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2024)五年级下册第六课《卢沟谣》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艺版(2024)五年级下册第六课《卢沟谣》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3-13 20:10: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卢沟谣》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这首童声合唱《卢沟谣》无论从歌词,还是旋律来说,都让人倍感清新流畅。《卢沟谣》只有八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作词者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主题,小语言、大情怀。
《卢沟谣》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
由于现在嘉绒藏区也非常重视艺术课程,所以本课对于嘉绒藏区五年级的嘉绒藏区嘉绒藏区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们都能熟练认识简谱,并且能学会正确的发声技巧。但在音乐的节奏和音准上,嘉绒藏区嘉绒藏区学生还略差点。特别是合唱部分声音的和谐和均衡上还需要加大力度的训练。《卢沟谣》是一首F大调的合唱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音(宫-1、商-2、角-3、徵-5、羽-6)谱写主旋律。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曲调清新、悠扬。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对于嘉绒藏区嘉绒藏区学生来说比较难把握。
3、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卢沟谣这首歌,正确把握演唱这首歌曲的情绪。了解卢沟桥事变,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四拍长音,反复记号。
(3)完整而充分的聆听并且歌唱音乐作品,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享受音乐审美过程的愉悦,理解音乐的精神内涵。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卢沟谣这首歌,并且能够唱得悠扬流畅。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在本首歌曲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低声部则大多采用高声部下的一个三度。曲调清新、悠扬。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音准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5、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数码钢琴、乐谱
学生:口风琴
6、教学过程
(1)导入
嘉绒藏族马尔康是藏族文化与汉、羌、回等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牧业文化的交汇地,素有“民族走廊”之称。在无数亮丽斑斓的嘉绒人文景观中,那些如繁星般多彩的建筑便是其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你知道的具有历史、文化、科技的古建筑有哪些?(嘉绒藏区嘉绒藏区学生举例课件展示:松岗古碉群、婆陵甲萨古城遗址、卓克基土司官寨)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歌曲就是关于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卢沟桥有关。
(设计意图:)我们通过观看《七七事变》历史影响资料视频,了解卢沟桥。看完视频后让嘉绒藏区嘉绒藏区学生知道“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
(设计意图:让嘉绒藏区嘉绒藏区学生通过对视频的观看,来了解我国七七事变历史,从而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2)新课教学
a.欣赏歌曲《卢沟谣》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歌曲《卢沟谣》通过童谣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卢沟桥所经历的八百年风雨迷障和它所积淀得沧桑。
b.让嘉绒藏区嘉绒藏区学生观看《卢沟谣》歌曲视频
听歌曲有哪些演唱形式?童谣、齐唱、合唱
能否理解歌词内容。
(设计意图:学习唱歌必须得完整的欣赏一遍,并且能够理解歌词,读懂歌词)
c.学唱歌曲《卢沟谣》
①按节奏读歌词
(随音乐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四拍长音,要读准确)
②解释歌词含义
永定河出西山,碧水环绕北京湾——永定河位于北京的西南部,北京西山,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古城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宛如腾蛟起蟒,从西方遥遥拱卫着北京城,因此,古人称之为神京右臂,永定河流经西山。
卢沟渡摆渡船,渡走春秋渡秦汉——卢沟河即永定河,历史悠久,原来只是浮桥相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金中都烟云散,留下古桥写江山——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之后,这座浮桥更成了南方各省进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门户,车水马龙,行人相接,原有的浮桥显然已不能适应都城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交通上的需要,金世宗才诏命建桥。
元明清七百年,卢沟晓月照大川——经过历史的洗礼,卢沟桥仍然见证着中国的变迁,卢沟桥有“卢沟晓月”的美称。
晚清衰民国乱,列强践踏毁家园——晚晴时期,中国开始被列强瓜分,资本主义帝国入侵中国,家园被践踏。
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1937 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人开始了八年的艰苦抗日。
(设计意图:歌词饱含了卢沟桥的百年变迁,表面用词简练,其中的寓意却很深刻。通过讲解歌词,让嘉绒藏区嘉绒藏区学生理解卢沟桥的历史,将爱国爱家的情感融入内心深处。)
③学唱歌谱(注意音准)
重点放在合唱部分感受6、4
④歌曲学唱学唱第一段
分段学唱、重点乐句教唱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歌声来走进卢沟桥,走进那段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勇抗战、保家卫国的历史。
d.口风琴练习
6· 6 6 — 5· 3 5 —
4· 4 4 — 3· 1 3 —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为歌曲合唱部分做铺垫)
这一段向我们展示了卢沟桥的美景,(演唱的美一些,从你的声音里老师仿佛看到了卢沟桥边水草荡漾,河面上波光粼粼) 800年来卢沟桥坚固依旧,陪伴一代代人的成长。请同学们用歌声表现。
卢沟谣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的美景就在我们家里,在我们中国,你自豪吗?一个声部的声音不足以表现这种感情,所以这里出现了合唱,二声部比一声部要低一些。师范唱。跟老师来唱一唱二声部,(唱谱唱词相结合,重点放在6、4的感受上。选一组同学于老师同唱二声部,一声部交给另一组同学,谈谈唱合唱的感受,声音要和谐,不能太大声,兼顾两个声部),完整演唱第一段。
师小结:卢沟桥的景色非常美,你们的歌声也非常美。
⑤学唱第二段
在这一句出现了‖: :‖,它的名字“反复记号”它表示“在反复记号里面的歌词,要唱两遍”
面对列强的侵略我们感到……(学生回答)
中国人在这时变得……(学生回答)
英勇坚韧的中国人啊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保卫了我们大好的河山。中国人是怎样的?你怎样演唱?
恩唱不上去,唱不上去怎么办?跟老师学啊(深吸一口气,保持住、声音不用太大)来试一试。
⑥完整演唱
(3)观看《卢沟谣》歌曲视频
分析歌曲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歌谱中的力度记号也印证了我们的结论。mf在歌曲中表示中强,f表示强,ff表示特强(板书)结合本首歌曲,在mf处我们要唱的柔和、柔美。f处要唱的坚定有力量。ff要唱的振奋激昂
(4)、完整演唱《卢沟谣》
注意合唱部分声音的和谐和均衡,并且适当控制音量的变化。
(5)、课堂小结
同学们,卢沟桥代表了中国精神,可是大家知道吗?中国文明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代的中国人,坚韧不屈,奋勇前进在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课后反思 音乐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美,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更应该是对嘉绒藏区学生一次美的熏陶。所以,我们要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美的作用,让音乐课成为感受美、创造美的殿堂,让美贯穿音乐课堂。
《卢沟谣》是作为合唱曲目,是“唱响中国”入围的36首歌曲中唯一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卢沟谣》时,课前我让嘉绒藏区学生查阅资料,收集卢沟桥的风景图片并了解在卢沟桥上所发生的故事。上课伊始,我让学生边看图片边聆听歌曲第一段,从而感受卢沟桥的美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学唱歌曲激发内心情感。紧接着我让学生聆听第二段歌曲,边听边讲述:在美丽的卢沟桥上,曾经发生过一段令全国人民都无法忘怀的历史,你知道吗?由于课前做了准备,学生都踊跃举手,并用自己的语言简介了卢沟桥事变,并谈了自己对卢沟桥事变的看法。我再次让学生聆听歌曲的第二段,引导嘉绒藏区嘉绒藏区学生总结出中国人民对卢沟桥事变的态度,并从歌词中找到所持态度的歌词“中国人意志坚,重振河山换新天”,引导学生用慷慨激昂的情绪演唱,表达中国人民不畏强敌的情怀,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信念。在这节课结束时,我又总结《卢沟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中国历史,歌颂民族精神的歌曲。希望你们能铭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发掘音乐作品的情趣特色,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教师应精心设计教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由参与、主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