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酸碱中和滴定
[课程标准] 1.了解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了解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实验。3.了解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物质检验、化学反应规律研究、物质转化中的应用。
任务一 酸碱中和滴定
小明在实验室整理试剂时发现有一瓶标签破损的溶液如图所示,,为了测定它的浓度,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成以下问题:
(1)滴定前的准备
(2)滴定
(3)终点判断
等到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记录标准液的体积。
(4)数据处理
按上述操作重复2~3次,由每次用去标准盐酸体积,根据c(NaOH)=计算每次滴定的c(NaOH),最后计算NaOH浓度平均值。
量程为25 mL的酸式滴定管的液面如图所示,该滴定管液面的读数是多少?
提示:22.40。
2.如何除去酸式、碱式滴定管尖端处的气泡?
提示:酸式滴定管应打开活塞,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碱式滴定管排气泡的方法如图所示。
3.滴定管在装标准液之前,是否需要用标准液润洗?锥形瓶在装待测液前,是否需要用待测液润洗?
提示:滴定管在装标准液之前,需要用标准液润洗,锥形瓶在装待测液前,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4.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与滴定终点是否相同?
提示:不相同。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是指酸与碱按照化学计量数恰好完全反应,酸和碱都不剩余,此时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或碱性;而滴定终点是指指示剂颜色恰好变化的点,二者不相同。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与滴定终点特别接近,在一般实验研究中不会造成大的误差。
1.实验原理
(1)原理:依据中和反应,用已知浓度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方法。以标准HCl溶液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待测的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NaOH)=。
(2)关键
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酸、碱溶液的体积。
②选取适当指示剂,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2.实验用品
(1)仪器:酸式滴定管(如图A)、碱式滴定管(如图B)、滴定管夹、铁架台、锥形瓶。
(2)试剂: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蒸馏水。
(3)滴定管
①构造:“0”刻度线在上方,尖嘴部分无刻度。
②精确度:读数可估读到0.01 mL。
③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待装液润洗。
④排泡:酸、碱式滴定管中的液体在滴定前均要排出尖嘴中的气泡。
⑤使用注意事项
试剂性质 滴定管 原因
酸性、氧化性 酸式滴定管 氧化性物质易腐蚀橡胶管
碱性 碱式滴定管 碱性物质易腐蚀玻璃,致使玻璃活塞无法打开
3.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指示剂 变色范围的pH
石蕊 <5.0红色 5.0~8.0紫色 >8.0蓝色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2无色 8.2~10.0浅红色 >10.0红色
1.判断正误,错误的说明其原因。
(1)锥形瓶在水洗后,要用待测液润洗2~3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错误,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是因为石蕊变色不明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正确。
(3)当观察到锥形瓶中颜色发生变化,立即停止滴定并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错误;当观察到锥形瓶中颜色发生变化,且半分钟不恢复到原来颜色,才能停止滴定。
(4)量取20.00 mL待测液时可用量筒量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错误,量筒的精确度不够,不能用量筒。
2.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量8.2 g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500 mL待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______(填字母)称量。
A.小烧杯中 B.洁净纸片上 C.托盘上
(2)滴定时,用0.200 0 mol·L-1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作指示剂。
A.甲基橙 B.石蕊 C.酚酞
(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 mol·L-1,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__。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体积/mL 标准酸溶液体积
滴定前的刻度/mL 滴定后的刻度/mL
第一次 10.00 0.40 20.50
第二次 10.00 4.10 24.00
答案:(1)A (2)B (3)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便于观察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减小滴定误差 (4)0.400 0 97.56%
解析:(1)称量氢氧化钠等易潮解、腐蚀性强的试剂时,样品应放在小烧杯中。(2)酸碱中和滴定时,一般选甲基橙、酚酞等颜色变化较明显的指示剂,石蕊在酸或碱溶液中颜色变化不明显,易造成误差。(4)根据c(NaOH)=分别求第一、二次的值,再求平均值,解得c(NaOH)=0.400 0 mol·L-1,w(NaOH)=×100%≈97.56%。
练后归纳
滴定终点的判断答题模板
任务二 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与滴定曲线
室温下,某班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实验用品:0.100 0 mol·L-1 HCl溶液、0.100 0 mol·L-1 NaOH溶液、蒸馏水、pH计、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铁架台(带滴定管夹)、锥形瓶。甲、乙、丙三组同学所做实验的锥形瓶中的溶液体积均为20.00 mL,且所用的试剂完全相同,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绘制的曲线分别如图中a、b、c所示,其中乙和丙两组同学的操作存在着不足或失误。
1.乙组同学操作上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提示:由题图中曲线b可知,乙组同学在滴定过程中,在滴定终点附近测试和记录pH的间隔过大,取得数据较少。
2.造成丙组同学的曲线与甲组同学不同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提示:达到滴定终点时丙组同学所用NaOH溶液体积较多。原因可能是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或者滴定使用的碱式滴定管的尖嘴处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等。
1.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分析
(1)原理
cB=,由于VB是准确量取的体积,cA是标准溶液的浓度,它们均为定值,VA为实验测定值,所以cB的大小取决于VA的大小,VA大则cB偏大,VA小则cB偏小。
(2)常见误差分析
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酚酞做指示剂)为例,常见的因操作不正确而引起的误差有:
步骤 操作 VA cB
洗涤 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小 偏低
锥形瓶用待测溶液润洗 变大 偏高
锥形瓶洗净后还留有蒸馏水 不变 无影响
取液 放出碱液的滴定管开始有气泡,放出液体后气泡消失 变小 偏低
滴定 酸式滴定管滴定前有气泡,滴定终点时气泡消失 变大 偏高
振荡锥形瓶时部分液体溅出 变小 偏低
部分酸液滴出锥形瓶外 变大 偏高
溶液颜色较浅时滴入酸液过快,停止滴定后又加半滴NaOH溶液无变化 变大 偏高
读数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俯视读数(或前仰后俯) 变小 偏低
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后仰视读数(或前俯后仰) 变大 偏高
两次滴定所消耗酸液的体积相差太大 无法判断
2.中和滴定曲线
(1)绘制中和滴定曲线
以滴加酸(或碱)的量为横坐标,以溶液的pH为纵坐标绘出一条溶液的pH随酸(或碱)的滴加量而变化的曲线。
如图所示为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1 HCl溶液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
由曲线可以看出,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在接近滴定终点时有一个突变过程,在此范围内,滴加很少的酸(或碱),溶液的pH就有很大的变化,能使指示剂的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有利于确定滴定终点。
(2)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的应用
首先看纵坐标,搞清楚是酸加入碱中,还是碱加入酸中;其次看起点,起点可以看出酸性或碱性的强弱;再找滴定终点和pH=7的中性点,判断滴定终点的酸碱性,然后确定中性点(pH=7)的位置;最后分析其他的特殊点(如滴定一半点,过量一半点等),分析酸、碱过量情况。
1.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NaOH放在锥形瓶内,盐酸放在滴定管中)填写下列各项操作会给实验造成的误差(A.偏高;B.偏低;C.无影响;D.无法判断)。
(1)称量NaOH固体时,未调节天平的零点( )
(2)将NaOH固体放入锥形瓶中加水溶解时,加入水的体积不准确( )
(3)滴定管装入盐酸前未用盐酸润洗( )
(4)开始滴定时,滴定管尖端处有气泡,滴定完毕气泡排出( )
(5)滴定前未将液面调至“0”刻度线或“0”以下,结束时初读数按0计算( )
(6)在滴定过程中活塞处漏液( )
(7)摇动锥形瓶时,因用力过猛,使少量溶液溅出( )
(8)滴定前读数时仰视,滴定完毕读数时俯视( )
答案:(1)D (2)C (3)B (4)B (5)A (6)A (7)A (8)A
2.某学生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定终点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根据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表:
滴定次数 待测NaOH 溶液的体积/mL 0.100 0 mol/L盐酸
滴定前的 刻度/mL 滴定后的 刻度/mL 溶液体 积/mL
第一次 25.00 0.00 26.11 26.11
第二次 25.00 1.56 30.30 28.74
第三次 25.00 0.22 26.31 26.09
根据表中数据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4)以下操作会导致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
B.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
C.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5)氧化还原滴定实验的原理与中和滴定相同(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为测定某样品中所含晶体FeSO4·7H2O的质量分数,取晶体样品a g,溶于稀硫酸配成100.00 mL溶液,取出20.00 mL溶液,用KMnO4溶液滴定(杂质与KMnO4不反应)。若消耗0.200 0 mol·L-1 KMnO4溶液20.00 mL,所得晶体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a表示)。
答案:(1)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
(2)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3)0.104 4 mol/L (4)AC (5)×100%
解析:(1) 用标准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时,左手握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2)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选择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前溶液为红色,滴定后呈中性,溶液为无色,则滴定终点的判断依据是浅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3)根据表中数据,第二次实验数据明显偏大,舍去,根据第一次、第三次实验数据,平均消耗盐酸的体积是 mL=26.10 mL,则c(NaOH)===0.104 4 mol/L;(4)A项,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盐酸,盐酸浓度偏小,消耗盐酸体积偏大,测定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高;B项,滴定前盛放NaOH溶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不变,消耗盐酸体积不变,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无影响;C项,酸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消耗盐酸体积偏大,测定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高;D项,读取盐酸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消耗盐酸体积偏小,测定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低;故选AC。(5)亚铁离子会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铁离子,高锰酸钾被还原成锰离子,根据电子守恒,即5FeSO4·7H2O~KMnO4,所以晶体中FeSO4·7H2O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1.实验室用0.1 mol·L-1标准KMnO4溶液滴定草酸溶液以测量其浓度,下图中属于排出盛有标准溶液的滴定管中气泡时的操作的是( )
答案:B
解析:酸性KMnO4标准液具有强氧化性,盛装在酸式滴定管中,酸式滴定管排气泡的方法:迅速打开酸式滴定管活塞,活塞易脱落,应用手包住,气泡随溶液的流出而被排出,根据实验操作规范,B项正确;答案选B。
2.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洗净的锥形瓶必须放进烘箱中烘干
B.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液前,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
C.酸碱滴定实验中,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以减小实验误差
D.滴定过程中,眼睛要时刻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答案:B
解析:锥形瓶和容量瓶不需要干燥,有水对实验无影响,A错误;酸式滴定管装标准溶液前,若不润洗,量取的酸的浓度偏低,则必须先用该溶液润洗,B正确;用待滴定溶液润洗锥形瓶,待滴定的物质的量偏大,则锥形瓶不能润洗,C错误;滴定过程中,眼睛要时刻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D错误。
3.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酸式滴定管未润洗就装标准液滴定
B.锥形瓶未用待测液润洗C.读取标准液体积时,滴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
D.滴定前酸式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答案:C
解析:A项,标准液被管壁附着的水稀释,使标准液用量偏大,测定结果偏高;B项,不影响锥形瓶内NaOH的量,标准液用量不变,测定结果不受影响;C项,滴前仰视,读数偏大,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偏小,因此标准液用量偏少,测定结果偏低;D项,滴定后,原先气泡占据的体积充满标准液,使标准液用量偏多,测定结果偏高。
4.食醋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调味品,食醋中的酸味主要来自其中的醋酸等有机酸,国家标准中要求总酸含量最低为3.5 g/100 mL。降低食醋中的总酸含量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行为。某同学想了解食用白醋(主要是醋酸的水溶液)的准确浓度,现从市场上买来一瓶某品牌食用白醋,用实验室标准NaOH溶液(浓度有0.100 0 mol·L-1和0.010 0 mol·L-1两种)对其进行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应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用0.100 0 mol·L-1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误差更小
C.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放入洗净的锥形瓶中后,可以再加少量蒸馏水后开始滴定
D.滴定时,眼睛一直注视着刻度线,以防止液面下降到滴定管最大刻度以下
答案:C
解析:该实验滴定终点溶液呈碱性,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故A错误;由于白醋中醋酸浓度较小,用浓度较小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误差较小,故B错误;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白醋放入洗净的锥形瓶中后,可以再加少量蒸馏水,不影响实验结果,故C正确;滴定时,眼睛要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故D错误。
课时测评17 酸碱中和滴定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
题点一 仪器的选择与使用
1.准确量取25.00 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
A.500 mL量筒 B.10 mL量筒
C.50 mL酸式滴定管 D.50 mL碱式滴定管
答案:C
解析:准确量取25.00 mL液体,要用滴定管,因为量筒读数读到小数点后一位,滴定管读到小数点后两位,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应用酸式滴定管。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选用如图甲所示的仪器,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K2Cr2O7标准溶液
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
C.如图乙所示,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 mL
D.按如图丙所示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答案:B
解析:K2Cr2O7标准溶液存在于酸性环境,所以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而应该选用酸式滴定管,A错误;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以保证标准液浓度的准确性,B正确;酸式滴定管的读数从上到下依次增大,且可读到小数点后两位,根据图示数据,可读出其终点读数为11.80 mL,C错误;滴定氢氧化钠待测液时,需用酸液,即标准液需装在酸式滴定管中,而不是图示的碱式滴定管,D错误;故选B。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并用来滴定白醋样品,下列图示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操作甲: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NaOH固体溶解
B.操作乙:配制NaOH溶液时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
C.操作丙:弯曲并挤压胶管中玻璃珠以排出滴定管尖端气泡
D.操作丁:滴定时滴入液体和摇动锥形瓶同时进行
答案:B
解析:搅拌可以加速固体的溶解,则操作甲为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故A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定容时,转移烧杯中溶液应用玻璃棒引流,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1~2 cm处,再用胶头滴管加水至溶液的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故B错误;排出碱式滴定管中尖嘴部分气泡时应使带有玻璃小球的橡胶管弯曲并挤压胶管中玻璃珠迅速排液以排出滴定管尖端气泡,故C正确;中和滴定时,左手应控制滴定管滴入液体,同时右手摇动锥形瓶进行滴定,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故D正确;故选B。
题点二 滴定操作及数据处理
4.已知常温、常压下,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氨水时,适宜选用的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 )
A.石蕊,由蓝变红 B.甲基橙,由橙变黄
C.酚酞,红色褪去 D.甲基橙,由黄变橙
答案:D
解析:已知常温、常压下,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滴定氨水时,生成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因此适宜选用的指示剂为甲基橙,甲基橙变色点为3.1~4.4,氨水使甲基橙呈黄色,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的情况是由黄变橙,故D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D。
5.为测定某盐酸的浓度,准确量取20.00 mL该盐酸于锥形瓶中,用0.100 0 mol·L-1 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
B.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出现浅红色时立即停止滴定,开始读数
C.用25 mL酸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悬有一滴溶液,则测定结果偏小
答案:C
解析:滴定管应用NaOH溶液润洗,否则导致NaOH溶液被稀释,所测盐酸浓度偏大,A错误;当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30 s内颜色不再变化时停止滴定,不能出现浅红色立即停止滴定,B错误;酸性溶液用酸式滴定管量取,C正确;滴定达到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悬有一滴溶液,导致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偏大,则所测盐酸浓度偏大,D错误。
6.某学生以酚酞为指示剂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三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氢氧化钠溶液/mL 0.100 0 mol/L盐酸
滴定前的刻度 滴定后的刻度
第一次 25.00 0.00 28.85
第二次 25.00 0.00 28.90
第三次 25.00 0.00 17.5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氢氧化钠溶液中c(NaOH)=0.115 5 mol/L
B.当溶液从无色刚好变成红色时,则达到滴定终点
C.达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有气泡,则测定结果偏高
D.实验中锥形瓶应用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润洗
答案:A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三次误差较大舍弃,V(HCl)= mL=28.875 mL,由c酸V酸=c碱V碱可知,c(NaOH)==0.115 5 mol/L,故A正确;盐酸滴定NaOH,NaOH遇酚酞变红,滴定终点时变为无色,则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30 s不变时达到滴定终点,故B错误;达滴定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消耗V(HCl)偏小,由c酸V酸=c碱V碱可知,c(NaOH)偏小,则测定结果偏低,故C错误;实验中锥形瓶用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润洗,消耗V(HCl)偏大,由c酸V酸=c碱V碱可知,c(NaOH)偏大,而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液润洗,故D错误;故选A。
题点三 滴定误差分析
7.(2023·山东青岛校考高二期末)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则测得的该溶液pH值偏大
B.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D.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
答案:C
解析:用玻璃棒蘸取CH3COOH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试纸上,醋酸被稀释,氢离子浓度降低,溶液pH值偏大,A正确;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以将残留在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液体引入锥形瓶中,B正确;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消耗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物质的量偏大,而消耗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物质的量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关系,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大,C错误;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即可使用,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必须干燥或润洗后方可使用,否则会稀释所盛液体,产生误差,D正确; 故选C。
8.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25 mL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21.7 mL
B.用标准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定结果偏低
C.用标准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含有NaOH杂质,则测定结果偏高
D.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KOH溶液时,若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答案:D
解析:滴定管精确到0.01 mL,读数时应保留小数点后2位,A项错误;用标准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洗净碱式滴定管后直接取标准KOH溶液进行滴定,由于没有润洗,标准液浓度减小,消耗标准液体积增加,则测定结果偏高,B项错误;所用的固体KOH中混有NaOH,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大于氢氧化钾的物质的量,故所配的溶液中OH-浓度偏高,导致消耗标准液的体积V碱偏小,根据c酸=c碱×可知c酸偏低,C项错误;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标准KOH溶液时,若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至终点后俯视读数,导致读取的盐酸体积偏小,根据c酸=c碱×可知c酸偏高,D项正确。
题点四 中和滴定图像(曲线)
9.室温下,用0.10 mol·L-1 NaOH溶液滴定10.00 mL 0.10 mol·L-1 HClO溶液,水的电离程度随NaOH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中和滴定适合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B.M点对应的水溶液pH=7
C.M点为滴定终点
D.N点溶液中,c(Na+)>c(OH-)>c(ClO-)>c(H+)
答案:B
解析:恰好完全中和时生成NaClO,由于ClO-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故应选用酚酞作指示剂,A正确;M点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此时恰好完全中和生成NaClO,ClO-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溶液的pH>7,B错误,C正确;N点加入20.00 mL NaOH溶液,所得溶液是等浓度的NaClO和NaOH的混合液,ClO-会发生水解,则N点溶液中:c(Na+)>c(OH-)>c(ClO-)>c(H+),D正确。
10.常温下,向100 m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溶液的pH随加入稀硫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所加稀硫酸的pH为1
B.可以用酚酞作为判断滴定终点的指示剂
C.起始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
D.水的电离程度随着稀硫酸的加入逐渐增大
答案:D
解析:起始pH=13,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故C正确;pH=7时,V=100 mL,恰好完全中和,c(H+)=0.1 mol·L-1,所加稀硫酸的pH为1,故A正确;强酸滴定强碱,可以用酚酞作为判断滴定终点的指示剂,故B正确;水的电离程度随着稀硫酸的加入逐渐增大,到终点后,溶液又呈酸性,水的电离程度随着稀硫酸的加入逐渐减少,故D错误;故选D。
11.某学生用0.200 0 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注入0.200 0 mol·L-1的标准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稍下,并记录读数;④量取20.00 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溶液;⑤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⑥重复以上滴定操作2~3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________(填序号),该步骤错误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步骤④中,量取20.00 mL待测液应使用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在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步骤⑤滴定时,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是实验数据记录表:
滴定次数 盐酸体积/mL NaOH溶液体积读数/mL
滴定前 滴定后
1 20.00 0.00 18.10
2 20.00 0.00 16.30
3 20.00 0.00 16.22
从上表可以看出,第1次滴定记录的NaOH溶液体积明显大于后两次的体积,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
B.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C.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5)根据上表记录数据,通过计算可得,待测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mol·L-1。
答案:(1)① 偏大 (2)酸式 无影响 (3)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4)AB (5)0.162 6
解析:(1)用蒸馏水洗涤盛装0.200 0 mol·L-1标准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后,要先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2~3次,再装入标准NaOH溶液。若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装入标准NaOH溶液,则c(NaOH)偏小,滴定过程中消耗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偏大,使测得的c(HCl)偏大。(2)待测液是未知浓度的盐酸,故量取20.00 mL待测液要选用酸式滴定管。在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消耗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不变,故对测定结果无影响。(3)步骤⑤滴定时,眼睛应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当滴入最后半滴NaOH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说明到达滴定终点。(4)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结束无气泡,由于原来气泡占据的空间被标准NaOH溶液充满,使消耗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偏大,A符合题意;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则锥形瓶内待测液中n(HCl)偏大,滴定时消耗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偏大,B符合题意;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读取消耗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偏小,C不符合题意。(5)第1次实验数据存在明显误差,舍去,根据第2组数据可知,消耗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为16.30 mL,根据滴定过程中c2(HCl)·V2(HCl)=c(NaOH)·V(NaOH),则有c2(HCl)×20.00×10-3 L=0.200 0 mol·L-1×16.30×10-3 L,解得c2(HCl)=0.163 mol·L-1,同理求第3次数据时c3(HCl)=0.162 2 mol·L-1,则c(HCl)==0.162 6 mol·L-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