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微观生命世界》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粤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微观生命世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3-06 10:23:49

文档简介

粤教粤科版(2019)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微观生命世界》
一、单选题
1.(2019五下·新会期中)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应使用什么工具才合适?(  )
A.放大镜 B.显微镜 C.望远镜
2.(2024五下·霍州期末)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像在视野右上方,要想将像移至视野中央,应该把载玻片向____移动。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右上方
3.(2024五下·岳池期末)下图中,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是 (  )。
A.
B.
C.
4.(2019五下·新会月考)观察植物细胞应用 。
A.放大镜 B.显微镜 C.凸透镜
5.(2024五下·武胜期末)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下列过程中,体现了微生物的“过”的是(  )。
A.导致食物变质 B.生产调味品
C.生产抗生素 D.制作馒头、面包
二、判断题
6.(2024五下·库伦旗期末)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生物细胞中。(  )
7.(2023五下·安国期末)农民伯伯收打小麦后,总是晒干后入仓,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小麦发霉。(  )
8.(2024五下·丹江口期中)可以用放大镜观察细胞。(  )
9.(2023五下·高阳期末) 细胞的结构非常微小,用肉眼或放大镜是看不到的。 (  )
10.(2024五下·怀安期末)细胞的结构非常小,我们需要用放大镜去观察。 (  )
三、填空题
11.(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看到物体)放大镜由   、    、   三部分构成,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   ,两边   的镜片,称为凸透镜。
12.(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观生命世界 单元测试卷)400多年前,科学家利用   观察各种生物,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
13.(2019五下·新会期中)下面是制作洋葱制片的过程。请按操作过程用阿拉伯数字排列顺序。
(   )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缓缓地放下。
(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
(   )用吸水纸把多余的水分吸掉。
(   )用镊子撕取一块洋葱的表皮。
(   )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央,用镊子小心地将其展开。
14.(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我们可以借助   来观察一些微小的生物。
15.(2024五下·迁西期末)食物在温暖、   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四、实验探究题
16.(2024五下·萍乡期末)为了研究水分对馒头发霉的影响,明明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猜测:湿馒头比干馒头发霉速度   。(选填“快”或“慢”)
(2)相同条件:   、通风情况相同,同一块馒头。
(3)不同条件:将一块馒头分成两块,一块   ,一块湿润。
(4)实验方法:将两块馒头分别放进塑料袋中密封,放在室内   位置(选填“相同”或“不同”),观察两块馒头的变化。实验过程中   打开塑料袋。(选填“能”或“不能”)
(5)实验现象:   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点:   的馒头没有变化。
(6)实验结论:馒头发霉与水分有关,含有水分的更   发霉。(选填“容易”或“不容易”)
17.(2024五下·霍州期末)萌萌学习了微生物的“功”与“过”后,知道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准备星期天在家做酸奶。
(1)加热牛奶时,温度不宜过高,否则牛奶中的乳糖就会焦化。做酸奶时,需将鲜牛奶加热至____营养不会破坏。
A.60 ℃ B.80 ℃ C.100 ℃
(2)做酸奶时,给鲜牛奶加热的主要目的是____。
A.改善酸奶的口感
B.杀灭鲜牛奶中原有的细菌
C.提高温度,让牛奶更快地变成酸奶
(3)往鲜牛奶里加入白糖是为了   ,加入酸奶是为了   。
A.加入乳酸菌菌种 B.增加口感层次 C.避免细菌滋生
(4)往鲜牛奶中加入酸奶,要等到温度降到37℃左右的原因是   。
(5)要把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目的是减慢酸奶的变质速度。请你再举出两例防止食物变质发霉的方法:①   ;②   。
五、综合题
18.(2023五下·德江期中)材料:前期,我县甲流进入高发期。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单传染病,潜伏期通常为1-3天,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与头痛,也会有一些较轻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流涕、咽痛等。
(1)甲流属于(  )。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2)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结合我们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写3条防护措施。
19.(2024五下·隆化期末)细胞的发现。
(1)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在用自己精心改良的复合   ,观察瓶塞软木时,发现了   的小房间,他把这些小房间命名为细胞,这就是人类了解生物基本构造的开端。
(2)细胞的结构非常小,用肉眼或放大镜是看不到的,只有借助   才能看到。
(3)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认真识别不同生物的细胞。
六、连线题
20.(2024五下·武胜期末)人们现在有很多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请你将下面防霉的方法与其依据连起来。
①真空包装 A.减小湿度
②低温保存 B.杀死霉菌菌种
③消毒柜杀菌 C.降低温度
④放干燥剂 D.隔绝空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解答】蚂蚁可以用肉眼观察到但是不十分清除,所以可以借助放大倍数不是很大的放大镜来观察。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特点,可以放大物体。
2.【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下视野方向与物体实际方向是相反的,要把视野右上方的视野移动至视野中央,需要把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3.【答案】B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细胞里有较大的液泡,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B符合题意。
4.【答案】B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自罗伯特·虎克发现软木细胞以来,人们利用显微镜等仪器广泛地观察了各种动植物的细胞。最终,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故答案为:B。
【分析】400多年前,科学家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人们通过显微镜逐渐发现了植物、动物等不同生物的内部构造和形态结构,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微小生物。
5.【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 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功”包括:可以利用微生物生产新的食物,例如,制作馒头和面包,离不开酵母菌;制作泡菜和酸奶,离不开乳酸菌。可以利用微生物生产调味品,例如,酿酒离不开一些曲霉和酵母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酱要用多种霉菌。微生物能产生腐殖质,增加土壤肥力。导致食物变质体现了微生物的“过”。
6.【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7.【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物品发霉就是霉菌的生长繁殖造成的,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等,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就可以达到防止物品发霉的目的。比如晒干、冷冻、放干燥剂等。把粮食晒千后入仓,减少了粮食的水分,破坏了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达到防治发霉的目的。
8.【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 观察生物细胞时,不同的生物细胞选择不同的工具进行观察,如观察鸡卵时,我们选择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我们选择显微镜。
9.【答案】正确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细胞的结构非常微小,用肉眼或放大镜是看不到的,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细胞的结构非常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放大镋的放大倍数有限,无法观察细胞的结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11.【答案】镜片;镜框;镜柄;厚;薄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解答】放大镜是由镜片、镜框和镜柄组成的,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放大镜的结构。
12.【答案】显微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400多年前,科学家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
【分析】显微镜是可以将物体放大的光学仪器,为人们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13.【答案】4;1;5;2;3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解答】制作洋葱玻片的顺序是: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镊子撕取一块洋葱的表皮;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央,用镊子小心地将其展开;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缓缓地放下;用吸水纸把多余的水分吸掉。
【分析】制作洋葱玻片要求薄而透明,这样可以观察得比较清楚。
14.【答案】显微镜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解答】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一些微小的生物。
【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15.【答案】潮湿
【知识点】微生物;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而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霉菌更容易繁殖和生长,从而导致物体发霉。
16.【答案】(1)快
(2)温度
(3)烘干
(4)相同;不能
(5)湿润;干燥
(6)容易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出废物,使食物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食物腐败变质了。
(1)根据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可以猜测湿馒头比干馒头发霉速度快。
(2)两组实验中只一个条件的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我们称之为对比实验,因此从材料中可获取实验中设计的相同条件是面包大小、滴了相同数量的水滴、同样多的霉菌、相同的塑料袋、相同的温度。
(3)两组实验中只一个条件的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我们称之为对比实验,不同的条件是一块烘干,一块湿润。
(4)两组实验中只一个条件的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我们称之为对比实验,两块馒头分别放进塑料袋中密封,放在室内位置相同,观察两块馒头的变化。实验过程中不能打开塑料袋。
(5)面包主要是由霉菌生长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潮湿面包更适合霉菌生长所以潮湿面包馒头很快长出了霉点,干燥的的馒头没有变化。
(6)题目中研究的是霉菌生长与水分的关系,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霉菌生长与水分有关,含有水分的更容易发霉。
17.【答案】(1)A
(2)B
(3)B;A
(4)37℃ 最适宜乳酸菌繁殖(37℃ 乳酸菌繁殖最快)
(5)真空包装;太阳暴洒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1)做酸奶时,需将鲜牛奶加热至60℃营养不会破坏,如果温度过高,容易破坏营养物质。
(2) 乳酸菌发酵分解糖产生乳酸,制作酸奶实验中,加热煮沸5分钟的目的是杀死牛奶中的杂菌和溶氧,防止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3)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细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干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分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做酸奶时,给鲜牛奶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杀灭细菌。
(4)往鲜牛奶中加入酸奶,要等到温度降到37℃左右的原因是37℃ 最适宜乳酸菌繁殖。
(5)微生物在温度低的环境下不容易繁殖,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进行食物保存,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抽真空,太阳暴晒等方式进行灭菌。
18.【答案】(1)C
(2)①勤洗手②不聚集③戴好口罩④打疫苗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甲流指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 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冬春季。
(1)甲流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属于微生物。
(2) 除了注射流感疫苗外,预防甲流与预防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基本相同。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区域,如果去就戴好口罩,不揉眼鼻;在公共场所,如果需要咳嗽和打喷嚏,尽量用手臂、纸巾遮住口鼻。回家后换下外衣,家里定时开窗通风。居家消毒可以选择酒精和含氯消毒液,如果家中没有甲流患者,没有必要在家中进行大范围的消毒。
19.【答案】(1)显微镜;蜂窝状
(2)显微镜
(3)依次为:洋葱表皮细胞、动物的表皮细胞、人的神经细胞、人的口腔黏膜细胞、根尖细胞、人的血细胞
【知识点】生物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大部分细胞的结构都是非常微小的,一般用肉眼或放大镜是看不到的,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普通显微镜一般放大倍数在几十到上千倍,用来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动植物组织切片,真菌、细菌等微生物,也可以观察其他物质的表面细微结构,电子显微镜可以放大到百万倍以上,可以观察到病毒等的内部结构。
(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图中细胞依次为:洋葱表皮细胞、动物的表皮细胞、人的神经细胞、人的口腔黏膜细胞、根尖细胞、人的血细胞。
20.【答案】① D ②C ③ B ④A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霉菌发霉的条件有:适宜的环境即营养、水、适宜温度、空气等,要掌握防霉的方法。真空包装隔绝了空气,放干燥剂减小了湿度,低温保存降低了温度,消毒柜杀毒杀死了霉菌菌种。
1 / 1粤教粤科版(2019)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微观生命世界》
一、单选题
1.(2019五下·新会期中)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应使用什么工具才合适?(  )
A.放大镜 B.显微镜 C.望远镜
【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解答】蚂蚁可以用肉眼观察到但是不十分清除,所以可以借助放大倍数不是很大的放大镜来观察。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特点,可以放大物体。
2.(2024五下·霍州期末)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像在视野右上方,要想将像移至视野中央,应该把载玻片向____移动。
A.左下方 B.右下方 C.右上方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下视野方向与物体实际方向是相反的,要把视野右上方的视野移动至视野中央,需要把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3.(2024五下·岳池期末)下图中,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的样子是 (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洋葱表皮细胞呈长方形,细胞里有较大的液泡,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B符合题意。
4.(2019五下·新会月考)观察植物细胞应用 。
A.放大镜 B.显微镜 C.凸透镜
【答案】B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自罗伯特·虎克发现软木细胞以来,人们利用显微镜等仪器广泛地观察了各种动植物的细胞。最终,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了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
故答案为:B。
【分析】400多年前,科学家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人们通过显微镜逐渐发现了植物、动物等不同生物的内部构造和形态结构,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微小生物。
5.(2024五下·武胜期末)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下列过程中,体现了微生物的“过”的是(  )。
A.导致食物变质 B.生产调味品
C.生产抗生素 D.制作馒头、面包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 微生物对人类既有“功”也有“过”,“功”包括:可以利用微生物生产新的食物,例如,制作馒头和面包,离不开酵母菌;制作泡菜和酸奶,离不开乳酸菌。可以利用微生物生产调味品,例如,酿酒离不开一些曲霉和酵母菌,制醋要用醋酸菌,制酱要用多种霉菌。微生物能产生腐殖质,增加土壤肥力。导致食物变质体现了微生物的“过”。
二、判断题
6.(2024五下·库伦旗期末)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寄生在生物细胞中。(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病毒没有细胞构造,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7.(2023五下·安国期末)农民伯伯收打小麦后,总是晒干后入仓,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小麦发霉。(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微生物;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物品发霉就是霉菌的生长繁殖造成的,霉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等,破坏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就可以达到防止物品发霉的目的。比如晒干、冷冻、放干燥剂等。把粮食晒千后入仓,减少了粮食的水分,破坏了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条件,达到防治发霉的目的。
8.(2024五下·丹江口期中)可以用放大镜观察细胞。(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 观察生物细胞时,不同的生物细胞选择不同的工具进行观察,如观察鸡卵时,我们选择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我们选择显微镜。
9.(2023五下·高阳期末) 细胞的结构非常微小,用肉眼或放大镜是看不到的。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细胞的结构非常微小,用肉眼或放大镜是看不到的,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10.(2024五下·怀安期末)细胞的结构非常小,我们需要用放大镜去观察。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细胞的结构非常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楚,放大镋的放大倍数有限,无法观察细胞的结构,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三、填空题
11.(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们怎么看到物体)放大镜由   、    、   三部分构成,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   ,两边   的镜片,称为凸透镜。
【答案】镜片;镜框;镜柄;厚;薄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解答】放大镜是由镜片、镜框和镜柄组成的,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具有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放大镜的结构。
12.(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微观生命世界 单元测试卷)400多年前,科学家利用   观察各种生物,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
【答案】显微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400多年前,科学家利用显微镜观察各种生物,为人类展现了一个全新的微观世界。
【分析】显微镜是可以将物体放大的光学仪器,为人们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13.(2019五下·新会期中)下面是制作洋葱制片的过程。请按操作过程用阿拉伯数字排列顺序。
(   )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缓缓地放下。
(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
(   )用吸水纸把多余的水分吸掉。
(   )用镊子撕取一块洋葱的表皮。
(   )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央,用镊子小心地将其展开。
【答案】4;1;5;2;3
【知识点】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解析】【解答】制作洋葱玻片的顺序是: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水;用镊子撕取一块洋葱的表皮;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央,用镊子小心地将其展开;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缓缓地放下;用吸水纸把多余的水分吸掉。
【分析】制作洋葱玻片要求薄而透明,这样可以观察得比较清楚。
14.(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我们可以借助   来观察一些微小的生物。
【答案】显微镜
【知识点】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
【解析】【解答】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来观察一些微小的生物。
【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15.(2024五下·迁西期末)食物在温暖、   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答案】潮湿
【知识点】微生物;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发霉是由霉菌引起的,而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霉菌更容易繁殖和生长,从而导致物体发霉。
四、实验探究题
16.(2024五下·萍乡期末)为了研究水分对馒头发霉的影响,明明做了如下实验。
(1)实验猜测:湿馒头比干馒头发霉速度   。(选填“快”或“慢”)
(2)相同条件:   、通风情况相同,同一块馒头。
(3)不同条件:将一块馒头分成两块,一块   ,一块湿润。
(4)实验方法:将两块馒头分别放进塑料袋中密封,放在室内   位置(选填“相同”或“不同”),观察两块馒头的变化。实验过程中   打开塑料袋。(选填“能”或“不能”)
(5)实验现象:   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点:   的馒头没有变化。
(6)实验结论:馒头发霉与水分有关,含有水分的更   发霉。(选填“容易”或“不容易”)
【答案】(1)快
(2)温度
(3)烘干
(4)相同;不能
(5)湿润;干燥
(6)容易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在适宜的环境里,它们能很快地繁殖。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分解、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同时排出废物,使食物不再是原来的样子,食物腐败变质了。
(1)根据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植物、动物一样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可以猜测湿馒头比干馒头发霉速度快。
(2)两组实验中只一个条件的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我们称之为对比实验,因此从材料中可获取实验中设计的相同条件是面包大小、滴了相同数量的水滴、同样多的霉菌、相同的塑料袋、相同的温度。
(3)两组实验中只一个条件的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我们称之为对比实验,不同的条件是一块烘干,一块湿润。
(4)两组实验中只一个条件的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我们称之为对比实验,两块馒头分别放进塑料袋中密封,放在室内位置相同,观察两块馒头的变化。实验过程中不能打开塑料袋。
(5)面包主要是由霉菌生长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潮湿面包更适合霉菌生长所以潮湿面包馒头很快长出了霉点,干燥的的馒头没有变化。
(6)题目中研究的是霉菌生长与水分的关系,因此可以得出结论:霉菌生长与水分有关,含有水分的更容易发霉。
17.(2024五下·霍州期末)萌萌学习了微生物的“功”与“过”后,知道了酸奶的制作原理,准备星期天在家做酸奶。
(1)加热牛奶时,温度不宜过高,否则牛奶中的乳糖就会焦化。做酸奶时,需将鲜牛奶加热至____营养不会破坏。
A.60 ℃ B.80 ℃ C.100 ℃
(2)做酸奶时,给鲜牛奶加热的主要目的是____。
A.改善酸奶的口感
B.杀灭鲜牛奶中原有的细菌
C.提高温度,让牛奶更快地变成酸奶
(3)往鲜牛奶里加入白糖是为了   ,加入酸奶是为了   。
A.加入乳酸菌菌种 B.增加口感层次 C.避免细菌滋生
(4)往鲜牛奶中加入酸奶,要等到温度降到37℃左右的原因是   。
(5)要把自制的酸奶放入冰箱冷藏,目的是减慢酸奶的变质速度。请你再举出两例防止食物变质发霉的方法:①   ;②   。
【答案】(1)A
(2)B
(3)B;A
(4)37℃ 最适宜乳酸菌繁殖(37℃ 乳酸菌繁殖最快)
(5)真空包装;太阳暴洒
【知识点】微生物;微生物与健康;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1)做酸奶时,需将鲜牛奶加热至60℃营养不会破坏,如果温度过高,容易破坏营养物质。
(2) 乳酸菌发酵分解糖产生乳酸,制作酸奶实验中,加热煮沸5分钟的目的是杀死牛奶中的杂菌和溶氧,防止杂菌对实验的干扰。
(3)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细菌)发酵而成,牛奶经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干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分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做酸奶时,给鲜牛奶加热的主要目的是杀灭细菌。
(4)往鲜牛奶中加入酸奶,要等到温度降到37℃左右的原因是37℃ 最适宜乳酸菌繁殖。
(5)微生物在温度低的环境下不容易繁殖,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进行食物保存,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抽真空,太阳暴晒等方式进行灭菌。
五、综合题
18.(2023五下·德江期中)材料:前期,我县甲流进入高发期。甲流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单传染病,潜伏期通常为1-3天,最主要的症状是发热、全身肌肉酸痛与头痛,也会有一些较轻的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流涕、咽痛等。
(1)甲流属于(  )。
A.动物 B.植物 C.微生物
(2)面对来势汹汹的甲流,结合我们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写3条防护措施。
【答案】(1)C
(2)①勤洗手②不聚集③戴好口罩④打疫苗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甲流指甲型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 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发生在冬春季。
(1)甲流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属于微生物。
(2) 除了注射流感疫苗外,预防甲流与预防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方法基本相同。尽量少去人员密集区域,如果去就戴好口罩,不揉眼鼻;在公共场所,如果需要咳嗽和打喷嚏,尽量用手臂、纸巾遮住口鼻。回家后换下外衣,家里定时开窗通风。居家消毒可以选择酒精和含氯消毒液,如果家中没有甲流患者,没有必要在家中进行大范围的消毒。
19.(2024五下·隆化期末)细胞的发现。
(1)300多年前,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在用自己精心改良的复合   ,观察瓶塞软木时,发现了   的小房间,他把这些小房间命名为细胞,这就是人类了解生物基本构造的开端。
(2)细胞的结构非常小,用肉眼或放大镜是看不到的,只有借助   才能看到。
(3)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认真识别不同生物的细胞。
【答案】(1)显微镜;蜂窝状
(2)显微镜
(3)依次为:洋葱表皮细胞、动物的表皮细胞、人的神经细胞、人的口腔黏膜细胞、根尖细胞、人的血细胞
【知识点】生物细胞;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胞”这个名称。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大部分细胞的结构都是非常微小的,一般用肉眼或放大镜是看不到的,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普通显微镜一般放大倍数在几十到上千倍,用来观察肉眼无法看到的动植物组织切片,真菌、细菌等微生物,也可以观察其他物质的表面细微结构,电子显微镜可以放大到百万倍以上,可以观察到病毒等的内部结构。
(3)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图中细胞依次为:洋葱表皮细胞、动物的表皮细胞、人的神经细胞、人的口腔黏膜细胞、根尖细胞、人的血细胞。
六、连线题
20.(2024五下·武胜期末)人们现在有很多防止食物发霉的方法,请你将下面防霉的方法与其依据连起来。
①真空包装 A.减小湿度
②低温保存 B.杀死霉菌菌种
③消毒柜杀菌 C.降低温度
④放干燥剂 D.隔绝空气
【答案】① D ②C ③ B ④A
【知识点】食物的保存
【解析】【分析】霉菌发霉的条件有:适宜的环境即营养、水、适宜温度、空气等,要掌握防霉的方法。真空包装隔绝了空气,放干燥剂减小了湿度,低温保存降低了温度,消毒柜杀毒杀死了霉菌菌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