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2 17:3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星晨学校2015–2016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1、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唐代诗人李敬芳的这首《汴河直进船》评述了大运河的利与弊。你知道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
A.便利隋炀帝的游玩 B.巩固西南边防
C.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D.巩固隋朝统治
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请你计算一下,隋朝从建立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 )
A.36年 B.37年 C.28年 D.29年
3、想想看,促使唐太宗轻徭薄赋,虚心纳谏的主要原因是( )
A、隋亡之鉴 B 有自知之明 C 爱民如子 D 想树立威信
4、 “选拔官员,臣主张还是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择。”“不,朕认为还是广开门路为好,让更多的人为我所用”你认为上述对话最早可能出现在
A、魏晋时期 B、东汉时期 C、隋朝时期 D、唐朝时期
5、.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6、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7、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8、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称颂的唐朝全盛时期是指
A.唐太宗统治后期 B.唐玄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武则天统治前期
9、如图,对比下图中的两枚古钱币,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10、唐朝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皇帝,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唐高祖 ②武则天 ③唐玄宗 ④唐太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④①②
11、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2、下列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有关,正确的顺序是( )
①创武举、殿试 ②始建进士科 ③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④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⑤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④①⑤
C.⑤④③②①   D.③②④⑤①
13、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14、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15、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
A、遣唐使来华 B、鉴真东渡日本 C、玄奘西游天竺 D、文成公主入藏
16、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 朝鲜 B. 印度 C. 日本 D. 印度尼西亚
17、下列关于唐朝都城长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城中有皇帝居住的宫城和中央官员办公区皇城
B.人口达百万以上,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城市之一
C.城内的商业区是坊,官民居住区是市
D.长安城内商业繁荣
18、央视百家讲坛播出了袁腾飞主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宋风云录》,介绍了从北宋灭亡到南宋与金国交战多年,最后达成合议的这段历史,其中最有可能涉及的内容是( )
A.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B.陈桥兵变 C.郾城大捷 D.马可 波罗来华
19、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郭靖”“杨康”的名字取自“靖康耻”。“靖康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陈桥兵变 B.金灭北宋 C.元灭南宋 D.清军入主中原
2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1、从魏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对这一巨大变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战乱较少
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C.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来
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22、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3、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喜爱,唐代诗人辈出。郭沫若:“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赞誉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24、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唐印制的《易筋经》 B.唐印制的《古兰经》
C.唐印制的《圣经》 D.唐印制的《金刚经》
25、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________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
A.僧一行 B.李春 C.郭守敬 D.沈括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13分,共25分。
26、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被历史淘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特点,(3分)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2分)
材料二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2分)
材料三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富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3)据材料三,指出科举制“被历史淘汰”的主要原因。(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富”。
材料二 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故都”指哪里?(2分)是今天的何处?(1分)
(2)材料二中的“苏湖”是指何处?(2分)当时主要盛产什么粮食作物?(2分)
(3)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富”,说明了什么?(2分)
(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2分)针对我国现在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你有什么建议?(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A 4、C 5、C 6、D 7、D 8、C 9、D 10、C
11、D 12、B 13、C 14、D 15、D 16、C 17、C 18、C 19、B 20、B
21、D 22、C 23、 B 24、D 25、B
26、(1)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取士。作用:使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现象:西方国家学习科举制。原因:科举制为西方国家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
(3)科学制选拔的人才已不适应时代的需求。
27、(1)北宋都城东京。河南开封
(2)苏州,湖州。水稻
(3)江南经济发展,成为国家经济重心所在,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依托
(4)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劳动力增多,迁入人口带来先进的工具和技术,还有优良的品种等;南方资源进一步得到开发和利用;政治相对安定。。。
缩小南北差距,加大对北方的投入和政策倾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言之成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