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伶官传序》 课件(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 课件(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4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3 11:3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五代史伶官传序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
原文: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徵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问:究竟是“创业难”还是“守成难”呢?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去找北宋史学家、文坛泰斗欧阳修去问个明白。
教学目标
1 .了解欧阳修和唐末五代及北宋的历史背景,掌握课文重点实词、虚词及各种文言现象。
2.反复诵读课文,能让学生赏析文章的抑扬顿挫的美感,能理解作者的观点,解读作者的深刻寓意。
3 .能理解文章的论证美及以史鉴今、对比论证的手法并学会在写作中实践运用。
4 .能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兴趣,教给学生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写作背景
欧阳修为何写伶官传,还得从五代开始讲起。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恋伶人,“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 伶官传》。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任务活动一:反复咏叹,品出深沉的情感
任务活动二:疑义相析,探索时间的秘密
任务活动三:奇片共赏,品评人物的功过
任务活动四:学习欧公,领悟写作的方法
任务活动五:启迪观照,厘清古今之共源
任务活动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情之至而风神摇曳
任务活动一:反复咏叹,品出深沉的情感
情之至而风神摇曳
任务活动一:反复咏叹,品出深沉的情感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一唱三叹,情之至而风神摇曳
1、找出文中开头、中间、结尾三个感叹句
2、找出文中重要的感叹词
“岂非人事哉”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于人欤”
“岂独伶人也哉”
呜呼、哉、矣、也、欤
任务活动一:反复咏叹,品出深沉的情感
3、文中主要有哪三种情感
赞---------惜---------忧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任务活动一:反复咏叹,品出深沉的情感
4、这个句式换成下面句子,品评有何不同?
晋王将终,三矢赐庄宗:梁乃吾仇,燕吾所立,丹吾兄弟,背晋归梁。此之三者,吾所遗恨。与尔三矢,无忘父志!’庄宗受而藏庙。”
庄宗受,藏于庙。后用兵,遣从事,告太庙,请其矢,盛锦囊,负前驱,凯旋纳。系燕贼,父子组,函梁讎,君臣首,入太庙,还先王,告成功,意气盛,何其壮!
其后用兵,遣礼告庙,请还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凯旋而纳。系燕父子,函梁君臣,入于太庙,还矢先王,告以成功,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一唱三叹,情之至而风神摇曳
任务活动一:反复咏叹,品出深沉的情感
二、起伏跌宕的叙议节奏美
三、富于变化的情感节奏美
一、错落有致的语言节奏美
叙事议论配合十分和谐恰当,行文轻重缓急节奏得当。
波形状态的消涨起伏的情绪变化和抑扬顿挫的气势流动
运骈入散,以散破骈,骈散结合,使句式丰富多彩,有促有缓,节奏分明。
叙议和谐 疏密缓急 详略得当
消涨起伏 抑扬顿挫 一唱三叹
长短整散 响沉强弱 急徐曲直
5、清代沈德潜誉此文为“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南宋学者李耆卿
任务活动二:疑义相析,探索时间的秘密
908年,23岁,受命继志
912年,27岁,系燕父子以组
923年,38岁,函梁君臣之首
1、请你根据课文注解4 后唐庄宗(885-926)来给李存勖列个履历表
926年,41岁,身死国灭
15年
3年
得天下
失天下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左传》
任务活动二:疑义相析,探索时间的秘密
2、如何理解庄宗的时间的秘密
人寿几何 逝如朝霜。时无重至,华不再阳。——晋·陆机
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
成业于戒惧,败坏于骄恣
得天下
忧劳
失天下
逸豫
人事


任务活动三:奇片共赏,品评人物的功过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2、三垂冈战役
李存勖军事上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一往无前,继位后不久,便在三垂冈战役中一展雄图,他主动向后梁发起攻击,他说:“后梁听说我丧父,必定以为我不能出兵,同时以为我少年嗣位,不谙军事,必有骄怠之心。如果我挑选精干士兵,日夜兼程,出其不意,以我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那么定霸便在此一役。 ”他带领大军从太原出发,至潞州,在一个大雾天亲自率军埋伏在三垂冈下,平明昏雾,部队三道齐进,梁军大恐,向南溃退。这一役,李存勖的军队大获全胜斩首万余级,俘获大将三百余人。
任务活动三:奇片共赏,品评人物的功过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3、李存勖与伶官
李存勖不光喜欢看戏,有时还亲自登台过过瘾。一次,他与伶人敬新磨同台演出,自称扮演的角色为“李天下”,敬新磨上去就给了他两巴掌,“新磨遽前以手批其颊”。敬新磨解释道:“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意思是说,只有皇帝才能称李天下,你一个小小的演员竟敢大言不惭,这不是要谋反吗?可能是敬新磨太投入了,竟然忘了眼前这位就是皇帝。李存勖一听,非常高兴,看到敬新磨对自己忠心耿耿,不但没有怪罪,反而“赐与新磨甚厚”,“李天下”的诨名也由此载入史册。
任务活动三:奇片共赏,品评人物的功过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三国志·魏书·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半截英雄
文武双全 骁勇善战 胆略过人
自矜功伐 宠任伶官 奢侈淫乐
4、请问庄宗是英雄吗?
雄才大略的军事家
昏庸无道的皇帝
任务活动四:学习欧公,领悟写作的方法
(一)谋篇布局,把握论证的结构
1段 (总—立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议论]
2-3段 (分—论证)史[记叙、描写]——论[议论、抒情]
2段 分写庄宗得天下的史实。
3段 分写庄宗失天下的史实。
小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段 (总—推论):总结全文。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任务活动四:学习欧公,领悟写作的方法
(二)论证透辟,把握论证的方法
1、例证法
3、引证法
2、对比论证
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得天下

失天下
满招损,谦受益
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宋]曾巩
任务活动四:学习欧公,领悟写作的方法
1、请你以庄宗为事例学习用作文五句法来说一段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观点句
阐释句
材料句
分析句
总结句
(三)它山之石,学习写作的方法
世事纷纭,政权更迭,我觉得国家的盛衰有其原因。。。。。
这也就是说。。。。。。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例如庄宗。。。。。
假如庄宗。。。。。。
总之。。。。。。
任务活动四:学习欧公,领悟写作的方法
1、请你以庄宗为事例用作文五句法来说一段话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观点句
阐释句
材料句
分析句
总结句
(三)它山之石,学习写作的方法
世事纷纭,政权更迭,我觉得国家的盛衰有其原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也就是说,国家盛衰的原因很多,但更多的是由于人的作为。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庄宗因受父遗命的激励,奋发图强,夙兴夜寐,君臣一心,国力日增。及天下已定,庄宗开始宠幸彾臣,沉溺唱戏,荒废朝政,封赏伶臣,引起武将不满。 伶官得势,横行乱政。 终至“身死国灭”。此之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假如庄宗完成父亲的遗愿后能继续励精图治,厉兵秣马,也许后唐的历史就会改写。总之,国家的盛衰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有目标,有所作为。
任务活动四:学习欧公,领悟写作的方法
2、如果要以庄宗为事例,请你用引议联结法来整理你的写作提纲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三)它山之石,学习写作的方法




1段:俗话说,再富也富不过三代,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得失,我认为。。。
2段:对人事进行核心概念诠释
3段:以庄宗事例进行阐述(反)
4段:以唐太宗事例进行阐述(正)
5段:联系当今中国进行阐述
6段:联系青年该如何修养自己
7段:小结全文,重申观点
任务活动四:学习欧公,领悟写作的方法
2、如果要以庄宗为事例,请你用引议联结法来整理你的写作提纲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
(三)它山之石,学习写作的方法




1段:俗话说,再富也富不过三代,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照见得失,我认为。。。
2段:对人事一词进行核心概念阐述
3段:从治国角度阐述(庄宗)
4段:从治家角度阐述(曾国藩)
5段:从修身角度阐述(个人)
6段:联系当今社会形势
7段:小结全文,重申观点
任务活动五:启迪观照,厘清古今之共源
1、比较阅读《伶官传序》和《过秦论》,探寻古代史论的解读路径。
比较分析 相同点 不同点 过秦论 伶官传序
背景目的 都是对前代盛衰兴亡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其目的也都在于维护当朝的统治。 是贾谊按皇帝拟定的题目写的,是应制之作。
思想内容 论秦(行仁义)
布局谋篇 都是论述前代兴亡,由盛而衰,由叙写史事到议论说理,最后画龙点睛,-语破的。 以散体写史论,叙事简约
带有自发的性质,是一种文学的自觉。
都是在评说历史,推究原因,总结经验,提供鉴戒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以赋体写史论,铺张扬厉
说唐(慎所溺)
任务活动五:披文入理,厘清古今之共源
余秋雨:“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 (《艺术创造工程》)
2、请问后唐庄宗有没有第4支箭
前3支箭
第4支箭
第4支箭的存在可以推翻前三支箭的努力
三箭开天一箭归天
打天下,报家仇和得民心。
守住天下和继续延续君王动力。
任务活动五:披文入理,厘清古今之共源
余秋雨:“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自尊。” (《艺术创造工程》)
3、请问中国共产党有没有第四支箭?
1921 — 1949
1949 — 至今
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进京赶考”
第四支箭
任务活动五:启迪观照,厘清古今之共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克罗齐
4、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请问历史上还有哪些祸害国家的“伶人”
5、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伶人”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这是心忧国事的政治家机智巧妙而又委婉的劝谏艺术。
文章主旨
观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述:得(盛)—三矢—恭敬;失(衰)—伶官—宠幸。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赵翼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文章主旨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庄宗三矢何其盛,
热血一泓戛然衰。
历史之镜源何似,
今人谨记人事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
原文: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房玄龄曰:“草昧②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
魏徵对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草昧;此指开创国家。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雨果:“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笑面人》)
课后作业(三选一)
1、比较阅读《伶官传序》和《六国论》,探寻古代史论的解读路径。(提示:在背景内容、谋篇布局、表现手法和写作目的上的对比)
2、庄宗,我想对你说·····(写300字左右的文字)
3、请你试着根据今天课堂上的关于庄宗话题的作文提纲来拟一道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