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小井庄村是中国农村包产到户发源地、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978年,一场百年未遇的大旱重创安徽,位于省城合肥50公里外的肥西县山南镇小井庄人面对旱灾,勇闯“禁区”、大胆改革,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获前所未有之丰收,拉开了中国农业改革的大幕。随后,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逐步展开。那么,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由此导入。
新课导入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的含义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内容),达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的。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 生产关系 不变: 社会主义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哪一历史现象?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历史现象: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
民
公
社
统一经营
集中劳动
统一分配
吃“大锅饭”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某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后果: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2.原因
根据P39“相关史事”内容,归纳其原因。
没有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初阻力重重。邓小平提到:凤阳县搞大包干,一年翻身,改变面貌,值得研究。明确表态: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
小岗村的做法受到中央肯定,大包干迅速蔓延全国,小岗村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1983年1月2日,党中央“一号文件”把各地实行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正式统称为“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开放简史》
推广
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1983年1月2日,党中央“一号文件”把各地实行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正式统称为“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革开放简史》
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联产承包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
1、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2、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3、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农户使用,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单一等缺点,使农民有了土地的使用权、生产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什么?
水果生产基地
绿色蔬菜基地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1953-1956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在制定农村政策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政策的调整
1.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保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主题探究
西王集团位于山东省邹平县西王村,始建于1986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由一家小型村办企业发展成为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钢为主业,投资涉及房产、物流、热电等多个领域的全国大型工业企业,为15000余人解决就业问题。西王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获得“全国文明村”、 “中国经济十强村” 等荣誉称号。
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兴办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在农村取得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图为全会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内容
1.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2.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3.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 “……现在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地向你们伸手要权……”
中心环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国有企业
国家
企业
工人
管得太多,太死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吃大锅饭,没有劳动积极性
给企业松绑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
二十多年来,海尔集团由一个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17年全球营业额2419亿元,利税总额突破300亿元的大型家电第一品牌。在欧洲、北美、亚洲、中东和非洲共有29个制造基地和16的工业园, 在全球大型家电市场的品牌占有率三次蝉联全球第一。
海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典型
项目 经济体制改革前 经济体制改革后
所有制结构 单一的公有制
职权划分 政府统领(政企不分)
分配 吃“大锅饭”,平均分配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责任制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企业自负盈亏
经济体制改革前后的变化
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目的: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项目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 行政手段调节资源的配置 市场调节资源的配置
作用积极 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发展经济 提高资源使用率,促进经济发展
消极 权力高度集中,后期束缚了生产力发展 存在一定盲目性、自发性和滞后性,导致经济危机
认识 两种体制各有优缺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弊端日益阻碍经济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势在必行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比较
课堂小结
农村改革
目的
政策
作用
城市改革
中心环节
主要内容
作用
推进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依据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深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始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巩固练习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首先在( )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A.农村 B.城市 C.工商业部门 D.沿海地区
2.歌曲《春天的故事》中,长刀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把南海划为经济特区
C.收回香港、澳门 D.开发浦东
A
A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 )
A.土地私有制基础上
B.土地农民所有制基础上
C.农业合作基础上
D.土地公有制基础上
4.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国有企业的改革 B.私营企业的改革
C.中外合资企业的改革 D.增强企业活力
A
D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
共同点不包括( )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确立了(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互为补充
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