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课标】南亚(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南亚(第2课时) 学科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来源 七年级下(2025湘教版) 节次 授课日期
教师 授课对象 七年级下册学生
目标确立依据 课标分析 课标摘要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农业和工业的分布,说明南亚自然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标分解 说明自然地理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以及人们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事实,落实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的培育。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人口与经济”。南亚既是世界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介绍了南亚的宗教及其分布。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以传统的农业经济为主体,介绍了南亚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分布。近年来,印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世界产生了较大影响,以阅读的形式,介绍了印度电子、原子能和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并某些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印度称为世界的软件生产国和出口国。
学情分析 印度的农业有上节课的铺垫比较好学习,但是工业发展对于学生平时的信息不多,就算是在使用印度生产的工业产品也不会知道是印度生产,只知道是别国的品牌。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知道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和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以及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2.分析南亚的经济作物特点和分布。3.了解南亚工业生产的概括和工业分布与资源条件等的关系。核心素养:1.了解南亚工农业的分布特点(区域认知)2.分析南亚的经济作物特点和分布。(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3.了解南亚工业分布与资源条件等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评价任务 了解南亚人民主要信仰什么宗教。了解南亚的主要经济作物有哪些?分析南亚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特点4.了解印度工业发展情况及工业基地的分布情况
重点 1.分析南亚的经济作物特点和分布。2.了解南亚工业生产的概括和工业分布与资源条件等的关系。
难点 分析南亚的经济作物特点和分布。
材料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要点
导入新课 印度文旅宣传片《印度欢迎您》 欣赏印度风光 对印度大致了解和吸引兴趣
任务一:认识南亚人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要点
讲授新课 2021年总人口18.4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5以上。南亚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 南亚以印度人口最多。2021年,印度人口接近14亿人,巴基斯坦人口2.25亿人,孟加拉国人口1.66亿人。在图上找出相应国家的位置。描述印度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说出这种变化趋势将会给该国带来的影响。(从经济、资源、优势等方面考虑)2.找出印度人口比重最大的年龄段,说出印度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势。师概括:印度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交通、教育、医疗、就业以及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社会经济发展和减贫事业带来了沉重负担。 经济压力:人口激增可能加剧就业竞争、住房短缺及公共资源(医疗、教育)分配紧张。资源负担: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压力增加,可能导致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优势:劳动力红利、消费市场扩大等。15-25岁人口比重大的年龄结构优势。经济活力增强:青年群体是劳动力主力,可提升生产效率,支撑制造业升级(如电子、汽车)与服务业扩张(如IT、金融)。技术创新潜力:年轻人适应数字技术能力强,推动印度在软件、人工智能等领域全球竞争力(如初创企业数量亚洲领先)。消费驱动力:该年龄段热衷电子产品、教育、娱乐,带动相关产业增长。延缓老龄化压力:年轻人口占比高,延迟养老负担,为社会福利体系改革争取时间(当前老龄人口仅占7%,远低于中日)。 (综合思维)1.能够利用相关资料说出印度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说出这种变化趋势将会给该国带来的影响。(从经济、资源、优势等方面考虑)(10分)2.利用资料说出印度人口比重最大的年龄段,说出印度人口年龄结构的优势。(10分)
任务二:了解南亚文化——宗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要点
新授课 南亚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宗教对南亚各国社会有着深刻影响。佛教、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分布国家?印度约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95%以上的人口为穆斯林。在南亚各国,宗教寺庙往往成为信徒朝拜的圣地和区域文化中心。佛教认为人与其他动物之间,在形体上、智慧上有所不同,但在求生存的权利上,在佛性上却是平等的。众生平等。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主要盛行于印度和尼泊尔。印度约80%的人口信奉印度教。泰姬陵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近郊,是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汗为其妃蒙泰姬建造的陵墓,是印度伊斯兰建筑的主要代表,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佛教:斯里兰卡、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尔伊斯兰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区域认知)利用地图能够说出印度教、佛教、印度教主要分布国家(10分)
任务三:主要经济作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要点
新授课 南亚各国都是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经济都以农业为主。南亚的种植业较发达,以种植水稻、小麦、黄麻、棉花为主。畜牧业也占据重要地位,大量饲养牛、羊等牲畜。读图分析南亚有哪些经济作物,主要分布在哪里?农作物分布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综合思维)利用相关资料,完成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地区。(10分)
任务四:了解南亚工业的发展及分布原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要点
新授课 南亚工业化水平较低,工业主要集中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除印度拥有部门齐全的工业体系外,其他国家的工业部门多以轻纺工业为主。美国等发达国家很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流程管理等方面的业务,外包给国外的专业团队。讨论:印度大量外包服务业具有哪些优势条件?服务外包产业为印度创造了就业机会,赚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印度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1.P55结合图8——16、8——19、8——20,说出班加罗尔气候凉爽的主要原因。2.读图,从地理位置、政策、人才等方面,说明班加罗尔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3.为什么印度的服务外包收入来源地主要是美国和英国?4.推测可能成为印度服务外包来源地的亚洲国家,并说明理由。5.结合图 ,说明孟买和加尔各答成为印度纺织工业中心的主要原因。 信息技术发展较早、英语普及、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1.班加罗尔位于德干高原,较高的海拔使得气温相对较低,的气候相对凉爽。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人居环境,适合发展信息产业;政府的大力支持,软件园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班加罗尔高校云集培养出众多的高素质人才;英语应用广泛,印度人无论是编写软件还是和客户沟通,语言障碍较少等。语言与文化优势、成本竞争力、政策支持、行业成熟度、地缘政治与历史联系。4.日本、韩国、新加坡。高成本压力、技术需求扩张或本土人才短缺,可能将IT支持、客户服务、研发等业务外包至印度。①靠近原料产地。②靠近港口便于出口纺织产品。 (综合思维)能够利用资料,综合分析,说出印度承接外包服务业的主要优势有哪些?(10分)2.能够分析班加罗尔气候凉爽的主要原因(10分)3.利用相关资料说出班加罗尔称为印度“硅谷”的原因有哪些?(10分)3.根据所学,能够推测亚洲有可能成为印度服务业外包来源地的亚洲国家。(10分)4.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孟买和加尔各答成为印度纺织工业中心的主要原因。(10分)
拓展阅读 印度的软件产业 20 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将软件设计、开发等业务外包。印度结合本国优势,积极承接软件外包订单,软件外包产业规模和利润均居世界首位。印度软件产业市场份额约占世界的 20%,被称为“世界的办公室”。班加罗尔是印度首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这里气候宜人、空气清新云集了印度理工学院、班加罗尔大学、印度科学学院等名牌大学,拥有4500多家高科技企业,250多个高科技跨国公司分支机构,被称为印度的“硅谷”在班加罗尔的带动下,金奈、海得拉巴等高科技工业园区兴起,形成了印度南部计算机软件产业“金三角”。
课堂小结
本节课评价等级 及格 良好 优秀
累计总分( 100) 60——70 71——80 81——100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读南亚略图,完成下面小题。1.南亚的乞拉朋齐号称世界“雨极”,该地降水丰富的主要原因是(A)A.处在西南季风的迎风坡 B.处在西南季风的背风坡 C.位于赤道附近 D.处在东北季风的迎风坡2.图中甲国是(D)A.巴基斯坦 B.斯里兰卡 C.不丹 D.印度下图示意亚洲人口分布(局部)和某宗教传播路线,位于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是该宗教著名的圣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该宗教可能是(C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4.影响该宗教未能直接北上传入中国的自然因素最可能是( A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森林下图示意亚洲人口分布(局部)和某宗教传播路线,位于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是该宗教著名的圣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5.该宗教传播路线起点和终点所在区域人口密集的共同原因是( D)A.全年高温多雨 B.水运交通便利 C.黑土深厚肥沃 D.河流水源充足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不是很多,但是对于印度农业的农作物分布,需要一定的读图能力,需要老师的协助可以完成。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纺织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有关,综合思维的培养。
印度人口数量变化
印度人口年龄结构(2020年)
南亚
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区之一
人口
印度人口最多
宗教
印度教
伊斯兰教
经济
主要经济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
佛教
不同工业区分布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