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
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时作业本)“国旗已经上升到旗杆的尖顶,开始在人民首都的万里晴空迎风招展。……将永远飘扬在人民共和国的大地上。”194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这一现场直播见证了( )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答案】C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新中国的成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C项符合题意;
A项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不符合题意;
B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024八下·于洪期中)以下材料摘自某重要历史文献,该文献( )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A.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B.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答案】A
【知识点】人民政协
3.(2023八下·营口期末)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人民首都的晴空里徐徐升起。人民海军和陆军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以整齐的步伐由东向西通过主席台;人民空军的飞机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与该场景相关的史事是( )
A.重庆谈判 B.中共七大 C.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
【答案】C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描述的是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也就是开国大典,故C符合题意。
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在1945年10月围绕如何建国的事情进行谈判,中共七大是在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讨论抗战结束后的方向,三大改造是在1953年开始,到1956年底结束,ABD时间及地点都能不符,可以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围绕开国大典展开,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4.(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试卷)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表是1952—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统计表,这一阶段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1956年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使得农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所以图表中1952—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结果。
A项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是1952—1956这一阶段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52—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5.(2016八下·南宁月考)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土地公有制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土地改革的作用。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的知识点。
6.(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土地改革的重点是在( )
A.新解放区 B.老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A符合题意;
老解放区土地改革较早,排除B;
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较迟,排除C;
边远地区土地改革较迟,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广大贫雇农终年辛勤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的土地掌握在地主和富农手中,为了改变农民无地少地的局面。国家进行土地改革,因此题干描述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A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B;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性质是农民反对地主占领土地的斗争,排除C;
土地改革的影响是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右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D.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C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C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排除B;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开国大典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2017八下·如皋月考)“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主要是因为(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因为在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刚刚建国,百废待兴,为了保家卫国、捍卫世界和平,却敢于挑战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美国,并且最终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因此说抗美援朝沉重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捍卫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抗美援朝的胜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抗美援朝。
10.(2024八下·孝感期末)新中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中共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的制定过程反映出( )
A.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 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
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 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
【答案】C
【知识点】人民政协
11.(2024八下·怀宁期末)“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材料中“这个划时代的会议”( )
A.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D.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答案】D
【知识点】人民政协
12.(2024八下·大兴期末)毛泽东、周恩来给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电报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
【答案】A
【知识点】人民政协
13.(2024八下·钟楼月考)下图为1954年发行的一张宣传画,几个少先队员围在收音机旁,听广播里志愿军叔叔讲战斗故事。这些故事( )
A.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B.介绍了解放西藏的英雄事迹
C.描述了开国大典的场景 D.宣传了土地改革的主要成就
【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14.(2024八下·苏州期中)在某次重大庆祝活动中,有藏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次活动纪念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册封达赖喇嘛 D.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D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15.(2024八下·唐山期中)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 )
A.五战五捷 B.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C.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16.(2024八下·内黄期末)“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它使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这段话评论的是(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抗日战争 D.三大改造
【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17.(2024八下·渭滨期末)下列选项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⑤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人民政协
18.(2024八下·安顺期末)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中“中国人从此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 )
A.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B.开国大典
C.《共同纲领》 D.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答案】B
【知识点】开国大典
19.(2024八下·锡山期末)战争必然有伤害,它可能推迟新中国已经开始的经济恢复进程,甚至会引火烧身,但如果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凶,这说明( )
A.抗美援朝的两难抉择 B.土地改革的复杂曲折
C.民族复兴的自信蓬勃 D.建设探索的艰难历程
【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20.(2024八下·新沂期中)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到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相关历史资料,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新中国的政权巩固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八下·宜城期中)【新中国成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 月13日 傅作义于1月下旬接受和平改编, 历时64 天的平津战役结束
3月5 日 中共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完成了新形势下工作重心的转移
4 月 23 日 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9月21 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数千年的封建压迫,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齐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1)根据表中的大事记,概括促成新中国成立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3)小历同学还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进一步研究,你能否为他再补充一则文献史料,并说明理由。
【答案】(1)北平和平解放、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国民党政权垮台、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法律文件,起临时宪法作用。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有利因素。依据材料一表中的大事记“傅作义于1月下旬接受和平改编,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结束”“中共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完成了新形势下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或三大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使命。
(2)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可知,“新时代”的“新”体现在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3)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补充以及理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文献史料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理由是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故答案为:
(1)北平和平解放、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国民党政权垮台、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法律文件,起临时宪法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有利因素、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2024八下·湘潭期中)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国际国内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
——《中国曙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的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民族“焕发新生”的理解。
(2)材料二 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西藏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务。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
(3)材料三 牟敦康,山东日照籍的革命战士。1951年4月,他在沈阳接到了父亲牟宜之的来信,鼓励他大胆出国征战:“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不必考虑任何问题……我鼓励你全力以赴,作为我的好儿子,作为人民的好儿子,你可努力为之!”
1951年8、9月间,牟敦康在紧张的训练之余,给父亲写信:“最近将接受新任务,有可能较长期间不能通信。父亲可不要挂念。多少年来我很渴望着这种改变,决心在那新的环境中、战斗中作出好的成绩来,以回答党多年来的培养与自己的努力,我希望父亲听到我的好消息。尽管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将用自己所有的智慧与主观的努力去克服它,父亲当不用对我担心。”
——张丁《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指出材料三中家书的时代背景。并列举两位与牟敦康同时期的革命英雄。
(4)请阐述材料三中的家书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内涵。
【答案】(1)历史事件: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重大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背景: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革命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
(4)情怀: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自强不息、视死如归;拥护中国共产党;忠于革命事业等。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和结合所学可知,1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根据材料二“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务。”和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根据材料三“1951年4月,他在沈阳筷到了父亲牟宜之的来信,鼓励他大胆出国征战”和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屌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材料三中家书的时代背景是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期间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壮烈牺牲等。
(4)根据材料三“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不必考虑任何问题”“尽管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将用自己所有的智慧与主观的努力去克服它”“以回答党多年来的培养与自己的努力”可知,材料三中的家书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内涵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自强不息、视死如归;拥护中国共产党;忠于革命事业等。
故答案为:
(1)历史事件: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重大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背景: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革命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4)情怀: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自强不息、视死如归;拥护中国共产党;忠于革命事业等。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部编版初中历史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
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时作业本)“国旗已经上升到旗杆的尖顶,开始在人民首都的万里晴空迎风招展。……将永远飘扬在人民共和国的大地上。”1949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这一现场直播见证了( )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2024八下·于洪期中)以下材料摘自某重要历史文献,该文献( )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
A.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B.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2023八下·营口期末)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人民首都的晴空里徐徐升起。人民海军和陆军部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以整齐的步伐由东向西通过主席台;人民空军的飞机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与该场景相关的史事是( )
A.重庆谈判 B.中共七大 C.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
4.(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检测试卷)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表是1952—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统计表,这一阶段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A.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2016八下·南宁月考)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土地公有制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6.(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土地改革的重点是在( )
A.新解放区 B.老解放区
C.少数民族地区 D.边远地区
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广大贫雇农终年辛勤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8.(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练习题)右图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下列对“新纪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D.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2017八下·如皋月考)“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主要是因为(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0.(2024八下·孝感期末)新中国《共同纲领》的制定曾三次起草和命名。第一次是在1948年10月提出,叫《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纲领(草案)》;1949年8月中共提出第二次草案初稿,题目为《新民主主义的共同纲领》;第三次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的制定过程反映出( )
A.新中国政党制度趋于成熟 B.中国革命性质已发生变化
C.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精神 D.人民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
11.(2024八下·怀宁期末)“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材料中“这个划时代的会议”( )
A.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D.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
12.(2024八下·大兴期末)毛泽东、周恩来给宋庆龄发出邀请电报:“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电报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中共十三届六中全会
13.(2024八下·钟楼月考)下图为1954年发行的一张宣传画,几个少先队员围在收音机旁,听广播里志愿军叔叔讲战斗故事。这些故事( )
A.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B.介绍了解放西藏的英雄事迹
C.描述了开国大典的场景 D.宣传了土地改革的主要成就
14.(2024八下·苏州期中)在某次重大庆祝活动中,有藏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民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次活动纪念的是( )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册封达赖喇嘛 D.西藏和平解放
15.(2024八下·唐山期中)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 )
A.五战五捷 B.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C.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16.(2024八下·内黄期末)“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它使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这段话评论的是(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抗日战争 D.三大改造
17.(2024八下·渭滨期末)下列选项属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为首都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⑤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8.(2024八下·安顺期末)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材料中“中国人从此站起来”的标志性事件( )
A.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B.开国大典
C.《共同纲领》 D.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9.(2024八下·锡山期末)战争必然有伤害,它可能推迟新中国已经开始的经济恢复进程,甚至会引火烧身,但如果置之不理,美国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凶,这说明( )
A.抗美援朝的两难抉择 B.土地改革的复杂曲折
C.民族复兴的自信蓬勃 D.建设探索的艰难历程
20.(2024八下·新沂期中)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到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相关历史资料,该小组探究的主题是( )
A.一五计划的实施 B.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新中国的政权巩固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八下·宜城期中)【新中国成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中国共产党大事记(部分)
时间 主要内容
1 月13日 傅作义于1月下旬接受和平改编, 历时64 天的平津战役结束
3月5 日 中共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完成了新形势下工作重心的转移
4 月 23 日 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9月21 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数千年的封建压迫,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侵略,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齐被中国人民葬入坟墓,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
(1)根据表中的大事记,概括促成新中国成立的有利因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代”的“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3)小历同学还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进一步研究,你能否为他再补充一则文献史料,并说明理由。
22.(2024八下·湘潭期中)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许多国际国内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
——《中国曙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的历史事件。谈谈你对民族“焕发新生”的理解。
(2)材料二 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西藏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务。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
(3)材料三 牟敦康,山东日照籍的革命战士。1951年4月,他在沈阳接到了父亲牟宜之的来信,鼓励他大胆出国征战:“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不必考虑任何问题……我鼓励你全力以赴,作为我的好儿子,作为人民的好儿子,你可努力为之!”
1951年8、9月间,牟敦康在紧张的训练之余,给父亲写信:“最近将接受新任务,有可能较长期间不能通信。父亲可不要挂念。多少年来我很渴望着这种改变,决心在那新的环境中、战斗中作出好的成绩来,以回答党多年来的培养与自己的努力,我希望父亲听到我的好消息。尽管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将用自己所有的智慧与主观的努力去克服它,父亲当不用对我担心。”
——张丁《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家书中的家国情怀》
指出材料三中家书的时代背景。并列举两位与牟敦康同时期的革命英雄。
(4)请阐述材料三中的家书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内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新中国的成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C项符合题意;
A项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不符合题意;
B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答案】A
【知识点】人民政协
3.【答案】C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描述的是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也就是开国大典,故C符合题意。
重庆谈判是国共两党在1945年10月围绕如何建国的事情进行谈判,中共七大是在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讨论抗战结束后的方向,三大改造是在1953年开始,到1956年底结束,ABD时间及地点都能不符,可以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围绕开国大典展开,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4.【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1956年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使得农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所以图表中1952—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结果。
A项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是1952—1956这一阶段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1952—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5.【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土地改革的作用。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土地改革相关的知识点。
6.【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 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A符合题意;
老解放区土地改革较早,排除B;
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较迟,排除C;
边远地区土地改革较迟,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的土地掌握在地主和富农手中,为了改变农民无地少地的局面。国家进行土地改革,因此题干描述的是土地改革的背景,A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的内容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B;
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性质是农民反对地主占领土地的斗争,排除C;
土地改革的影响是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答案】C
【知识点】开国大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C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排除A;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排除B;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开国大典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分析】因为在抗美援朝时,中国人民刚刚建国,百废待兴,为了保家卫国、捍卫世界和平,却敢于挑战当时世界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美国,并且最终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因此说抗美援朝沉重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捍卫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抗美援朝的胜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抗美援朝。
10.【答案】C
【知识点】人民政协
11.【答案】D
【知识点】人民政协
12.【答案】A
【知识点】人民政协
13.【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14.【答案】D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
15.【答案】D
【知识点】抗美援朝
16.【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17.【答案】A
【知识点】人民政协
18.【答案】B
【知识点】开国大典
19.【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20.【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21.【答案】(1)北平和平解放、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国民党政权垮台、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法律文件,起临时宪法作用。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人民政协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有利因素。依据材料一表中的大事记“傅作义于1月下旬接受和平改编,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结束”“中共举行七届二中全会,会议完成了新形势下工作重心的转移”“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举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或三大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使命。
(2)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根据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过去了,从此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民族复兴的新时代”可知,“新时代”的“新”体现在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3)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补充以及理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文献史料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理由是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完成了筹建新中国的历史使命,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
故答案为:
(1)北平和平解放、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国民党政权垮台、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三座大山统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人民成了国家主人。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法律文件,起临时宪法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有利因素、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2.【答案】(1)历史事件: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重大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背景: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革命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
(4)情怀: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自强不息、视死如归;拥护中国共产党;忠于革命事业等。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和结合所学可知,1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根据材料二“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家庭中来”“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务。”和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根据材料三“1951年4月,他在沈阳筷到了父亲牟宜之的来信,鼓励他大胆出国征战”和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屌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材料三中家书的时代背景是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结合所学可知,抗美援朝期间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壮烈牺牲等。
(4)根据材料三“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不必考虑任何问题”“尽管存在很多的困难,我将用自己所有的智慧与主观的努力去克服它”“以回答党多年来的培养与自己的努力”可知,材料三中的家书体现出的家国情怀内涵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自强不息、视死如归;拥护中国共产党;忠于革命事业等。
故答案为:
(1)历史事件:开国大典(或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理解: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重大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背景: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革命英雄:黄继光、邱少云等。(4)情怀: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自强不息、视死如归;拥护中国共产党;忠于革命事业等。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