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同步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同步练习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3.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2 17:0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新课标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
1.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文化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B.宗族关系也是基本的政治关系
C.采取民主方式推选国家最高掌权者
D.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夏商早期政治文化特点的识记和理解。夏朝出现了王位世袭制,“家天下”取代“公天下”,故A、B、D正确。
点评:考查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
2.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  )
A.分封制 B.王位继承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周时已有,到秦朝时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应该理解为周朝的分封制就已经开始了集权的趋势,到秦朝发展为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考查分封制
3.《左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继承制
C.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王位世袭制
答案:A
解析:分析:材料“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说明西周分封制下森严的等级制度,以下事上,天经地义,故A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表明垄断神权和强化王权,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故D项错误。
点评:考查分封制
4.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这段材料表明(  )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
B.宗法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
C.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
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
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诸侯有为周天子随从作战的义务,C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至而无寇”可知当时无战事,只是周天子烽火戏诸侯,因此A、D中“诸侯反叛”和“大国争霸”缺乏依据。B中“宗法制”和“朝贡”,材料信息没有体现。
点评:考查分封制
5.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其主要含义是(  )
A.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
C.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
答案:A
解析:分析:关键信息是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解答本题关键是理解材料的意思,把握西周如此分封与布局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A项正确;B项并没有从题干中体现;C项述说的是表面现象;鲁、齐是同姓王诸侯,D项一定程度上有所体现,但没有题干的所强调的,排除D项。
点评:考查分封制
6.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定商代(  )
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 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
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D.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商王的卜辞首先托祖先转达,这体现出商代已经形成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故选B项;商王心目中的最高神是“帝”,排除A项;D项过于绝对,C项与材料不符。
点评:考查宗法制
7. “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表明(  )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和获取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题分析材料,依据材料中的“贵族色彩”、“共主”、“地方分权体制”等信息反映了西周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分封制,故选C。选项A符合商王统治的特点,选项B、D中“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属于秦朝的政治特征。
点评: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
8.《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的形成 B.个人素质的差异
C.宗法制的影响 D.封建家长的喜好
答案:C
解析:分析: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地位却有天壤之别,原因是贾宝玉为正室所生,贾环为妾室所生,这明显受到了重视嫡长子的宗法制的影响。
点评:考查宗法制
9.观察下面材料,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室) A.三哥(20岁)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答案:A
解析:分析: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妻所生子为嫡子,妾所生子为庶子,故排除C、D;再从嫡子的出生先后顺序,排除B,故选A。
点评:考查宗法制
10.火塘是少数民族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要进行火塘祭祀,祈求家人安泰。火塘还是一个家庭的象征,分家时要另立火塘。这种习俗源于(  )
A.图腾崇拜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答案:C
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火塘还是一个家庭的象征,分家时要另立火塘”可知,分家另立火塘,标志着家庭的分化,由一个家庭中分化出的血缘关系的家庭便渐渐形成了一个家族,这与宗法制相符合。
点评:考查宗法制
11.成语“数典忘祖”“不肖子孙”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
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答案:B
解析:分析:数典忘祖、不肖子孙两个成语强调的是敬祖,故与宗法制关联,B项正确;井田制是商周时期的经济制度,排除A项;分封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但题干未涉及,排除C项;世袭制是财产、权力的继承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点评:考查宗法制
12.某诸侯年轻时购买一女,生子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人。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位的应该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宗法制的核心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大儿子,故只有乙能继承王位。
点评:考查宗法制
13.祖先祭祀是古代社会与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宗庙活动只有“宗子”才有主祭的资格。此规定源于(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推恩令” D.郡县制
答案:A
解析:分析:宗庙活动只有“宗子”才有主祭的资格,体现了浓厚的血缘关系色彩,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故A项正确;分封制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权利的分配,“推恩令”和郡县制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都与材料中体现的浓厚的血缘关系无直接联系,故B、C、D项错误。
点评:考查宗法制
14.《吕氏春秋》载:“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其表达的是(  )
A.分封制造成的动乱 B.宗法制形成的稳定
C.分封制形成的稳定 D.王位继承制的影响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立天子、诸侯、嫡子”和“不使诸侯、大夫、庶孽疑”可知其表达的是宗法制形成的稳定,宗法制明确了权力继承的标准,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表达的内容无关,故A、C项错误;题干信息虽然与王位继承制有关,但是重在强调其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积极作用,D项表述过于笼统,故D项错误。
点评:考查宗法制
15.《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礼记·礼运》中记载“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夏商西周时期的“礼”主要指(  )
A.礼仪 B.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
C.风俗 D.贡赋
答案:B
解析:分析:“礼”是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主要指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
点评:考查礼乐制度
16.周礼规定,天子三架编钟三面摆置,诸侯两架编钟两面摆置,大夫一架编钟一面摆置。 这表明西周时期(  )
A.分封制度瓦解 B.音乐教育普及
C.冶铁技术发达 D.等级制度森严
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以“三架编钟”、“ 两架编钟”、“ 一架编钟”来表现天子、诸侯、大夫的不同规格,这是要区分三者的身份与地位,故D项正确;题目设定的时间是西周时期,结合材料,分封制是得到严格实行,分封制度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描写这些编钟在贵族中的使用情况,不能说明音乐教育普及,故B项错误;冶铁技术在春秋时期才出现,故C项错误。
点评:考查礼乐制度
17.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点是(  )
A.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 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
C.西周社会阶级等级严格 D.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等级严格
答案:D
解析:分析:注意材料信息“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说明周朝的丧葬仪式带有等级色彩,故D项正确;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宗法制强调的是血缘亲疏关系,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天子到士都属于西周统治集团,不能代表整个社会阶层,故C 项错误。
点评:考查礼乐制度
18.下列对西周政治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有(  )
①在宗法系统里,天子和诸侯同时具有大宗与小宗的双重身份
②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
③分封制是将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宗法制主要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B
解析:分析:在宗法系统里,天子永远是大宗(宗主),诸侯同时具有大宗与小宗的双重身份,因此①错误;②是分封制的目的;③是分封制的对象;④是宗法制的目的,都是正确的,因此正确答案是B项。
点评: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
19.某中学历史探究小组围绕西周的制度开展探究性学习,其中关于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的实质得出的正确结论应该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都维护封建统治
C.都属于等级制 D.都是大宗和小宗关系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理解能力。A是宗法制的特点;西周不属于封建社会,故B错误;D是宗法制内容,不是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共同点。这三种制度都是通过严格的等级规定维护西周统治。
点评: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0.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B.宗法分封逐渐瓦解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
答案:B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表明周王室的衰微,这体现了周朝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故B项正确。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A、C、D项错误。
点评: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两幅图片:
材料一 西周分封形势图
材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西周封国主要有哪几类?
答案:同姓亲族建立的封国,如晋、鲁、卫等;功臣、姻亲建立的封国,如齐国;商代降族建立的封国,如宋国。
(2)材料二反映出西周的宗法制有哪些特点?
答案:嫡长子继承制为主要特点,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两种制度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答案: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为西周分封制奠定了政治基础。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阅读历史材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1)实际上考查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注意题干中的“举例说明”。(2)结合课本知识,根据图示情景回答。(3)注意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结合在一起的政治制度,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解答时要充分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图一中可获取分封对象的类别和空间信息;从图二中可以获取西周社会形成森严等级,具有层层相属特点的信息。
点评: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
22.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请回答:
(1) 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周朝什么政治制度?
答案: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2)图二所示制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案: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一所示,图中出现了同姓封国和异姓封国,如晋、燕、魏、宋等;图二则反映了宗法制度,即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形成大小宗之间的关系;图三主要是青铜编钟,是一种乐器,主要是维护封建制度而与之相配套的文化制度,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2)根据图二所示天子在主干上,其他的诸侯、卿大夫、士都在支干上,可以得出天子是大宗,其他相对是小宗;而诸侯在支干的顶端,卿大夫和士又在支干的分支上,可以得出诸侯是大宗,卿大夫和士是小宗,以此类推;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在家庭内部的继承关系为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有继承权,所以为嫡长子继承制度。
点评: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本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
答案:先代贵族、功臣、王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答案: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统治的政治根基。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二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案:类别:二手史料。
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信息逐条分类概括;(2)依据材料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周)幽王另立太子,破坏了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动摇了西周统治的政治基础,因而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3)结合研究性学习的知识去解答。
点评:考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些人名的出现受到什么制度的影响 依据是什么
答案:宗法制。因为这些人名带有明显的家族血缘色彩。
(2)材料二反映了制定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上述两种制度是什么关系
答案: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第(1)题从材料一中的“祖”“宗”“先”等词可知是受到古代宗法制的影响,因为这些词带有明显的家族血缘关系;第(2)题宗法制是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第(3)题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点评: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
25.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公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约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而消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之》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答案:分封制 。因为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哪种制度?由材料可以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案: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答案: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解析:分析:(1)材料一中的“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公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和材料二中的“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约述职”都足以证明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至于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则是因为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是严格按照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所以,必须先贬其爵”而后才能“削其地”。(2)材料三中的“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和“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都足以证明材料三反映了西周的宗法制度。而的最大特点则是嫡长子继承制。按照西周宗法制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嫡长子,继承王位的只有嫡长子一个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王位继承的稳定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局的稳定。(3)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是指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当然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积极作用是指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使中国人形成了强烈的宗族观念。分封制的积极作用是指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国家的政治局势。
点评: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4 页 (共 1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