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一课时
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两
位数的不进位也不退位的加减
(青岛版)一年级
下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06
分层作业
核心素养目标
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
01
02
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整十数,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03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新知导入
一组栽了26棵松树。
二组栽了30棵松树。
已经栽了26棵杨树,还要栽3棵。
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新知导入
一组栽了26棵松树。
二组栽了30棵松树。
已经栽了26棵杨树,还要栽3棵。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习任务一
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探究新知
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杨树
把已经栽的棵数与还要栽的棵数合起来。
(棵)
探究新知
我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十位
个位
(棵)
2 9
29
为什么在个位上
拨3个珠子
3表示3个一,所以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
探究新知
先算 6+3=9
再算 20+9=29
26 + 3 =
20
6
9
29
想一想:为什么“3”和“6”相加
“3”和“6”都在个位上,分别表示3个一和6个一,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所以“3”和“6”相加。
探究新知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探究新知
两个小组一共栽了多少棵松树
(棵)
探究新知
我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为什么在十位上
拨3个珠子
(棵)
十位
个位
5 6
56
30里面有3个十,所以要在十位上拨3个珠子。
探究新知
26 + 30 =
20
6
50
56
先算 20+30=50
再算 50+6=56
探究新知
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再加一位数。
想一想:为什么“3”和“2”相加
“3”和“2”都在十位上,分别表示3个十和2个十,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所以“3”和“2”相加。
学习任务二
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探究新知
你会计算 56-3 和 56-30 吗
56 - 3 =
十位
个位
6
50
3
53
探究新知
你会计算 56-3 和 56-30 吗
56 - 30 =
十位
个位
26
50
6
20
探究新知
想一想:计算56-3和56-30有什么不同?
56 - 3 = 53
56 - 30 = 26
6个一减3个一
5个十减3个十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减,再加整十数。
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减,再加一位数。
课堂练习
1.照样子摆一摆,算一算。
21+3=
34
课堂练习
32+4= 26+2=
42+5= 31+3=
36
28
47
34
课堂练习
2.
大象和小象一共搬了多少根木头
(根)
34 + 5 39
课堂练习
3.
(个)
30 + 47 77
课堂练习
4.填一填,画一画。
76 5 71
76 50 26
61
34
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分层作业
【知识技能类作业】
1.
33+4=
37
42+3=
45
33+40=
73
42+30=
72
87 6=
81
72 2=
70
87 60=
27
72 20=
52
分层作业
2.算一算,连一连。
45-3
18+50
56-10
80+4
98-7
68
42
91
46
84
分层作业
3.找妈妈。
分层作业
【综合实践类作业】
4.还有多少棵树没有种
94-70=24(棵)
答:还有24棵树没有种。
70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也不退位的加减》教学设计
课题 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也不退位的加减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100 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整十数加整十数和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本课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也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及多位数相加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在计算过程中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学习内容分析: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整十数,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春天来到了。校园里的小树变绿了;小草也从土里偷偷地钻出来了;花坛里的花笑红了脸!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要开展一次植树行动。
师: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
课件出示:师:从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生: 浇水、种树。生:已经栽了 26棵杨树,还要栽3棵。一组栽了26棵松树。二组栽了30棵松树。生: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杨树?生:两个小组一共栽了多少棵松树?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讲授新课 任务一: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课件展示:师:你是如何列式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小结:师: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师:你是如何计算的?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小结:师:为什么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师:还有其他方法吗?师:想一想:为什么“3”和“6”相加?师:谁来总结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师:两个小组一共栽了多少棵松树?你是如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师:谁来说说你是如何计算?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师:想一想:为什么“3”和“2”相加?师小结: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再加一位数。 生:把已经栽的棵数与还要栽的棵数合起来。学生根据算式说一说。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讨论。生:3表示3个一,所以在个位上拨3个珠子。生:先算6+3=9再算 20+9=29生:“3”和“6”都在个位上,分别表示3个一和6个一,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所以“3”和“6”相加。生:把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把一位数和一位数相加,再加整十数。生:26+30=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讨论。生:“3”和“2”都在十位上,分别表示3个十和2个十,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所以“3”和“2”相加。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这一学习过程理解知识,学会思考,懂得交流,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任务二: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不退位减法师:刚刚我们已经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了,那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的减法又该如何计算呢?课件出示:你会计算 56-3 和 56-30 吗?师:先独立计算,然后组内交流算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展示:师:想一想:计算56-3和56-30有什么不同?师:同学们观察认真,现在能说说两位数减一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吗?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课件小结: 学生组内分享算法。生:第一道算式是个位上的6个一减3个一。第二道算式是十位上的5个十减3个十。学生尝试说一说。 结合两道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行计算和数的组成,让学生发现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课堂练习 基础题:1. 习题设计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不仅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题:3.
拓展题 4.填一填,画一画。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说说。 课堂小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的层次结构,掌握其外在的形式和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系列及一定的结构框架。
板书 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也不退位的加减 利用简洁的文字呈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2.算一算,连一连。3.找妈妈。
【综合实践类作业】4.还有多少棵树没有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0 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100 以内的加减法(一)》单元是数与代数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在“内容要求”提出了:
1.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理与算法,会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课程标准》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1.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3.知道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算理,能口算简单的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三)学生认知情况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 20以内的加减法等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多位数加减法的重要基础。
二、单元目标拟定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 100 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和算法的过程,能口算简单的 100 以内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2.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 100 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3.能与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和“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
(二)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新课标对计算要求学生掌握灵活运用计算方法和策略,并要求学生将计算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将所学的计算技巧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如下:
从具体编排来说:
1.注重根据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具。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充分借助学具让学生理解算理和数量关系。小棒、计数器、小方块在本单元均有出现,在选择学具时,教材充分考虑哪种学具能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了不同的学具。
2.借助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
为了使学生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教材利用拨计数器,帮助学生直观的感悟算理和算法。
3.体现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为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教材做出了相应安排。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数与代数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也不退位的加减 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1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两位数的不进位也不退位的加减 目标:理解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整十数的算理。 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整十数,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任务二: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理解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目标: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会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任务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1.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会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目标: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借助小棒、计数器理解退位减法中“退1当10”的算理。 任务一: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 目标: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任务一: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1.通过学习活动,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问题的解题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