插七连指导员梅生说:“我女儿问我,为什么我要去打仗,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这场仗”是指(  )
A.北伐战争 B.中国抗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这场仗”是指抗美援朝,D项符合题意;
北伐战争是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A项不符合题意;
中国抗日战争是反击日本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B项不符合题意;
人民解放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美援朝战争及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10.(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课时作业本)“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农村”。这段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是(  )
A.为了保家卫国 B.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C.促进西藏解放 D.防止朝鲜战争的爆发
【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1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课时作业本)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将领是(  )
A.朱德 B.刘伯承 C.彭德怀 D.聂荣臻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
A项刘伯承不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将领,不符合题意;
B项朱德不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将领,不符合题意;
C项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将领是彭德怀,符合题意;
D项聂荣臻不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将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的相关史实,需要学生识记时间、人物等相关知识。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12.(2024八下·荆门期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这只打败“美帝野心狼”的中国军队是(  )
A.八路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13.(2022八下·南充期末)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从广泛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C.增强了中国经济实力 D.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从这个广泛的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影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项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是作者意在强调的内容,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美援朝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4.(2023八下·韩城期中)罗伯特 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 ”,可以看出,抗美援朝战争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不符合题意;
B. 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不符合题意;
D.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不要向外延伸。
15.(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2006年2月,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抵达上海进行了为期5天的友好访问。时光回转,美国第七舰队曾参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协助英军进行广州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进攻大沽口炮台
C.解放战争中帮助解放军运送军火
D.朝鲜战争中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D符合题意;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协助英军进攻广州,与史实不符,排除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进攻大沽口炮台,与第七舰队无关,排除B;
解放战争中帮助解放军运送军火,与第七舰队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1953年7月,中朝军民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
A.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B.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
C.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D.“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C符合题意;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使联合国军的信心彻底丧失 ,排除A;
司令官麦克阿瑟被撤职回国,战争并未结束,排除B;
“联合国军”退回到“三八线”附近,并非战争结束的标志,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下面哪句话最能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的目的(  )
A.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抵抗侵略,维护和平 D.援助邻国,睦邻友好
【答案】B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出兵援朝,B符合题意;
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是抗美元朝的原因,排除A;
美国并未明确侵略中国,排除C;
援助邻国,睦邻友好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抗美援朝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8.(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时作业本)如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
类别 棉花 粮食 油料
1951年比1950年增长(%) 8.7 48.8 22.4
1952年比1951年增长(%) 14.1 26.5 12.5
A.新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土地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政权 D.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化建设
【答案】B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据“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可知,这些变化说明土地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用来说明土地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B项符合题意;
A项新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生产力的发展巩固了新政权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化建设题干表格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19.(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时作业本)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是(  )
A.所有权 B.使用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950年我国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底年完成了土改。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所有权。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是所有权,A项符合题意;
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不是使用权,B项不符合题意;
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不是经营权,C项不符合题意;
在土地改革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的土地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不是管理权,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土地改革相关内容。熟记并理解土地改革的内容。
20.(2024八下·华安期中)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土地改革,从1949年到1952年,中国耕地面积增长了10.3%,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2.6%,棉花产量年均增长43.1%。材料说明土地改革(  )
A.有力打击外来侵略势力 B.彻底改变了农村的面貌
C.实现了土地公有的目标 D.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二、材料分析题
2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时作业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村换新颜】
材料一: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来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材料二:敬爱的毛主席:过去在别人地里出力劳动,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土改前我们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了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村民王明连说:“土改前我家四条腿是小板凳,带毛的是耗子,现在呢,牲口棚里栓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
【法律做保障】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这一度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2)这种土地制度是怎样被废除的?
(3)根据上述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
(5)【政权得巩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巩固政权,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实行土地改革。
(3)农民分到了土地、房屋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直接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5)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1)结合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因而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是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地主占有大量士地,农民没有或只有少量士地,农民为了生活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而把劳动成果的一部分以地租形式无偿地交给地主,因而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土地制度是1952年底在我国彻底被消灭的,标志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像黄世仁一样的“地主身份”在土地改革后彻底消失了。
(3)结合材料二中的“现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劳动;过去是一个肩给地主扛着饭碗,现在劳动成果完全归自己所得……土改前我们的房子不如地主家牲口棚,出门要弯腰,进门要低头,现在搬进了土改时分到的新房子” “现在呢,牲口棚里拴着一头牛,一头驴,全是有毛的四条腿”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房屋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占有极少的士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实行土地改革成为争取广大群众、巩固新政权的基本条件之一。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士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因而土地改革的直接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巩固政权,政府采取了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措施。
故答案为:(1)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影响: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实行土地改革。
(3)农民分到了土地、房屋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直接目的: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本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巩固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5)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三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
22.(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2课 抗美援朝 课时作业本)朝鲜半岛问题是“二战”的遗留问题,也是东北亚问题的核心,是当今世界最敏感、最复杂的、国际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60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是帝国主义侵略者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如果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的地区,则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即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金日成致毛泽东的求援电报》节选
材料三: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
材料四: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当时国家刚从长期战乱中复苏,人民的生活水平很低。但是从1951年6月1日开始掀起全国规模的捐献飞机大炮运动以来,许多群众节衣缩食,积极捐款,到1952年5月底,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约计可买战斗机3 710架。
﹣﹣金冲及等《毛泽东传》1949﹣1976年)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的原因。
(2)材料三中的“高级将领”是谁?你还能举出以前学过的与这位将领有关的事迹吗?
(3)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四,指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4)近年来,朝鲜核问题再一次引起了东北亚局势的紧张。面对当前复杂的朝鲜半岛局势,你认为中国政府该如何应对?
【答案】(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彭德怀;百团大战。
(3)《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4)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 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不顾中国政府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把战火烧到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之上”得出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与材料二“……极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从中可以获取到: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根据材料三“毛泽东对一位解放军高级将领说:‘要尽快入朝,给你10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定在10月15日’”结合所学可以知道,1950年10月25日,以彭德怀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进行抗美援朝;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根据课本所学,由于中朝人民联合抵抗美国的侵略。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迫使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根据材料四“全国各界群众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高度的爱国热情。全国人民在一年中捐款的总额”由此总结出抗美援朝的原因是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4)依据前面的材料,通过抗美援朝的史实,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在解决国际问题时,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故答案为:(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并把战火烧到我国,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2)彭德怀;百团大战。
(3)《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
(4)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原则; 反对各方任何激化矛盾的举动,劝和促谈,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推动联合国在维护半岛和平上发挥积极作用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美援朝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抗美援朝的原因、时间、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事迹、结果与意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