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课梅岭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xīng风应有崖。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丛莽( ) 旋( )围解 血雨xīng( )风
2.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其正确写法是“ ”。
3.“取义成仁”一词在诗中的意思是 。
4.下列短语结构类型与“自由花”相同的一项是( )
A.风光美 B.兴致高
C.劲头足 D.今日事
5.用“/”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标两处)
取 义成 仁今 日 事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①自强不息是激昂的音符,能谱写出催人奋进的乐章□自强不息是前进的动力,能推动我们走向光明的未来。②古人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从“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泱泱华夏,自强自立之君子,比比皆是。④新时代的青年,有的为国立“芯”,让超级计算机的“中国速度”扬威世界,有的攻坚“卡脖子”技术,争当AR领域创新的领跑者……⑤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⑥时代的进步,要求青年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自强不息,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6.请在第①句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7.从复句类型来看,第④句是 复句。
8.第⑥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9.根据要求填空。
(1)李清照的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充满浩然正气、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梅岭三章》中的诗句“ , ”也同样让人有这种感受。
(2)《梅岭三章》中表现诗人希望幸存的同志们继续努力作战,以捷报告慰死者的两句诗是: , 。
(3)“舍生而取义”“杀身以成仁”是我国仁人志士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梅岭三章》中的“ ”就体现了这种生死观。
10.校团委开展“爱汉字 爱书法”主题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题目。
(1)活动公告在学校网站上发布后,网友们纷纷留言。下面是其中几条,请据此拟写一个辩论的题目。
追梦少年: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
傲骨勇士:电子科技时代,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有所减弱。
(2)任老师给同学们写了两幅书法作品(见下图)作为毕业纪念。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对话,请你修改或补全。
小安:任老师对我们真是垂爱,这两幅作品我们一定要好好珍藏。
小徽:任老师的拙作让我大开眼界,我要多向他请教,好好练习书法。
小安:我想用其中的一幅作为我们这次活动成果集的封面标题。
小徽:选择用哪一幅好呢?
小安:我选第 幅,这是 (书体)。
小徽:选这个书体有什么用意?
小安: 。
小徽:你说得有道理,就选这幅吧。
①对话中有一个敬谦辞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②根据你自己的理解,结合语境,补全对话内容。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梅岭三章(一) 别云间
陈毅 夏完淳
断头今日意如何?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创业艰难百战多。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此去泉台招旧部,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旌旗十万斩阎罗。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1.从《梅岭三章》“ ”和《别云间》“ ”中,可以看出这两首诗均属绝命诗。(各填一句诗)
12.《梅岭三章》中,“百战多”写战斗之频繁,“旌旗十万”言牺牲之巨大,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那么,《别云间》一诗又是怎样表现斗争历程之艰难的?请结合首联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两首诗,一首想象人去阴间,一首想象魂归人间。请结合“去”“来”的目的,说说两位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我是—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衣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流入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14.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
B.”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
C.“小河”流过“森林”,淌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现实。
D.借自然景物“大海”的厉风狂浪,暗示社会的险恶,从而造成“我”与恋人情爱的悲剧。
15.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变易,从而反衬”我”感情不变。
B,岸景幻化为恋人的“衣裳”和“花冠”与最后被“吹折”击碎”幻散”等词的运用产生了浓烈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用心。
C.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约束。
D.本诗语言特点为注意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字,形成轻柔的旋律;爱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
16.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
17.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手
萧红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手: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以上。
我们叫她“怪物”。 教师点名时每次一喊到王亚明,她都起来,把两只青黑手垂得很直,肩头落下去,面向着棚顶说:“到,到,到。”
全班的同学都在笑。可是王亚明却安然的坐下去,青黑色的手开始翻转着书页。
数学课上,她读起算题来也和读文章一样;午餐的桌上,那青黑色的手已经抓到了馒头,她还想着地理课本;夜里她躲在厕所里边读书,天将明的时候,她就坐在楼梯口。她的眼睛爬满着红丝条;贪婪,把持,和那青黑色的手一样在争取她不能满足的愿望。
校长已说过她几次:“你的手,就洗不净了吗?操场上竖起来的几百条手臂都是白的,就是你,特别呀!真特别。”女校长用她贫血的和化石一般透明的手指去触动王亚明的青黑色手,好像是害怕,微微有点抑止着呼吸,就如同让她去接触黑色的已经死掉的鸟类似的。“学校的墙很低,春天里散步的外国人又多,他们常常停在墙外看的。等你的手褪掉颜色再上早操吧!”
大风在窗外倒拔着杨树的那天,她背向着教室,也背向着我们,对着窗外的大风哭了,她用那已经开始在褪着色的青黑色的手捧着眼泪。这一次,好像风声都停止了,她还没有停止。
宿舍搬家的那天,我似乎已经睡着了,但能听到隔壁在吵叫着:“我不要她,我不和她并床……”“我也不和她并床。”
我再细听,就什么也听不清了,只听到嗡嗡的笑声和绞成一团的吵嚷。夜里我偶然起来到过道去喝了一次水。长椅上睡着一个人,立刻就被我认出来,那是王亚明。两只青黑手遮着脸孔。我想她一定又是借着过道的灯光在夜里读书,可是她的旁边也没有什么书本,包袱和一些零碎就在地板上围绕着她。
我看着墙上的影子,那影子印在墙上也和头发一样颜色。
“惯了,就是地板也一样睡,念书是要紧的……爹爹可是说啦!三年毕业,再多半年,他也不能供给我学费……这英国话,我的舌头可真转不过弯来。”
她读书的样子完全和刚来的时候不一样,那喉咙渐渐窄小了似的,只是喃喃着,并且那两边摇动的肩头也显着紧缩和偏狭,背脊已经弓了起来。
我读着小说,很小的声音读着,怕是搅扰了她。我读的是《屠场》中女工马利亚昏倒在雪地上的那段。王亚明站在我的背后,我一点也不知道。
“你有什么看过的书,也借给我一本……”我就把《屠场》放在她的手上,因为我已经读过了。
一天,我听到床头上有沙沙的声音,我仰过头去,在月光下我看到了是王亚明的青黑手,并且把我借给她的那本书放在我的旁边。
我问她:“看得有趣吗?”
她并不回答我,头发也像在抖着似的,用着那和头发一样颜色的手横在脸上。 “马利亚,真像有这个人一样,……那医生知道她是没有钱的人,就不给她看病……呵呵!”她笑了,借着笑的抖动眼泪才滚落下来:“我也去请过医生,我母亲生病的时候,他先向我要马车钱,我说钱在家里,先坐车来吧!人要不行了……他站在院心问我:‘你家是干什么的?’不知为什么,一告诉他是开‘染缸房’的,他就拉开门进屋去了……姐姐定亲的那年,她的婆婆从乡下来住在我们家里,一看到姐姐她就说:‘唉牙!那杀人的手!’从这起,爹爹就不许某个人专染红的。我的手是黑的,细看才带点紫色,那两个妹妹也都和我一样。”
“你的妹妹没有读书?”
“没有,我将来教她们,可是我也不知道我读得好不好,读不好连妹妹都对不起……他们在家吃咸盐的钱都给我拿来啦……我哪能不用心念书,我哪能?”她又去摸触那本书。
我看着地板上的花纹,我想她的眼泪比我的同情高贵得多。
还不到放寒假时,一天的早晨,王亚明整理着手提箱和零碎,没有人和她告别。
“我的父亲还没有来,多学一点钟是一点钟……”
这最后的每一点钟都使她流着汗,在英文课上她忙着用小册子记下来黑板上所有的生字,连教师随手写的她也记了下来。地理课上她又费着力气模仿着黑板上教师画的地图,……好像所有这最末一天经过她的思想都重要起来,都必得留下一个痕迹。
下课,我看了她的小册子,那完全记错了:英文字母,有的脱落一个,有的她多加上一个……她的心情已经慌乱了。
太阳停在颤抖的挂着雪的树枝上面,鸟雀刚出巢的时候,她的父亲来了。他用围着脖子的白毛巾掳去胡须上的冰溜:
“你落了榜吗?你……”冰溜在楼梯上溶成小小的水珠。
“没有,还没考试,校长告诉我,说我不用考啦,不能及格的……”
她的父亲站在楼梯口,腰间挂着的白手巾动也不动。
“再来,把书回家好好读读再来。呵……呵。”不知道她向谁在说着。
那被朝阳拖得细长的影子,跳动着在人的前面先爬上了木栅门。从窗子看去,人也好像和影子一般轻浮,他们就向着远方,向着迷漫着朝阳的方向走去。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越远那闪光就越刚强,刺痛了我的眼睛。
1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校长严厉地训诫王亚明,不允许她出操,是因为她认为王亚明不讲卫生,一双青黑色的手有碍观瞻,破坏了学校形象。
B. 小说叙述了一位来自底层家庭的女孩进入学校就读期间遭遇种种歧视、嘲讽的故事,取材小却意味深远,带有鲜明的进步色彩。
C.“我也不和她并床。”同学对王亚明的排斥让王亚明在学校陷入了被孤立的处境,而这种排斥和孤立,与校长的看法和行为是有关系的。
D. 小说擅长通过细节展示人物心理。“冰溜在楼梯上融成小小的水珠”“腰间挂着的白毛巾动也不动”暗示了父亲得知王亚明被劝退的消息后恨铁不成钢的失望、愤怒。
E. 小说结尾的描写意味深长,“雪地好像碎玻璃似的”,发出刚强的闪光,刺痛了“我”的眼睛,也沉重地向读者发出心灵的质询,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愧疚之情。
19.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0.请概括作品中王亚明这一形象的特点,并简要分析。
21、小说以“手”为题,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一意象在文中的作用。
答案
1、mǎng xuán 腥 2.应有崖---应有涯 3.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4.D
5.取 义/成 仁/今 日 事 6. ; 7. 并列 8.可删掉“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中的两个“的”。9.(1)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2)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3)取义成仁今日事 10.(1)示例:电子科技时代要不要学习书法。(2)一 楷书 楷书端庄,寓意我们青少年品行端正 拙作----大作
11.断头今日意如何(或“此去泉台招旧部”);已知泉路近。
12.首联叙述了诗人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生活。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深含着诗人满腔心酸和深切感。
13.人去阴间,是为了为了“招旧部”“斩阎罗”,以此表达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或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魂归人间,是为了看战旗在空中飘扬,以此表达壮志未酬的悲愤(或“表达对山河故乡的无限留恋”,或“表达对胜利的渴盼”)。
14.C
15.D
16.采用以人拟物的手法、把人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
17.以人拟物的抒情手法,使诗作意蕴丰富,含蓄深沉,许多意象富有象征意味。如“小河”和“影儿”的缠绵依恋,表现了“五四”以后青年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向往。而“无情的大海”的狂风恶浪,蛮横地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暗示了封建顽固的黑暗势力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无情摧残虐杀, 有力地表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拓展了爱情诗的意蕴。
18、B C
19、①以第一人称叙述,使情节更为真实可信;②通过讲述“我”与王亚明的交往过程展开对王亚明的身世背景的介绍,使叙事更加集中;③以一个同情者的视角叙述王亚明的故事,容易凸显矛盾冲突,有利于表达小说的主题。
20、①外表朴素,家境贫寒,有一双青黑的手;②学习勤奋,生活要求低,不放过任何一点学习机会;③性格憨厚朴实,忍辱耐劳,默默忍受他人的奚落、歧视。
21、①情节结构上,“手”的意象贯穿全文,是小说的一条线索,使小说的情节更为紧密;②形象刻画上,王亚明的“青黑色的手”凸显了人物贫苦的身世,刻画出一个底层勤苦女孩的形象;③表现手法上,王亚明的“青黑色的手”与女校长“透明的手指”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阶层的差异;④主题表达上,小说通过叙述王亚明因一双“青黑色的手”而饱受歧视的事实,揭示了底层劳动人民不受尊重的社会现象,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