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02
一、选择题(共24题;共48分)
1.(2分)“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反映的是1978年以来在我国农村逐步实行的(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分)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江都
3.(2分)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有( )
①佛教的传入 ②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4.(2分)根据下表中的史实,由此可知,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地区是( )
时期 史实
西汉 归属会稽郡,称夷洲
三国时期 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A.新疆 B.西藏 C.云南 D.台湾
5.(2分)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以下历史叙述可以用来佐证这个道理的是( )
①商鞅变法大大增强秦国国力 ②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③耧车的发明促进交通的发展 ④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书法艺术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2分)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秦汉时期社会特征是( )
A.早期国家建立与发展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社会变革与思想交锋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7.(2分)“中国商代闪耀着独特的文明光芒,代表着华夏文明的曙光与辉煌”。以下文物可以印证此观点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2分)彭德怀在挺进大别山时说:“我们吸引的敌人越多,其他战区的兄弟部队和包围圈就更加顺利。”这体现了( )
A.振奋抗日信心 B.消灭国军主力
C.牵制敌军部队 D.进攻长江以南
9.(2分)《剑桥欧洲经济史》写道:“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规律,纺工不再像过去那样在家里无拘无束地摇车纺纱了,织工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由此可知( )
A.机器生产完全取代人力劳动 B.机器生产造成环境污染
C.手工工场向大工厂制度转变 D.纺织工人工作负担减轻
10.(2分)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看来,命运是一股改变人们生活轨迹的外在力量。通过人自身的不懈努力可以改变命运的安排,让未来向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一认识( )
A.违背了人文主义 B.具有很大的空想性
C.适应了时代需要 D.使神学地位被强化
11.(2分)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这段话反映了孝文帝的哪一重要举措( )
A.迁都洛阳 B.改汉姓 C.说汉话 D.穿汉服
12.(2分) 何顺果在《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中强调:“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的分开,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西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有着其最大的公约数。”文章中所提到的“最大的公约数”是指( )
A.推翻封建统治,扫除发展障碍 B.伸张“权利”,争取“人权”
C.推翻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 D.进行殖民扩张,完成资本积累
13.(2分)距今100多年前,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一“礼物”指( )
A.火烧圆明园 B.割占宝岛台湾
C.签订《辛丑条约》 D.英国强租新界
14.(2分)李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以下史实,据此判断,她研究的主题是( )
《汉谟拉比法典》 《韩非子》 《十二铜表法》 《罗马民法大全》
A.文明多样性 B.古代法治建设成就
C.文明交流互鉴 D.东西方文明的比较
15.(2分)列宁指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苏俄(联)的下列举措最能体现上述主张的是( )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16.(2分)《德意日法西斯覆灭记》中记载:“举世瞩目大会战,歼灭德军百余万;战略转折开始了,大举反攻在眼前。”这评述的战役是( )
A.珍珠港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战.
17.(2分)有一段史料记载:“从1816年以后十年间,他率领起义军英勇作战,由北向南,横扫南美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洲的殖民地。”这里的“他”是指( )
A.华盛顿 B.玻利瓦尔 C.圣马丁 D.斯蒂芬森
18.(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分别和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 )
A.帮助法国镇压反战运动 B.控制和独霸欧洲
C.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D.保持战后欧洲均势
19.(2分)1777年7月,一支6000余人的英军陷入大陆军的包围,被迫投降,独立战争走向转折。该战役是
A.马斯顿荒原战役 B.来克星顿战役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战役
20.(2分)1949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以下可以证实“这份工作”的最直接的选项是( )
A.图① B.图② C.图③ D.图④
21.(2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的黄帝到汉武帝时3000年的史事。这部史书是(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史记》 D.《后汉书》
22.(2分)下列人物创作了《愚公移山》这幅中国画的是( )
A.鲁迅 B.冼星海 C.徐悲鸿 D.老舍
23.(2分)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
A.公车上书 B.组织强学会
C.《马关条约》签订 D.戊戌政变发生
24.(2分)25年前的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从此,经历百年漂泊的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又迈出重要的一步。据此可知,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
A.1978年 B.1984年 C.1997年 D.1999年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52分)
25.(11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多民族国家统一】
材料一
疆域示意图
【民族交融】
材料二 某同学整理关于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融的学习笔记:
①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兵北击匈奴;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与当地汉人不断错居杂处;
④唐太宗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入藏;
⑤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民族文化认同】
材料三 (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北齐)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下》
(1)(4分)公元前22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建立。其在地方上全面废除了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
(2)(2分)根据材料二,请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形式。
(3)(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4)(3分)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6.(12分)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被刻在一个2.25米高的玄武岩石柱上。该法典很多条文是用来处理自由民的内部关系的,处理的原则就是“以牙抵牙,以眼还眼”。为了巩固奴隶主的统治,法典还规定了一些更严厉的条款。
——摘编自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宣布并昭告:……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如果遇有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变成是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
材料三:下表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国家 法律文献 文献地位(作用)
古罗马 《十二铜表法》 ①
英国 ② 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法国 《拿破仑法典》 近代欧洲各国民法的参照蓝本
(1)(4分)材料一反映的是哪部法律文献?其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
(2)(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民众的哪些诉求?有何局限性?
(3)(4分)请完成材料三中表格处①②相应的内容,综上所述,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Poin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这个地方高悬着1895年2月被日本俘获的北洋水师靖运舰的铁锚。它同镇远舰的铁锚、土炮弹头等一起陈列于此,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充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3分) 材料一中“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次战争?引发该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开放了5个通商口岸,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哪个城市?
(2)(3分)材料二中,靖远舰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俘获?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战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3)(3分)材料三反映的条约签订的时间是哪一年?该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是指哪个地方?
(4)(4分)“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大国的崛起》解说词
(1)(3分)材料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那么为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的事件是什么?
(2)(3分)“九个世界性大国”在近代化的历程中,英国是在什么事件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道路布满艰辛,俄国成为大国的里程碑式的事件是什么?
(3)(3分)在英、法、美、俄、日五国的近代化历程中,从资产阶级斗争的对象上讲,采用了什么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美国独立战争中发表的《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有何共同之处?
(4)(7分)这些大国的崛起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可供借鉴的方面?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3.【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淝水之战
4.【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答案】B
【知识点】商鞅变法;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书法、绘画与雕塑
6.【答案】D
【知识点】秦灭六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7.【答案】B
【知识点】甲骨文
8.【答案】C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9.【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10.【答案】C
【知识点】文艺复兴
11.【答案】A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2.【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13.【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14.【答案】B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罗马帝国的兴亡;古代欧洲的古典文化
15.【答案】B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16.【答案】C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17.【答案】B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8.【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19.【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20.【答案】A
【知识点】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1.【答案】C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22.【答案】C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23.【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24.【答案】D
【知识点】澳门回归
25.【答案】(1)秦朝;郡县制
(2)形式:战争;少数民族内迁;和亲;册封等。
(3)措施:迁都洛阳;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4)做法:①树立正确的国家观,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②树立正确的民族观,认识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③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④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相互依存的关系;⑤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认识到我国各民族信仰上的多元一体格局。
【知识点】秦灭六国;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6.【答案】(1)《汉谟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答出以上任意一点)
(2)诉求: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天赋人权);“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主权在民)等。(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局限性: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奴隶制依然存在。(答出以上任意一点)
(3)①欧洲法学的渊源②《权利法案》
启示:法律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法治的历史源远流长;要实行依法治国等。(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罗马帝国的兴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独立宣言》
27.【答案】(1)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广州。
(2)甲午中日战争。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1901年。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东交民巷。
(4)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林则徐禁烟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8.【答案】(1)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
(2)第一次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俄国、日本——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强调自由、平等。
(4)国家应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制定相应的方针和政策。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