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大通县朔山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培优学情调研高二物理(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青海省大通县朔山中学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培优学情调研高二物理(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13 12:28:37

文档简介

青海省大通县朔山中学高二年级物理学科培优学情调研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
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B.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为
C.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D.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A、单摆在摆角很小的情况下才做简谐运动,则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一般不超过5°,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30°的摆角,单摆的运动不是简谐运动,故A错误;
B、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为,故B错误;
C、由单摆周期公式:可知:,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单摆摆长L偏大,由可知,所测重力加速度偏大,故C正确;
D、单摆在运动过程中要受到空气阻力作用,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质量大而体积小,即密度大的球作为摆球,故D错误;
故选:C。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振幅为4m,频率为0.25Hz
B.t=1s时速度为零,但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最大
C.t=2s时质点具有正方向最大加速度
D.该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2sin(t)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A、由图读出:振幅为2cm,周期为T=4s,则频率,故A错误;
B、t=1s时质点的位移为零,正通过平衡位置,速度最大,由F=-kx知,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故B错误;
C、t=2s时质点的位移为负向最大,由知,质点此时具有正方向最大加速度,故C正确;
D、该质点的振动方程为;故D错误;
故选:C
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机械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②在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没有运动
③在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可能沿传播方向运动
④在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可能沿垂直于传播方向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答案:D
解析:由波的传播特点分析可知③④。
甲、乙两个单摆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t=2s时,甲的回复力为0,乙的速度为0 B.t=4s时,甲、乙的速度方向相同
C.甲、乙两个摆的振幅之比是4:1 D.甲、乙两个摆的摆长之比是2: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A、t=2s时,甲在平衡位置,回复力为0,乙在最高点,速度为0,故A正确;
B、t=4s时,甲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乙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速度方向相反,故B错误;
C、由图像知A甲=2cm,A乙=1cm, ,故C错误;
D、甲摆的周期T1=4s,乙摆的周期为T2=8s,根据周期公式得,,故D错误;
故选:A。
如图所示是一个单摆做受迫振动时的共振曲线,表示振幅A与驱动力频率f的关系,由该图线可知(  )
A.该单摆的摆长约为10cm B.该单摆的摆长约为1m
C.若增大摆长,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右移动
D.若增大摆长,共振曲线的“峰”将向上移动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AB、由共振曲线可知:当驱动力频率f=0.5Hz时产生共振现象,则单摆的固有频率f=0.5Hz。
由单摆的频率公式,得摆长≈1m,故A错误,B正确。
CD、由单摆的频率公式 ,当摆长增大时,单摆的固有频率减小,产生共振的驱动力频率也减小,共振曲线的“峰”向左移动,故CD错误。
故选:B。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传播速度为10m/s,振幅为10cm。图甲为图乙中质点P的振动图像,图乙是t=0.22s时刻波的图像。则(  )
A.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质点P平衡位置的坐标x=0.2m
C.图乙中质点Q比质点P先回到平衡位置
D.从图乙时刻再过1.26s,质点P通过的路程s=2.1m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A.由图乙可知,波长为λ=2.4m
由可知T=0.24s
则在t=0.22s,由图甲可知,P在y轴正半轴,且向平衡位置移动,则根据“上坡下”可知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故A错误;
B.P不随波的传播改变其在x轴上的横坐标,则由图乙可知
解得x=0.2m
故B正确;
C.根据“上坡下”可知,P向平衡位置移动,而Q远离平衡位置,则质点P先回到平衡位置,故C错误;
D.从图乙时刻再过1.26s,则
5个完整周期的路程为s1=5×4A=5×4×10cm=200cm
在剩下的 相对于图像乙向右平移 ,则平移后P的纵坐标为
则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
故D错误。
故选:B。
如图所示是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是18m/s,则波长和频率分别是(  )
A.3cm;200Hz B.6cm;300Hz C.9cm;400Hz D.12cm;50Hz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由波形图可知该波的波长λ=6cm.由v=λ·f,得.故正确选项为B.
故选B.
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
D.各质点在振动的同时还要随波一起向前迁移
【正确答案】 A B C
【答案解析】A、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都在各自 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不随波迁移。故A正确。
B、根据波向前传播的特点,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振动,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故B正确。
C、机械波由产生的地方由近及远向前传播,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故C正确。
D、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故D错误。
故选:ABC。
图甲中的B超成像的基本原理是:探头向人体发射一组超声波,遇到人体组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探头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由计算机处理,从而形成B超图像。图乙为血管探头在血管中沿x轴正方向发送的简谐超声波的图象,t=0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M。已知此超声波的频率为1×107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管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在血管中的传播速度为1.4×103m/s
B.质点M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
C.0~1.25×10﹣7s内质点M的路程为2mm
D.t=1.5×10﹣7s时质点N恰好处于波谷
【正确答案】 A C D
【答案解析】解:A、根据图象读出波长为:λ=14×10﹣2mm=1.4×10﹣4m,由v=λf得波速为:v=λf=1.4×10﹣4×1×107=1400m/s,故A正确。
B、由图可知,波的最前沿传播的是波谷,所以M点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B错误。
C、波的传播周期 ,1.25×10﹣7s=1.25T,则质点M的路程s=1.25×4A=2mm,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波传播过程中,离N点的最近的波谷与N点之间的距离为:x=35mm﹣14mm=21mm=0.021m。波谷传播到达N的时间为: ,故此时质点N恰好处于波谷,故D正确。
故选:ACD。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b两点相距4.42m.图中实、虚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平衡位置在a、b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从图示可知(  )
A.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
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m
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m/s
D.a点一定比b点距波源近
【正确答案】 A C
【答案解析】A、由图读出周期为T=0.1s,则此波的频率为,故A正确;
B、C波从a传到b的时间为t=(0.1n+0.03)s,波速为,(n=0,1,2…),当n=1时,波速为34m/s,波长为,n是整数,λ不可能等于0.1m.故B错误,C正确.
D、由图不能断定波长一定是0.1m,也无法确定哪一点距波源近一些,故D错误
故选AC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和B,它们的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的挡板,小店让一质量为m的物体D从距A为L的位置由静止释放,D和A相碰后立即粘为一体,之后在斜面上做简谐运动,在简谐运动过程中,物体B对C的最小弹力为mgsin,则(  )
A.简谐运动的振幅为 B.简谐运动的振幅为
C.B对C的最大弹力 D.B对C的最大弹力
【正确答案】 B D
【答案解析】当弹力等于AD的重力的分力时AD处于平衡状态,
由kx=2mgsinθ可知,平衡位置时弹簧的形变量为,处压缩状态;
当B对C弹力最小时,对B分析,则有;故弹簧应伸长达最大位移处,此时形变量,此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
故简谐运动的振幅为;故B正确,A错误;
当AD运动到最低点时,B对C的弹力最大;由对称性可知,此时弹簧的形变量为;
此时弹力为;
B对C的弹力为;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三、实验题(组)(共2小题,共14分)
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8分)
(1) 下列关于单摆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_______。(2分)
A.摆球运动过程中摆角应大于30° B.摆球到达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C.摆球应选用泡沫小球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正确答案】 B D
【答案解析】A、摆球运动过程中摆角大于30°,不能看成简谐运动,故A错误;
B、在平衡位置摆球的速度最大,计时比较准确,故B正确;
C、摆球选用泡沫小球,在摆动中受空气阻力较大,故C错误;
D、摆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将成为圆锥摆,不是单摆,所以要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故D正确。
故选:BD。
(2) 正确组装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量出从悬点到细线与摆球连接点的长度l'=0.9870m,再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结果如图1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_______mm,单摆摆长l=_______m。
(4分)
【正确答案】 12.0、0.9930;
【答案解析】游标卡尺的精度为0.1mm。主尺的读数为12mm,游标尺的读数为0.1mm×0=0,该摆球的直径为12mm+0.1mm×0=12.0mm,单摆的摆长为:L=0.9870m+mm=0.9930m。
(3) 实验中,测出不同摆长l对应的周期值T,作出T2-l图像,如图2所示,已知图线上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可求出g=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x2-x1)。
【答案解析】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T=2π,变形得到:T2=l,有y1=x1,y2=x2,联立解得:g=(x2-x1)。
(6分)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单摆摆角小于,完成n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直径为d.
(1) 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_______.(2分)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解:单摆周期,单摆摆长,由单摆周期公式,
联立可得重力加速度为:
(2) 从图可知,摆球直径d的读数为_____mm.(2分)
【正确答案】 5.980
【答案解析】解:由图示螺旋测微器可知,固定刻度示数为5.5mm,
可动刻度示数为48.0×0.01mm=0.480mm,
则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5.5mm+0.480mm=5.980mm
(3) 实验中有个同学发现他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2分)
A.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B.单摆所用摆球质量太大
C.把n次全振动时间误当成(n+1)次全振动时间
D.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A、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故L的测量值偏小;根据,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故A错误;
B、根据,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与摆球质量无关,故B错误;
C、把n次全振动时间误当成(n+1)次全振动时间,周期测量值偏小;根据,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大,故C正确;
D、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则L的测量值偏小;根据,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四、计算题(组)(共3小题,共34分)
(6分)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图甲是这列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是波上某质点的振动图像。求:
(4分)
(1) 振幅和波长;(3分)
【正确答案】 由图可知,振幅和波长分别为A=10cm,λ=0.8m
【答案解析】根据波形图直读振幅和波长;
(2)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3分)
【正确答案】 波的传播速度为
【答案解析】根据v= 求波的传播速度。
(14分)如图,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将质量M=3kg的小球悬挂在A点。质量m=10g的玩具子弹,以v0=20m/s的速度射向小球,与小球碰撞后,又以v1=10m/s的速度弹回。已知绳长为L=1m,g取10m/s2,π2=10。求:
(1) 碰撞后瞬间小球达到的速度v2。(4分)
【正确答案】 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子弹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mv0=-mv1+Mv2
解得:v2=0.1m/s
方向水平向右。
【答案解析】根据子弹和小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即可求出碰撞后瞬间小球达到的速度;
(2) 碰撞过程中系统发的热。(3分)
【正确答案】 对碰撞前后,子弹和小球组成的系统能量守恒:
解得碰撞过程中系统发的热:Q=1.485J
【答案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碰撞过程中系统发的热;
(3) 碰撞后,小球向右摆动到最高点时相对于A点的高度。(3分)
【正确答案】 碰撞后,小球向右摆动到最高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解得最高点相对于A点的高度:h=5×10-4m
【答案解析】碰撞后,小球向右摆动到最高点,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高度;
(4) 从碰撞后瞬间开始计时,小球经过多长时间第一次回到A点。(4分)
【正确答案】 由于最高点的高度和绳长相比h L,所以小球被碰撞后的运动属于单摆运动,由单摆周期公式: 解得:
所以从碰撞后,小球经过多长时间第一次回到A点的时间:
【答案解析】小球被碰撞后的运动属于单摆运动,由单摆周期公式即可求出时间。
(14分)一简揩横波从波源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波刚好传到质点b。图乙表示x=2m处的质点a的振动图像。求:

(1) 质点a在0.35s时到平衡位置的距离及0~0.3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7分)
【正确答案】 (1)由波动图像和质点a的振动图像可得a点的振动方程为y=0.2sin(ωt+φ)m,,φ=π
可根据振动方程得到t=0.35s时,y=0.14m
在0.35s时间内质点a的振动,则a点通过的路程为4A-y=0.66m;
【答案解析】本题波形图与质点振动图像条件充足,可得知a点振动方程,将时间t=0.35s带入可知质点位置,进而可求解0.35s内的路程。
(2) 从t=0时刻开始再经多长时间甲图中x=7.5m处的质点c(图中未标出)运动路程达到0.4m。(7分)
【正确答案】 (2)此波传播速度为=10m/s
设从t=0时刻开始传到题图甲中x=7.5m处的c点所用的时间为t1,L= 7.5m-4m=3.5m,c点通过的路程为0.4m,所用时间t2=0.2s则经过时间为t=t1+t2=0.55s
【答案解析】质点c在t=0时刻并未振动,需要求解波传到c点的时间t1,由质点振动周期及振幅可知c点路程为0.4m所需时间t2为0.2s。所用时间为t1、t2之和。

第2页
第4页青海省大通县朔山中学高二年级物理学科培优学情调研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小题,每题4分,共28分)
在利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的摆角,并在释放摆球的同时开始计时
B.测量摆球通过最低点100次的时间t,则单摆周期为
C.用悬线的长度加摆球的直径作为摆长,代入单摆周期公式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偏大
D.选择密度较小的摆球,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值误差较小
一质点做简谐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振幅为4m,频率为0.25Hz
B.t=1s时速度为零,但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最大
C.t=2s时质点具有正方向最大加速度
D.该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2sin(t)
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机械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②在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没有运动
③在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可能沿传播方向运动
④在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可能沿垂直于传播方向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甲、乙两个单摆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t=2s时,甲的回复力为0,乙的速度为0
B.t=4s时,甲、乙的速度方向相同
C.甲、乙两个摆的振幅之比是4:1
D.甲、乙两个摆的摆长之比是2:1
如图所示是一个单摆做受迫振动时的共振曲线,表示振幅A与驱动力频率f的关系,由该图线可知(  )
A.该单摆的摆长约为10cm B.该单摆的摆长约为1m
C.若增大摆长,共振曲线的“峰”将向右移动
D.若增大摆长,共振曲线的“峰”将向上移动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传播速度为10m/s,振幅为10cm。图甲为图乙中质点P的振动图像,图乙是t=0.22s时刻波的图像。则(  )
A.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质点P平衡位置的坐标x=0.2m
C.图乙中质点Q比质点P先回到平衡位置
D.从图乙时刻再过1.26s,质点P通过的路程s=2.1m
如图所示是某一时刻的波形图象,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是18m/s,则波长和频率分别是(  )
A.3cm;200Hz B.6cm;300Hz C.9cm;400Hz D.12cm;50Hz

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
D.各质点在振动的同时还要随波一起向前迁移
图甲中的B超成像的基本原理是:探头向人体发射一组超声波,遇到人体组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射。探头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由计算机处理,从而形成B超图像。图乙为血管探头在血管中沿x轴正方向发送的简谐超声波的图象,t=0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M。已知此超声波的频率为1×107H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血管探头发出的超声波在血管中的传播速度为1.4×103m/s
B.质点M开始振动的方向沿y轴正方向
C.0~1.25×10﹣7s内质点M的路程为2mm
D.t=1.5×10﹣7s时质点N恰好处于波谷
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传播,该直线上的a、b两点相距4.42m.图中实、虚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平衡位置在a、b两点处质点的振动曲线.从图示可知(  )
A.此列波的频率一定是10Hz B.此列波的波长一定是0.1m
C.此列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34m/s D.a点一定比b点距波源近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的物块A和B,它们的质量均为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的挡板,小店让一质量为m的物体D从距A为L的位置由静止释放,D和A相碰后立即粘为一体,之后在斜面上做简谐运动,在简谐运动过程中,物体B对C的最小弹力为mgsin,则(  )
A.简谐运动的振幅为 B.简谐运动的振幅为
C.B对C的最大弹力 D.B对C的最大弹力
三、实验题(组)(共2小题,共14分)
(8分)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
(1) 下列关于单摆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_______。(2分)
A.摆球运动过程中摆角应大于30° B.摆球到达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C.摆球应选用泡沫小球 D.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
(2) 正确组装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量出从悬点到细线与摆球连接点的长度l'=0.9870m,再用游标卡尺测出摆球直径,结果如图1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 _______mm,单摆摆长l=_______m。(4分)

(3) 实验中,测出不同摆长l对应的周期值T,作出T2-l图像,如图2所示,已知图线上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可求出g=_______。(2分)
(6分)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测得单摆摆角小于,完成n全振动的时间为t,用毫米刻度尺测得摆线长为L,用螺旋测微器测得摆球直径为d.
(1) 用上述物理量的符号写出重力加速度的一般表达式g=_______.(2分)
(2) 从图可知,摆球直径d的读数为_____mm.(2分)
(3) 实验中有个同学发现他测得重力加速度的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2分)
A.悬点未固定紧,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增长了
B.单摆所用摆球质量太大
C.把n次全振动时间误当成(n+1)次全振动时间
D.以摆线长作为摆长来计算.
四、计算题(组)(共3小题,共34分)
(6分)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方向传播,图甲是这列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图乙是波上某质点的振动图像。求:
(1) 振幅和波长;(3分)
(2)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3分)
(14分)如图,轻绳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将质量M=3kg的小球悬挂在A点。质量m=10g的玩具子弹,以v0=20m/s的速度射向小球,与小球碰撞后,又以v1=10m/s的速度弹回。已知绳长为L=1m,g取10m/s2,π2=10。求:
(1) 碰撞后瞬间小球达到的速度v2。(4分)
(2) 碰撞过程中系统发的热。(3分)
(3) 碰撞后,小球向右摆动到最高点时相对于A点的高度。(3分)
(4) 从碰撞后瞬间开始计时,小球经过多长时间第一次回到A点。(4分)
(14分)一简揩横波从波源沿x轴正方向传播,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波刚好传到质点b。图乙表示x=2m处的质点a的振动图像。求:

(1) 质点a在0.35s时到平衡位置的距离及0~0.35s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7分)
(2) 从t=0时刻开始再经多长时间甲图中x=7.5m处的质点c(图中未标出)运动路程达到0.4m。(7分)

第2页
第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