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03(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03(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2.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3 14:5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03
一、选择题(共24题;共48分)
1.(2分)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巴黎公社 D.俄国二月革命
2.(2分)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出现了(  )
A.工厂和乡镇企业 B.租地农场和工厂
C.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3.(2分)下列关于西域都护表述正确的是(  )
A.最早设立于公元前60年
B.标志着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王朝
C.都护府设在今天的乌鲁木齐
D.颁行秦朝的号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
4.(2分)下列能体现孔子政治主张的是(  )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民贵君轻 D.以法治国
5.(2分)某学者提出,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改变了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成就了隋唐的激越豪放之气。该学者的论述意在说明(  )
A.经济繁荣推动思想文化改变 B.制度创新源于少数民族文化
C.对外交流促进社会风气转型 D.民族交融对隋唐盛世的影响
6.(2分)创造了“光武中兴”局面的东汉皇帝是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7.(2分)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关于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这些传说(  )
A.纯属后人的主观想象 B.完全符合历史的真实
C.是司马迁自己编造的 D.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8.(2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朝时“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
A.欧洲
B.印度半岛南端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C.日本
D.孟加拉湾
9.(2分)1927年4月发生的大事有(  )
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②武汉“分共会议” ③东北易帜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2分)位于陕西,有粟的遗存、彩陶和半地穴式房屋复原模型。这个遗址可能是(  )
A.仰韶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11.(2分)“对于这个新民族及其法典的敬意,对于这个最新智慧成果的敬意,已经大大地动摇了。人们非常惊异地看到,民主……处在残酷的偏见之中……”普希金的这一评论是基于 (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1787 年美国宪法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2.(2分)下图是隋唐官制与大化改新时期日本官制对比图。这说明大化改新(  )
A.仿效隋唐典章制度 B.使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C.学习西方先进制度 D.使日本发展为奴隶制国家
13.(2分)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是学好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
B.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
C.1971年,我国重返联合国,是我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
D.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4.(2分)“君子和而不同”,这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大智慧,意思是“和谐但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巧妙运用这一智慧,为促进会议成功召开而提出了(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与发展”战略 D.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15.(2分)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欧洲西线战场②苏德战场③欧洲第二战场④太平洋战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6.(2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沿尼罗河旅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希腊历史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海洋文明的魅力
17.(2分)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这说明马克思主义(  )
A.指导了第一国际的成立
B.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C.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为人民实现自身解放提供了科学理论
18.(2分)下图是某同学研究性学习资料内容。由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古代欧亚国家的发展 B.近代资本主义的扩展
C.现代政治制度的变化 D.世界各国的改革创新
19.(2分)1921年,苏俄农民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可以把剩余粮食运到集市上去出售。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展
C.农业集体化的进行 D.戈尔巴乔夫开启改革
20.(2分)英国革命后期,人人心中逐步形成一种想法: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而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有一个贤明善良的君主仍被认为是人民的幸福。英国人民这种矛盾的心理(  )
A.造成了政治革命后政局长期不稳
B.是实行君主立宪不容忽视的因素
C.是资产阶级革命曲折的唯一原因
D.导致议会与国王的权力界限不明
21.(2分)14、15世纪,欧洲开始酝酿一场重大的变革,下列这一时期推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事件不包括(  )
A.租地农场出现 B.新航路的开辟
C.人文主义流行 D.垄断组织产生
22.(2分)明确认识历史阶段特征,是阶段和单元复习的核心内容。以下书目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第9课秦统一中国……………………………………………………44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50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54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57 第13课东汉的兴衰……………………………………………………63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3.(2分)“太平天国最先较为明确地表达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历史要求,也反映了后期太平天国运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新趋向。”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
A.金田起义 B.定都天京
C.《资政新篇》的刊行 D.天京陷落
24.(2分)秦汉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在南海进行活动,东汉杨孚《异物志》记载:“涨海(南海统称)崎头(南海岛礁),水浅而多磁石”;《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振州(今海南三亚)……南至大海,东南至大海二十七里,西南至海千里。”明朝设立巡海备倭官河海南卫,负责南海海疆巡视。对史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文献史料是一手史料 B.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达
C.汉朝和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D.南海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
二、材料分析题(共4题;共52分)
25.(11分)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新质生产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灿烂文明 领先世界】
材料一
【学习西方 工业救国】
材料二 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洋务运动虽然没能救中国,却为中国的进步、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自立自强 科技发展】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在尖端技术领域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同时,苏联政府也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及导弹技术方面给予中国援助。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防科委,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已初步建立了比较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摘编自姬文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1)(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示例,在图A、图C中任选一幅,谈谈后人纪念该历史人物的理由。
示例:图B:毕昇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为后世的印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推动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3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链条上的第一环”的理由。
(3)(3分)根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促进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4)(3分)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6.(12分)历史学家阎步克先生说:“中国历史就是秦始皇和孔夫子的历史,前者奠定中国制度的基石,后者奠定中国文化的主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核心思想主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在教育上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复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之地则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国之地主要接受……的学术。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思想学术领域的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道家”“法家”的政治主张。
材料三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朝“建立国家元首制度”和“建立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内容。
材料四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
——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实现“思想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分别采取什么措施?
27.(14分)19世纪中期以来,救亡图存始终成为近代仁人志士不懈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到了19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 、文祥、曾国藩、李鸿章等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自强、变法、义和团运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改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一共提及了几个救国救民方案?材料中的“自强运动”和“拳匪运动”分别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一个救国救民方案提出的主要目的。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2)材料二中横线部分内容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那一主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
“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党领导人民,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合作下,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的产物是什么?把这一产物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材料中的“二十八年浴血奋斗”是从哪一年开始?
(4)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近代不同阶级救亡图存所产生的不同结果的认识。
2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材料三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王子今《秦汉相继,百代相承》
材料四 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3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诸侯国”与西周哪一政治制度有关。说明春秋争霸在客观上所起到的作用。
(2)(3分)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
(3)(3分)根据材料三,分析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而采取的措施。
(4)(6分)材料四反映的是当时的哪项措施?结合所学说一说这项措施有何积极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2.【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3.【答案】A
【知识点】张骞的历史贡献
4.【答案】B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5.【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6.【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7.【答案】D
【知识点】炎帝和黄帝;大禹治水
8.【答案】B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9.【答案】D
【知识点】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0.【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中华文明的起源及特点
11.【答案】C
【知识点】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12.【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13.【答案】C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4.【答案】B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15.【答案】B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16.【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7.【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18.【答案】D
【知识点】商鞅变法;大化改新;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罗斯福新政
19.【答案】A
【知识点】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20.【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21.【答案】D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22.【答案】C
【知识点】秦灭六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张角起义
23.【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24.【答案】D
【知识点】隋朝的灭亡;明朝的建立;光武中兴
25.【答案】(1)图A:蔡伦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图C:祖冲之是南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祖冲之运用刘徽的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 592 6和 3.141 592 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任选一个即可)
(2)理由: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因素:高水平专家的汇集;科研工作的开展;苏联政府的援助;国家的重视(政策支持)。
成就: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等。(任选一个即可)
(4)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能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等。
【知识点】洋务运动;“两弹一星”;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26.【答案】(1) 核心思想主张:仁;教育成就:创办私学。
(2) 局面:百家争鸣。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的统治。
(3) 内容: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财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4) 思想措施: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儒士进入政府机构);政治措施:采取“推恩令”;削爵、除国,镇压诸侯叛乱;将郡国豪强迁往京师一带。(任意两项)
【知识点】“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27.【答案】(1) 方案:三个;“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拳匪运动”:义和团运动;主要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
(2) 主义:民生主义;理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3) 产物:毛泽东思想;会议:中共七大;开始:1921年。
(4) 认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知识点】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共七大
28.【答案】(1)制度:分封制;作用: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变化:大一统内涵从土地、民心层面转变为制度层面:制度层面从统一礼仪向建立中央集权飞跃。
(3)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4)措施:实行推恩令;影响:削弱诸侯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知识点】“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 / 11
同课章节目录